重回六零年代,打造百年世家 第9节
这个时代,虽然三合会很乱,看起来很嚣张,但真正掌握香港的,还是英国佬的。
门卫走进去后,杨文东几人便待在路边,等了好一会,艾琳娜在门卫的带领下,走了过来。
“艾琳娜女士,就是那几人。”门卫一改之前傲气的嘴脸,非常谄媚的说道。
“OK。”艾琳娜没理会门卫,随后走向了杨文东,问:“东西已经全了?”
“是的。”杨文东点头说道。
艾琳娜又看向了地上的竹筐,问:“这些没有组装好吗?还需要单独组装?”
“是的。”杨文东点头,说:“1000个数量太多了,组装好的捕鼠筒,非常占空间,没办法运输过来。”
这是捕鼠筒的缺点,就重量来说,竹子做出来的要比铁做的捕鼠笼或者捕鼠夹要轻的多,可空间就更大了,特别是还需要在竹筒之外额外安装机关,更占空间。
“嗯,也是,装好了,我这边也不方便送到那些仓库里去。”艾琳娜想了想,也觉得有道理。
上次她拿回来20个,还是杨文东绑好的,直接拎着绳子就行了,现在1000个,数量级完全不一样了。
杨文东又问:“这些捕鼠筒,要送到多远的地方去?”
“不是很远,大概1英里左右,不过方向不一样。”艾琳娜似乎有些被难住了,这些东西送过去对她来说也是麻烦事。
杨文东一眼就看出了艾琳娜的难处,于是说:“艾琳娜女士,不如就让我们送过去吧。”
“你们送过去?我们的交易可不包含这些。”艾琳娜惊讶问道。
杨文东笑道:“没事,就当我免费送的,西方社会有句话,叫做顾客就是上帝,我很乐意帮客户解决麻烦。”
“嗯,好。”艾琳娜想了想,说:“现在10点,那我们先送第一家,中午,我请你们吃饭。”
“好。”杨文东笑了笑,满口答应。
对于艾琳娜来说,找人送过去,代价可能不低,但对杨文东等人来说,也不过就是一天而已。
香港普通贫苦之人,最不在意的就是时间,甚至很多时候,这个群体都没有人工费的概念,能够给一份伙食不错的午饭,就很不错了。
香港社会,现在很多家庭,夫妻二人一起工作,都养不活家庭,孩子七八岁就开始成为童工,也都是常态。
艾琳娜年事已高,自然不可能跟杨文东几人一样走过去,她叫了一辆黄包车,后面则是跟着挑着扁担的几个小伙子。
十几分钟后便到了第一家货仓,前来迎接的是一名约40岁的英国鬼佬,二人也当着杨文东几人的面,以英语交流。
杨文东也能听懂一些英语,但不是很听得懂,他在前世也不是英语专业,正常的大学生英语水平,离正常交流还是差的有点远的。
未来如果有机会,他也一定要学习英语的,这是在香港想要混好的基础…
一会后,艾琳娜说:“杨生,这是佐敦货仓的负责人布莱恩,他说他想请你们在将这些捕鼠筒装好之后,也将东西给放置到货仓里面的地方。”
“我们来放?”杨文东好奇问道,一般来说,这种货仓,应该是不让外人进来的。
艾琳娜说:“最近一段时间,港口那边出货比较多,周边的货仓也爆满了,所有货仓都很忙,他们没那么多时间,再去安排人做这些事情。”
“哦,原来是这样,那好的,我们没问题。”杨文东连忙点头答应。
他也大概知道,50年代后期的香港,香港的贸易很大,加上自己工业也在发展,这极大可能会导致码头的爆仓。
“行。”艾琳娜说完,又与货仓的老外叽里咕噜了一会,随后对杨文东说:“杨生,我先带你们去另外三个货仓,先交货,然后我们还需要再回去将货款结账一下。
至于这边的货仓放置,你可以再回来,布莱恩先生后续会单独与你们结算这方面的费用。”
“行,我很乐意。”杨文东笑说道,能多拓展一个业务也是好的,反正,自己等人时间也不缺,也是最不值钱的。
随后,杨文东几人又跟着艾琳娜,将东西送到了另外三个货仓,基本上也都谈下了和之前一样的新业务。
在最后一个货仓的时候,艾琳娜也安排杨文东等人就在这个货仓里吃饭,这也是自穿越之后,杨文东吃的最丰盛的一顿饭:肉有不少,饭随便吃。
再回去市政委员会的总部,艾琳娜给了杨文东一张300元的支票,这也是杨文东穿越以来,赚取最多的一次。
说是第一碗金,也不为过了。
当然,这笔钱也不全是他的,还得发工资。
“艾琳娜女士,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杨文东单独取出了一本本子,递给了艾琳娜。
“你不是第一次这样做的人,不过真不必了。”艾琳娜笑着看了一眼本子里夹着的纸币,又递给了杨文东:“记不记得我当初的请求,你以后能做到帮助更多的穷人,就算是感谢我了。”
……
PS:求推荐票与追读啊,新书期最重要的就是追读了。
第15章 新商业方向
“呃好。”杨文东见艾琳娜态度坚决,也知道这种事可能真的无法强求了。
他自认为,自己做不到这样为别人牺牲自己的太多利益,他更喜欢双赢的模式,比如有能力的情况下给穷人工作。
不过这个世界上还真有一个群体,在做这样的事情,对于这些人,杨文东的心里还是有点敬佩的。
艾琳娜说:“杨生,现在你的商品,也算是正式进入了港府旗下的一些部门了,我能够出面引进,但后续,那些货仓是否继续采购,就不是我能控制的了。
据我所知,香港的数家做老鼠笼、老鼠药的商家,也已经开始活动起来了,他们也想拿下这个市场,所以后面怎么样,就得靠你自己了。”
“嗯,明白,不管怎么样,我非常感谢艾琳娜女士。”杨文东真心说道。
艾琳娜又说:“不用客气,你的东西,本身也比较便宜,我作为港府官员,为港府节省采购成本,也是我的工作。”
杨文东想了想,说:“艾琳娜女士放心,将来等我有能力了,我也必然会给予香港寮房、或者那些无家可归的人,一个能保证吃饱的工作。”
在香港,住在寮房的,很可怜,但也有不少人更惨,那就是连寮房都没地方住的人。
别看寮房看起来破,但实际上,还是需要向一些帮会分子交一点钱的,不然,根本就别想住。
这些帮会分子的背后,其实也有着警察或者港府其他部门的影子。
穷的交不起钱的,就会被赶走,变成真正意义上的无家可归。
又或者,当发生火灾或者大风大雨的时候,木制的寮房房屋破损,也一样会让人无家可归。
就杨文东知道的,再过几年,香港寮房就会发生一次大规模的火灾,造成了惨重的伤亡,甚至惊动了国际媒体。
但最可悲的是,火灾固然夺走了很多人的性命,但更多的人却因为人祸失去了家园。
在国际媒体报道后,港府便因为国际舆论压力,而开始大规模拆除寮房。
至于这些人住哪?会不会被冻死饿死?谁又会关心呢?
港英政府在明面上虽然说要建保障楼,可大部分真正需要的人,根本就申请不到,反而是有关系的人,将这些保障房搞到手,然后再租给贫民。
这就是50年代的香港,谁也没办法改变,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改变这混乱的社会。
艾琳娜点点头说道:“那就最好了。”
在混乱的社会,杨文东能做的,也就是尽快改变自己的命运。
香港社会,未来的机会千千万,可目前杨文东唯一能依靠的,也就是目前自己的捕鼠筒了。
下午时分,几人一起来到了他们之前来过的第一个仓库,因为之前被艾琳娜带进来过,他们几人也就轻松的进去了。
一名华人员工安排他们在一个角落之中做事,他们几人也很快熟练的将捕鼠筒组装完毕,然后在杨文东的指挥下,将所有的捕鼠筒,都放在了墙边以及角落之上。
快要完工的时候,一名英国鬼佬走了过来,正是上午与艾琳娜在一起说话的布莱恩。
布莱恩看到了捕鼠筒的位置,走过来问道:“嗨,你们这些抓老鼠的工具,为何放在墙边上?”
杨文东惊讶反问:“你们之前放哪?”
“放在粮食旁边啊?”布莱恩回答:“就是因为放在粮食旁边,我们不敢用老鼠药,而老鼠夹又容易伤人,老鼠笼捕捉老鼠效果又不好,所以艾琳娜才介绍我们使用你们这个东西。”
“呃”杨文东一阵无语,说:“布莱恩先生,这捕捉老鼠,无论使用什么样的工具,都是不能直接放在食物旁边的,效果会很差的。”
难怪这些人抓不到老鼠,这种基本常识都不懂。
不过,的确也不能怪他们,这些人,估计生活条件都不差,日常生活中与老鼠接触也不多,没什么经验。
又不像杨文东这个来自于后世的人,有着20年互联网的信息大爆炸经验,知晓着无数这个时代人,一辈子也不知道的消息。
在这个时代,哪怕就是美国总统,获得外界消息的速度与广泛程度,也不一定比的过后世一个智能手机。
很多方面的常识,杨文东都知晓一点,但这个时代的人,可能需要很多年的深入了解才可能能做到。
布莱恩点点头,说:“有道理,那为何放在墙边?”
杨文东说:“老鼠天生的特性,就是如此,它们非常谨慎,在自然界天敌也很多,所以它们的本能就是靠着墙走路,将任何捕鼠工具,放在墙边,或者角落边上,效果会更好。
还有……”
随后,杨文东简单的介绍了一下一些基本常识。
布莱恩想了想,说:“嗯,原来是这样,可惜了,没有早点认识你,之前我们货仓可是因为老鼠,而损坏了不少粮食,很多都被迫处理掉了。”
杨文东笑了笑,没再答话。
布莱恩沉默片刻,又说:“你叫什么名字?”
杨文东回答:“我姓杨,叫杨文东。”
“嗯,杨生,我看你也是做生意的,不如,我将我们货仓的灭鼠工作,承包给你如何?”布莱恩突然说道。
杨文东惊讶,问:“包给我?”
布莱恩点点头,说:“对,其实之前,我们也购买了很多工具来灭鼠,有些初期效果还行,但后面就又不行了。
我原本以为是工具的问题,现在看来,就是我的手下,不懂这方面的知识,我看你是专业的,交给你更合适。”
“也的确是个方法。”杨文东点点头,心中大喜。
这其实就是后世灭鼠公司的模式了,自己如果能走这一条路来发展,会比做捕鼠筒要强多了。
因为现在就他知道的,已经有不少人也在做捕鼠筒了。
目前的香港,可能没有灭鼠公司这样的专业公司,术业有专攻这个概念,在这个时代,可能还没有大规模出现。
而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转口之地,有着大量仓库,加上如果港府担心概率极低但有可能出现的鼠疫,那这个市场,至少在短期内,会非常大。
……
PS:求月票推荐票
第16章 承包灭鼠业务
当然,这也不是说,杨文东现在就很专业,他虽然来自与后世的互联网时代,可毕竟在实战经验这一块,还是太少了点。
可术业有专攻,不光是只指技术,还有态度。
上一篇:技能会变异,我召唤师一人成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