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Z世代艺术家

Z世代艺术家 第134节

  但重点不是这个,重点是,区区55万本杂志,不仅在第一天就横扫了中学界,甚至还广泛波及到家长群体中,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家长们的头疼地狱即将到来。

  性和性需求从未在国内以如此广阔的传播效应摆在青少年的书桌上,方星河亲手开启了魔盒,以一种极具正当性、文学性、艺术性的形式,逼得所有家长都不得不正视。

  该怎么跟青春期的孩子解释那码子事儿?

  该怎么监督他们不要偷偷看片?

  该怎么舒缓他们迫不及待想要追求性释放的躁动?

  该怎么为她建立正确的爱情观,劝她不要再对着方星河的照片流口水?

  林林总总,细碎揪心。

  然而这还只是发生在中学生层面的冲击。

  在文学界、在媒体界、在社会各界,所有与“自由主义”相关的话题,都在悄然攀登“热榜”。

  今天,仅仅只是第一天。

  第一天,便已是方星河的封神之日。

  *********

  PS:感谢大家的卖力捧场,月票日冠,真牛哔。

  我牛哔,你们也牛哔。

  特别鸣谢一下打赏的伙计们,太盛大了。

  篇幅有限,为了不占用付费字数,只能点名盟主。

  大王那个嘿、易承、嘉乐哥哥、yi_鸣、圣叶倾城、JiEun,为六位新萌撒花。

  给所有投票和打赏的老爷鞠躬!

第92章 第二天,万马齐喑

  中学生的躁动,仍在校园里酝酿,暂时不太能够影响现实。

  但是文学界的躁动也很奇妙的沉蓄着,只有两个人发文盛赞,叫人不明所以。

  23号,李小林女士发表了一篇长文。

  《中学生的自由与责任、孩子的爱与痛、新时代青年的思考与直觉》

  在文中,她将方星河与父亲等同。

  “方星河比同时期的父亲具备更多的能量。

  给父亲读完这篇文章,我笑着打趣:您仔细想想,14岁的时候,您在干嘛呢?

  他反应激烈,从喉咙里发出微弱的嗬嗬声,我知道,那是在笑。

  在即将给人生划上句号的最后阶段,看到文坛里涌现出方星河这样的后辈,他太开心了。

  我也开心。

  可能是因为我太爱父亲,所以难免将他拔高——其实可以说,30岁的巴金仍不具备方星河如今的思考深度、总结能力、文学素养和伟大意识。

  前三个很好理解,什么是伟大意识?

  解构世界黑暗面的智慧,直视人性黑暗面的勇气,批判自由黑暗面的强硬,以及对抗所有黑暗的使命心。

  很多文人摆弄文字的技巧极其娴熟,可是他们永远写不出如此动人心弦的作品,差在哪里?伟大意识。

  想要成就伟大,就必须有一种精神:明知是死,笑而赴之。

  但人性的根本是自私和软弱,想要克服,何其艰难?

  方星河能够做到,是因为他黑暗绝望的童年,这并不值得提倡,在如此重压之下,千万颗种子,最终很可能只长出一朵洁白的花。

  方星河正是那朵罕见的花。

  我不会觉得这样的他需要保护,但我相信,在我们视线难以触及的黑暗淤泥中,还有千千万万颗很难破土的种子需要保护。

  给孩子们以爱,抚慰他们的痛,自今天开始,必须成为中国社会家庭教育和儿童关怀的重要议题。

  青少年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的祖国迟早有一天需要他们去建设,这一代人家庭责任的缺失,必将导致下一代人社会责任的崩坏,天理昭昭,报应不爽,此事宜早不宜迟……”

  李小林并没有直接抨击自由主义,她也是一个柔和的人。

  但她却用非常柔和的方式,向整个文坛宣布:我肯定是要护着方星河的,你们随意。

  “我不会觉得这样的他需要保护”,瞧,多么微妙的措辞。

  看得懂的会心一笑,看不懂的……这种智商恐怕也打不过方星河,更不必担心了。

  除此之外,她还将方星河视为“一个让我哭到释怀的隔代朋友”。

  她用了非常详尽的笔墨,去坦露心中情感。

  “自打3月份看到方星河的《性》,我就常常怀念从前。

  那段期间,父亲被打倒,母亲成了臭婆娘,人们避而远之,几乎再无人登门。随着父亲罪名的加重,家中的气氛压抑得令人难以忍受。

  母亲常常瞪着失神的眼睛,望着天花板,一呆就是好几个小时。

  而我没什么好安慰她。

  我那时十分惶惑,内心深处不相信父亲会有罪,但面对铺天盖地的大批判,我觉得茫然。

  我只想逃避。

  我越来越少地待在家里,甚至害怕和父母说话。

  那年月,往往一张普通的笑脸,一封短简,一句简单的问候,都会使母亲激动不已,热泪盈眶。

  而我却在母亲最需要关爱的时候,疏远了她,让她独自面对满屋子冰冷的封条,咀嚼难咽的痛苦。

  母亲身心交瘁,结郁成疾。她强打精神支撑了一段时候,躺倒时癌细胞已经扩散。

  当我为我的自私而愧疚悔恨时,一切都已无法挽回。

  如今我还时常想起1972年6月底的那个晚上。靠亲友的帮助,母亲终于做了一些检查,那晚舅妈请来了她熟悉的一位外科医生。

  医生看了X光片和同位素扫描报告,说出了我们心中一直不愿相信的结论:癌症晚期。

  医生说,这种癌发展很快,病人至多活不过国庆节,要我们早做准备。

  怀着一丝希望,我们问还有没有办法?

  医生摇摇头,说得尽快想法让她住院,最后那些日子病人会非常痛苦。

  尽管是夏夜,我却觉得浑身冰凉。

  我不敢走进母亲躺着的屋子,我知道她正怀着急切不安的心情等待着诊断结果。

  我无法面对她。

  我回到我的房间,躺倒在床上,眼泪哗哗地掉下来。

  我不敢想象,母亲竟会离我们而去。

  我不能设想,失去了母亲,我们这个家将会怎样。

  我更无法原谅自己,母亲默默地忍受了很长时间的病痛,而我居然如此疏忽大意。

  房间里一片黑暗,我心里也一片黑暗。一阵轻微的啜泣声从墙角传来,借着窗外街灯昏黄的光亮,我看见弟弟缩在沙发椅上双手捂着脸哭泣。

  我又怎能安慰他?

  眼睁睁看着死神一步步逼近,终将从我们身边把母亲带走,我们却无能为力。

  那一晚,两个被悲伤压倒的无助的人,只能躲在暗夜里低声哀哭。

  为母亲,也为我们自己。

  多少年过去了,回想起那个夏夜,我仍然会泪流满面。

  这种怀念贯穿着我的后半生,最近又因为方星河而加剧。

  方星河对他母亲的情感,比我更加直接热烈,我透过他,反思自己,痛恨自己,察觉自己。

  他怎么能那么勇敢?

  读到‘黄桃罐头’那段文字时,我泣不成声。

  我是一个差劲的女儿,14岁的方星河将我衬托得自私又怯懦,我发自内心的爱母亲,可我从未想过要照顾她保护她,我恐惧失去她,有一半是因为恐惧失去避风的港弯。

  可那个时候的我,明明应该反过来给她拥抱了。

  后来我确实拥抱了她,用了很大力气,却缺失了最重要的力量。

  我不是她的支撑,也不是她的骄傲,甚至都不曾给她公平的回应。

  从3月份至今,我不能看方星河的文章,只要一看到,就忍不住颤抖。

  可我仍然会在夜深人静时,推开房门看一眼睡着的孙女,然后蹑手蹑脚走到书房,翻出那封手写的原稿,对着它回忆起从前的点点滴滴。

  我不知道我是什么时候哭够的,泪水并没有流干,但是深深的泪湖中忽然浮现出一点光亮——我反复琢磨母亲临去前的神态,回忆她忍着剧痛强行勾起的嘴角,以及眷恋不舍用力刻在我和弟弟脸上的目光,我知道,她爱我们爱到了最后一刻。

  就像小方意识到他母亲宽恕了他的无能为力一样,我也意识到,母亲早已原谅我的自私和怯懦。

  又或者不如说,她从来没有怪责过我。

  她希望我好好生活,与自己和解,而我纠结了整整27年,最终居然被一个小朋友惊醒。

  这让我惭愧,也让我释然,作为一个软弱的人,本就应该学会从外界汲取力量。

  如今我已经不惮于承认自己的无能。

  方星河的文字有一种深沉而又宏大的悲悯,我不是一个很好的作家,我知道我永远也写不出来那样的文字,但我爱他,爱这朵从绝望淤泥中开出来的花。

  这个孩子,他在面对痛苦时,远比我们很多成年人都更乐观,更勇敢,更有高洁的品性。

  我将他视为一个神交已久的益友……”

  李小林女士的文章,用了很长的篇幅,从各种角度去赞美方星河,甚至让人感觉有些过火。

  但是只要了解这一家子的过往,就能理解她对方星河的感情。

  巴金先生是一个极度重视家庭教育的人,儿女也是那种顾家的性格,然后一家人都爱读书、爱学习,而方星河已经面世的文章,核心价值观简直不要太对电波。

  除了天然抱有的好感之外,《性》一文中展现出来的母子之爱,更是和李小林的个人经历完美贴合。

首节 上一节 134/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小县城,年入百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