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艺术家 第44节
【方星河太狂太傲丝毫不懂谦虚】
韩涵7门功课不及格。
【方星河大言不惭批评媒体】
韩涵也干了,但是方星河中考第一,610分!
【方星河叫嚣要打断亲生父亲的腿……】
对不起,我们根本没报!
通稿里什么都写了,唯独忽略了这一点,仿佛没有发生过。
确定了,是真爱。
………
为了淡化方星河身上的负面信息,娘家媒体脸都不要了,不好的地方一笔带过,实在带不过就把韩涵牵出来顶在前头……啧啧。
最后的最后,又特么开始煽情,眼泪汪汪的絮叨着一个孤儿“浪子回头金不换”有多不容易、多么感人、多值得褒奖鼓励。
搁虚空中给方星河立了一块牌位,上完香就开始抱头痛哭。
讲真,方星河看到之后都感觉臊得慌。
正规媒体啊!
瞪着大眼睛满嘴胡扯啊!
踩着我的好大哥疯狂输出啊!
吉报→_→:你就说效果好不好吧?
那确实,效果好极了。
报道一经发出,方星河马上重新回到舞台C位,热度数倍于之前。
假如萌芽连续两个月将他作为封面时所引发的热度为10,那么,两波混混对峙时的热度就有30,巴金先生发文盛赞之后的热度到了80,而现在的热度干到了至少200。
仅仅当天就有二十多家晚报转载,粗略统计,总发行量至少两百万份,覆盖人群难以计数。
支持“读书有用”的正方,因此振奋精神,高举方星河大旗,向反贼们发动总攻。
这种攻势,在第二天达到了高潮。
赵春华终于把深度访谈的第一篇给赶出来了,北青报社会版头条,标题引得各方震动,粉丝狂嚎——
《我和命运干过仗》
此文一出,如同烈火浇油,将方星河从单薄的中考状元、文学天才,升华成了一种文化现象。
然后,经由后面的两篇续稿,将这种形象进一步丰满,迅速席卷了全社会。
一时间,洛阳纸贵,全国各大报亭疯狂催货,加印加印加印!
专访刊登前,北青报的发行量稳定在60到65万份之间,上下浮动不大。
传阅率保持在每份4.69人,是首都媒体的最高值。
而在三天之后,系列报道结束时,发行量暴增至110万份,第一次挤下《首都晚报》,并且登上全国第三的宝座。
同时,传阅率突破每份6.12人,实现了全行业制霸。
另一边,虽然南方周末仍然保持着150万的发行量,稳居第二,但是,力挺韩涵的他们在最近几天里被打得灰头土脸瑟瑟发抖,纵使嘴再硬,也掩盖不住势头被压的颓然。
北青的第二篇报道,《学习没有为什么》,相对而言平和一些,他们还能扛一扛。
等到第三篇《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一放出来,真的,一点不夸张,抵抗全面垮塌。
在终篇的最后,赵春华如是写道:
“通常我们不会将命运这种宏大命题同一个孩子联系在一起,如果一个青少年试图向我讲述命运,我会想笑。
但在这一刻,我笑不出来。
我由衷地感到震撼。
不是因为方星河的经历有多悲惨,作为记者,我对悲惨本身的承受力很高,很多采访对象的遭遇让我泪如雨下,可那只是同情,是悲悯,是善良和不忍。
惟有方星河,他让我感到自惭形秽。
诸位,我们要穷极怎样的想象力,才能将孤儿、校园大哥、三天打一架、中考省状元、文学天才、冷静的批判者、发誓要敲断亲爹两条腿的酷烈少年、专注的小镇做题家等等等等完全截然相反的特征融合在一个人身上?
如果你接受了他的不可思议,那么好,你是否能够继续接受他对命运的不屑一顾?
我不太能够接受,我想:你怎么可以如此轻描淡写?
有时候一件小事就能轻而易举的压垮我,让我烦躁暴躁乃至狂躁,我不认为这是我太脆弱,很多成年人都和我一样,也会随时被生活中的不如意刺激到胸口发闷头脑发昏。
可方星河就是如此轻描淡写。
当他用整场采访最认真的语气说出‘我和我的命运干过仗’时,我丝毫感觉不到他是在炫耀。
他只是用自己举了一个例子,告诉我们这些成年人:别灰心,别消极,当某些事成为既定事实时,接受前面那部分不可改变的,然后干碎后面那部分尚未终局的。
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方星河最后用这样一句话来总结他对命运的态度,终于使我信服。
我不得不信服,也不得不接受。
但我坚持认为这种思维不具备普适意义……于是我这样讲:‘方星河,你是一个特例,你有着我从未见过的顶级天赋,所以你不能用你的标准来要求所有人。’
你们猜,他是如何回答的?
他哈哈一笑,脸上终于流露出一丝狂放。
‘当然,我知道,精神上的阳痿确实很难治好,但是如果我的刺激能让他们稍微硬一下——哪怕就一下——在体会过硬的好处之后,他们就会怀念这种感觉,于心底最深处种下一颗种子,想方设法尝试,慢慢追求,或许哪一天就真的能够搏起了。
但是归根结底,这和我有什么关系?
某些媒体想要强加给我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但是很抱歉,我真没有。
我骂了,爽了,够了。
最后结出恶果,我不在乎,最后结出善果,我也不居功。
所以我不会用我的标准来要求任何人,希望您在报道的时候也能如实记录,我所讲的一切只代表个人。
我肯定是黑马,至于你们……爱是不是。’
在采访的最后,方星河将他所讲的一切道理尽数推翻,我愣住了,好长时间大脑里都是一片空白。
回到报社,我重新整理这份采访稿,心中焦躁不安,困惑踯躅。
犹豫良久,我终于决定,浪费同事们一点时间,开展一次专项讨论。
大家非常积极,从总编到助理,一边观看采访录像,一边畅所欲言。
核心问题是:通过这篇采访,你所看到的方星河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争执是那么激烈,但结果很遗憾,我们未能达成共识。
最终,总编决定搁置争议,将问题交给读者。
而就在交稿时,我的想法忽然莫名其妙地开阔起来——
你们觉得方星河是什么样的人,他不一定是,但他一定不会在意你们认为他是或者不是,所以……爱是不是。”
赵春华留下的结尾拗口且意味深长,于是,方星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迅速成为了热门话题。
而在这篇采访下面,北青又用黑粗的2号字体宣布——
明天,我们将在文学版刊登方星河的最新文章,《小镇做题家》。
包式大章,爱都在文字里了。
第42章 粉丝基本盘
时间在粉丝们的痛苦煎熬中,终于走过第三天。
一大早,万宝儿就跑到巷子外的书报亭前,像一只快乐小狗一样,趴在窗口疯狂摇尾巴。
老板看到她,同样眉开眼笑。
“小万,来得可真早,都给你准备好了~~~”
“谢谢您,多少钱?”
“25块4毛5,你给25块4就行!”
“25!零头下回补~~~”
万宝儿扔下钱,抱起那摞书报就噔噔噔往回跑,到了家里,又噔噔噔冲进客厅,随手从中间把报纸分成两堆。
“爸爸,分你一半,剩下的归我。”
万父头疼的看着面前的那么老大一叠,不由摇头苦笑:“这么多,怎么看得完?昨天的报纸我都只看了两份……”
“反正你时间多,你就慢慢看嘛~~~我不管,今天又花了25块4,你得给我报销!”
万父噗嗤一乐:“慢慢看媒体界怎么批评他的?”
“讨厌!”万宝儿气坏了,“你故意气我!”
“错了错了。”万父立马投降,揉着额头苦笑,“那你明知道都在骂他,非得买这么多干嘛啊?只买北青报不就好了?”
“我不管,我就是要和他站在一起共同面对!反正报纸钱你得给我!”
“好好好,报报报,再给你50块,明天的都够了吧?”
万父等了好一阵儿都没等到回应,转头一看,好家伙,闺女早已经沉浸在北青报里了。
“唉,女大不中留啊……”
酸溜溜的嘀咕一声,他索性也找了一份有方星河的报纸,有一眼没一眼的看了起来。
他对方星河没有意见,但也谈不上多好奇。
多年以来,他见过太多的青年才俊神童妖孽,但是,将观察的时间拉长……都不过尔尔罢了。
他们这一代子弟,多半只服气父辈,眼光高得很。
不过,光明报上转载的那篇《乾坤未定》倒是让他提起了些许兴致——你们爱是不是?有点匪气,难得。
原本有些漫不经心的万父,看着看着,居然不由自主的投入了进去。
上一篇:人在小县城,年入百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