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股东 第290节
第260章 同机
陆奥勋在医院养了几天,不再打摆子了,和他一起来到瓦乌的胡广发把他接了出来,叫了一辆出租车返回住处。
胡广发与陆奥勋不同,他是广西人,老家穷,他主动来的昆仑省,陆奥勋到了东刚果后,就被分给了胡广发担任连长的连队。
陆奥勋知道东刚果苦,但不知道那么苦,一开始非常不适应,起了畏难情绪,想往回跑,被胡广发用鞭子狠狠抽了一顿,打得皮开肉绽.....
陆奥勋被狠狠收拾了一顿,从此就老实了,胡广发虽然厉害,但读书不多,而陆奥勋恰恰相反,他是书香门第,读书不少,就是有些油滑,胡广发见他文化水平高,对他更加上心,让他跟在身边担任文书,这也把陆奥勋折腾得苦不堪言。
两年服役期满,陆奥勋稍微有了一些家当,此时他也适应了东刚果的生活,琢磨着吃了这么多苦,若是没赚到钱,那这份苦不是白吃了?
陆奥勋思前想后,就跟着胡广发一起去了加纳,由于在加纳的中国人比较多,各有地盘,陆奥勋没赚到多少钱,几内亚政变后,胡广发带着陆奥勋一行人跑到了几内亚。
几内亚除了铝土矿、铁矿众多以外,锡吉里地区也有不少金矿,胡广发去的比较早,他们所在的团队很是发了一笔大财,陆奥勋也是乘着这个机会完成的原始积累。
赚到了钱,自然要考虑扩大规模,同时每个人回国置办一些家业,陆奥勋就极力劝说要买房子一定要买在北京,贵是贵了一些,但天子脚下,拥有最好的教育、医疗资源,咱们这一代吃苦,下一代就会享福。
陆奥勋为了说服众人,还透露说自己的表姐嫁给了一个北京的官二代,混得很好,有她指点,肯定会买到好房子。
大家伙都不相信,都怀疑你表姐嫁了好人家,你怎么混到昆仑省来了,陆奥勋说自己打昏了武警,然后就必须来昆仑省的,就这样,我还分到了工厂,你们谁有我分配好?
众人一听,将信将疑,胡广发就拍板,亲自带着陆奥勋回国,没想到刚回到瓦乌,陆奥勋疟疾发作,只好退了飞机票,等待病愈。
所以一出医院,陆奥勋就询问胡广发飞机票的事情,胡广发告诉他已经买好了,不过皮笑肉不笑的说道,“你小子这几天上吐下泻,老子可以被折腾惨了,这一次到了北京,你可要帮着兄弟们买到好房子,要不然有你好受的!”
胡广发也就是嘴上狠,对陆奥勋实际上格外关照,要没有胡广发带着,不断督促指点,陆奥勋绝没有今天,所以对胡广发是既敬又畏,还有一种很特别的感情,他明白自己能混出样子,都是跟对了大哥.....
在出国前,陆奥勋被叮嘱过,不要随便对外透露陆家的关系,别以为这是好事,万一你被人盯上了,没有人会救你,你姐姐是上嫁,夫家地位太高,她根本没有话语权。
虽然帮不上大忙,但陆奥勋相信姐姐姐夫帮着买房子一点都不难,所以他拍着胸脯,向胡广发保证了一番。
上了车,胡广发一边吹着冷气,一边通过车窗玻璃往外看,有些感慨,“一年一小变,三年大变样,瓦乌现在就是一个大工地!”
“你们国内新来的吧!”
胡广发并没有笑着说道,“是呀,师傅真是有眼力!”
司机很健谈,“那可不,咱们昆仑省越来越好了,厂子也越来越多,昆仑省现在正在和一汽谈一个皮卡项目,以后咱们就能自己造车,不会再从本土运过来!”
胡广发很奇怪,“我听广播说一汽搞得不好,好几个领导都被抓起来了,现在又在忙活混改,怎么还有空闲跑到昆仑省办厂?”
“听说这是国家改发委规划的项目,一汽当然要听从,要先办组装厂,然后再一步步实现昆仑省的自产,若是这个厂建成了,以后不仅满足自己需要,还可以对外出口!”
“这么多厂子,瓦乌市该有多大呀!”
“瓦乌本来就按照两百万人口的城市规划的,咱们行驶的是主干道,你看看这个路修得多宽,双向四车道,中央老早就有准备呢!”
“我们城市修得这么漂亮,又有这么多厂子,日子只会越来越好,这过来的老黑恐怕会越来越多吧!”
“这可不,这帮人讨厌的很,可又没办法,总不能不让他们过来留学和经商,留学和经商欢迎,但想赖着不走可不行,我们牺牲了多少人,才有了今天,他们想卷土重来,门都没有!
咱们瓦乌的警察会定期检查护照,那些护照过期,想赖在瓦乌不走的人会被遣返,若是有谁撕了护照,会被送到东刚果...”
“确实要管理的严格一些,咱们四面被黑人包围着,要是不严,很快就会被黑人淹没,到时候一切就会乱了套!”
“是呀,那些私藏老黑,让老黑干活,还有娶老黑做媳妇的,甚至嫁给老黑的,昆仑省的老少爷们都会留心,发现了就会举报。
一旦被证实,都会被驱逐出昆仑省,私藏老黑者会被重罚,婚嫁老黑的,则会举家被安排到南洋省,那里到处是海岛,没咱们这边的麻烦!”
陆奥勋知道这些事,来到昆仑省没多久就被教育过,别管不住下面四两肉,要是出了这种事,那就彻底没有翻身的机会,别以为去了南洋省离本土近,到时候会被丢到一个岛上自生自灭,这辈子都别想离岛.....
对这件事,大家伙也都明白道理,昆仑省被黑人包围着,若是藏着老黑,甚至和黑人通婚,时间一长岂不是被染黑了?我们辛辛苦苦打下的地盘还能保得住吗?这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大事。
不过昆仑省一直都是男多女少,女人都是香饽饽,虽然不担心嫁给老黑,但还是一直有男的找老黑女人,然后被转到南洋省,想到这里,陆奥勋嘴角一撇,也真下得去嘴....
胡广发继续和司机交谈,询问瓦乌的情况,陆奥勋知道胡大哥正在筹划下一步,挖黄金是体力活,风险又大,大家伙早就知道不能挖一辈子黄金,要想以后还过好日子,肯定要找到一个投资的地方。
有一些人认为干脆多买几套房子,胡广发虽然同意,但认为不能一条路走到黑,要再找一条路,再加上黄金,就是三条路,稳妥多了。
胡广发的想法很正常,赚到钱的人,基本都会三条腿走路,而第三条路要么在肯尼亚、乌干达这一类邻国比较好种植的地方,买一块地搞农场,当农场主,生产各种热带作物;要么合法开矿;要么做生意,基本不会脱离这三块。
陆奥勋脑瓜子灵活,自然被要求出主意,他想了想提出了一个新建议,咱们在瓦乌搞一个厂子,最好是制药厂,理由很简单,非洲环境太恶劣了,对医药的需求是无限的,现在虽然有昆仑制药集团,又有国内的出口,但非洲腹地药价还是很贵。
他打听过,这些药品出国前的价格并不贵,但到了非洲后,一道又一道加价,所以越来越贵,咱们这些年好多钱都便宜了那帮人。
我们干脆瓦乌办一个医药公司,各种常备药物、医疗器械和蚊帐这一类的,从国内工厂直接采购,一边在昆仑省扩张,一边联系非洲腹的淘金人、开矿人和农场主,说服他们办一个小药店,咱们给他们供货。
这些人到处厮混时,甚至可以在一个集装箱车上搞一个移动药店,到处贩卖,如此投资不大,可以拉拢老黑,对大家伙也是一个保障。
陆奥勋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伙的一致认可,在非洲实在被生病搞怕了,虽然这几年是赚到了钱,但死了好几个兄弟,而各个营连加起来,每年因为疾病,因为各种厮杀死亡的人有好几百,钱不是那么好赚的,刀头舔血不容易的!
陆奥勋这样想,也跟他知道张库伦是开药厂的,回国问一问堂姐就会少走不少弯路,这也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情,想来不会很难。
司机继续侃侃而谈,告诉两人,建国之初的瓦乌非常小,只是根据火车站而形成的一个小集镇,不过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瓦乌已经变成了昆仑省最大的城市和交通枢纽,此时的人口已经有八十多万人,再过几年肯定有百万人口。
虽然与国内人口众多的大城市没办法比,但能从零开始,发展到这一步,已经相当不错,而且瓦乌不仅仅是交通枢纽,更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
瓦乌处在大草原上,周边的农场和草原提供了大量热带农产品和畜牧产品,而埃塞俄比亚和苏丹等国的同类产品很多都运到瓦乌加工,所以瓦乌的纺织业和食品加工业非常发达,是瓦乌第一和第二大产业。
瓦乌生产的肉制品、奶粉、油料等都会运回到本土,是中国目前最重要的农业基地之一,在瓦乌生产的纺织品和各种生活用品也会通过公路、铁路和水路交通对周边国家分销。
瓦乌第三大产业是化工相关产业,昆仑制药集团可以生产大量的抗生素和各类药物以及各种医疗用品供应人畜使用,昆仑化工厂则提供大量农药和各类化工原料。
非洲地区气候恶劣,从建国之初,国家就格外重视化工业,给予了大量支持,此时此刻的瓦乌化工业不仅满足了瓦乌需求,甚至可以说关系到半个非洲两亿人口的生命安全,无数药物和卫生用品源源不断的出口非洲内陆,造福非洲人民。
而随着光荣油田开发以及相应的石油管路建成,瓦乌的石化业、化肥工业在六十年代陆续启动,现在一期工程已经建成。
光荣油田目前勘探出的石油储量已经达到了40亿桶,也就是将近六亿吨,而苏丹大概有15亿桶,也就是两亿多吨的储量。
由于中国和苏丹的油田接壤,两家的油田都是有两桶油负责开发,目前光荣油田石油年产量已经达到了八百万吨,苏丹年产量大概是300万吨,其中中国的份额大概一百多万吨。
这两个油田出产的石油大头回出口欧洲换汇,其余部分则留给天方省几个炼化厂炼化,炼化出来的油气产品除满足昆仑省发展需求以外,也对周边国家出口。
而随着昆仑省的不断发展,未来光荣油田更多的油气产品会留在本地,国家各种规划也会越来越多,石化产业也必然会成为瓦乌第一大产业。
与国内大城市不同的是,瓦乌从一开始就按照一座两百万人口的中大城市进行了精心的规划,不仅商业区、高教区、工业区分得很清楚,各类建筑物之间,有意留下了不少额外的空间,未来可以修建停车场等等设施。
这样规划一番之后,瓦乌虽然稍稍看起来有些空旷,但显得很整齐,很有条理,陆奥勋听到这里,插话道,“这与北京新城有些相似,那边每一栋建筑据说规划之初都要留下足够的停车场,过去还有很多人议论,说考虑得太远,咱们啥时候能买车都不知道!”
“现在呢?”
“现在当然是领导英明,北京是首都,车子比瓦乌还多!”
很快到了目的地,他们并没有住酒店,胡广发虽然已经很有钱,但老婆孩子都在广州,也没有在瓦乌买房子,他们是住在胡广发的叔叔胡海平家中。
到达家中,恰好胡海平回来,看到又黑又瘦的陆奥勋,胡海平有些感慨,“小陆,这在外面闯荡不容易,你这一次回到本土,爸妈看到了肯定难过!”
“胡叔叔您就放心吧,我虽然瘦了一些,但恢复也快,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我也年轻过,年轻的时候不在意,老了一堆毛病,你回到本土后,多待一段时间,好好补一补,顺便娶下媳妇,留下后,再出来打拼!”
“嗯,我记下了!”
“瓦乌现在条件好了不少,你也可以买一套房子,媳妇也可以来瓦乌住几天!”
絮絮叨叨说了两句,胡海平又和胡广发又交谈了几句,就离开了,看来胡海平离开,松了一口气的陆奥勋,有些感慨的说道,“胡叔叔脾气真是温和!”
“那是现在,四叔年轻那会脾气火爆的很...”
“啊,怎么会这样?”
“叔叔说太多太多跟我们差不多大的战友死在身边,所以看到我们年轻人,他总会想起以前,就算有脾气也发不出来,但我们要是犯了错,他发火的时候跟吃人差不多.....”
“连长也犯过错?”
“老子虽然不如你小子混,但刚过来的时候也犯了不少错,不仅被骂,还被捆起来用鞭子抽,你小子真不争气,老子那一次抽你,才打了两鞭子,你就哭得一塌糊涂!”
陆奥勋舔着脸说道,“那是以前!”
胡广发侧着脸坏笑道,“要不,我再抽一次!”
“连长放心,我一定不会给你再次抽打的机会!”
“那可说不准,这一次上京,你要是,嘿嘿!”
胡海平是革命老兵,二战时期随军来到了北非,曾经在西线战斗过,后来又参加了对法战争,是昆仑省第一代开拓者。
胡海平长期在西昆仑工作,一步步升迁为副团长,昆仑省和兵团分家后,胡海平被调到了瓦乌市担任公安局某处处长,后来又升迁为副局长,属于级别比较高的干部。
作为昆仑省第一代开拓者,胡海平吃了无数苦,但好处也是大大的,不仅享受中级干部的各种福利待遇,名下还有150亩农场,每年农场也有分红,而他在西昆仑基层工作期间,他也曾经多次率队前往刚果,自然也收获颇丰......
所以胡海平的家外表看不出有什么,只是他这一级别干部本来就有的楼房,但里面布置的相当好,家具都是上好的木材打造,胡海平还有一个很大的展览柜,里面有好些块军功章,有西线战争中缴获的各种战利品,各种各样非洲宝石、木雕等等。
陆奥勋第一次看到的时候,十分吃惊,瓦乌公安局领导竟然这么有钱,而且就这么大大方方的对外展览,一点都不避讳。
胡广发笑着告诉陆奥勋,胡海平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回了内地工作或者读书,胡海平帮他们在广州各买了一套大房子,眼睛都不眨,就这样,胡海平银行中还存了很多钱,胡海平压根没有贪污,这些都是合法所得。
事实上,不仅仅胡海平,在昆仑省有过基层经验的干部,实际上家里都很有钱,早年的东刚果太容易搞钱了,而且上面领导还鼓励.....
胡广发还告诉陆奥勋,他来到非洲后,看到叔叔家里的布置,就下决心打拼,现在我们在几内亚狠狠捞了一笔,但这才刚刚开始,我们还年轻,要继续努力,赚到更多的钱,等赚够了,一定要好好教育孩童。
我们这一代人没有上一代的福气,遇不到战争,只能先发财,给后人打好基础,做好他们的教育,每每说到这里,胡广发总会踢一脚陆奥勋,你小子身在福中不知福,不学好,明明不需要拼命就可以进步,你倒好,倒退了!
而陆奥勋早就习惯了,他也嬉皮笑脸的说道,“要不是犯糊涂,我也遇不到连长,我福气还是很好!”
陆奥勋毕竟刚刚生病,晚上很早就睡下了,胡广发并没有睡下,而是来到了胡海平身边,汇报了一番,胡海平点点头,“总算把这小子调教好了,可以交代了!”
“局长,陆奥勋到底是什么身份?”
“有些事确实可以告诉你了,陆奥勋实际上没什么来头,但他有一个好堂姐,是谷书记的儿媳妇,给谷书记生了两个大胖孙子!”
胡广发瞠目结舌,“陆奥勋那个臭小子口中的官二代竟然是谷书记的儿子?这怎么可能?他有这样的身份,怎么会来到昆仑省?”
“你自己看吧!”
陆奥勋看完后,哭笑不得,这小子以前真够混的,也是运气好,恰好有人发表了评论文章,最后处理不重,他想了想问道,“陆奥勋这一次上京,应该不会再回来了吧!”
“这不是我们能决定的!”
胡海平笑着看向便宜大侄子,“广发,你这几年干得不错,上面挺满意,又给你派了一个新活,你可要做好准备!”
“光光一个陆奥勋,就让我头疼坏了,我实在不想再接类似的活...”
“不会再让你带愣头青!”胡海平笑着说道,“你这一趟回国后,应该会接受一段时间的培训,培训完之后,几内亚有不少事情要交给你,几内亚那个大铁矿,咱们要开发,投资很大,中央非常不放心,你们的责任会越来越大!”
“局长放心,我绝不会让您丢脸!”
这番交谈之后,又过了两日,陆奥勋和胡广发一起乘坐波音707回国,而在多哈转机时,又上了好些个人,其中就有刚刚奉调回国的朴中树。
朴中树虽然不太清楚这一次会调动到什么岗位,但有谷书记在中央,想来不会差,运气好,或许会做一个大市一把手,未来升迁为正部级都有可能。
坐在飞机上,朴中树非常满足,他也同样非常感慨,人生最重要的是选择,只有选择对方向,努力才有意义!
朴中树身份很特别,他是朝鲜人,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时,他也想去中国建功立业,所以他每周末都会召集学生玩战争游戏,让聪明小孩演日军,迟钝小孩演中国军队,最后结果都是“日军”胜利。
他还亲自编剧《志愿兵出征》,让孩子们来演出朝鲜人投身日军、参与侵华战争的故事。但因为他年龄过大,无法报考日本军校,便打算报考限制相对宽松的伪满洲国军校,并写了表达“尽忠报国”(指报效日本)之意的血书,寄到伪满首都新京(今中国长春)的军校,并被《满洲日报》刊登。
朴中树的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功,他在1939年秋天来到了东北进入到伪满洲国一家军事俱乐部学习,通过与伪满洲国的军官接触,他吃惊的发现日本人竟然打不过中国人,不仅关内打不过,东北的游击力量也迟迟镇压不住。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