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股东 第375节
“这需要外汇,我们的外汇都有安排!”“那就多开采石油!”
勃列日涅夫虽然不再管理具体工作,但最终还是听从了谢列平的意见,他非常痛恨谷,但他知道谷的厉害,谷曾经提醒过油价下跌的可能,能凑合还是凑合吧!
但又不能不报复,苏俄政府立刻决定将最先进的图—22M战略轰炸机派往远东,此时装备这款飞机只有两个中队,苏俄准备把其中一个放在远东,一个突击就可以冲到北京!
苏俄想到了印度,他们决定加大武装印度,幻想用印度牵制中国,而印度力量的提升,又可以威胁驻阿美军的后路,这很好!
苏俄还想到了埃塞俄比亚,既然中国想对付安哥拉的亲苏势力,苏俄也绝不会让中国好过,乌干达、利比亚都亲苏,苏俄可以支持,还支持埃塞俄比亚驱逐中国势力,同时支持苏丹内部的反华派,让中国的昆仑省永无宁日...嗯,还有缅甸军政府,中国人肆意操纵缅甸局势,缅甸军政府敢怒不敢言,所以苏俄顾忌重重,现在苏俄估计个屁,给缅甸军援!
一个又一个强力应对方案迅速出路,正处在鼎盛时期的苏俄很快向中国露出了獠牙,中国的野心实在太大了,必须狠狠教训一番中国人!”
第326章 即将到来
苏俄的动作比较快,不仅仅印度总理迅速得了不少好处,埃塞俄比亚也得到了更多的援助,然后门格斯图自然撕毁了与中国的谈判,刚刚稳定政局的他,竟然中埃边界派出了士兵,并要求中国归还一些人!
也就在中埃关系紧张的同时,苏俄的军事顾问也出现在乌干达,而利比亚的卡扎菲同志也获得了一些好处,恰好卡扎菲已经羽翼丰满,他看到了乍得,也看到了中国昆仑省的北部沙漠地区......
1976年四月份,缅甸军政府二号人物访问苏俄,苏俄和缅甸签署了一份军购协议,苏俄要提供给缅甸军火和一些基础工业。
苏俄连续在中国周边搞事,看起来反应很激烈,中国似乎也不甘示弱,本来一直回避与东欧接触的中国,同样也在四月份派出了常务副总理李国鼎领衔的代表团访问罗马尼亚,并与正在努力推动工业化的罗马尼亚开启了一轮新合作。
齐奥塞斯库虽然不怎么听话,但有了多次教训后,苏俄冷静了不少,并没有想推翻老齐,苏罗关系也不算很僵,苏俄不断向罗马尼亚出口各种武器装备,这对中国自然有参考意义。
苏俄拿着陆军装备作为筹码,与中国讨价还价,中国不买单,但并不意味着陆军没有装备更新要求,就想到了与罗马尼亚交流,小罗的要价明显小多了!
中罗两年各种秘密交流已经搞了好几年,但李国鼎这种级别的高层访问罗马尼亚是第一次,而他这一次访问谈得不仅仅是中罗军事合作,还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中国一直致力于与东德、捷克的合作,罗马尼亚可以代为中转。
又比如罗马尼亚与英国、法国也有一些合作,中国希望通过罗马尼亚中转,获得一些中国搞不到的军事技术,西方为了拉拢罗马尼亚,给了一些中国都得不到的东西,中国一直很不爽,但也没辙,,只能用这种方式。
类似的合作也发生在中国和伊朗之间,就在1976年初,伊朗获得第一架F14战斗机,中国军工部门就秘密接触过,然后惊讶无比,美国的新一代战机水准竟然这么高?
也正是看到F14的高水平,中国对苏俄的未来更加悲观,苏俄的战斗机极有可能和美国出现了代差,这是非常危险的!
不过此时的齐奥塞斯库并没有意识到这些,他反而非常得意,各个大国同时伺候着,都给好处,哪怕极其抠门的中国,也拿了一些东西作为见面礼,他得意洋洋的他告诉李国鼎,他希望可以出面调停一下中苏关系......
李国鼎哭笑不得,这家伙连自己几斤几两都不知道了,听说他的老婆儿子都变成了国家重要干部,难不成他要搞家天下?
对于中国副总理大张旗鼓的出现在罗马尼亚,苏俄当然很不爽,他们下令往远东调动一些军队,要给中国施加压力,但苏俄的反应本质是虚弱的,苏俄实在太依赖中国的日用品和农产品,这是欧洲给不了的。
欧洲本身能够提供日用品,但价格很高,还要外汇,这需要苏俄出口更多的廉价石油,更麻烦的是农产品,不进口中国,就要进口美加澳阿巴,各个都需要外汇,外汇用在这些地方了,发展怎么办?
所以当谢列平站在本部门的立场反对,勃列日涅夫妥协后,柯西金主持的苏俄经济部门也默不作声,并没有想着主动切割,实在是舍不得。
但经济部门的反应自然让强力部门十分不满,中国都站在美帝国主义一边了,我们还这么依赖中国人,实在太危险了!
不过勃列日涅夫还是说了好话,中国人不需要外汇,总比花费大笔外汇从欧美进口划算,而且要说不可信,谁又真正可信呢,俄国人的盟友从来只有陆军和海军......
苏俄不愿意如强力部门要求搞那么过分,说到底还是对中国有一些幻想,中苏好一阵,坏一阵,美中也差不多了,或许过不了多久,中苏又要合作共抗美国,怎么能彻底翻脸吗?
当然了,强力部门也要安抚,苏俄除了那一系列强硬手段以外,也开始设计远东新的增兵方案,不增兵肯定不行,但增兵太多不仅不划算,也容易引发新的对抗......
苏俄高层头疼无比,犹豫不决,他们心里很清楚根源还是苏俄的农业和轻工业越来越短腿,这已经是苏俄最大的软肋,不仅美国捏,中国也在捏!
可苏俄高层就是不敢大动干戈,负责农业的谢列平这几年干得不错,他严厉打击集体农庄的腐败,又和中国人合作,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的蔬菜供应有了不小的改善。
不过谢列平天生就长着一根反骨,他一直想启用过去的那些亲信,这引发了一些人的不安,这帮人遍布方方面面,这要是回到苏俄了,谢列平不又一次羽翼丰满了吗?
所以在1975年年底,苏俄意识形态部门再一次敲打谢列平,找了一个理由说他违反政策,而谢列平好几项用人的要求又被枢机处否决......
谢列平心情非常不好,可又无可奈何,他跑到了高加索边疆区疗养,戈尔巴乔夫很热情的接待了他,就如同接待其他影响力很大的中央局委员一样。
这两年戈尔巴乔夫做了不少事情,在他的铁腕治理下,边疆区的社会治安有了很大的改善,边疆区的矿水城也修建好了,边疆区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
戈尔巴乔夫最大的成就还是农业,在得到了勃列日涅夫的支持后,边疆区推行了一套自己的农业政策,搞起了土地休耕,哪怕是遭到了大旱灾,边疆区休闲地的粮食生产还是相当的不错。
而有了稳定的饲料供应,边疆区的肉类产量连连增加,区内羊毛、羊肉等各种农副产品产量大幅攀升,在大量外销的情况下仍能确保自给有余,一举改变了斯塔夫罗波尔自帝俄时期建省以来的肉产品短缺问题。
畜牧业的发展,让边疆区人民亲身体会到,跟着戈尔巴乔夫“有肉吃”,戈尔巴乔夫在家乡人民心中的支持率节节攀升。
通过与中国的合作,边疆区的蔬菜产量越来越多,虽然没办法向莫斯科提供很多新鲜蔬菜,但蔬菜罐头和冻干蔬菜产量越来越大,戈尔巴乔夫这个苏俄最年轻的枢机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戈尔巴乔夫陪同谢列平参观了中苏合作的蔬菜园和配套的蔬菜、苹果处理工厂,品尝了当地生产的草莓和草莓、苹果等冻干片、罐头等,原来郁闷的心情好了一大截。
戈尔巴乔夫做了一番汇报,这个农工联合体生产出来的冻干片非常受欢迎,供不应求,矿水城过来度假的人都会想办法购买,有的还要托关系。
谢列平自然也听说后,点点头,戈尔巴乔夫见状,向他汇报,中方发现苏俄这边有大量的肉类供应,想着上两条香肠生产线,希望可以批准,并保障肉类以及相应辅料的供应。
谢列平奇怪道,“苏俄并不缺乏香肠!”
“但中国的成本低!”
戈尔巴乔夫向谢列平解释了一番,中国的香肠并不是纯肉的,配方有多种多样,不仅成本低,而且口味也不错,进口了一些,供应矿水城,矿水城的旅客们都很喜欢,中方也是看到这一点才起了这个心思。
戈尔巴乔夫给谢列平算了一笔账,如果大量生产中国这种香肠,苏俄的肉类供应会得到一定的缓解,这会减少饲料粮的进口,谢列平点点头,不置可否,他知道中苏农业合作的好处很大,但天知道能支撑多久?
谢列平看过很多集体农庄和农业生产企业,他发现这个大型农工联合体管理得更好,没有什么破破烂烂的机械丢在一边,工厂也很干净,工人们都穿着工作服,并井有条,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他十分好奇。
戈尔巴乔夫有些苦涩的告诉谢列平,当初达成协议时,中苏两方约定管理交给中方,但不能突破苏俄的基本制度。
中国管理者执行了一套很严格的规章制度,违反者都被处罚,甚至是开除,交给苏方。一开始苏方职工很不满意,还有人闹腾说这是资本主义,但等到发工资的时候就不同了,那些刺头迅速服软了。
表现好的人和不好的人基本工资差不多,奖金虽然有些差距,但不明显,但中国人运来了中国生产的家电以及各种日用品,表现好的比表现差的,可以拿到的日用品差距很大,然后到第二个月几乎所有人都老实了......
“我们同样给很多奖金,职工和农民为什么怠I? ”
“钱要买到东西才有价值,中国过来的日用品质量更好,款式更新,而苏俄的日用品质量差,款式陈旧,人民不喜欢,也不想买,发给他们钱,并没有意义...”
谢列平脸色很难看,从1917年现在快60年了,苏维埃愣是解决不了粮食和日用品问题,而中国建国也才三十年,这一类产品的供应已经非常繁荣,人民满意程度很高,难道苏俄真得走错了路吗?
谢列平沉默良久,“你和中国人接触、认为我们的问题在哪里?”
“中国人认为我们既然选择了计划经济,就不可能有丰富多样的日用品,两者不能共存,只能通过引进外国产品来弥补。
这不仅仅是苏俄的问题,也是美国现在的问题,美国大农场同样有很多东西没办法提供,其丰富的食品和日用品供应很多都来自于其他国家,苏俄完全没有必要太紧张!"
“这是中国人说的,还是你在宽慰我?”
“第一副主席同志,我查过相关资料,美国是中国农产品第二大出口市场,中国大量对美出回水产品、蔬菜、苹果,数量同样非常大!”
“这我也知道,只是美国的粮食可以大量出口,而苏俄却需要大量进口!”
“我也问过中国人的看法,中国人认为我们在生产、运输和仓储过程中浪费太严重,若是改进一番,完全可以挽回不少损失!”
“我当然知道这个问题,可我管不了交通部门和商业系统,我曾经在中央局会议上批评过,但这两个部门的领导人总能找到很多困难!”
戈尔巴乔夫也都不好评价,他接着说道,“中国人还认为苏俄的制度规定的太过死板,连怎么种地都要严格规定,这太过复杂了,中国人建议我们只用产值考核各个集体农庄,产值超过指标越多,给予的分成就越多”
“匈牙利也是这样做的,不过计委一直不答应,他们认为很不好做计划!”
我也这么问过,中国人的办法很简单,缺少什么就提高收购价,反之,就降低收购价,同时通过进出口调整仓储结构,中国一直都是这么做的,效果很好!
“你觉得可行?
“现在食品的价格已经便宜到农民用面包喂猪的地步,这太离谱了,必须进行调整,计委天天喊着计划难做,可他们做出来的计划愚蠢无比,这样的计划有什么用!”
说起来这些问题,戈尔巴乔夫那真是火冒三丈,这两年边疆区搞得不错,有东西供应给莫斯科,但交通部门压根不买账,这难道是对国家负责的态度吗?官僚主义,彻头彻尾的官僚主义!
我在时利同展?”
戈尔巴乔夫对目前中苏关系恶化也有耳闻,他沉默良久说道,“我拿不出中国的日用品,估计联合体的工人和农民工作积极性会下降!
谢列平听完,气呼呼的瞪着他,“你就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戈尔巴乔夫默然,谢列平见状,更加生气,他连续喷了好些句话后,才冷静下来, “你是个诚实的人,希望你一直保持!”
戈尔巴乔夫很意外,当天晚上,他接到了莫斯科的电话,他如实汇报了一番,然后他就得到了忠告,你前途远大,不要和这样的人接触太多......
也就在谢列平调研边疆区的同时,中国这边也在召开会议,现在中国还在大量对苏出口,各种项目不少,还有不少人在苏俄,万一苏俄翻脸,乱来怎么办?必须有相应的准备。
中央的态度是不主动撤,让苏俄先出牌,好不容易打开的口子能不撤就不撤,即便需要撤,也要向苏方合作者表明中方的态度,中方的大门永远敞开着!
话虽如此,但出现一些损失是肯定的,不过问题不会很严重,中苏两国隔几年就闹腾一次,搞边贸的相关企业都很有经验,而且这是中方主动推动的,自然也有相应的准备......
就在中央开会的同时,张一思也按照事先的安排启动苏俄执行,出发前,他打电话告诉谷雨询问有什么特别交代的,谷雨笑着说道,“苏俄引进欧洲生产线搞出的小汽车听说还可以,你也可以采购一些小汽车!”
“爸,你这么搞,我还怎么跟美国人做生意?”
“这有什么,美国不也在和苏俄做生意吗?”谷雨不以为然道,“中国的奢侈品生意要么跟老欧洲合作,要么是苏俄,没有美国的份,美国压根没有历史,你和他们合作搞什么奢侈品!”
肩负着这份重任….....”
“您不是要和美国搞平衡贸易吗?我还以
“中美贸易压根平衡不了,与欧洲才要平衡贸易!”
“那梦想电子呢?美国市场对我们很重要!
“梦想电子太大了,已经有官僚主义,到了该拆分的时候,你弟弟拆分,你们也要拆分!”
“我有些舍不得!”
“舍不得也要做,你吃了那么大的梦想光学,有进就要有出嘛!”
“这也太亏了…...”
“经济上亏一点,政治上却可赚到不少,要有长远的眼光!
张一思心情复杂的放下电话,第三天就前往苏俄访问,提出了一个数量不小的订单,不仅仅有苏俄奇奇怪怪的石头,还有苏俄的小汽车,还再次提出希望在莫斯科成立一个技术中心,与苏俄的技术部门一起研究电子技术和光学胶卷等等技术。
苏俄虽然没有高层接待张一思,但双方还是很快达成了相应的合作协议,他们当然看明白中国人的伎俩,可却不得不接受,因为苏俄同样希望大量对华出口这些商品,也需要与中国在这些光学电子领域扩大合作,这同样是苏俄的软肋......
既然软肋被抓住,苏俄诸般对外事务就相当的别捏,看起来很强硬,但正如后世某位骑着狗熊的哥们一样,只是糊弄人的,内核一直很软!
谷雨并不奇怪苏俄的反应,老毛子一贯如此,对苏俄强硬一些,他们反而要软,当然了,前提是你得有实力,让老毛子相当忌惮的实力,要不然老毛子第一个抽打的就是盟友!
至于美国人的反应,那就是没有反应,美国现在两党正在为候选人PK,民主党还好一些,看起来十分干净的卡特慢慢浮出水面。
共和党这边保守派代表里根和温和派代表福特正在激烈角逐中,按理说福特是在任总统,应该优势更大,但里根却显得咄咄逼人,局面很混沌......
这三个人是什么路数,答雨都知道,所以他也不着急,他目前真正关注的是北方某个大城市,就要来了,也就在最近,和林格尔、河北大城先后发生6.3级地震,关注华北震情的科学工作者对“京津唐渤张,地区地震形势提出意见。
不过此时地震局的重心在四川,因为早在1975年11月下旬,四川省地震趋势会商会就根据全川收集、积累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和审议,着重对松潘、茂汶地区地震危险性进行了讨论,提出"1976年上半年松潘、茂汶地震存在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危险性”。
1976年2月,国家地震局在关于1976年地震趋势的意见”中指出:“在用、青、甘交界一带存在发生较强地震的背景下,尤为值得注意的地段是川北的松潘至茂汶一带”。
而到了4月份,四川大邑、邛崃、崇庆和彭县、茂汶等地出现的一些地下水变化,冒气、冒火等异常现象.....
相比于华北地区,四川各种异常现象太过明显,所以国家地震局的重心放在了四川,虽然华北地区更重要,但地震局认为四川提前地震的可能性更大,也把主要人员放在了四川。谷雨看完了简报,思忖了一番,抓起了电话,打给了分管地震预防的李耀文,电话接通后,谷雨说道,“我刚刚看了地震工作的相关简报,你有没有看?”
“谷枢机,我看过了!”
“你有什么看法? ”
“我尊重专业意见,目前看起来四川方向的迹象更明显,地震局的处理似无不当!
“我们目前对地震的规律掌握的并不深,上一次运气的成分很大,在海城地震后,我看过一些资料,有些大地震事先没有预警,突然就震了,华北这边有没有可能提前震? ”
“这么说确实有可能性! ”李耀文警惕起来,“谷枢机,我不是很了解地震工作,也重视不够,我需要向您检讨,我认为有必要召开一次会议,统一一下思想!"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