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绑定打卡系统,我成了悠闲旅行家

绑定打卡系统,我成了悠闲旅行家 第55节

  更高大上的剧情当然也能写,但我觉得没必要……我还是想写的清淡一点,轻松一点。

  前面呢,的确也有一些地方没有处理好。

  在上架前,有一些细节是修改过的,比如跟前女友最后分别的那一段,但更多的地方不好改了,只能在后续的剧情里注意避免。

  除此之外,在写到上架之前,已经尝试过了很多种剧情,看了后台的数据,对于一些明显不怎么受大家喜爱的剧情,后面会尽量少写或者不写。

  但还是那句话,依据不是个别人的评论,我只看后台的数据。

  当然了,一些更有味道的剧情也是有的,但是核心原则是为了爽和轻松,而不是为了那一碟醋去包那盘饺子,这个大家拭目以待吧。

  最后再说一点关于这本书可能会崩的问题,原本是不打算说这个问题的,但是我发现还是有不少书友有这方面的担心,这里回应一下。

  说这本书可能会崩的,主要是因为主角的技能来得太快太简单了,害怕后期因为能力太强,导致战力崩盘。

  这种思维呢,就是典型的升级练功小说的模式。

  但大家误会了,这本书压根就不是那种方式构思起来的。

  前期的时候获得技能会比较容易,而且技能的强度从一开始就设定成专业级,都是为剧情设定的,前期主角就是一个积累牛逼能力的过程,到了中后期主角成长期结束了,才是这本书真正高潮的地方。

  主角的足迹不会仅仅局限于有人的地方,更加广阔的区域,那些地方的风光能有多美,简直不敢想。

  那才是一个旅行家真正向往的地方。

  而在踏足之前,你首先得有足够的能力。

  还没出发就半路扑街了,或者遇到一些危险,那样的体验就太糟糕了,甚至读的时候你觉得可能会有这方面的担忧,都会破坏那种氛围感。

  所以,超强的,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也能保持悠闲的能力,是必须要有的!

  当然,人生不会永远充满激情,在故事的最后一个阶段,会逐渐往温馨的氛围上收,你走了很多的地方,看过了很多的故事和人,最终还是要回归家与爱,而最后一个阶段,当然也不会脱离旅行,同样大家拭目以待吧。

  目前大概就是如此构思的,或许在写作的过程当中会有更多的灵感迸发出来,但无论如何变化,它都是这本书的一部分。

  碎碎念完了。

  求大家……订阅!投票!

  橙子会陪你度过一段愉快的时间。

第85章 青花

  收音机调了个台,声音有点杂,断断续续放着一首老歌。

  李悠南也没仔细听,就让它响着。

  一边听录音,李悠南的脑子里自然而然地就开始想着一些关于电台操作的知识。

  高清无码的高阶知识,普通人硬学都不一定能学会的那种。

  他不得不再次惊叹于系统的强大。

  曾经他刚刚接触电台的时候,费了很大的力气考过A证,只觉得C证的持有者已经很牛了。

  但没想到对于系统来说,拿到C证才是起点。

  如果能够机缘巧合,获得系统的二级甚至三级的电台操作能力,不敢想象能玩出什么样的花样。

  哪怕是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电台永不过时。

  无论是在无人区穿越,还是遇到某些突发的灾害,这种不依赖于卫星光纤等的通讯方式,永远都是保下限形式的存在。

  眼下,李悠南还没有自己的设备,不过也不必着急,慢慢开车回到家里,抽时间去把该弄的都弄了,至少目前是这样计划着的。

  一个人开车,李悠南开得依旧不算快。

  阳光透过前挡玻璃晒进来,有点晃眼,李悠南把遮阳板掰了下来。

  导航显示离景德镇还有段路。

  李悠南不着急。

  路上大货车不少,有些看着挺旧了,后面车厢盖着帆布,鼓鼓囊囊的,大概是运瓷土的。遇到它们,李悠南就放慢速度,等看清了对面没车,才打灯超过去。

  超车的时候,手心有点汗。

  唉,驾驶技能啊……

  又开了一阵,看到路边一个蓝色的牌子,写着“景德镇界”。

  心里松了一下,快到了。

  肚子有点空,想着到了地方先找个地方吃碗粉。

  路边开始出现一些卖瓷器的铺子,大大小小的花瓶、碗碟堆在门口。

  天突然开始变得灰蒙蒙的,但雨没下下来。

  车窗开了一条缝,风灌进来,带着点湿土的味道。

  李悠南轻轻踩了脚油门,继续往前开。

  ……

  车开进景德镇,感觉空气里都飘着点瓷粉味儿,天还是阴阴的,但没下雨。

  李悠南按着导航,在市区边上找了个停车场,把小酷酷停好。

  李悠南随后联系了一下祝清越,她正在往这边赶,估计要半个小时才能到。

  李悠南礼貌地问了一句:“吃了没?”

  祝清越说吃了。

  李悠南便说:“那我自己找地方吃了。”

  祝清越发了一个气呼呼的表情过来。

  先找地方吃饭。

  肚子是真饿了,沿着街走,看到一家小店,门口支着口大锅,热气腾腾的。

  进去要了碗冷粉,加了个荷包蛋。粉端上来,拌着酱料、咸菜,辣辣的,很实在。

  老板娘在柜台后面逗孩子玩,店里就李悠南一个客人,风扇在头顶慢悠悠地转。

  吃得鼻尖冒汗,胃里舒服了。

  吃饱了,人有点懒洋洋的,时间也消磨得差不多了,祝清越总算是到了。

  两人会合,李悠南看到祝清越似乎清瘦了不少,而祝清越则望着他眼前一亮,笑着说:“你好像看着变黑了一点啊。”

  这倒是实话,在黄山的时候晒太阳晒的吧。

  两人就像是很久不见的朋友一样,没有什么尴尬的,很自然地聊天。

  他们两人商量了一下,第一站不想去大博物馆,听说陶溪川晚上更热闹些,打算留着傍晚去。

  计划是就顺着街溜达。

  路两边好多卖瓷器的铺子,大的小的,密密麻麻。有些看着挺高档,玻璃门亮堂堂的;更多的是那种老铺子,门口堆满了各种碗碟、花瓶、茶具,摞得老高,看着有点悬。

  走累了,看到有个弄堂口挂着“手工拉坯体验”的牌子。

  两人对视了一眼,果然都看到了对方眼里的好奇心,很是默契地一起钻了进去。

  这是个小作坊,里面光线也不太好,地上湿漉漉的。

  一个老师傅正坐在轱辘车前,手指头沾着泥水,捧着一坨泥巴转。

  泥巴在他手里像活了一样,一会儿鼓起来,一会儿收下去,慢慢成了个花瓶的样子。

  李悠南看得有点出神,就站在门口看。

  老师傅也没抬头,专心玩弄着手里的泥。

  空气里有股潮湿的泥土味儿,还有轱辘车嗡嗡的低响。

  看了一会儿,李悠南觉得手上像沾了泥水似的,有点黏糊。

  祝清越一脸跃跃欲试的样子,价格才30块钱,她爽快地直接付了60。李悠南原本并没有打算体验的,眨了眨眼睛,被祝清越拉着坐下了:“试一下嘛……”

  事实证明,这东西并不是第一次就能弄好的手艺。

  李悠南坐下,小木凳有点矮。他学着老师傅的样子,把泥巴用力摔在轱辘车圆盘的正中间。

  泥巴冰凉,带着一股子土腥气。

  李悠南按老师傅教的,脚踩踏板,轱辘车“嗡嗡”地转起来,震得屁股底下发麻。

  他手沾湿泥水盆里的水,学着去捧那块泥巴。

  看着容易,自己一上手全不是那么回事。

  第一次玩儿,动起来李悠南并不容易找到那种窍门。

  李悠南微微叹了口气。

  他的目光望向了那边的祝清越。

  泥巴在她手心服服帖帖,随着轱辘转动,稳稳地向上生长,已经有了个小碗的雏形,边沿圆润均匀。

  她抿着嘴,眼神专注,手指上的动作看着也轻柔。

  老师傅踱过去看了一眼,没说话,只微微点了点头。

  李悠南眨了眨眼,直到祝清越用细铁丝从泥坯底部利落地一割,一个完整的小碗就托在了她手心,放在旁边的木板上,形状周正得很。

  事实又证明,有的人哪怕第一次也能玩的很好。

  随后祝清越兴奋地拍起了手,这才从那种沉浸的状态中脱离出来,扭过头望向了李悠南。

  李悠南微笑着,随手自己弄的放在了一堆泥坯的后面……藏起来。

  祝清也忍不住就笑了起来,眼神里跳动着得意。

  李悠南有些无趣地摸了摸鼻子。

  祝清越溜达过来,给他展示了一下自己的杰作,李悠南说:“厉害了,简直是艺术品。”

  祝清越谦虚地说:“就是块泥巴啦。”又说:“你要不再试一下吧?”

  李悠南咳嗽了一声:“算了。”

  祝清越低着头:“可是我还想试一次呢。”

首节 上一节 55/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末日将临,还好我有末日模拟器!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