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283节
曲泓秀回道:“甄家是金陵豪富,名下资产众多,也是巧了,我看上的庄子,正好是他们家的,手续文牍都妥当了。”
贾琮只是听说甄家旧产,才会随口一问,生意买卖遇到熟人旧家,也是寻常之事,所以也不太放心上。
又摸出一直鎏金怀表,看了一眼,说道:“现在有衙务要办,明日一早就去你们那里。”
外头的宝珠听了贾琮这话,好奇问道:“琮哥,你刚才问我清音阁怎么走,那个地方你也能办衙务。”
贾琮:“……”
曲泓秀忍不住噗嗤一笑,说道:“皇帝可是给了你美差,清音阁都是女人,你到那里办衙务?”
贾琮心中后悔,宝珠这快嘴丫头,自己昏了头,怎么和她问路。
连忙解释道:“我可没哄你们,真是去办公事……。”
曲泓秀说道:“我才不管你去干什么,你学了我的功夫,知道里面的讲究,守不住规矩,可是不好的。”
贾琮脸色出现一丝尴尬,想笑又忍了一下,然后和她们招了招手就离开了。
可卿对贾琮急匆匆离开,心中有点不舍,又听说他去清音阁,更是心中嘀咕,那可是养曲乐娘子的地方,能办什么衙务。
又好奇问道:“秀姐,你说你教的功夫有讲究,那是什么讲究,琮弟听了怎么有些不自在?”
曲泓秀脸上想笑,只是忍住,说道:“琮弟练的刀法和行气搬运法门,是我们曲家不传之秘,十五之前,需保童元之身,不然会伤身破功。”
秦可卿一听这话,满脸羞红,忍不住问道:“这话你也能对他说!”
曲泓秀一脸好奇:“我的家传武艺除了他,我不会再传别人,这条很是要紧,自然要告诉他。”
可卿听了脸上楞愣的表情:“你们毕竟男女有别,也不怕忌讳……。”
曲泓秀看着可卿的表情,忍不住笑道:“当年我遇到他时,他才多大,有什么话不好说的。”
又说道:“可卿,他这个人招女人,金陵是个花花世界,可不敢让他乱来,你要劝着点,你的话他会听。”
秦可卿:“……。”
第378章 艳绝清音阁
金陵,宫羽街,清音阁。
清音阁在金陵很有些名气,这里不是什么花楼姬馆,而是专门豢养女先儿、曲娘子、舞娘子的正经乐馆。
因这里的女艺技艺高超,金陵达官贵戚、文人雅士,但有饮宴、庆典、年节、文会等,都会请清音阁的女艺来献艺助兴。
有无清音阁女艺在场,在金陵几乎成了饮宴聚会,是否奢糜高雅的标志。
贾琮坐马车到了地方,眼前一座形式精巧宏丽的四层阁楼,屹立在宫羽街。
和周围的馆肆店铺相比,如同鹤立鸡群,卓然不俗。
在两层阁楼的飞檐之下,悬挂黑底金字巨匾,上写‘清音阁’,字体秀雅飘逸。
这座四层阁楼规制虽繁复,但没寻常花楼楚馆的艳糜之气,每层楼中有轩窗开合,里面传出觥筹交谈之声,丝竹咏唱之调。
贾琮进了正堂,正中为天井结构,抬头仰望,四周为各层环绕的画廊秀杆,不少酒客雅士,正扶栏俯视下方。
正堂中央有一圆形高挑舞台,一个舞娘身着霓裳羽衣,反弹琵琶,翩翩起舞,乐舞相和,姿态优雅,缭绕宜人。
贾琮穿过正堂,在一道大门之前,却被两个健妇拦住。
其中一个健妇说道:“这位公子,后面乃是阁中娘子起居演练之所,谢绝男客和外客入内。”
其实贾琮今日在这里并不只约了一个人,而是两个人。
其中一个有些不同寻常,不由他多些谨慎。
他一进入正堂,便注意到这道两位健妇把守的门户,刚才他之所以靠近,不过是略作试探。
当初他在柳静庵家中,意外认识清音阁阁主杜清娘,就对清音阁有了留意,之后听说过不少清音阁的传闻。
清音阁不仅是金陵著名的乐馆,在整个江南都久负盛名,即便在北地神京都有偌大名气。
据说清音阁的老板,是位隐遁低调的江南富豪,也有人说是朝中某位致仕的高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但是清音阁与官府保持良好关系,却是众所周知的,特别是和大周礼部的关系,更是显得密切。
礼部甚至还聘请清音阁阁主杜清娘,为礼部教坊司琵琶色教头。
太上皇六十五岁大寿,宫中举办皇寿乐宴,就曾筛选清音阁技艺高超的女乐,入宫数日乐舞助兴。
不知是因为清音阁有这样特殊背景,还是阁主杜清娘真的神通广大。
这样一个里外都是女人的乐馆,甚至其中还有不少色艺双绝,易招人觊觎的倾城佳人。
在鱼龙混杂,势力盘根错节的金陵城中,却无人敢于算计和闹事。
……
贾琮离开那道门户,转身上了三层的一个雅间,推门进去却已有一人。
二十多岁年纪,相貌端正,气度沉稳,正在那里自斟自饮。
那人见他进来,说道:“玉章,你可是真会选地方,找了这么个歌舞升平的所在。”
贾琮袍袖轻拂,意态潇洒,在那人对面坐下。
笑道:“如今金陵城哪个不知,神京来的杨寺正,每日忙于侦缉要案,杨兄眼下是众目睽睽的人物。
可我不一样,奉明旨来金陵办闲差的,既然是闲差,就要有闲差的样子,来这清音阁听曲饮酒才合适。”
雅间里这人正是大理寺正杨宏斌。
两年前杨宏斌跟随宁王李重瑞,下金陵署理水监司大案,曾与贾琮联手剿灭,隐藏在大慈恩寺工地的东瀛浪人。
事后又配合贾琮围捕邹怀义,两人由此结下交情,在神京时两人也多有来往,是私交很好的朋友。
贾琮这次下金陵,表面上是奉旨组建金陵火器司分部,不过那只是掩人耳目的幌子。
他接受的真正圣旨,就是与大理寺杨宏斌携手,侦破金陵周正阳大案。
当时因大理寺刑录官罗青昌泄密,金陵卫指挥使周正阳提前逃遁,奉旨入金陵的杨宏斌陷入僵局。
即便推事院将泄密牵连人员,进行大范围清洗,但事涉军权高官,但谁也不能保证,是否再无遗漏。
为避免再次信息泄露,夺回失去的先机。
嘉昭帝听取贾琮建议,不再施行寻常之法。
杨宏斌依旧在金陵竭尽全力侦缉案情,引得满城关注。
贾琮接旨之后,忙于火器司衙务,姗姗而迟,泄尽冲势,降低存在感。
他到了金陵,自然不会去陪都大理寺见人。
而是选了这等音声晓畅之地,约杨宏斌见面。
杨宏斌无奈的自嘲:“当年和玉章入金陵,扶助宁王办理水监司大案,何等利索快意。
可这次过来,却像一脚踩入泥潭,进退两难,未入金陵,就显败局,入了金陵,四处屏障,难以下手。”
贾琮安慰道:“杨兄不必气馁,如不是消息从神京被提前泄密,你也不至陷入眼下困居,
这次圣上派我下金陵,便是协助杨兄侦破此案,你我一明一暗,必定能再夺先机,打开僵局。”
杨宏斌脸色神情和缓下来,说道:“我已知这次泄密之人,竟和我一起审讯周素卿的刑录官,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被人钻空子。
输得一点不冤,如今圣上调派玉章过来,你一向足智多谋,善用奇兵,我这心里就有了底气。”
贾琮给杨宏斌斟满杯中酒,问道:“杨兄可还记得,当年邹府寿宴之上,金陵都指挥佥事张康年?”
杨宏兵神色一楞,当年在金陵侦缉水监司大案,他就见识过贾琮思维敏锐,常常能一语中的,他突然问到此人,自然不会无的放矢。
“自然是记得的,当时在邹府寿宴之上,这人曾劝说邹怀义束手就擒,以免连累家眷。
我当时虽没在场,但玉章在笔录案情文牍,对此事表述极为详细,不得不让人留意。”
贾琮神情凝重说道:“你们只是从笔录文牍上,看到事情经过,却不像我亲身眼见耳闻,印象异常深刻。
这两年我常常回想当时场景,心中常常有栗然之感。
当时张康年劝说邹怀义伏法,并许诺尽量保住他的家眷,他话音刚落不久,邹怀义便骤然自杀,似乎两人之间,有一种奇怪的默契。”
杨宏斌说道:“玉章在笔录文牍中详细描述此事,不少人留意到这个细节。
你我先后返回神京后,神京大理寺和推事院,都派出干员料理水监司大案收尾之事,他们根据案件文牍,对张康年都做了明查暗访。
此人的家眷,倒也利用海贸便利,赚了一些资财,但都是合法范畴之内,张康年日常举止,也找不出任何纰漏之处。
再加上此人颇有些背景,即便是以推事院张君兴的酷烈,也不敢对这样的人行逾矩非常之法。”
贾琮眉头一皱,问道:“此人到底是何背景,能让人忌惮?”
杨宏斌说道:“张康年出身江陵张氏,那是大周有名的世家望族。
当今皇长子赵王李重瑁的正妃,便是江陵张氏长房嫡女,还是张康年的堂妹,他们的父亲是一母同胞,亲缘十分紧密。”
贾琮听了这话,心中不由得一紧。
他和赵王李重瑁有过几面之缘,甚至还得赵王赐与一柄宝刀。
即便以贾琮的眼界,也不得不承认,在诸皇子之中,赵王的卓越出挑。
朝野内外都传言,赵王必定是嘉昭帝之后,承位大宝之人,那他的正妃将来就是母仪天下的皇后。
张康年有这层特殊的背景,难怪以周君兴的狠辣跋扈,也不敢轻举妄动,不然引动皇室纠葛,后果难于预料。
贾琮当年在笔录案牍时,曾经详尽描述当日邹府之事,就是想引起大理寺等三法司的关注,但这件事却一直石沉大海。
事后他多少有些意外,不过当时他不过是个八品虚职的秀才,本就想置身事外,所以事情过去,也就不放在心上。
如今才真正明白,没有人对张康年追根究底的真正原因。
或许张康年当初只是出于同僚之义,才对邹怀义说了那一番话,邹怀义随即自尽,只是一种巧合。
如果张康年真如他的猜测,就是水监司大案幕后之一。
在大理寺和推事院,对其进行双重翻查,却依然不露破绽,那此人就极不简单了。
杨宏斌又说道:“还有一件事情,去年十月,金陵兵部右侍郎暴毙,朝廷调派张康年接任陪都兵部右侍郎。”
贾琮心中疑惑,问道:“据我所知,张康年在金陵都指挥司任职,已有数年时间,为何会被突然调离?”
杨宏斌回道:“只能查阅吏部案牍才会得知,不过那上面必定是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应该看不出什么。
正三品军职转为正三品文职,这在官场上可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