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300节

  五年前刘轩和父亲一起出海,从此杳无音信,生死不知。

  我们甄家不仅派出自己的船队出海寻找,还悬赏花红,请都指挥司派出两只军船。

  在金陵至吕宋的数千里海域,花费一年多时间,往返数次搜寻,却毫无音信,父亲带出的两艘海船,一百多名水手和随员,全部失踪。

  所有的人都断定,他们是遇上海暴,船只沉没,船上的人都已罹难,可如今这个刘轩却活着在金陵出现!”

  ……

  当年甄应泉出事,对金陵甄家震动极大,也永远的改变了甄三姑娘的命数。

  在这之前,她一直长居神京,在宫中由甄老太妃教养长大,她是江南甄家贵女,还是甄老太妃最宝贝的曾孙辈。

  甚至连太上皇都喜欢这个甄家的小姑娘,觉得她天资过人,虽是女儿之身,却有须眉英睿之气。

  五年前如不是父亲出海剧变,她需返回金陵侍亲尽孝,如今必定还留在宫中陪伴老太妃。

  可能往后几年,老太妃必定会筹谋牵线,让她嫁给某位皇子王孙,让甄家再出一位王妃,护佑甄家富贵荣华长盛不衰。

  虽然,甄三姑娘厌弃命运被别人操控,但如果能换回父亲平安,即便牺牲自己,她也心甘情愿。

  但是五年以来,即便她无数次许愿赌咒,恳请上苍让父亲生还,但换来的却是漫长无期,年复一年的失望,甚至是已经绝望。

  但现在刘显却告诉他,在金陵发现了当年随父亲一起出海的的刘轩。

  刘轩还活着,那么自己的父亲甄应泉,到底是生是死?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刘轩既然能活着回来,为什么不回到甄家,说明当初出海失踪的原委。

  如今他回到金陵之地,却隐遁行踪,避而不见!

  而且,刘轩为什么和冒充银匠的英吉利人有牵连,而这个英吉利人是大房的三哥,用海船从外洋带到金陵。

  那是不是可以间接推断,大房的三哥和刘轩,存在某种隐约的联系。

  太多的疑问涌上甄三姑娘的心头,她越是思索推断,就愈发觉得这件事背后,隐藏着令人莫测悚然的深险。

  想到这些,她心头狂跳,思绪翻涌,虽然她一直奢望父亲还活着。

  但是理智告诉她,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就算刘轩活着,也不代表父亲就安然无恙。

  如果父亲活着,他不可能整整五年都不和家中联系,任凭自己妻女为了家业,抛头露面,图存挣扎。

  甄三姑娘问道:“显叔,我让你打听三哥和这英吉利人的关系,可有打听出底细。”

  刘显说道:“我问过三爷身边的陈管事,还有跟船的几个水手,他们都说是得了三爷的吩咐,去南粤接的这位英吉利人。

  据他们的说法,三爷也是受人之托,赶上海船下西海沿子做生意,便顺带接了这人。”

  甄三姑娘皱眉道:“三哥是怎么回事,怎么老是受人所托,办这些根底不清的事情,我是不信这话的……。”

  “显叔,你把手头所有得用的人,都派出去寻找这个很像刘轩的人,一定要找到他的下落!”

  “如果他真的就是刘轩,从他身上多半就能知道父亲的下落。”

  ……

  金陵,兴隆坊,贾家老宅。

  贾琮等人乘坐郑小海的客船,从姑苏返回金陵。

  因如今郑小海知道贾琮是官身,本不敢再在他面前施展躲避兵船巡查的本事。

  可是贾琮却让他按照老办法,躲过沿途兵船盘查。

  只是郑小海每次或靠岸,或驶入芦苇荡,躲避水路兵船时,贾琮总是留意对应的时辰,以及船只躲避的地点和参照物。

  一路上有郑小海这个快成精的水路达人,自然是风平浪静,顺顺当当返回了金陵。

  下了码头后,贾琮却对邹敏儿说,要将龄官和豆官安置在贾家老宅。

  其实,龄官和豆官是邹敏儿为教坊司采买的戏女,随着她回清音阁安置才是正理。

  可贾琮却说安置在兴隆坊贾家老宅,会更加安全妥当些。

  这一路上邹敏儿自然看出,贾琮对龄官十分怜惜眷顾,应该是觉得清音阁来往人流复杂,舍不得让龄官去那里落脚。

  而且,龄官离开戏班,引起苏州卫指挥使罗雄如此关注,实在有些不合常理。

  如果在清音阁落脚,自己也不过一个弱质女流,要是发生什么事情,自己是否能护住龄官周全,还真不好说。

  放在贾家老宅安置,的确更加省心些。

  兴隆坊在金陵有贵勋坊之名,住在这里的都是世家老勋,没有天王豹子胆,谁也不会轻易在这里闹事。

  龄官听说要去贾琮府上落脚,自然心中安定,那里会有异议。

  至于豆官只是个八九岁的女孩,一向爱惹事不怕事,正是百无禁忌的年龄。

  再说她觉得贾琮能护住龄官不受欺负,自然是大有本事的人,跟着这样的人不吃亏。

  龄官都是一脸愿意,她自然乐得做跟屁虫。

  等到了兴隆坊,贾琮带着龄官和豆官下马车,邹敏儿看了贾琮一眼,又看了眼小脸娇红诱人的龄官,微微摇了摇头,便坐马车返回清音阁。

  贾琮刚进了兴隆坊,还没到老宅西角门,守门的小厮看见他回来,早就飞奔进去和管家金彩报信。

  贾琮带着两个小姑娘,刚进了西角门,金彩带着自家婆娘已迎了出来。

  至于带着自己婆娘一起出去迎接,是因为报信的小厮说,琮三爷这次又带了脸生的姑娘回家……。

第392章 慧心临涩笔

  金陵,兴隆坊,贾家老宅西角门。

  金彩看到贾琮带了两个姑娘回府,似曾相识一幕,仿佛再次出现眼前。

  两年前琮三爷第一次回金陵,也经常带生面孔姑娘回家。

  先是不知哪里买了个俏丫鬟,那丫头眉心生了颗胭脂痣,娇润俏美,生得少见的周正好看,让金彩两口子大开眼界。

  这还不算完,后来琮三爷下一趟姑苏,又带回个俏美绝伦的尼姑,还手牵手进了府。

  却没想到这次再来金陵,三爷还是改不了这古怪嗜好,又带漂亮姑娘回府。

  那个八九岁的丫头生得眉清目秀,虎头虎脑的,倒也是罢了。

  另一個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却让人见了平生惊艳,虽有些单薄稚嫩,但身姿窈窕,肌肤玉净,眉眼如画,生得一等一得意。

  一双美眸清澈莹润,深幽黑亮,宛如一泓秋潭,眼波婉转流动,像是会说话一般。

  金彩两口子见她亦步亦趋,紧跟在贾琮身后,举手投足,皆有韵致,灵巧娇俏,光彩照人。

  即便是金陵城这样物富人丰的大城,也极少能看到长得这么标准的姑娘。

  金彩只打量了一眼,便不敢多看。

  金彩家的虽是个女人,见了龄官殊丽的容光,也看得有些发呆。

  她只是觉得这位琮三爷桃花太盛,也不知从哪里找来这样的人物,这小姑娘如今还小,要是再长大几岁,这模样得祸害多少人。

  贾琮吩咐道:“金管家,你把我院子里东厢房收拾干净,预备新的床帐被褥,两位姑娘要在府里住段时间,到时我会带她们一起回神京。”

  金彩连忙应了,金彩家的却听了呆一呆,这俏的不像话的小姑娘,果然是三爷新得的,将来还要带回神京府上。

  自己当家没的真是说错,让自己少做白日梦,三爷见多了这样的女子,哪里有空闲把自己女儿放心上。

  ……

  金彩又说道:“三爷让我打听薛二老爷的消息,昨天我派了小厮去薛家老宅问过,他家二老爷五月去了南粤做生意。

  估计要到九月初才能回来。”

  贾琮又问道:“薛二老爷家的少爷小姐在府上吗?”

  他之所以有此一问,是因离开神京之前,宝钗曾让他带些体己的礼物,带给自己的堂弟堂妹。

  金彩说道:“薛家二老爷喜欢经商游历,他家的少爷小姐受父亲熏陶,也喜欢四处走动,眼下都跟着二老爷去了南粤。

  他家太太这月因娘家有事,早几日也去了惠州,如今府上并没有主家,只有管家看守门户。”

  贾琮本想早日了了宝钗的托付,既然薛二老爷家中没人,只好暂缓一下。

  ……

  金彩取出一份书信,递给贾琮说道:“昨日,神京二老爷寄了一份信过来,是写给三爷的。”

  贾琮拆开书信,大致看了一下内容,这份信虽然是贾政执笔,其实是给贾母代笔写的。

  信中说上次甄家大太太和甄三姑娘,进京都朝拜老太妃,曾到荣国府拜见贾母,礼数十分周全。

  本月八月二十八日,是金陵甄家老太太的六十八岁大寿,如今贾琮人在金陵,让他代表贾家上门拜寿,也算还了老亲之间来往礼数。

  贾琮想到出京之前,贾母并没有和自己提起此事,倒是他来了金陵之后,怎么又想到让贾政寄信过来交待。

  再略微想了一下,也便品出其中的原因。

  自从自己封爵立府,虽然有迎春和家中姊妹作为纽带,但是自己和荣国府还是已生分了许多。

  这样的局面,有他有意为之,更因宫中那位至尊有意割裂分化……。

  或许是自己如今身份不同,这几年崛起势头不俗,贾母也不像以前那样,事事在自己面前摆祖母的架子。

  但是不管是同意迎春入籍伯爵府,还是平时善待芷芍和英莲,都是因为贾母不想自己这个孙子,从此成了断线的风筝。

  她也知道自己一向对老亲来往不太热衷。

  当场在金陵,史家两个子弟,牵扯进水监司大案,曾上门求助,被自己拒之门外,曾闹出不小风波。

  估计是怕这事说出口,又自己当面推脱,失了祖母的脸面,所以在离京之前,才会没有及时明说。

  等自己离京之后,才让贾政亲笔书信,追到金陵交待自己此事,让自己避无可避。

  都知道自己对于贾政一贯和睦尊重,贾政亲手执笔,自己更加不好拒绝此事。

  说白了还是老太太好面子,让自己这个名头响亮,少年封爵的孙子,替她上甄府拜寿,光彩的也是荣国府的面子。

  贾琮将书信交给金彩,对方略看了一下内容,笑道:“往年甄家老太太做寿,我们这边都会备份寿礼,随个人情。

  如今三爷是这么大体面的人物,到时上甄府拜寿,那甄家老太太必定稀罕的紧。

  这边一应寿礼,老奴一定早早办妥,不用三爷操一点心。”

  贾琮对所谓老亲应酬,虽一贯不太热衷,不过贾政的书信追到金陵,该要的应酬怎么都免不了,到时候只过去露个脸,也就罢了。

  ……

首节 上一节 300/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