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304节

  父亲开办的生意,十之八九都要留在甄家,作为甄家继续荣华富贵的保障。

  不管是族产还是家产,传子不传女,这是宗规铁律。

  甄三姑娘虽争取到对父亲生意的掌管权,但却不得不将父亲名下五间最好店铺的股权,分润三成给甄家大房。

  在外人看来,这并不算什么过份的事,甄家二房已经绝嗣,只剩下她一个女子。

  如今甄家老太太让三姑娘代父掌管生意,已算是对一个姑娘家极大荣宠。

  让她将这些店铺三成股权让给大房,作为大房子嗣参与打理生意的凭仗,似乎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因甄家大房有两个嫡子,将来她出嫁之后,这些生意店铺必定要归大房掌管,更不用说如今先出让三成。

  虽这事是家中老太太提的,但大太太必定是背后说了话,大老爷甄应嘉对此事不置一言,似乎漠不关心。

  但不说话不表态,就代表作为家主的甄应嘉默许这件事,没有亲自开口,只是顾忌脸面上不好看罢了。

  ……

  刘显作为二房的心腹管事,对甄应泉父女十分忠心,对甄家的这个决定,虽心中不服,但以他的身份,也是无可奈何。

  归根到底,三姑娘再出色能干,也只是一个女儿身,这个世道就是如此。

  如今,他听甄三姑娘提出这样的要求,自然明白其中的意思。

  说道:“三姑娘,这事是能够办的,不过抽调老店银流,三爷那边定会有话说,只怕对三姑娘有些被动。”

  甄三姑娘微微一笑,说道:“如果大房三哥问起,或者有心刁难,你就说绣文阁新开张,需要银钱运作。

  而且,绣文阁已和鑫春号签订契约,将来会在江南联手开拓商路,互通商货售卖,所以也需要大量银钱投入。”

  刘显听了这话目光渐渐亮起,他突然明白了最近一些事情。

  鑫春号曲大掌柜要买甄家城东的闲置农庄,按常理甄家祖业是不轻易出卖的。

  当时三姑娘不顾大房三爷反对,还是平价卖给了鑫春号,唯一争取的条件,就是和鑫春号签订一份香水售卖契约。

  那份契约涉及的数量,在刘显的眼中十分微不足道。

  这让刘显曾经非常迷惑,一向精明厉害的甄三姑娘,怎么会做这样一单明显无利可图的生意。

  因那张契约上写明,绣文阁每月只能从鑫春号购入二十瓶上等香水。

  如今展柜上用来造势的四十瓶香水,还是事先积攒了两个月的数量,然后一次性在展柜上展示。

  原来自家三姑娘在这事上,早有一份筹谋……。

  但刘显在甄家呆了一辈子,太清楚大宅门里弯弯绕绕有多少,何况如今大房虎视眈眈盯着二房的产业。

  于是提醒道:“姑娘,就算三爷拦不住我们,保不住把话传到老太太和大老爷那里,到时事情就难办了……。”

第395章 筹谋布先机

  甄三姑娘听了刘显这话,微微一笑,嘴角似乎流露讥诮之色。

  说道:“我会提前在老太太那里吹风,让老太太也知道,我们合作的鑫春号,背后的老板就是贾琮。

  大太太早在老太太耳边说过多次,把贾家威远伯夸得天上有地上无,就想早点把我嫁出去,省得我一直待字闺中碍事。

  如今老太太对贾家这位少年伯爷,可是印象好的很。

  前几日荣裕堂上,大太太还说贾琮正在金陵办差,还说老太太大寿,荣国贾家礼尚往来,必定会让贾琮上门拜寿。

  大太太这是恨不得火上浇油,早点玉成好事呢!

  如今我们以和鑫春号合作为理由,调拨各店银流,老太太和大太太知道,老太太必定不会多说什么。

  大太太自己拿贾琮作伐,如今算是作法自毙了,对这事也说不响话音,所以三哥的意见,不足为虑。”

  刘显脸色露出钦佩之色,这位三姑娘当真是水晶心肝的人物,运筹帷幄,事事都算到点子上,让人挑不出半点毛病。

  一间临时起意开设的店铺,一份微不足道的小额契约,居然被三姑娘藏了这样的后招。

  大房的太太和三爷,哪里会是三姑娘的对手,如果不是因为三姑娘生了女儿身,怎么会轮到他们兴风作浪。

  ……

  但刘显心中还是不明之处,又问道:“既然三姑娘对这事早有谋断,当初为何不趁机和鑫春号签订大单。

  区区每月批售二十瓶上等香水,未免过于单薄了些?”

  甄三姑娘说道:“鑫春号的曲姑娘和秦姑娘,都是精明谨慎的人物,她们能在金陵独立支撑鑫春号,将生意做得如此红火。

  这两人哪里会是易与之辈,我如果借着出卖农庄,挟制她们签订大额契约,她们必定反感起疑,也必定无法成事。

  要知道她们身后,还站着那位名动江南的威远伯,我实在没必要因为此事,坏了世家老亲之间的情份。

  所以,我才会平价出卖农庄,和她们签订了这份小额的契约,这会让她们非常容易接受。

  我所要的,就是一个可以对人言的话头。

  外人很难知道这份契约的真实内容,曲大掌柜和秦姑娘都是精明之人,自然也不会拿出来去说。

  甚至我开办这家绣文阁,也只是一个折中过桥的办法。”

  刘显有些恍然,问道:“三姑娘是担心大房三爷处事激进,坏了那几家铺子的生意。

  所以才接着开办新铺,设法抽走银流,防患于未然?”

  甄三姑娘微叹了口气,说道:“虽然我费尽心思,要保住父亲留下的生意。

  但是这次我这么做,却不单是因为担心三哥坏了生意……。

  当初父亲还在之时,目光长远,早早筹备了甄家船队,让甄家正好赶上陛下推行海政的好时候。

  这些年以来,甄家靠着海贸生意,赚钱了丰厚的银流,外头如今都称我们甄家为甄半城。

  单论金银富贵,甄家已在金陵四大家之上。

  但是要论家族底蕴和官场权势,甄家比起其他四家,便羸弱了许多。

  金陵史家一门双侯,忠靖侯史鼎更是当今圣上的从龙之臣,史家世受皇恩,至今荣宠不绝。

  金陵王家早年荫蔽于贾家,出了位官居从一品的京营节度使王子腾,虽只是宫中权宜之举,却也足够庇护王家。

  神京贾家前些年已显颓势,子孙只是承袭闲爵空官,可这几年,却横空出世了个威远伯贾琮,隐势潜力,前途无量。

  金陵薛家虽然已败落,但还留有丰厚家财,如今又入居托庇于贾家,未尝不是明智的保身之法。

  两相比较之下,我们甄家在门风权势上已后劲不足。

  大老爷的体仁院总裁之位,不过是没有实权的虚职,关键时刻并不顶用。

  眼下甄家最大的依仗,就是尊荣宫中的老太妃。

  但是老太妃已年过古稀,寿近八十。

  这次我去神京拜见老太妃,她老人家的身子骨已不行了……。

  万一哪天老太妃登仙而去,金陵甄家除了满屋金银,还有什么东西是让人忌惮的。

  面临眼下这等情形,甄家子弟,应当韬光养晦,举止无漏,才能明哲保身,才能以图长远。

  可是大老爷和大太太,却依旧觉得甄家处于鼎盛之时,钱财权势,所图所想,心思多有炙热。

  总觉得二姐嫁了位王爷,便是第一得意之事,就可以在老太妃之后,以之北静王府为甄家依仗。

  可我在宫中多年,却深知当今圣上对四王八公旧勋隔阂已深。

  北静王一系,两代王爵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已呈日薄西山之势。

  那位二姐夫虽贵为王爵,志大才疏,无殊异之能,并不为当今圣上所喜。

  当初他为了争取九省统制之位,丑态百出,被当今圣上好一顿奚落羞辱。

  在圣上眼中,根本就没把水溶这位北静王,当做一回事,隔阂疏远之意,已再明显不过。

  可大老爷和大太太却看不到这一层,对这个王爷女婿极为推崇。

  三哥日常也和水溶书信往来,交流甚密,从无间断。

  这种事情瞒得了别人,却瞒不住圣上的耳目。

  我在宫中就听说过,圣上手下有内衙中车司,无孔不入……。

  如今有宫中老太妃庇佑,圣上不会表现出什么,一旦老太妃登仙,圣上少了顾忌,对甄家还会有什么好脸色。

  况且,这两年三哥的举止背悖出格,不仅数次私运火枪,又从南粤带个身份隐晦的英吉利人到金陵。

  其中,还涉及陪同父亲出海,失踪已久的刘轩。

  我虽然不能明了其中根由,但出现这么多隐忧之相,总让人心神不宁,不得不防。

  我们早些做准备,也好有备无患,省得到时候生出事情,为时已晚……。”

  甄三姑娘一番话,让刘显心中清晰明了,三姑娘是担心大房急功近利,生出变故牵连,为了保住二房家业,才要防患于未然。

  他身为二房的大管事,自己婆娘是二房管事婆子,连独生女都是二太太的贴身丫鬟。

  刘显一家和二房早就荣辱与共,他自然不希望二房的产业,有朝一日,因大房的缘故而败落损毁。

  三姑娘既然已搭好台子,做足准备,他自然要尽快筹谋设法,将那五间店铺的银流调出。

  ……

  金陵城东的官道旁,一辆马车停在一颗枝叶繁茂的榕树下。

  江流正靠着车辕打盹,驾车的马儿悠闲的啃食地上的青草。

  贾琮透过车窗看向不远处平坦宽敞的官道。

  今天官道上来往的人,似乎比往常多了不少。

  其中不少人三五成群,他们有些是单帮的商贩,有些是押送货物的马队,还有几个背着书箱的学子,甚至有骑着毛驴走娘家的妇人。

  这些人从四面八方向官道汇聚,有前有后,稀稀落落踏上远行的路途。

  但他们行进方向几乎一致,都沿着官道东面的常州方向而去。

  车厢中和贾琮一起的是邹敏儿,穿了身莹白暗花缎面对襟比甲,浅雪青薄绸小衣,纯色百褶裙,肌肤透香,气息似兰。

  贾琮从窗外移回视线,车厢的空间不大,他回头时正看到,邹敏儿乌亮如云的鬓边,簪了朵白色玉簪花,风姿莹润,人比花更娇。

  他的目光忍不住,在那朵洁白娇艳的玉簪花上,停留了片刻,眼睛的余光还看她耳后颈项,白腻如玉的一片肌肤。

  邹敏儿似乎感受到贾琮的目光,耳垂处泛起一丝粉红,却故意装作没察觉到他的目光,空气中流动异样的气息。

首节 上一节 304/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