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312节

  金陵火器稽私之事,不是他下金陵关注的重点。

  这不过是他恰逢其时,以火器司监正的身份,顺势而为之罢了。

  既然和锦衣卫交接到位,也就告一段落。

  至于甄家涉及火器私运或私造罪责,并因此生出祸事,对他来说也不太放心上。

  贾甄两家虽是世交,但是他贾琮和甄家根本没交集,更不认识一个甄家人,多少有些事不关己的心态。

  而且,这世上之事都是祸由自招,甄家如真做出那样的事情,就必须承担相应的后果。

  ……

  他从锦衣卫千户所出来,便直接回了兴隆坊老宅。

  刚进了自己院子,却没见到龄官和豆官,院里的丫鬟说龄官姑娘在小厨房下厨。

  贾琮听了笑一笑,其实不是第一次了。

  小姑娘虽脾气有些固执傲气,但也有乖巧懂事的一面,很让人暖心,每次自己回来,她都亲自下厨,为他烹制菜肴。

  贾琮劝了两次没起作用,也就随她的意思,而且小姑娘下厨本事极不错,几乎赶上伯爵府的柳嫂。

  龄官给贾琮做了几次饭菜,贾琮像是给她下了降头似的,心里居然老是想着那滋味,到了时候就会记得回府。

  等贾琮到了小厨房,院子里的豆官,满头是汗,终于用小斧头劈了一堆碎柴。

  因为龄官说只有用这种碎柴,才能烧出合适的文火,才能蒸出透香的鲜鱼,炖出清浓的好汤。

  贾琮进厨房时,正看到龄官将一根根碎柴,放进蒸笼下的火灶中。

  红亮的火光闪闪烁烁,映照她俏丽纤嫩的小脸,如同花朵一般娇艳动人。

  龄官的侧脸,线条秀美润致,不可方物,让贾琮一时之间有些恍惚,那侧脸的轮廓,真的愈发相像。

  可黛玉是个不沾阳春水的官宦千金,怎么也不会这样出现在自己眼前。

  虽然两人长得相像,但眼前的姑娘终究有她自己的光彩。

  龄官回头看到贾琮金陵,喜道:“三爷你回来啦,还要等一会儿,饭菜过一会儿就得。”

  说着又推贾琮出厨房,笑道:“爷们怎么能进厨房呢,上次你给我看的那本书,上面写了‘君子远庖厨’。

  你瞧圣人都这么说,你怎么好进来。”

  龄官读书天资很出色,贾琮教了她一段时间,她认得的字,已能粗略阅读常见的书籍,只不过遇到生字,还要贾琮教她。

  贾琮笑道:“你认字读书这才多少时间,就知道‘君子远庖厨’,可惜生了女儿身,不然我教你几年,考个秀才不算难事。”

  龄官听他夸赞,很是开心,笑嫣娇丽:“那以后多跟三爷认字读书,考不得秀才,也学到秀才的学问,不让三爷白白夸了。”

  两人走到院子门槛处,随意坐下,这里正好能看到厨房的用火。

  贾琮笑道:“‘君子远庖厨’可以是你这样的解释,不过后面还有两句:凡有血气之类,弗身践也。

  圣人真正表达的意思,让君子不靠近厨房,是担心见到血光杀生之事,以免有违君子之德。”

  龄官听了哎呀一声,说道:“今天我可是做了蘑菇炖鸡,厨房里见过血的,以前戏班不富裕,可没有这么好的食材,我做这道菜可香了。

  三爷这会子进了厨房,岂不是害你做不了君子。”

  贾琮满不在乎的笑道:“没事,为了吃到龄官做的菜,三爷我不做君子就是,有什么好值当的。”

  龄官听他说的有趣,忍不住咯咯而笑,银铃悦耳,如同珠落玉盘。

  坐在门槛两个人,漫无目的的说着话,厨房的土灶里火光通红,蒸笼里开始冒出乳白色的烟,透着好闻的鲜香味道。

  ……

  金陵,荣裕坊,甄宅。

  甄家老太太和大太太,见甄世文从锦衣千户所安然返回,都海松了一口气。

  她们想到上午甄芳青才说写信向贾琮求助,不到半日功夫,甄世文就能从锦衣卫那里脱身。

  不知道是家里的三丫头能干,还是那位少年威远伯实在厉害,随随便便就能从锦衣卫手中捞人。

  此时,三姑娘甄芳青站在老太太身边,轻轻的给老人家捶背。

  一双妙目瞟了一眼跪在地上的甄世文,又看了眼坐在左首位置上一个中年男子。

  这人四十多岁年纪,相貌清雅,面带官威,举止严慎,正是甄家家主,金陵体仁院总裁甄应嘉。

  他得了家中小厮报信,说自己儿子被锦衣卫拿了,便急匆匆赶回府。

  只是他官职虽不低,却是个无实权的清贵位置,在官场上多半就是个吉祥物,并无太多话语实权,和锦衣卫更是素无来往。

  听到儿子落到锦衣卫手中,正思索如何去解救,却没想到刚回府不久,儿子居然就回来了,还是贾家那位少年威远伯帮的忙。

  都是做人老子的,自己儿子只会闯祸丢自己脸,人家儿子少年盛名,位封伯爵,而且手眼通天,能轻易从锦衣卫手中捞人。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这让甄应嘉生出满腔的挫败感。

  于是,对着跪在地上的儿子,似乎骂得也愈发严厉:“好你个不争气的畜生,居然敢在外面私运火枪。

  这可是下大狱掉脑袋的罪过,还闹到了锦衣卫那里,事情传扬出去,我们金陵甄家的脸面都让你败光了。

  你说,你为何要私运火枪,到底在外面干了什么勾当!”

  站在甄老太太身后的甄芳青,一听甄应嘉问出这话,一双明眸微微亮起,目不转瞬的盯着跪在地上甄世文。

  甄世文说道:“是两个惠州的朋友,生意上有些来往,他们是惠州大户,家中有进山游猎习俗,想要几把奥斯曼火枪。

  正赶上我们的海船下西海沿子,我就帮他们带了几支过来,这是以前市面上常有的事。

  只要数量不大,行些好处方便,官府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儿子没放在心上。

  那里知道市舶司换了新人,不知道码头上的老规矩,硬是查扣罚银,这才留下的笔录案底。”

  甄应嘉冷哼道:“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堂中的甄老太太和大太太,都是世居江南之人,也知道甄世文说的这些事,的确也是这么个道理。

  江南江北的一些富商大户,的确都有进山游猎取乐嗜好,民间私藏使用火枪,并不算稀奇。

  那怕是狩猎为生的穷苦猎人,手中也常会有支土制的火铳。

  甄应嘉刚才话语中的意思,自己儿子虽不知轻重,行事莽撞,但并没有什么大错,不过是运气不好,撞到市舶司手中了。

  可是站在甄老太太身后的甄芳青,目光中却流露讥诮之色,对父子这一番对答,不以为然。

  自己这个大伯,虽表面是个无实权的清贵官员,但心思却很不简单,那里是三哥几句话就能哄骗的。

  当初大房二姐的婚事,虽然有大太太攀附权贵的热忱,但一个内宅女人的能力着实有限。

  归根到底,还是自己这个大伯,靠着身上的官位,甄家家主的影响力,才和北静王府结下亲事。

  而大房二姐做了北静王妃,也成了甄家除了甄老太妃之外,另一个可以依仗的权势后盾。

  不知道自己这大伯,是不是在为自己儿子掩饰。

  事情的真相,岂能是三哥说的那样轻描淡写。

  别人只当甄世文只私运过一次火枪,可甄芳青却知道他私运过两次,只不过第一次蒙混过关,并没有被市舶司查扣而已。

  私运一次可以说偶尔帮朋友私带,难道两次都是这样,这该如何自圆其说。

  更关键的是,这个三哥还在铺子里,藏了怎么多可打造火枪枪管的奥斯曼上等精铁。

  本来甄芳青想当堂质问甄世文这件事,看自己这三哥如何回复。

  但想到贾琮如此轻而易举,就将甄世文弄出锦衣卫千户所,总觉得有些不合常理,其中必定另有缘故。

  于是她便硬生生咽下想问的话,她觉得在这件事上,至少在表面上做个不知情的局外人,或许会对她更有利。

第402章 姻事沟壑深

  金陵,荣裕坊,甄宅。

  甄老太太斥声严厉:“世文,也怪不得你父亲生气,你也太过荒唐,怎能去做私运火枪的险事。

  家中所有铺子因为这事,都被锦衣卫搜检,闹得如此沸沸扬扬,以后谁还敢和甄家作生意!”

  大太太听了这话,心中一惊,生怕老太太揪着这事,免了自己儿子看顾生意的权柄,那家中的生意,大房还怎么插手。

  连忙说道:“老太太,世文这次的确做得不对,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他也知道厉害了。

  这次能从锦衣卫安然回来,事情也就过去了,他必定会痛改前非,用心管好家中的生意,再出事故,我和老爷都断不能饶他的。”

  这时,甄老太太身边的甄芳青说道:“三哥这件事,已闹出不小的风波,虽然现在人安然回来,但事情却不会轻易过去。

  锦衣卫最擅长秘缉窥探,行事阴森诡异,他们这次卖贾琮面子,放了三哥回来,只怕背地里定会派人监视三哥的举动。

  为了防止节外生枝,三哥这段时间还是先呆在府中,避一避外面的风头,才最为妥当。”

  甄家大太太听了这话,也觉得有些道理,她也听说锦衣卫阴险冷酷,一旦沾惹上都是大凶险,并不那么容易甩脱干净。

  让自己儿子居府躲避风头,也是稳当安全的法子。

  可是她转念一想,儿子这样不是等同变相禁足,生意上还怎么管事?

  铺子里的事情,还不由着三丫头折腾?

  不过如今儿子的安危是第一要紧之事,所以大太太虽心中疑虑,却不敢说甄芳青这法子不行。

  ……

  一旁的甄应嘉默默无语,看了甄芳青一眼,心中微微叹息,自己这侄女聪慧机敏,心思缜密,最善于扼要取势。

  自己儿子和她相比,终究差了一筹,也怪不得自己二弟出事之后,一个纤纤年华的姑娘家,却能稳稳掌着家中的生意。

  甄家老太太说道:“青儿这话有理,这次事情闹大了,世文就在府上避避风头,外头的生意让青儿看着就成。”

  又对甄芳青笑道:“你只是送去一份书信,琮哥儿就这么热心帮忙,不然世文也不能这么快脱险,这哥儿终究是个有本事的。

  你备上一份礼谢谢人家,过几日就是我的寿宴,再写份请帖送去。

  我也见见贾家的少年伯爵,坊间都说这琮哥儿文武双全,而且生得极为得意,我也瞧瞧是否真如传闻。”

  大太太听出老太太话里意思,贾琮救了儿子出锦衣卫,让老太太觉得他有本事,对贾琮竟开始稀罕起来。

  自己为了让三丫头尽快出嫁,本就在老太太面前说了贾琮许多好话,如今事情赶事情,老太太对贾琮更加上心。

  既让三丫头备礼相谢,又让她写寿宴帖子请人家过府见面,明摆着就是相看孙女婿的架势。

  ……

首节 上一节 312/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