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333节

  曲泓秀略微想了想,说道:“可卿,这事有些不对,琮弟这人就算招惹女色,也不是没有分寸的人。

  他到金陵的第一天,就打听清音阁在哪里,那时他必定还不认识阁中那位周娘子,倒像是没来金陵之前,他就想好要去那里。

  可这也不像是去风流,倒是像特地去找什么人,或者办什么事情,就像他说的去办衙务。

  那位周娘子不过是个曲乐娘子,什么人会特地去刺杀她呢?事后琮弟还带着人家的尸体,几天都没了消息。”

  秦可卿有些恍然:“他到金陵是领了秘旨办事,又说过去清音阁去办衙务,难道那位周娘子和他在金陵的差事有关。”

  曲泓秀说道:“必定是这样的,他就算是去清音阁中风流,也没必要搞得尽人皆知吧,不然怎么宝珠一问,人家就会这么说。

  我看他这么做多半为了掩人耳目,那位周娘子突然被人刺杀,很可能和他办理周正阳的案子有关。”

  可卿一脸担忧,说道:“秀姐,他带了那周娘子尸体走的,好几天都没了消息,会不会有危险。”

  曲泓秀说道:“琮弟为人机敏,周娘子出事,他必定就有了防备,又不是什么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自保总是没有问题的。

  我现在就去城东农庄,从那里调一些人手入城寻找,以防万一。”

  ……

  金陵,龙潭港码头。

  一辆带着甄家徽标的马车,缓缓驶入码头,在靠近船坞的地方停下。

  甄芳青掀开车帘,望着三艘甄家海船,依次脱离船坞,劈波斩浪驶出码头,向着天水相接的远方航行。

  坐在车辕上的刘显问道:“三姑娘,那处海岛孤悬入海口百里之外,当年老爷在岛上兴建过几处仓储房舍,作为海运中转之地。

  不过已经荒废了多年,姑娘为何对那处荒岛如此在意。”

  甄芳青说道:“当年我还在神京陪伴老太妃时,经常收到父亲来信,他在信中曾多次提到这个海岛。

  这岛的西边有一大片森林,多有飞禽走兽,岛屿东面地势平坦,能开垦出良田,岛上还有两处淡水湖泊,不少地方都有地涌泉流。

  父亲在信中对这处海岛,多有赞美之词,让我印象深刻。

  而且这岛屿四周水文复杂,暗礁密布,十分凶险,船只无法靠近。

  但父亲在信中曾和我说过,他曾得到一份海图,显示岛西有一条没有暗礁的狭窄水道,可以顺利入岛。

  当年我年少好奇,曾在信中问起这份好图,没想到父亲真将海图附在信中寄给了我。

  之后没过多久,父亲随船出海,便出了事故……。

  这几年我一直想完成父亲当年的心愿,在那海岛上建一座甄家的船港,用于海贸生意中转。

  前段时间三哥闹出的那些事情,让我这个心思愈发紧迫起来。”

  刘显说道:“三姑娘是觉得大房那边有风险,是想在那海岛上多营造一条退路?”

  甄芳青并没回答刘显的问题,望着远去的三艘海船,幽幽说道:“这次我在神京拜访荣国贾太夫人,听说了宁国贾家被削爵抄家之事。

  我曾听父亲说过,先宁国公有开疆建国之殊勋,宁国后人也曾为京营节度使这样的高位。

  但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后人不肖,落下话柄罪愆,还不是顷刻间就被抄家除爵,百年贵勋陨为庶族。

  我甄家是金陵望族,已经富贵数代,但是甄家子弟难免良莠不齐,宁国贾家便是前车之鉴。

  我希望这三艘海船,能给甄家兴建一处挡风避雨之所,有朝一日变生肘腋,也好有个容身之处。”

  刘显听了这话,心中默然,自家这位三姑娘,身为女子之身,但是思虑缜密,为家族计谋长远,实在远胜甄家男儿。

  甄芳青又问道:“显叔,这几日我娘身子不适,想让张大夫开张方子补养,昨日让你去请他上门,张大夫有说何时出诊?”

  刘显回道:“昨日我去福寿巷请人,但是张大夫家中院门紧闭,我问了附近街坊,他们说前日有马车来接张大夫急诊。

  张大夫出门之后,便一直没回来,想来是那单急诊甚是棘手,在外面耽搁了时间。”

  甄芳青听了有些稀罕,说道:“以张大夫如此高超的医术,什么急诊居然能耽搁住他三天时间?”

第419章 烟火隐复生

  金陵,明泽巷,一座二进院落。

  左右街坊都知道这座院落,日常没人居住,但是每年都会有人过来清扫。

  看起来似乎像是殷实人家的外宅。

  在这条老金陵人聚居的老巷上,二进院落的房宅,不算奢侈,但也绝不算普通。

  不会显得寒酸,但也不会过于引人注目,隐于市井烟火之中,朝升日落,和光同尘。

  从大门进去,经过屏门,进入垂花门,便是一座精致的内院。

  除了中间正房,还有东西两间厢房,只是东厢房门户紧闭,门上还挂着把长满铜锈的子母铜锁。

  似乎锁着一些不想让外人窥见的陈旧私隐。

  院子看起来虽有些陈旧,平常也没人居住,但打扫得一尘不染。

  小院的石阶边缘生满绿苔,地上的青石板在晨光中反射出淡黄的柔光。

  凌晨时分一场急雨,檐头的筒瓦不时滴下水珠,并在廊外檐石上砸成玉碎。

  滴滴答答的水声,成为小院中惟一的声响,单调中蕴含清脆,空灵中衍生静谧。

  正房的窗户只虚开了小半,能让外头的新鲜空气流入,又不至于让屋内人受到凉风袭扰。

  床榻上躺着一个妙龄女子,穿着雪白软绸里衣,眉目如画,俏丽醉人,一头秀发散乱堆积在枕畔。

  有一种粉妆玉琢般的异样美好。

  只是她的脸儿显得过于苍白,软薄柔嫩的樱唇,也只映着极淡的粉色,少了应有的血润光泽。

  清晨的阳光映入室内,将昏暗的房间照亮了一半。

  床上的女子似乎被光亮晃醒,秀眉微颦,长长的睫毛轻轻颤动,缓缓睁开了双眸。

  她做了一个黑暗幽深的噩梦,梦里充满恐惧和绝望,她在生与死的边缘痛苦挣扎。

  在那个惊悚的噩梦中,唯一给予她勇气,让她得以煎熬支撑下去,就是那搂抱着她的双手,如此温暖和有力。

  以至于激发出她对生的强烈眷恋,如果不是这样,她或许永远都不会再醒来。

  她意识刚刚恢复,浑身有说不出的绵软,连手指都懒于动弹,而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

  她在枕上微微转头,看到床边的藤椅上,坐着一个容颜如玉的少年,双手抱胸,正在那里闭目酣睡,眉眼间带着深深的疲倦。

  她想起自己濒死之际,那令人心安的搂抱和安慰,心中涌起一股柔意。

  身体不由自主蠕动了一下,胸腹的伤口便传来一阵钻心的隐痛,忍不住哼了一声。

  坐在藤椅上的贾琮,一下子惊醒过来,满脸喜色的问道:“你可是醒了,你可是整整昏睡了两天。”

  邹敏儿一脸迷茫,声音也微微有些沙哑,问道:“我没死,这是哪里?”

  贾琮将藤椅拉到床边坐下,微笑说道:“你当然不会死,那日你伤得很重,刚巧神京名医张友朋在金陵。

  我让人去请他,他也及时赶到,张先生虽然医术高超,但还是花了不少心力,才让你逃过一劫。

  我担心刺客知道行刺失败,再去而复还加害你,便求了张先生相助,对外宣传你已伤重身亡。

  张先生又用金针刺穴的奇术,暂时封闭了你的五感和生机,即便应天府的仵作查验时,也认定你已经身亡。

  这样就不用担心再有人行刺加害,你也可以安心养伤。

  伤你的凶手应该是海匪水罗刹,锦衣卫和应天府都已下昭文追搏。

  这个院子是张先生一位故友的旧居,一直空置,我一时没地方安置你,张先生带你到这里养伤。”

  邹敏儿听了贾琮一番话,心中满是惊讶诧异,似乎需要些心力,才能理清她昏迷后,发生的这些古怪离奇。

  ……

  那日在清音阁内院,贾琮为了阻止应天府收敛尸体,故意对贾雨村挑起冲突,甚至做出火枪威逼的过激举动。

  目的就是想造出声势,转移他人的注意力,借此瞒天过海。

  应天府仵作赵安想出现场查验的折中法子,正好中了贾琮下怀,有张友朋的金针术掩饰,赵安果然以为邹敏儿已气绝身亡。

  前后因果衔接,当真是天衣无缝,都有些出乎贾琮的意料。

  邹敏儿当日伤势之重,连他都几乎绝望。

  张友朋不仅妙手回春,将邹敏儿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而且他神奇的金针刺穴术,居然可以让人进入完美的假死状态,连应天府经验丰富的老仵作,探息搭脉都察觉不出半点破绽。

  这等神奇的医家手段,贾琮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都只是在传说中听过,没想到哪天可以亲眼目睹。

  贾琮想到自己每次遇上张友朋救治病患,都能显露出非比寻常的医道手段,实在让他有些震撼。

  邹敏儿目光闪动,问道:“那就是说如今外面的人,都已认定我已身亡?”

  贾琮回道:“的确是这样,所以你的安危就有了保障,只管把伤养好就是,等到金陵事了,我会亲自送你回神京。

  中车司那里自有我去分说。”

  邹敏儿听了贾琮这话,只是默默不语,不知在想些什么。

  她又问到“这里就你一个人,张先生呢?”

  贾琮回道:“张先生医治伤患所用是独门秘药,他手头的存药只够你敷用几次,这两天我已帮你敷用两次,剩余密药已不多。

  昨天张先生见你脉象已经平稳,断定你已脱险,就出门配置药物,需要几天才能回来。”

  邹敏儿听贾琮的话,突然觉得有些不对,苍白的俏脸泛出一丝血色,声音有些虚弱,问道:“这几日都是你给我敷药?”

  她的刀伤的地方,在胸腹部位,那是女儿家最私密的部位……。

  贾琮表情有些尴尬,说道:“那日在清音阁,张先生为你施针止血,灌药续命,费了很大的心力,他毕竟年事已高。

  所以最后清洗伤口上药,都是我按他教的法来做的,他这几日又出门采药,自然都要我……。”

  邹敏儿都是贾琮为她敷药包扎,只觉心跳都在加快,她重伤昏睡两日,身体本来就虚弱,如今心神波动,似乎连呼吸都有些吃力。

  突然她眼睛的余光,看到屋子角落有个木盆,里面放着几件衣服,上面都是整片的血迹,正是那日自己身上的衣服。

  再想到自己身上新换的雪白软绸里衣,她俏脸涨红,很理智的没有继续想下去。

  她微微转头不再看贾琮,拉上薄被,闭上眼睛开始装睡。

  贾琮感到气氛有些尴尬,脑海中不可抑制的想起,换药时看到那片娇润如玉的无暇……。

  他连忙掐断自己的遐思,强笑着说道:“那天过来后,我只是给你灌了些米汤,你两日没吃东西了。

首节 上一节 333/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