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348节

  如果亲事能成,不仅自己以后在神京有姊妹作伴,娘家也从此得一大臂助。

  ……

  北静王府,外书房。

  王府长史刘永递上一份书信,说道:“王爷,这是金陵甄家二公子甄世文的书信。”

  水溶接过书信拆开看过,脸色显得有些阴沉。

  刘永见水溶神情不虞,问道:“王爷,是否甄二公子那边出了事情?”

  水润皱着眉头说道:“这份信是十天前金陵寄出,金陵和神京两地遥远,通达信息实在不够快捷,眼下不知已是什么情况。

  信中说世文被禁足在家,他因私运火器之事,曾被市舶司查扣,因此留下案底。

  辽东火器被盗事发,金陵锦衣卫盘查所有涉嫌火器私运之人,结果就查到他头上。

  他的管事回报,店铺库房中的精铁有被人挪动痕迹。

  最近店铺周围经常有生人出没,依我看他是被锦衣卫的人盯上了。

  如果不是贾琮把他捞出锦衣卫,最后还不知道怎么收场。”

  刘永问道:“王爷,甄家的事有些风险,如果出事会不会牵连到王爷。”

  水溶面色阴郁的说道:“甄世文要论起缜密和老道,和他那个堂妹相比,真是不止差了一筹!

  金陵甄家是王妃的娘家,和北静王府脱不了干系,刘永,你带人下金陵一趟吧……。”

  ……

  红霞满天,日暮低垂。

  距离金陵城约八九十里的官道上,六匹快马正在全力飞驰。

  每匹马上的骑士,都背着布匹缠绕的长条包裹,显得有些古怪。

  马蹄飞卷,声如闷雷,扬起的烟尘,如同一条滚滚黄龙,颇具威势,让人感觉到策马者急于赶路的迫切心情。

  当马队走到一个双岔路口,为首的骑马少年猛然勒住马匹,并取出随身的图舆查看路径。

  身旁一個叫刘振的火枪兵问道:“江流,怎么停下了,再往前十里的地方,就是一处叫干塘驿的官驿。

  我们的马匹已疾驰近百里,马力已经疲软,你有大人的军令旗牌,可以在驿站更换马匹,让我们保持快马急行。

  只有这样才能四天时间赶回神京。”

  江流看过图舆,又回头往官道上看了一眼。

  说道:“出发之前,三爷吩咐过,我们几人日常跟随大人出入官衙,认识我们的人怕不少。

  如今突然快马出城,金陵城内形势不明,三爷担心会有人心怀不良,会沿路追踪甚至拦截。

  三爷说离金陵一百里到一百五十里以内,是最危险的距离,极容易被人追踪。

  我们如果在前面的干塘驿换马,就要使用军令旗牌,就会留下明显痕迹,旁人会很容易推算出,我们是回神京有要务公干!

  万一真被三爷不幸言中,有人因此铤而走险,光我们这几人,可是很难抵挡得住。

  三爷说只要绕过干塘驿,跑出两百里的距离,就能摆脱可能的追踪。

  如今快要天黑,夜间急行更不容易被察觉,我们宁可绕些路程,只要在跑上小半夜,就能走出两百里外。

  再也不用担心有人沿途拦截,确保三爷的奏书能安全抵达神京。”

  江流说完话,在通往干塘驿的岔道上跑了几个来回。

  返回路口后,说道:“这法子是三爷教的,留下混乱的马蹄印,如果有人追踪,一时也搞不清我们的去向。

  说完又跳下马来,从包裹中拿出准备好的厚布,包裹了四只马蹄,其他人便跟着他依法施为。

  一番忙碌之后,江流一拉马头,往左边的岔路口冲去,刘振带着其他四名火器兵策马紧跟其后。

  ……

  等到他们走了不到半盏茶的功夫,身后的官道上十几匹匹快马蜂拥而至,气势枭然。

  跑到这个双岔口时,骑士纷纷停下马匹,这些人身形精悍,动作利落,颇有行伍之风。

  这些人下面查看路口情形,也有人查看地上混乱的马蹄形,一时之间都不得要领。

  为首的两人商议了两句,选择了通往干塘驿的那条岔路,快马加鞭,飞奔而去!

  ……

  金陵,丰乐坊。

  坊中一座粉墙朱门的三进宅院,在坊中诸多吏宅邸之中,宛如和光中一颗尘埃,显得毫不起眼。

  一个气度精干的年轻人走入书房,看到一向气度俨然的中年人,在书房中来回走动,似乎有些心绪不宁。

  年轻人看到这一幕,目光微微闪烁,说道:”大人,今日午后,我们安排的人手回报。

  贾琮的亲随,带了他身边几个护卫,快马出了太平门,看模样是要远行。”

  中年人脸色微微一变,问道:“他的亲随不呆在他身边,怎么会突然带着护卫离开金陵,有没有派人追踪,查明他们的去向?”

  年轻人回道:“我收到消息,就派了一队快马追踪,一直追到百里外的干塘驿,但他们并没有经过驿站,之后便失去了踪迹。

  不过看他们行进的方向,很可能是返回神京。”

  那中年人神色阴郁,说道:“贾琮自来金陵,一向风平浪静,为什么会突然让自己亲随返回神京,这其中一定有缘故。”

  年轻人日常所见,都是对方和煦沉稳的模样,任何时候都保持冷静从容,只有抱经波折跌宕之人,才能养出这等坚韧的心术。

  像眼下这样神色忧虑之态,平时并不多见。

  中年人问道:“姑苏那边有什么新消息吗?”

  年轻人说道:“上次罗雄传来消息,说姑苏城内出现可疑人物,游走市井,行事诡秘,难以捉摸。

  不过最近姑苏地界比较平静,并没有什么异常动静。”

  中年人说道:“你通知水罗刹即刻下姑苏,如果姑苏那边出现变故,难以掌控,就让她出手料理,以免后患!”

  年轻人神色凛然,问道:“大人,都说当年邹怀义留下秘帐保身,周正阳会不会也有这等后手?”

  中年人冷笑道:“邹怀义留下秘帐,可没有保住自己的命,最可能知道秘帐下落的,就是他的女儿邹敏儿。

  可他的女儿也被我们除掉了,就算存在那份秘帐,也已经毫无用处。”

  中年人叹道:“这只是到了最后关头,没有办法的办法。

  不过,到了最后关头,只要死的人足够多,再大的秘密也能守住!”

  中年人的话音在书房中回响,透着一股狠绝冷酷,让那年轻人听了心中一阵发寒。

  ……

  金陵,明泽巷。

  邹敏儿经过十多天的养护,伤势恢复稳定。

  虽然还不能下地行走,但是日常起身躺卧,靠着自己也能勉强可以。

  在他人的眼里,她已在清音阁遇刺身亡。

  在丰乐坊那位中年人眼里,她是被灭口的邹怀义之女。

  在旁人的眼里,她只是个红颜薄命的清音阁曲乐娘子。

  自从那日她的尸体被贾琮带出清音阁,除了刚开始几天,还能引来一些唏嘘和同情。

  但金陵这座恢弘的大城中,每日上演多少生死,亡者犹如灯灭,最终湮没无痕。

  那些曾认识和听说过她的人,很快就遗忘了她的存在。

  虽然曾经伤重欲死,而且至今伤痛未消。

  但身负太多罪责和委屈,突然被卸掉一切,遗世而独立,让邹敏儿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

  被人完全遗忘,似乎也意味着她更容易遗忘一切。

  ……

  当初水罗刹近乎致命一刀,斩灭生死,也斩开她心中的心结桎梏。

  自从上次从龄官口中得知,周正阳一直是被苏州卫指挥使罗雄藏匿。

  她便意识到距离当年水监司大案的真相,已经越来越近。

  贾琮每日都会过来,有时会在明哲巷过夜,但有时没吃晚食就会离开。

  邹敏儿自从遇刺重伤,被贾琮无微不至的照顾,两人肌肤相亲,耳鬓厮磨。

  姑娘家的心防已被打破,她对贾琮的心思早渐渐起了变化,自然对他一举一动分外关注。

  她注意到贾琮每次不在明泽巷过夜,第二天回来时,总是衣履新鲜,仪容整洁,连发髻都被梳理一丝不苟。

  似乎他每次出去过夜,都像被可心之人服侍照顾。

  这一日,贾琮在明泽巷吃过午食,便帮邹敏儿换过伤药。

  邹敏儿便知他今日不会在这里过夜,往常但凡留下过夜,他不会这么早就给自己换药。

  等到天色低垂,龄官照顾邹敏儿吃过晚食,她便随口问道:“龄官,他在贾府是不是有细心的丫鬟服侍?”

  龄官一边收拾碗碟,随口说道:“金管家倒是给三爷安排了两个丫鬟,但三爷不喜欢,日常起居梳洗都是自己来。

  金彩家的说,三爷上次来金陵,都是带了贴身丫鬟服侍的,应该是不习惯陌生人服侍吧。”

  邹敏儿听了也不觉得奇怪,她自己也出身官宦富贵之家,少爷小姐只习惯被贴身熟悉的人照顾,换了人就不自在,也是常有的事。

  却听龄官又随口说道:“不过三爷也不是每日住在府上的,他都是隔两日回来一趟,教我和豆官认字读书。”

  邹敏儿一听这话,心中突然有些明白过来,一个人愣愣出神,过来许久,才微微叹了口气。

  ……

  第二天中午,贾琮再来明泽巷时,邹敏儿发现贾琮神情焕发,穿了件崭新的月白银竹纹软绸长袍。

  乌发如墨,发髻依旧被梳理得一丝不苟。

  这件新袍子针脚细密,手工规整,衣襟上还有精巧大方的刺绣,肩臂腰背,处处都妥帖合身。

  邹敏儿出身富庶之家,她看出这袍子不仅妥帖合体,样式刺绣都极适合贾琮,穿在他身上更显俊朗隽美。

  这样手工和选料的袍子,绝不会是成衣店里能做出的,只有女红出色,并且极熟悉贾琮的亲近之人,才能做得出来。

首节 上一节 348/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