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349节

  邹敏儿突然就明白了,心中忍不住一阵酸楚,贾琮这样的品貌风流,身边怎么会没有可心的女子。

  她突然生出荒唐的冲动,想问哪位女子为他缝衣束发。

  但最终还是理智的没问出口,只能默默无语。

  他是公候子弟,宗人贵勋,又是这般天下少有的风姿相貌,有美怀抱,又有什么好奇怪的。

  自己如今虽生死放空,一身自在,却是个身份隐晦之人,和他这样的人,已有天堑之别,何必多寻烦恼。

  只是当年她在紫云阁初见贾琮,便动了情结妄念,虽然之后仇隙满怀,却依旧难以磨灭,又怎么可能说放下,就可以放下。

  贾琮见她神情古怪,情绪有些低落,眉宇愁绪难解,关切问道:“今天是不是伤口又疼了?

  张先生说你创口较深,恢复愈合中,难免一直会有隐痛,不必过于担心,很快就会好的。”

  贾琮看到她发髻上那支略显陈旧的铜簪,从身上取出个细巧的盒匣,从里面取出一只梅花点翠金簪。

  “我见你头上那只铜簪有些旧了,上次带龄官去紫云阁给买东西,帮你挑了支金簪。”

  邹敏儿芳心震颤,愣愣的接过贾琮手中的发簪。

  这发簪通体金光流溢,簪头是梅花形制,绿叶烘托,翡翠镶嵌,精致清贵,秀美端雅。

  样式形制都十分适合自己,一定是他照自己的样子,精心挑选的。

  邹敏儿原先心中的酸楚,瞬间被泛起的柔情冲淡,自己和他虽无半分可能,但他心中还是有自己的,这便足够了。

  贾琮笑着帮她拔下那只铜簪,将那支梅花点翠金簪,轻轻插在她发髻上,邹敏儿一时心神俱醉,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我已教了龄官如何换药包扎,小丫头很细心,会照顾好你的。”

  邹敏儿神色一愣,脱口问道:“伱要离开吗?”

  贾琮说道:“我已将金陵之事写成奏书,让人急送入京,估计六七日后,能就收到上谕消息。

  我不能在金陵干等,有些事情需要做,还要早去姑苏布置,接下去几日过不来了。”

第431章 上皇点鸳盟

  神京,大周宫城,午门。

  清晨,东方微曦,恢弘壮丽的大周国都,还未完全从长夜中苏醒。

  街市之上,只有少数店铺已开铺,路上行人还十分希少。

  突然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初时听如同闷雷,等到声音越发近了,竟如疾风骤雨,声如擂鼓。

  通往午门的宏明街上,两旁店铺中的掌柜伙计,用惊讶的眼光,看到五六匹快马,从街面上飞驰而过。

  卷起一路烟尘劲风,街道两旁悬挂旗幡店招,被牵扯得在风中翻卷。

  如果不是现在天刚微明,路上行人稀少,即便是皇城禁军出行,也是不敢在城内如此策马狂奔。

  马上骑士个个满头大汗,飞奔的骏马喘着粗气,马颈上都渗出一层水汗。

  这些骑士看起来经过长途奔波,个个都气喘吁吁,都已到气劲俱疲的临界点。

  但是他们依然不敢有半分松懈,似乎马蹄每跨出一步,都在做最后的冲刺。

  等到这队骑士即将靠近午门之时,看到午门处熙熙攘攘,站了许多等待入宫早朝的官员。

  早就有守卫宫城的禁军,看到数骑飞驰而来,立刻有列队上前警戒拦阻。

  这些骑士中为首的一个少年,在马上掏出一块鎏金令牌。

  叫道:“我有威远伯军令旗牌,奉伯爷指派,有金陵紧急奏疏要上报中宫,请予以通传!”

  为首的禁军校尉听了这话,心中悚然一惊,威远伯贾琮的名号在神京无人不知,而且此时他正是在金陵办差。

  更重要的一点,如今朝廷上四品以下官员,能被圣上赐直奏之权,只有屈指可数几人。

  每一个都是得陛下信重之人,威远伯贾琮就是其中一位。

  那禁军校尉查验过军令旗牌无误,不敢怠慢,急忙亲自入宫传递消息。

  这一举动,引起不少在午门等待早朝官员的注意。

  而江流刚才一番话音,也让其中不少人听清,人群之中微微起了一阵骚动。

  贾家的那位少年,在神京曾卷起不少风波,一向颇为引人关注,只是最近他奉旨南下,已沉寂了好一段时间。

  如今竟然派了亲信之人,快马奔于午门,直奏金陵急报,难道他又闹出了什么事故?

  ……

  江流虽已表明身份,禁军校尉也已往宫内传讯,但却需得到回复,才能将奏报传送宫中。

  按如今的时辰,还需要在午门等待一段时间。

  因嘉昭帝十分勤政,每日天明即起,日日早朝,风雨无阻,除了朝堂例行休沐,数十年来少有停废之日。

  眼下正是早朝时辰,即便有外地紧急上奏入宫,也会押后至早朝后。

  江流等人在午门一直等到巳时二刻,才有司礼监宫人来取了奏书,呈送入乾阳殿。

  江流看着内官举着贾琮的奏报,快步入宫,一直到渐渐消失了人影,才长长松了一口气。

  他受贾琮的吩咐,一路上小心谨慎,日夜兼程,不敢有半分松懈。

  终于只用了四天时间,从金陵赶到神京,就将奏书送入宫中。

  随行的五个火器兵都是军中精卒,如此长途急行,个个疲惫不堪,不过几天时间,他们和江流一样都廋脱了一圈。

  好在总算不辱使命。

  大事达成,精神松弛之下,一阵深深的疲惫,溢满江流的全身。

  他颇有些迟钝的爬上马匹,猛调转马头,说道:“我们去顾大人府上送信!”

  ……

  大周宫城,重华宫

  这里是大周宫城中戒备最森严的地方,因这里是大周太上皇永安帝的寝宫。

  宫殿御书房内一个穿青色九龙衮服的老者,正举茶盅品茗,相貌清癯,精神矍铄,举手投足皆有威势。

  在陪坐在下首的是位满头银发老妇,身穿贵重繁复的凤霓华服,神清目明,仪态端庄,正是懿章皇太后。

  懿章皇太后亲自把永安帝的茶杯继满,说道:“陛下,昨日我去清和宫向老太妃问安,她还和我说起芳青和贾琮。

  她老人家想要撮合这两人的亲事。

  芳青虽不是皇家子嗣,但她从小在宫中长大,这孩子才貌出众,我也一直很喜欢。

  那位荣国贾家的威远伯,我虽从没见过,但如今满神京都传闻,少年峥嵘,文武俱全,风姿绝世,无双无对。

  这样的人物和芳青定很般配,太妃说和陛下也提过此事,不知陛下心意如何?”

  永安帝端起茶杯漫饮了一口,若有所思的说道:“要说单看人物和样貌,这两人倒也是般配。

  只是贾琮出身荣国贾家,四王八公子弟,如今又颇得皇帝器重。

  芳青这丫头是金陵甄家嫡女,她不仅有老太妃这层关系,她的堂姐还是北静王妃。

  这两人的家世人脉都非比寻常,结亲可不单是情爱和谐,牵连的物事可是不少。

  甄家给老太妃寄来家信,特意商榷此事,所思所想,只怕也不简单。

  朕给他们赐婚倒是简单,一道圣旨而已,只是贾琮娶了芳青,只怕从此仕途前程俱废。”

  永安帝放下手中茶盅,微微叹道:“皇后也说过这少年文武俱全,无双无对。

  这样卓绝的人物,小小年纪,就要投闲置散,未免可惜了,毕竟人才难得,总之老太妃给朕出了个难题。”

  ……

  懿章皇太后听了永安帝一番话,心中不禁心思翻涌。

  她毕竟是后宫之人,思虑问题多从儿女情事上考虑,虽也想过这两人的家世背景,但却没永安帝想的深沉。

  永安帝这一番话只说了五分,并没有说尽,那是因他是荣养宫中的太上皇,不再是执掌天下的皇帝,言语之间需有节制。

  但懿章皇太后沉浸后宫数十年,作为后宫的女人,有些事可能一时没想到,却不代表她没有足够的眼界和见识。

  因此,永安帝那一番话,她只是听到耳中片刻,便已经明白了其中深意。

  甄家大房嫡女是北静王妃,北静王水溶在四王八公中颇具名望。

  甄家老太妃又是陛下养母,亲缘深厚。

  外人哪个看不出,金陵甄家和四王八公的牵连,更不用说甄家和上皇的隐晦渊源。

  皇帝当年初登大宝,为了坐稳皇位,对四王八公不遗余力打压削弱,上皇虽有心不平,但为了社稷稳定,只能置之不理。

  这是他们父子之间的心病。

  贾家的那位少年郎,被皇帝敕封世袭罔替伯爵,谁都看出皇帝对这少年的器重,是皇帝刻意培植的心腹干臣。

  老太妃只是想为心爱的后辈,觅得如意郎君,哪里会想到如此之深。

  而且,甄家和老太妃挑起此事,就像陛下说的那样,所思所想未必简单……。

  如果陛下真的给这两人赐婚,打破了皇帝的谋划,父子之间的脸面就不好看了。

  以皇帝的城府心术,对那少年必定从此隔绝圣眷,生分疏远。

  ……

  这桩亲事只是这些隐忧倒还罢了,大不了不赐婚就是,虽然和老太妃分说有些麻烦。

  只是更让懿章皇太后惊诧莫名,却是另外一件事。

  上皇刚才提起这门亲事,并没半句提到皇帝,却说贾琮文武双全,人才卓绝,如果娶了芳青,必定仕途前程到此为止。

  上皇这是担忧,一旦亲事得成,皇帝必定会对贾琮生分,不会再重用这少年,从此投闲置散,一生荒废。

  懿章皇太后和永安帝做了一辈子夫妻,对他性情言辞十分了解。

  刚才永安帝那一番话语,感怀之情,溢于言表,对这位从未谋面的少年,竟有一种说不出的顾念。

  这让懿章皇太后怎会不惊异,上皇一生见过多少少年才俊,为何唯独对这少年有种异样青睐。

  但是她转念思索,回想起当年许多往事,大概也就猜到上皇的心思。

  上皇当年武功鼎盛,南征北战,开疆拓土,几可直追太祖当年立国之功。

首节 上一节 349/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