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354节

  艾丽心中生出喜意,江流回来了,难道他也返回神京了?

  江流说道:“艾丽姑娘,我是奉了三爷的吩咐,回神京送奏本,现下有一份书信,需要用飞羽送到金陵。

  这份信的对三爷很重要,三爷吩咐过,要用最快和最保险的方式,尽快送到金陵。”

  嘉昭帝的处置速度非常快捷,江流将奏书送入宫中,只是等到第二天,顾府就有家人来告知,让他去顾府去取老爷的回信。

  江流虽然不知道宫中是否已经下旨,顾尚书既然已写了回信,按三爷的说法,必定是宫中已下了明旨。

  而且顾延魁精明老道,这份书信甚至没让自己家人转送,而是让江流亲自到府上去取,就是不想更多人经手这份书信。

  江流跟了贾琮许久,多少也练出了几分精明细致,自然感觉出这份信的紧要,一拿到书信便马不停蹄,直接来了艾丽这里传信。

  艾丽听了江流的话,虽心中很是失望,她把江流让进院子,拆开书信仔细誊抄了一遍。

  她养在院子的两只海东青,其中一只曾从金陵信站,送来周正阳潜逃的消息,认识从神京到金陵的飞途。

  她将誊抄过的信件校对了一遍,在海东青的腿上的信匣中放好,将手用力一扬,那只海东青便振翅飞起。

  她又拿起胸前的白色骨笛,对着空中或长或短的,吹奏出许多古怪的音调。

  那只海东青似乎得到某种讯息,尖啸一声,振翅不断拔高,然后向着南方展翅高飞而去。

  ……

  居德坊,伯爵府,宣福堂。

  迎春正和黛玉、探春、宝钗等姊妹在堂内说话,话题中少不了在金陵办差的贾琮。

  小惜春在一边,没搭上姐姐们的话题,只是一个人在旁边解九连环,也算自得其乐。

  姊妹们到得都很齐全,惟独不见湘云的身影。

  自从保龄侯夫人李氏,听说了宫里赐婚的传闻,那天来贾府和贾母报过信,回去时便接了湘云回府。

  原先她让湘云多过来走动,甚至住进伯爵府,也是得了贾母的默许,想要撮合湘云和贾琮。

  如今宫里赐婚甄家之事,传得有鼻子有眼,李氏担心这事万一成真,湘云一个外家姑娘,长期住在伯爵府,只怕要落了口实。

  便先接了湘云回府,也算先避开风头。

  只是这个心思,也就贾母心中有数,旁人只当湘云在贾家住了一段时间,李氏接侄女回府,不过寻常之事。

  姊妹之中,唯独黛玉听了紫鹃说起,那日李氏因赐婚之事,向贾母报信筹谋的热络,开始对湘云有了隐隐猜测。

  只是这猜测她心里不做准,毕竟是从小一起玩大的姊妹,她也能看出湘云心智尚且稚嫩,虽对贾琮也很亲近,却并不是男女之思。

  而贾琮对湘云的亲近,和对自己的心意,她明白是不同的情形,所以这事在她在心中盘旋两日,也就不再放在心里。

  姊妹们正说着话,府上管家从二门外传信,说伯爷的随从江流要返回金陵,传话和大小姐道别。

  迎春听了心中惊讶,江流在神京只待了两天,就要返回金陵,时间竟如此急迫

  想来自己兄弟在金陵的差事定然棘手,他的亲随才会如此来去匆匆。

  迎春把一件做好的软袍,还有份写好的家信,让绣橘送到二门外,让江流带去金陵。

  堂中众姊妹心中都生出牵挂,不过对她们这样的内宅小姐,即便满腹想念,唯一能做的只能是等待。

  ……

  神京,宏德门。

  江流带着五名火枪护卫,策马通过城门,向金陵的方向飞驰。

  就在他们出城不久,从皇宫的方向,出来一队人马。

  由数十名禁军兵将组成,人人顶盔掼甲,个个刀枪鲜亮,众星捧月般护送一辆马车。

  当车队即将到达城门时,队伍中一个禁军校尉提前赶到城门,向守卫城门的巡城兵马司总旗出示公文。

  那总旗接过公文,见上面写着:四品乾阳殿监督领侍郭霖,南直隶奉诏宣旨等字样。

  着实将那总旗吓了一跳,正四品太监已是顶格,整个内廷都没几个,乾阳殿是圣上理政之地。

  乾阳殿监督领侍郭霖,是内廷太监副总管,圣上身边听用,那可是宫中炙手可热的人物,竟然出京宣旨。

  那守城总旗不敢有半点怠慢,连忙命令麾下兵卒,疏散驱赶城门附近人群。

  直到空出一座空荡荡的宏德门,目送着这队禁军马队,浩浩荡荡通过城门洞,向着南下方向远去。

  那位总旗并没有注意到,被他驱赶的出城人群之中,有辆简朴却坚固的马车,车旁还跟着四个骑马的随从。

  看起来不像寻常出城的人家。

  那马车的车帘掀开,露出一个中年男人的脸庞,那总旗并不认得这人是北静王府长史刘永。

  他看着禁军马队整肃穿过城门,脸上露出惊讶之色。

  贾琮那份奏书急送神京,事情做得隐秘,甚至顾延魁在传送回信时,都心生防范。

  但不知是这份奏书的原因,还是其他一些早就孽生的潜藏暗流,整个神京城随之激起些许阴暗涟漪。

  在往后的两天时间,时常有三五成群的马队,夹杂在每日出城的喧嚣人群中,向着南方那座恢弘大城汇聚……

  ……

  姑苏,钵兰街,一座普通的单进小院。

  这里是张五和蒋小六在姑苏城内的落脚点。

  自从贾琮将分派的甄和常州的人手,先后挑拨到姑苏城内,张五手中可以调配的人手更加充足。

  他按照中车司以往搜罗信息的手段,将人手散落在姑苏城内人气兴旺的脚店、酒楼、赌档、瓦肆。

  每日都会有人分别来带这座小院,将从街头巷尾收集到的零碎信息汇总到这里。

  张五带着几个中车司的人,再从这些份杂的信息中,筛选对他们有价值的东西。

  但这两天张五心中最为关注,就是蒋小六和吴麦荞的消息。

  罗府赵管家婆娘给吴麦荞介绍的两单生意,其中那位指挥同知贺同,更是引起了张五的注意。

  蒋小六和吴麦荞这两天正忙着查探贺同、富商耿大富的底细,但是一直没有消息传回。

  一直等到这边傍晚,蒋小六和吴麦荞才回到小院,让张五神情为之一振,将两人带进屋内,仔细询问结果。

  蒋小六端起坐上的茶壶,一饮而尽,说道:“这两天我们按那赵管家婆娘的引荐,给这两人的府邸分别送去菜蔬。

  那祝同的府邸规矩比罗府还大,我和麦荞送去菜蔬根本不让进府,到了府门就被拦下,清算了银两就让离开。

  我打听了附近的人家,说祝府的人口不多,祝同的家人和奴仆,总共不到三十人,时常购买的米粮数量都在正常之列。

  后来我们又去了富商耿大富的府邸,耿府倒是管得宽多了,毕竟只是商贾的府邸,没当官的怎么多讲究。

  我找到借口进了耿府外院,但是也都没有发现异常,厨房的米粮剩余不多,据说新的还没送来。”

  张五听了有些失望,但他的注意力还在祝同的府邸。

  这人身为苏州卫指挥同知,和指挥使罗雄的关系紧密,虽然蒋小六从祝府的购入米粮数量,判断祝府并无异常。

  但是祝同的府邸把守森严,明显是对外的戒备心很强,这不得不让人产生遐想。

  蒋小六又说道:“不过我在离开耿府时,无意中在外院的一个不起眼的地方,看到一个古怪的图样。”

  吴麦荞问道:“那你出来的时候,怎么没听你说起?”

  蒋小六说道:“刚开始我以为只是府上小孩的涂鸦,不过回来路上,越想越觉得古怪,小孩子应该画不出怎么复杂的图样。”

  张五连忙拿了纸笔,让蒋小六蒋看到的图样画出来。

  蒋小六虽只读过两年私塾,认得几个字,但并没有多少墨水,不过不是睁眼瞎罢了。

  但他这人脑子灵活,记性甚好,对那个古怪的图样记得十分清晰。

  蒋小六画出的图像,像是一种奇怪的动物,有许多线条组成,看起来像鱼又像龙,透着诡异和古怪。

  张五和吴麦荞看到这个图案,两人都脸色大变。

  蒋小六见他们神情古怪,不禁问道:“这图案有什么不对吗,我虽然画得不是太像,但是大体是没错的,我记得很清楚。”

  吴麦荞看了一眼蒋小六,说道:“这个图案是我们中车司的徽标,只有中车司的人才会画。”

第435章 裳薄胭脂香

  金陵,裕民坊。

  内院正屋之中,贾琮正在书案上仔细查看一张图舆,他已经收到张五和蒋小六的书信。

  搜寻周正阳之事,已经有了眉目,他决定这两日就下姑苏。

  身旁的可卿帮他在茶盅里蓄满热茶,见他对着图舆全神贯注,也不去打扰他。

  她正要走开,帮他收拾床上的衣物,突然纤腰一热,已被贾琮伸手轻轻搂住。

  可卿心中一跳,红着脸说道:“不许做怪,秀姐在家呢,小心让你晚上加练一个时辰刀法。”

  贾琮笑道:“我又没做什么,我刚收到消息,很快就要下姑苏了,要去一段时间。

  到了金陵后,一直忙个不停,也没时间和你多说说话,姑苏的事情完结,估计很快就要回神京缴旨。”

  可卿有些无奈的一笑,轻轻靠在他身上,说道:“如今已经很好了,当年在宁国府,我本以为这一辈子都完了。

  我可没想过,还能有这样自在的日子,在金陵我有秀姐作伴,有自己能做的事,我能做自己的主,谁也不能辖制我。

  以前做梦都想不到,我还能有这样的活法,这些都是你帮我争来的,我很高兴,也很知足。

  你是个有本事的,有很多事要做,总不能时时圈你在身边,人不能太贪心,你说是不是。”

  贾琮听了心中一片柔软,一个女人会惜福知足,是因心中已有了炙热深邃的寄托,不敢羁绊太重,是因为想长久拥有和保留它。

  他知道她这份心意的份量。

  他伸手抱着她柔软的身体,轻薄的夏裳下,感受到凝滑的肌肤,闻着她头发上的幽香,心中说不出的安和喜乐。

  直到他微微低头,可卿难掩心中爱欲,红着脸微微踮脚,轻轻在他唇上一吻。

  紧接着她察觉搂在腰上的手一紧,那动作便再也停不下来,被贾琮肆意继续下去。

  不知过了多久,突然门外传来脚步声。

  可卿一下子推开贾琮,踩着碎步,跑到床边继续收拾衣物,虽心儿狂跳,俏脸通红,有床帐阴影遮蔽,大概也掩饰过去。

  ……

  正屋的门被推开,曲泓秀走了进来。

首节 上一节 354/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