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364节

  那捕头可是知道,耿大富是姑苏城内有名的富豪,他刚巧借口更夫老陈头的由头,进耿府搜查一番。

  虽然他也不会得罪耿大富,毕竟对方也是姑苏城内有头脸的人物。

  但官差上门可不是什么体面事,这耿大富多半会塞些银子,请他早些滚蛋,这也城中富人宁事息人,常规的做法。

  没想到这死鬼更夫来报案,还能意外让他发一笔小财,那捕头不仅心中得意,早将大早就上街办差的不快忘记。

  只是那衙役扣了半天门环,耿府的大门都没打开,让那捕头心中渐渐觉得奇怪。

  这时他微微抽了抽鼻子,回头往街对面看去,看到耿府对面那户人家,院门虽然紧闭,门户内却散发淡淡的刺鼻气味。

  这吴县捕头张奎,虽然毛病不少,品行也有瑕疵,但做了十几年捕头,见过不少大案,多少有些见识手段。

  或许在旁人不在意的怪味,他却闻出那是人的血腥味。

  他快步走到街对面那户人家前,只是轻推院门,发现门根本没锁,吱呀一声便推开,那股血腥味愈发浓重。

  张奎的心一下提了起来,连忙抽出腰刀,又叫来两个衙役,三人一起进了院中。

  走进堂屋时,发现地上胡乱摆着五具尸体,都是中刀而死,地上的血迹早已凝固成乌黑,起码死了有几个时辰。

  张奎当了十几年捕头,也算见过不少场面,但这般一次被杀五人,而且都是一刀结果,根本不是寻常盗贼所为。

  他蹲下身子翻查尸体,结果在一人身上发现了苏州卫腰牌,很快在其他几人身上,也发现了同样的腰牌。

  张奎脸色煞白,死的居然都是苏州卫的军士,姑苏城里多少年没出过这种事,这可是捅了天的大案!

  “马上去回报县令,严华街出了大案,死了五个苏州卫的人,让县里赶紧派人过来,还要去通知苏州卫衙门……。”

  张奎看着依旧站在耿府门口的更夫,突然明白过来,死鬼老陈头报的事情,多半就是真的,昨晚严华街必定发生了大事!

  他望着耿府那扇黑黝黝的大门,刚才衙役叫了半天府门,里面都没人答应。

  不会耿府也出了事情,想到那被杀的五人,张奎心中冒出一股寒意。

  醒悟过来,对手下衙役叫道:“赶紧叫开耿府大门,不行就翻墙进去!”

  ……

  姑苏西阊城门外,十多里的地方,四辆样式各一的马车,在西向的大道上飞驰。

  可能是马车奔跑的速度太快,陈魁山觉得自己都快被颠散架了。

  而这几辆马车,仿佛是吸引飞蛾的耀眼灯火。

  从四周不断有三五成群的人,或骑马,坐着马车,不断向这几辆马车靠拢。

  最终聚合成规模有些惊人的队伍。

  马车中的陈魁山透过车窗,看到周围发生的一切,心神一直处在某种震撼之中。

  昨夜突袭耿府的人群,不禁数量惊人,而且背后有十分出色的组织和协调。

  昨晚这些人离开耿府之后,就有另外一批人早已打点好后路,让所有的人通过各种身份和工具,以极高的效率离开姑苏。

  然后再在城外沿途不断聚合,既能化整为零,又能化零为整。

  只有极高明的事先统筹,老道的军伍进退精练,才能做到这种地步。

  难道这都是车辕上那个少年的杰作?

  但是陈魁山二个月前,随着周正阳逃出金陵,四处谨慎躲藏,对外界的事情,多少已有些断档。

  所以不知道金陵最近的动静,更不知道陪都工部来了位火器司监正。

  不断聚合的队伍,以最快的速度行进,在出城后两个时辰,已到了姑苏城西向四十多里处。

  队伍进了一个葫芦型的山口,四周都是茂密的小树林,队伍突然停了下来……。

  ……

  姑苏,道前街,苏州卫指挥使司衙门。

  鼻青脸肿的米糕店伙计,正如热锅上的蚂蚁,在衙门口焦急等待。

  他到了卫指挥使司衙门,说明要给罗指挥使送条子,守门的军士嗤之以鼻。

  一个店铺的跑腿伙计,居然大言不惭,想见罗指挥使,还送什么条子。

  等到那伙计真拿出一张条子,那守门军士才有些半信半疑。

  不过会在卫所当大头兵,基本都是不认字的棒槌,识文断字谁会去当兵,所以他也不认得条子上写了什么。

  只是今天一大早,罗指挥使和两位指挥同知,按照每月惯例下营巡视。

  所以守门军士也无法传讯,只让那伙计在衙门口等着,这一等就是一个时辰。

  那伙计想到中途溜出店铺,去赚这笔外快,本想很快就能来回,却没想拖了这么长时间,回去必定要被掌柜的训斥。

  中途还无缘无故挨了一顿胖揍,这十两银子赚的真不容易。

  这时,吴县县丞到访指挥使司衙门,还递上县衙公文,神色颇为忧急。

  一县县丞,县令的副手,正经的朝廷八品官员,那守门的军士敢随意打发店铺伙计,对官老爷可不敢瞎糊弄。

  连忙入衙门通报,指挥使司衙门的值守经历司经历,接到了县衙公文,不禁脸色大变。

  于是,整个苏州卫指挥司衙门沸腾起来……。

  ……

  苏州卫沿江大营。

  每月初五,罗雄都带两位卫指挥同知、卫指挥佥事等主要属官,巡视苏州卫各卫戍营所。

  如果不是因为这个惯例,也不会被蒋小六等人所利用,半路寻衅送信伙计,使对方晚一刻钟到达卫指挥衙门。

  但是很多事情都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等到巡营的罗雄接到衙门的急报,得知安排在耿府附近的暗桩,昨夜全部被杀,不禁大惊失色。

  被同步送来的,还有哪位店铺伙计的条子。

  那是一张包裹米糕的粗纸,用炭块写就得纸条,字迹仓促潦草,可见书写者处于临时紧迫的状态。

  ‘耿府有变,正阳被擒,出西阊门,火速应变。’

  虽只是寥寥数语,但加上耿府附近暗桩全部被杀,已足够让罗雄勾勒出整件事的始末。

  随行的指挥同知贺同看过县衙公文,上面写了更夫的告词,昨晚严华街出现大批不明身份的人物,且不少人携带疑似火枪的武器。

  今早吴县捕头张奎查探耿府,发现府中所有仆妇都被捆绑封口。

  据说耿府仆妇所述,昨夜有大批贼子潜入府中,人数众多,难以尽数,他们绑走了内院的客人,其中数十人还携带有火铳……。

  他惊声说道:“大人,自从朝廷成立五军火器营,早已发布禁令,严禁私人藏匿火器。

  严华街上出现大批携带火枪之人,难道是贾琮提前潜入姑苏,如今除了他身边有三百火枪手,谁还有这种阵势。”

  罗雄脸色大变,但很快就用肯定的语气说道:“绝对不可能是贾琮,昨天下午还有探马回报。

  贾琮和三百火枪兵刚进入惠州地界,距离姑苏还有七十多里路程,怎么可能连夜就出现在城内。

  况且这么多人手入城,早就惊动姑苏四门和卫所军士,你我岂能不知。

  我们和金陵的几波人马,沿途严密监视,已经盯死了贾琮,他麾下有数百之众随行,风吹草动,根本瞒不住人。

  他不是神仙,没有分身之术,绝对不会是他!”

  指挥同知贺同神色惊惶,他和罗雄纠葛极深,知道所有事情原委,周正阳被人擒拿,如果抖露出事情,他也绝对无法幸免。

  说道:“大人,那些人连夜入城,清除我们的暗桩,掠走周正阳,还能快捷离城,绝对不会是普通人。

  难道是朝廷已知悉原委,暗自部署拿人,而且他们走西阊门,那是通往金陵的方向,那我们可就……。”

  罗雄脸色阴沉,说道:“如今猜测是何人所为,已经毫无意义,最重要的是尽快将周正阳夺回,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贺同,你在城内坐镇,以缉拿倭寇匪盗为名,关闭姑苏四门,城内所有人不得出入。

  另外调集五个百户人马,随我出城追击!”

  其实按正常情形之下,本不需要堂堂卫指挥使亲自操刀。

  但周正阳突然被人掠走,而且行事之人手段不俗,已让罗雄如惊弓之鸟。

  这等要命的节骨眼,他已不放心假手于人,只有亲自将周正阳夺回,他才会放心。

  贺同脸色一变,说道:“大人,未得金陵都指挥使司令谕,调集大批兵马离开卫戍之地,那可是犯大忌的重罪!”

  罗雄苦笑道:“这等要命的关头,哪里还顾得上这些,如果不将周正阳夺回,我们都要死无葬身之地!”

  “另外,你安排快马,将消息火速送去金陵,万一我无法成事,让金陵那边能及时筹谋应对……!”

第442章 世情入瓮中

  九月初五,未时。

  金陵,荣裕坊,甄宅。

  甄芳青听刘显家传话,有位姑娘求见自己,说她替贾琮送来书信,人就侯在二门外宣和堂。

  甄芳青听了心中讶异,贾琮要见自己,上门就是了,怎么还让个姑娘来送信。

  自从大老爷给宫中老太妃去信,撮合贾琮和自己的婚事。

  贾琮的影子便在她心中盘旋不去,一颗芳心,起伏难平。

  以老太妃在宫中的威望位份,想要玉成此事,只怕太上皇都不好反驳,这门亲事八成是要成事。

  甄芳青心中欢喜的同时,也怀着深深隐忧。

  因为她心中清楚,贾琮在大房三哥涉及火器私造嫌疑,已隐隐站在甄家对立面。

  他是大周火器首倡之人,有这么一层隔阂存在,他还会接纳自己?

  这件事情,甄家除了她之外,其他人并不知道,更加重她心中的忧虑。

  自从那日在贾家老宅初见,贾琮的卓绝风姿和谈吐,便在她心中留下印迹。

  再加上家人热衷将自己和贾琮牵连做亲,虽她明白其中原因,不过是用她做筹码,让甄贾两家联姻结势。

  其中还有那位让甄芳青不喜的二姐夫,在里面推波助澜,以实现他自己心中算计。

  哪怕这其中掺杂过程和筹谋,让甄芳青感到由衷不喜,但最终事情得以玉成,却是她乐见其成。

  如今甄芳青和贾琮之间,处在一种暧昧不明的牵连中,她很清楚自己对贾琮动了心。

首节 上一节 364/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