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371节
这时,那些火甲队员从水龙车上抽出藏匿的兵刃,便向马车冲杀过来。
附近几所房屋的门窗破开,冲出许多黑巾蒙面的大汉,手中利刃寒光耀眼,同样向贾琮的队伍冲来。
贾琮在进城之时,多少就料到,自己在姑苏擒获周正阳,第一拨消息多半已传到金陵。
但第二天在姑苏以西五十里围剿罗雄,其麾下五百卫军,死伤大半,群龙无首。
罗雄被自己控制的消息,却必定还未传递到金陵。
但即便如此,周正阳被自己擒获的消息,也会让自己返回金陵时,遭遇到某些意外和不测。
在入城前,自己带领的三百火抢手被滞留城外,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沿途不管是遇上路口被封,还是巧合遇见救火的火甲队,都让他不断生出警惕
只是他刚刚入城,甚至没来得及返回官衙,就半路遭遇截杀,如此风火急促之举,却还是出乎他的意料。
可想而知,那位幕后之人,内心的狠辣和疯狂,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贾琮大声喝道:“迎敌!护住马车中的要犯!”
这一句话就像是在火油上抛洒火星,那些刺客如同扑火的飞蛾,疯狂往那马车冲去。
贾琮手下的十个火枪亲卫,曾跟随他鏖战辽东,也都是经过战场血火的悍卒。
但他们平常都是以为火器训练为主,使用火枪的娴熟和精准,才是他们的长处。
他们身上的火枪,事先被水龙浇湿,让他们失去了最犀利的倚仗。
普通士卒的刀枪攻伐之术,虽然也算精通,但是相比这些刺客的武艺,却明显逊色。
刺客个个身手矫健,杀法骁勇,进退法度,颇有军伍气息,而且人数也占据绝对优势
只是片刻时间,十名火枪亲卫就有两人中刀,另外一人身负重伤,生死不知。
贾琮和曲泓秀各自拔出弯刀,加入战团,两人刀法精湛,多年以来教授习练,十分默契。
只要那个火枪兵出现危险,就会挥刀解厄,总算抵挡住刺客的攻势,小巷之中刀影耀目,喊杀不断,双方暂时势均力敌。
但也因为贾琮等人受到牵制,无人再有暇护卫马车。
这也是刺客想要的效果,其中一名刺客立刻抽身战团,跳上车辕,掀开车帘一刀直入。
车中一个手脚捆绑、带着头套的男子,顿时被这迅猛狠辣的一刀,捅穿心口,发出一声凄绝刺耳的惨叫。
贾琮一刀将身前一名刺客砍死,奋力跳上车辕,挥刀向行凶的刺客砍去,制止了刺客想要扯下死者头套的举动。
两人对战了两招,刺客见贾琮刀法凌厉,无心恋战,虚晃一招便跳下车辕,大声喊道:“已经得手,速退!”
还在拼杀的刺客,听到同伴提示,各自飞快跳出战团,进退有据,显然都久经磨合训练。
只在片刻间,所有刺客迅速逃离,消失在行前街。
贾琮连忙让手下亲卫去请大夫,给伤者急救。
他走到马车前,掀开车帘,里面的人被一刀穿心,早就死透了。
一旁的曲泓秀说道:“真是太险了,如果琮弟不是早将周正阳从别路送走,今日他必死无疑,我们一番辛苦也都白费了。”
贾琮将马车里那人头套扯下,这人根本不是周正阳,而是反水的中车司坐探陈魁山。
虽然已经断气,一双眼睛却还翻着,依旧满是恐惧和难以置信的神情。
贾琮重新给他戴上头套。
曲泓秀问道:“琮弟,你把这家伙装在马车里,又蒙了他的脸,是不是早就猜到了入城会遇刺。”
贾琮说道:“周正阳是水监司大案幕后之一,他一旦被擒,金陵城里有人为了自保,必定对他极其关注。
我拿陈魁山做替身入城,本就想做局,引出背后之人,却没想到我们刚入城,这人就这般悍然行刺。
其实我下姑苏前,看过许七娘收集的卫军将领关联密报,就大概猜出幕后主谋是哪个。
如今他以为周正阳已死,这正是我想要的,这能让他不会铤而走险,不然他在金陵城中引发兵乱,后果不堪设想。”
贾琮留下两个亲卫照顾伤者,自己和其他人押着那辆染血的马车,直奔大理寺在金陵的行在官衙。
行前街发生刺杀之事,很快就会有应天府或锦衣的人闻讯赶来,但贾琮不想让任何人接触这辆马车。
如今的金陵官场,贾琮最相信的人,就是奉旨留驻金陵的大理寺正杨宏斌。
将马车驶入大理寺行在官衙,杨宏斌会帮他守住这个秘密,而且只需要守住两天时间即可。
……
金陵,丰乐坊。
到了午后时分,一直等消息的中年人,才看到一名身材精壮的汉子,走入书房。
“大人,属下等幸不辱命,已在行前街击杀了周正阳!”
中年人眼露奇光,追问道:“你确定已将他杀死!”
那汉子说道:“是属下亲自下的手,一刀刺中要害,死的不能再死了,绝对不会错的。”
此时这汉子突然想到,马车中的周正阳戴着头套,他杀人之后,顺手想要揭开头套,但这时贾琮正好杀到。
想到这些,他心中泛起微微疑虑,又马上被他自己否定。
当时贾琮和他的亲卫对马车中人,防守极其严密,如果不是周正阳,他们何须这般拼命。
甚至贾琮的三个火枪护卫,为了护住马车,被自己的人重伤。
所以这汉子绝对不会愚蠢到,将这丝缥缈而不肯定的疑虑,去和自己的主子说道。
不然节外生枝之下,最终吃苦头的是自己,说不定连性命都要折掉。
眼前这位中年人,能登上如此高位,手段之阴森狠辣,作为多年的麾下,他可是知之甚深……。
中年人听了这话,才微微松了一口,说道:“先下去歇息吧,明日带上你的人,随我一起启程,我不会亏待你的。”
他看到身边肃立的年轻人,脸上终于露出一丝轻松,说道:“刘轩,你要知道这世上最具威力的东西,并不是高官和权势。
而是你知道别人不知道的秘密,而且这些秘密将左右许多人的前程和生死。
周正阳一死,不管是当初水监司之事,还有其他那些纠葛,很多线索就此断裂,再也无人知道水监司秘库所在。
其实,在大人物的眼里,金陵这点事情,又能算得了什么。
王爵旧事,皇权颠倒,社稷觊觎,才是撼动天下的私隐。
谁有了这些秘密,权势财富都是囊中之物。
就算没有仕途前程,那又算得了什么,往日高不可攀的人物,在这些私密之前,不过是一言而绝生死,一事而坠倾覆。
人生在世,或困于坎坷,或居于下僚,挣扎图存,苦苦支撑,为的不就是为了能风云在手……!”
刘轩目光微微闪动,垂首拱身说道:“属下受教了,我在甄家船队,安排了一艘五百料的商船。
所有手续都已暗中办妥,随时可以启航……。”
……
贾琮带着剩余亲兵,将马车驶入杨宏斌的大理寺行在,官衙大门就此紧闭。
没过多久,闻听威远伯在城内行前街遇刺,应天府衙和锦衣卫,都派了人过来问询,并了解相关详情。
但都被杨宏斌回绝,理由是行前街刺杀中威远伯安然无恙,但被他意外从姑苏擒获的周正阳,却遇刺身亡。
大理寺奉圣旨下金陵专查周正阳一案,周正阳的尸体,已由大理寺仵作查验收敛,大理寺谢绝外人介入大理寺专办公务。
贾琮身为国朝勋贵,五品正官,奉旨下金陵办差,结果在金陵城内遇刺。
应天府和锦衣卫,身为金陵理政和靖安衙门,于情于理,他们都要过问一下,做个官场架势。
可杨宏斌抬出圣旨说事,他们自然不会再讨没趣,周正阳案件十分棘手,不让他们去碰这马蜂窝,他们还巴不得。
但是经过这样一场风波,朝廷钦犯周正阳遇刺身亡的消息,却以惊人的速度,在金陵官场传播开来。
等到这天日落时分,整个金陵官场几乎都听说这个消息。
有人冷眼旁观,有人扼腕叹息,有人如释重负并暗自窃喜,各种反应不一而足。
更有人注意到,周正阳逃遁数月,金陵锦衣卫和都指挥使司衙门,遍索数州都无法捕获。
偏偏那位少年伯爵,只是下了一趟姑苏,就将此人缉拿归案,这未免有些过于巧合。
九月初八,注定是不普通的日子,这一天很多事都发生关键变故,并注定其未来的走向。
而在此事,关于圣上派钦差天使到金陵传旨,涉官场剧变的传闻,也愈发尘嚣日上。
甚至有消息灵通之人,说皇帝传旨钦差已到了距离金陵五十里的干塘驿。
按时间计算,估计明天就会到达金陵……。
……
就在金陵城中人人认定,周正阳已遇刺身亡。
一艘不起眼的客船从姑苏出发,经过两天多的航行,经过常州、镇江。
今天凌晨时分,客船离开镇江水域,行驶到距离金陵只有五里的地方。
客船的船舱里满满装了二十余人,其中五名是手脚捆绑的囚犯。
张五和蒋小六站在船头位置,眺望前方波涛翻涌的江面。
旁边的船户郑小海说道:“两位爷,船只再前行一盏茶功夫,就能看到金陵龙潭港。”
张五说道:“郑兄弟,船只不用再前行,就近找一处偏僻的河湾停船歇息,明日我们再进城。”
那日贾琮连夜从耿大富府中擒获周正阳,便让张五和蒋小六押着人犯,用郑小海的船只连夜离开姑苏。
而贾琮自己带数百人手,陆续从姑苏西阊门离开,利用陈魁山送出消息,吸引苏州卫指挥使罗雄的所有注意。
一路水行而来,张五和蒋小六对郑小海的行船本事大为叹服。
虽然他们押着周正阳顺利离开姑苏,但水路要经沿途苏州卫、常州卫、镇江卫的兵船巡查。
在圣旨未下达金陵之前,他们的身份都还见不得光,让沿途卫军发现他们押送五个人犯,根本无法自圆其说。
而且,一旦消息泄露,贾琮事先一番谋划,可能都会前功尽弃,后果难以设想。
但是,这位其貌不扬的船户郑小海,居然对水路有奇异的捻熟,能利用沿途水道地形和时间,轻易躲过所有兵船的巡查。
这等别出心裁的行船本事,简直就是为他们量身打造,原先将周正阳安全从水路运抵金陵,多少还会有些风险和麻烦。
可是上了郑小海的船只,这一切都变得轻而易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