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372节

  张五是金陵中车司的老人,办事精细干练,见多识广,而且颇有谋算,却不得不佩服,贾琮事事占尽先机的才略。

  他下江南才不到两月时间,他是如何收罗到郑小海这样的人物,而且这人恰恰就在姑苏。

  倒像是贾琮很早就知今日之事,这才能信守捏来,刚好用郑小海的本领来成事。

  一旁的蒋小六问道:“张五哥,我们都快到金陵了,为何今日不进城?”

  张五说道:“出发前伯爷我和说过,神京传旨钦差未到金陵之前,城中形势凶险叵测。

  周正阳牵连甚大,金陵城中不知多少人想要他死。

  按行程计算,传旨钦差今天必定还到不了金陵,如今城中形势未定。

  这个时候带周正阳入城,万一有人铤而走险,我们这二十多人,只怕抵挡不住。

  所以还是等钦差到达,我们再押解人犯入城,还请将兄弟先行入城,向伯爷传讯,需要多派些人手接引,以策万全。”

  ……

  九月初八,金陵,裕民坊。

  贾琮从大理寺行官衙出来,便和曲泓秀回了裕民坊。

  一进入宅院,宝珠便迎了上来。

  笑着说道:“琮哥,你可回来了,我帮你办成了大事,让甄三姑娘帮你取了那件存物档。”

  贾琮听了心中一喜,说道:“快把东西取来我看看。”

  宝珠跑回自己房间,拿了那个存物匣子过来。

  贾琮看过那匣子上的封印火漆完好,当场便开了匣子,取出几份书信,一本蓝皮册子。

  贾琮只是翻阅十多页,心中又惊又喜,那本蓝皮册子就是邹怀义留下的秘帐。

  里面记载二十多只外海船只,以及每船洋货数量,运送倾销途径,所得银两财货,参与分润人员。

  其中一些涉案的名字,已在两年前那次风暴中落网败露,但有更多的人,一直逍遥法外。

  这些要命的内容,几乎揭开了两年前水监司大案,所有遗失的线索和谜底。

  邹怀义秘密保存这份秘账,就是作为自己保身立命之物,可惜当初事出突然,他罪行已昭,根本没机会用到这件东西。

  ……

  贾琮在姑苏擒到周正阳,便是取得最关键的人证,而这本蓝皮册子就是重要物证。

  如今,人证物证齐全,当年水监司大案遗留的暗流和污秽,必将能一扫而空。

  因笼罩在大周江南半壁的隐祸和阴霾,也将就此被驱散……。

  ……

  贾琮看到蓝皮册子的随后几页,是邹怀义收罗记录的一些轶事。

  其中关于杜衡鑫的出身旧事,贾琮早已知道,只是这上面记载更加详细。

  关于杜家被诛灭,神京吴王叛乱,太上皇退位,嘉昭登基等轶事,之前他就听邹敏儿说过。

  这本册子上记载的内容,和邹敏儿当日说述,基本上差别不大。

  但在贾琮看来,不管是这册子上的记载,还是邹敏儿所知,其实对当年旧事都只是大致描摹,无法追究出其中关联和根底。

  这些记载和陈述,都显示杜家覆灭和吴王叛乱,在时间上具备紧密性,但却没有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

  当年发生在神京的吴王之乱,必定是惊动帝都的大事。

  但贾琮在荣国贾家却从没听人说起过,其实细想也不奇怪。

  这种涉及皇权倾轧的血腥之事,本就是皇家阴私,国朝勋贵之门,为回避嫌疑,更不会私下谈论宣扬这种事。

  自己的老师柳静庵,官居礼部尚书的两朝元老,当年致仕时还不到六十岁。

  他必定知道当年这段旧事,但也从没和自己提过只字片语,大概也是出于那样的禁忌吧。

  贾琮看到蓝皮册子的最后两页,发现前后内容有些不连贯,似乎中间缺少了一页……。

第447章 圣旨撼雄城

  九月初八,金陵,裕民坊。

  夜已昏暗,但宅院主屋还亮着灯光。

  可卿穿着浅蓝织金卉纹马甲,白色圆领纱衣,绣梅枝百褶裙,秀逸清艳,窈窕柔媚,楚楚动人。

  手中端着一个青花炖盅,推门进了主屋。

  见案头的灯火通亮,映照着贾琮俊秀专注的脸庞,正在那里奋笔疾书。

  她心头微微一暖,说道:“琮弟,你刚奔波多日回来,也不早些歇着。”

  贾琮笑道:“这两日非常要紧,再忙也就这两日,等圣旨在金陵宣召,大事也就落地了,到时再休息不迟。”

  秦可卿听出他话语中的轻松,自然懂得他的心情。

  也就这两日时间,琮弟在金陵的差事就会了结,他的心情自然不错。

  到时他也该回京复命,想到这里,可卿心中微微黯然。

  突然手掌上一阵温暖,自己一双柔荑被贾琮握在掌心,轻轻摩搓。

  可卿一点挣扎的意思都没有,只是脸上生出红晕,望着他怔怔出神。

  贾琮说道:“等我忙过这事,我陪你到大慈恩寺还愿,我们再去定安寺走走。”

  可卿虽然心绪有些低落,但还是微笑回道:“你可不许哄我,不许不去。”

  两情相生悦,契阔难相守,世情纠葛复杂,想要件件趁心并不容易。

  那一晚,主屋的灯火亮到半夜。

  贾琮将那本蓝皮册子上的重要信息,逐项进行摘抄,重要的事项和人名,根据事态大小轻重,进行仔细分类。

  这些东西将成为他奏书述职的重要内容。

  在钦差到达金陵宣旨后,这份东西会传送大理寺和锦衣卫,成为他们肃清案情,捉拿人犯的依据。

  ……

  九月初九,金陵,凌晨。

  初秋似乎走到尽头,空气中多了丝往日没有的寒意。

  宣和门外五里,跟随贾琮到达金陵的三百火枪兵,全部就地安营扎寨。

  兵部已经将三百火枪兵的粮草,陆续运到营地。

  火器营把总周勇传下军令,让所有人衣不解带,火枪随身,以便随时起拔。

  这三百火枪兵被滞留城外,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城内某些人对他们的防范和关注。

  所以,自然不会有人察觉,在三百人的大营中,还拘禁隐藏了一个人犯……。

  而在城东郊外,靠近杜家农庄的官道上,这两天常有三五成群的旅人,以为各种不同的身份,从东边而来。

  这些人在不为人注意的情况下,分批进入杜家农庄,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九月初八的晚上。

  初九凌晨,贾琮带着摘抄的资料,趁着微暗的天色,离开裕民坊,火速去了城东郊杜家农庄。

  辰时刚至,陆续有人离开杜家农庄。

  有数十人在蒋小六的带领下,沿着水道向东去接应。

  更多的人汇集到熙攘的人流中,融入人气鼎沸的金陵城。

  在城东官道往东,更远的镇江卫指挥司衙门、常州卫指挥使司衙门,几乎在同一天,都收到异乎寻常的军令。

  这份军令并不是来自金陵都指挥使司衙门,而是直接来自神京兵部和五军都督府……。

  这一切极少为人所知的暗流,都为金陵城即将到来的风起云涌,写下不可忽视的注脚伏笔。

  ……

  贾琮从城东农庄回来,便照常回了工部火器司衙门。

  因为按行程计算,宣旨钦差必定这一两日就会到达金陵。

  届时钦差入城之前,先行官会先入城传递消息,各部官衙就是最早收到消息的地方。

  贾琮盘算着这几天的行动,自己能做的,都已经做到位,如今就等圣旨下达。

  时间过了午时,果然有差役来通报,朝廷钦差先行官已入城通报,钦差今晨从干塘驿出发,未时入太平门。

  陪都六部、金陵都指挥使司、锦衣卫千户所等三品以上及部衙主官,至太平门迎候圣旨。

  贾琮听了精神一振,万事俱备,终于到了最后关头。

  ……

  金陵,太平门。

  午时刚过,锦衣卫就调派三个百户人马,将太平门附近团团围住。

  工部派出大批杂役,在太平门入城通道上铺设黄土,喷洒清水。

  陪都礼部派出仪鸾司,在太平门两边列队迎候,高挑旗幡仪仗,吹奏笙笛锣鼓。

  天使传旨,如同天子亲临,诸般礼仪规格,极尽繁复荣华,不厌其烦。

  陪都六部三品以上,以及各部主官全部赶到太平门迎候钦差。

  贾琮虽然只是五品官,也不是工部主官,但也在传侯钦差的名单里。

  所以他一个五品官出现在迎候队伍中,引起不少人的关注。

  不过这也不算过于突兀,毕竟贾琮这个五品官,份量不是普通的五品官可比,出身豪门世家,身上还担着威远伯的爵位。

  更不用说朝野皆知,贾琮颇得当今圣上重用,升格迎旨,并不算奇怪。

  只是在杜衡鑫、张康年、贾雨村这些心思深沉的官员,却并不会如此浅薄的认知。

  今日钦差先行官入城传信,他们都知此次传旨钦差,竟是内侍副总管郭霖,那可是宫中红人,当今圣上的潜邸心腹。

  嘉昭帝会派郭霖来金陵传旨,可见对金陵之事极其关注,甚至含有深意。

  贾琮一个五品官,也被列入迎旨名单,不得不让这些人生出诸多复杂的心思。

首节 上一节 372/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