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388节

  镇守江南六州一府的数万卫军,将会腐朽不堪。

  大周江南半壁河山,将会出现巨大的戍卫黑洞。

  那时,如果有人像当年杜衡昌一样,勾结隐门暗势,在卫军腐败的江南,振臂一呼,或许须臾之间便能夺取江南半壁河山。

  当年周太祖立足金陵,北望异族,逐鹿中原,这等枭雄争霸之事,未必就不能重新上演。

  他相信自己的猜测不是毫无根据,也绝对不是无的放矢。

  如果他的推测就是事实,那么水监司大案流毒金陵,不过是一个通天阴谋的冰山一角。

  十五年前,杜衡鑫一个名声败坏的卫军百户,为何会有人全力扶持他上位。

  杜衡鑫炙热功名,不择手段,又饱受嘉昭帝的排斥和冷落,他扭曲的心性和炙热的欲望,不正是滔天祸患的最佳温床。

  他每一次晋升官职,似乎都有一阵隐藏力量在暗中驱动。

  杜衡鑫刚被扶上水监司千户的位置,正好有了一场大败倭寇的全胜。

  在他刚坐稳都指挥衙门指挥佥事之位,首官都指挥使偏偏就突然暴毙。

  而竞争金陵都指挥使的唯一对手,正好是为嘉昭帝所忌惮,出身四王八公之一齐国公陈翼。

  诸多看似无关,却隐含巧合的因素,使杜衡鑫最终奇绝上位,渔翁得利。

  这世上有一次巧合并不奇怪,但有这么多巧合,那就多半有些蹊跷。

  所以,甄芳青的父亲甄应泉,那个扶持杜衡鑫上位的金陵商贾,曾让贾琮十分怀疑,但这人偏偏在五年前就已失事于海难……。

  曲泓秀见贾琮眉头微蹙,坐在那里愣愣出神,也不知在想些什么,把自己柔滑纤细的手掌,悄悄放在他手中,让贾琮下意识的握住。

  ……

  此时马车停了下来,贾琮等人下场,眼前一座恢弘的庙宇展现在眼前,依山而建,重楼攀升,飞檐叠嶂,精美肃穆。

  上次贾琮离开金陵之时,只是抄写完礼部钦定的十三部佛经,其实那是大慈恩寺只落成了大部分主殿,并没有全部完工。

  这次也是贾琮第一次看到,完整落成的大慈恩寺。

  这個地方对他来说,也有特殊的意义,当年他奉旨为大慈恩寺抄写经文,并由此得到莫大的机缘。

  他也是在这个地方和秦可卿相识,还在大殿落成开光大典上,找回了死而复生的芷芍。

  路上可卿告诉他,大慈恩寺观音殿的观音菩萨最是灵验,金陵城中的姑娘小姐最爱到这里许愿。

  而且观音殿中的观音立像,据说是依照皇帝生母宪孝皇太后的容貌所塑。

  这让贾琮想到嘉昭帝的生母,在世时只是个寂寂无名的宫女。

  嘉昭帝的出身和血统,在皇家子弟之中,算是十分平庸。

  不管是邹敏儿和他讲述金陵杜家典故时,提到的十五年发生在神的帝位更迭之事。

  还是邹怀义秘帐之中,记录当年吴王之乱,齐王登基,太上皇退位等秘闻。

  它们对当今圣上都有相似的描述,嘉昭帝在登基之前,只是位平庸无奇的皇子,并不为太上皇所重,或许和他的血统出身,多少有些关系。

  而同样被提起的吴王,却是完全是另一副摸样。

  吴王的生母是太上皇最宠爱的赵贵妃,据说出身十分尊贵。

  吴王人物俊朗,文武双全,光彩耀眼,在皇族子弟之中,无人能出其右。

  不仅最被太上皇器重,还得朝堂众臣推崇,都以吴王为继统之人。

  可最后的结果却完全相反。

  光彩耀目的吴王,事败身死;寂寂无名的齐王,奇绝登基。

  为什么邹怀义的秘帐之中,会特地记录这些事情,秘帐的最后被撕掉的两页,上面到底记载了什么内容?

  对于贾琮来说,金陵水监司大案已经完结,但随着他接触愈来愈多的信息,留在心中的疑团,似乎与日俱增。

  这次返回神京之后,或许可以找一些机会,从柳静庵或贾政这些长辈那里,了解一些当年的旧事。

  ……

  神京,荣国府,荣庆堂。

  贾母等人听说贾政有喜事要说,都有些面面相觑,荣国府的日子一贯四平八稳,日常极少有什么波澜。

  李宫裁照例便带了迎春、黛玉等姊妹避入后堂说话。

  荣庆堂中只留下贾母、王夫人、薛姨妈等人。

  没一会儿,就见换了官服的贾政,满脸笑容,神情抖擞的进了荣庆堂。

  荣国府中贾赦好色荒唐,邢夫人贪鄙好财,所以贾母觉得长子夫妇上不得台面,心中一向不喜。

  贾母心中最爱还是清正规矩的次子贾政。

  当初荣国公贾代善留下遗命,长子袭爵,次子袭府,是有违常规的别情之举,如果没有贾母鼎力支持,也是不容易成事的。

  荣国到了玉字辈一代,贾琏是长房嫡子,虽也得贾母喜爱,但却不如二房宝玉受宠。

  府上的姑娘小姐中,贾母最看重的孙女,依旧是二房的元春和探春,大房的庶女迎春显得可有可无,存在感很低。

  只是这几年长房出了一个贾琮,一枝独秀,风光耀眼,夺走贾家玉字辈子弟所有的光彩,连迎春也跟着亮眼夺目起来。

  这种变化对贾母来说,虽有些遗憾,但终究也不算坏事,反正都是自己的孙子孙女,多些体面事情,总比没有的好。

  但是对王夫人来说,却是日益屈辱的心病,眼睁睁看着大房那庶子风光,自己的宝玉却依旧一事无成。

  所以,她一听到自己老爷说要报喜,手中念珠便停了下来,心中生出不好的预感,贾家子弟之中,除了那小子,谁还能折腾出什么喜事。

  ……

  贾母见贾政进来,笑问道:“你每日都呆在衙门里,怎么就听到喜事了,说来我们也乐一乐。”

  贾政笑道:“今日儿子下衙的时候,有消息灵通的同僚,特意来和儿子说,钦差郭霖从金陵发来奏疏,

  奏疏上说琮哥儿在金陵侦破江南卫军大案,而且领军下姑苏和沿江水道,屡出奇谋,缉拿要犯。

  主犯金陵都指挥使杜衡鑫、苏州卫指挥罗雄、逃犯周正阳等悉数落网,金陵官场民间牵连从犯一百五十余人,也尽数落狱。

  圣上对琮哥儿在金陵之功,甚为嘉许,已下诏书急送神京,让他回京复命。”

  王夫人听了贾政略有激动的话音,脸上神情都不自禁一垮,自己的卦果然没错,那小子心思够深,每次出远门,必定是要捞些功劳回来。

  自己老爷说他的事情,又何必这般喜形于色,这小子又不是他儿子,也用得着这等开怀……。

  贾母听了这话,心中忍不住咯噔了一下,她并不觉得这事值得高兴,只是听清楚那小子又办大案,抓了一百五十多人。

  金陵那边这么多人遭殃,不会像上次那样,金陵那些老亲,比如史家也有人落难。

  以那小子的邪性,只是不怕真说不准,到时岂不是又有闲话生出来。

  贾母皱眉问道:“不是都说他奉旨下金陵,只是办理工部日常衙务,怎么又像上回那里,又是破案拿人,闹出找这么大动静。”

  贾政笑道:“儿子刚开始也有些纳闷,后来有知事的同僚解说,上次金陵卫指挥周正阳犯案,朝廷本要下旨法办。

  可神京有官员交通外官,泄露朝廷机密,让周正阳提前逃遁,圣上虽命推事院予以严惩,却深以为戒。

  他让琮哥儿下金陵组建火器司分部,只是明旨昭告,内里是让他领秘旨,主责侦缉金陵卫军大案,可见琮哥儿极得圣上器重。

  此次他又立下大功,回京之后必定会有所封赏,我荣国贾家再添风光,可不是喜事一桩。”

  贾母又连忙问道:“这次他在金陵拿了这么多人,金陵可有我们许多世家老亲,他们可有子弟因此遭殃?”

  贾政听了这话,微微一愣,说道:“这事儿子倒不清楚,也没听同僚说起。

  如果金陵亲族子弟,此次也犯事下狱,必定是他们行为不检,触犯国法,那也是罪有应得。

  老太太虽宽厚悲悯,这等事也不用放在心上,自有律法明典惩办他们。”

  ……

  贾母一听儿子这话,心里憋屈难受,这老儿子虽得自己宠爱,但未免太过天真迂腐,根本没办法好好聊天。

  只希望东府那小子,这次从金陵回来,不要又给自己捅些篓子回来。

  不过只怕不太容易,那小子做事一贯冷厉难测,哪天把亲戚长辈的脸面放心上……。

  本来贾政说的是好消息,可是贾母几句对答,荣庆堂中的气氛却变得有些沉闷。

  王夫人自然不会捧贾琮的场面,还是薛姨妈出言缓和气氛。

  笑道:“老太太这可真是喜讯,我到府上时间不长,可这耳朵都快听出茧子了,从没见过哪家哥儿,像琮哥儿这么有本事的。

  他但凡只要出门,必定要给老太太挣来体面,我薛家没这个命数,出不来这种子弟,我如今最羡慕的可是老太太你了,养出这么了得的孙子。

  按这个势头下来,琮哥儿再出几趟远门,只怕封侯封公都是有的。”

  贾母虽担心像上次那样,贾琮在金陵搅风搅雨,连累老亲娘家也出点状况,不过还是没准信的事。

  如今听了薛姨妈捧场的好话,心思也不禁松了,那小子做事称皇帝的心,怎么说对贾家也是好事。

  淡淡笑道:“薛家太太过誉了,他这等年纪,就有了这样的排场,已经有些过了,人可是要知足的。

  再说如今可是太平年月,凭他在能折腾,也没有封侯封公的命数。

  只是他这一年到头,没几日在家里安生的,都在外面起劲折腾,还尽做些刀枪血兵之事,万一做出祸来,到时候那个给他收拾。

  我倒是希望他府上过些安生日子,大家彼此都干净轻松。”

  薛姨妈笑道:“但凡有本事的儿郎,加上年纪又轻,那里能在家呆得住的,必定都是要四方行走的。

  不要说琮哥儿这样出色的,就说我家那个糊涂孽障,还整日整日的不着家呢。

  但凡家中的儿郎,只要年岁大些,成了亲安了家,心思就定下来了。

  琮哥儿也必定如此,到时就会安生在府上,给老太太你尽孝。”

  ……

  薛姨妈只是说些顺耳的客套话,但其中定亲安家的话头,贾母听在耳中,却心中不由一动。

  她突然想起前些日子,宫中甄老太妃送来云雾宝茶做礼,以示亲近之意。

  还有保龄侯陈氏上门提醒,甄老太妃筹谋贾琮和甄三姑娘赐婚之事。

  贾母自然不愿意贾琮娶外家之女为妻,她一向想着让贾琮给她娘家增添威势,娶自己的侄孙女史湘云为妻。

  薛姨妈刚才无心之言,一下子勾起贾母的心思。

  她想到贾琮很快就要回京,眼下又在金陵立下功劳,万一他回了,甄老太妃筹谋得逞,宫中以酬功为名赐婚。

  那贾母自己一番打算,可就落了空了,自己的孙子,如何能肥水流去外人田。

首节 上一节 388/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