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390节

  突然这熟悉的容颜,鬼使神差一般,让她想起自己密藏的那副画像,长久以来的疑团,不经意间又弥漫心头。

  那次贾琮告诉她,本为隐门世传子弟的许七娘,居然成了金陵中车司的骨干。

  还有当年勾结隐门、意图在江南起事的金陵杜家……。

  金陵、杜家、隐门、还有她的琮弟,这一切的背后,似乎隐约有迷蒙难明的联系。

  但是不管贾琮是谁,对曲泓秀来说都是一样,多年以来相濡以沫,他早就是她最重要最亲密的人。

  当年在那个幽暗的山洞中,当耀眼的火光将他们照亮,在两两相对的那一刻起,他们的缘法就已经注定。

  ……

  贾琮和曲泓秀、秦可卿分别后,一路飞奔,心思沉郁,难言空旷。

  策马奔驰不到半里,就见甄家二房管事刘显,早已驻马等候在路边。

  他见贾琮出现,便策马上前,说道:“威远伯,我家三姑娘知道伯爷今日回返神京,因家中白事未尽,姑娘不便亲来。让我来代为相送。

  姑娘说伯爷此次在金陵建功,返回神京之后,必定会得圣上器重封赏。

  眼下甄家是存疑之身,城内相送引人注目,担心会给伯爷带来诽谤之言,所以让我在城外半路等候。”

  贾琮微笑道:“你家姑娘当真有心了。”

  刘显拿出身边一个锦盒,说道:“这是三姑娘临别之礼,姑娘说伯爷相助之情,不敢相忘,祝伯爷一路顺风。”

  贾琮见锦盒中一件无梁束发雪脂玉冠,雕工精美绝伦,用整块上好的羊脂玉制成。

  锦盒中还有一领月白暗花团锦长袍,一条银缎镶宝锦带,都是日常衣着之物,精致清贵,睹物贴心。

  他心中微微一动,大周传承前唐旧宋,文华情俗一脉相承,女子赠男子发冠,可是有不寻常的意思。

  前朝流传旧诗:妾梳香芸鬟,君亦理青丝。千里无人语,冠作相许意。

  甄芳青特地赠发冠衣袍,怎么看也不像寻常临别敬礼。

  贾琮想到迎春在心中提到赐婚之事,他未收到书信之前,对这件事一无所知。

  但是赐婚之事,起自甄家,甄芳青却必定是知道的……。

  ……

  金陵,太平门西侧,覆舟山。

  面南的山坡上修建了很多坟丘,这个地方山清水秀,是金陵城中不少殷实人家,青睐的埋骨之地。

  芳草萋萋的山坡上,一个美艳窈窕的少妇,手中提着香烛纸钱,身后跟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在成片的坟丘中穿行。

  两人在坟群中找了一段路,那年轻姑娘突然叫道:“许掌柜,我找到邹姑娘的墓了,在这里。”

  自从周正阳之事了结,金陵水监司大案收尾,贾琮今天也离开了金陵。

  原先派到沿江各各州,包括张五、吴麦荞等中车司干员,也都返回金陵。

  许七娘和邹敏儿共事一场,从贾琮口中得知,她葬在覆舟山,今天带了吴麦荞一起来拜祭。

  两人到了邹敏儿的坟前,发现旁边还有另外一座坟丘,看那墓碑的文字,是邹敏儿母亲的坟墓。

  两座坟茔都清扫得十分干净,坟头边角不见一根杂草,必定是最近几天,有人过来扫墓祭奠过。

  邹夫人的墓碑前,甚至还放着一把色泽红艳、形似乎百合的鲜花,虽然花叶已枯萎大半,但必定最近几天才摆在墓前。

  吴麦荞看着两座干净整洁的坟墓,叹道:“威远伯还真是个痴情种子,离开金陵之前,还不忘给邹姑娘扫墓祭奠。”

  邹敏儿在清音阁遇刺身亡,消息早就已传遍金陵,而关于她和威远伯贾琮的相好韵事,也作为香艳的谈资在市井流传。

  吴麦荞这样的年轻姑娘,对这种郎才女貌,一双两好,悲剧收场的故事,最是关注新奇,津津乐道,更何况还是两个自己都熟悉的人。

  所以,她见这两座坟墓清扫如新,坟前还有鲜花,便遐想出贾琮远行在即,不忘给心爱的亡故女伴扫墓,诸如此类的缠绵情节。

  许七娘似乎没有吴麦荞那样的少女情怀。

  她对邹敏儿母女的坟墓清扫一新,倒是不太在意,唯独对邹夫人坟前的鲜花,目不转睛的仔细打量。

  她指着邹夫人墓碑前的鲜花,说道:“麦荞,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

  吴麦荞歪着头打量了一眼,说道:“这花红艳艳的,倒是很好看,是什么花我就不知道,不过威远伯算有心了,扫墓还会在坟前祭花。”

  许七娘目光闪动,说道:“这叫宜男草,在江南之地,妇人期盼生男,便会在卧房中摆放此花,可求祥兆。

  宜男草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萱草花。”

  吴麦荞听得一脸稀罕,笑道:“这明明是花,却叫了草的名字,而且还不止一个名字,真是有趣,许掌柜竟然还精通花草的学问。”

  许七娘说道:“我倒不是特别精通花草,只是熟知这种萱草,我是湖州武康人,在我们老家便是三岁孩童,都知道这种萱草。”

  吴麦荞听得好奇,问道:“这是为何?”

  许七娘看着邹夫人坟前枯萎的萱草,说道:“那是因为武康在前唐出了一位大诗人,留下首游子行的古诗。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亲倚门望,不见萱草花。

  这首古诗在武康街知巷闻,几乎人人会背诵。”

  吴麦荞听得一头雾水,她出身贫苦之家,些许认得一些字,已算难得,什么诗词之类,却是一窍不通。

  许七娘突然给她念起诗来,她更是听得莫名其妙,根本听不懂对方说的是什么。

  许七娘似乎只是闲谈,并没有和吴麦荞继续说下去,只是在给邹敏儿焚烧纸钱时,看着她的墓碑微微出神。

  她心中还有话并没和吴麦荞讲,在江南之地,萱草花有慈母亲恩之意,都是子女用来进奉慈母高堂。

  贾琮就算和邹敏儿痴爱情重,他在给邹敏儿上坟时,顺便给邹夫人的坟墓清扫,这些都可以理解。

  但他绝对不可能在邹夫人坟前摆放萱草花。

  这世上会这样做的人,只有邹夫人唯一的子女邹敏儿,但是邹敏儿早就清音阁遇刺身亡,坟墓就在眼前。

  许七娘望着邹敏儿的墓碑,心中升起一丝寒意……。

  ……

  姑苏,和光坊。

  这是姑苏城内一个普通坊市,紧挨着核心坊区,环境安稳,闹中取静。

  贾琮在坊中古香古色的街巷中穿行。

  他今天上午刚到了姑苏,就让江流带着九个火枪亲卫,先在城内客栈安顿。

  自己一个人去邹敏儿的居所探望。

  邹敏儿在姑苏的住所,是贾琮让鑫春号姑苏分店在城内特别安置的。

  考虑到邹敏儿特殊的身份,她的住所不能过于车马喧闹,还要便于日常便利,也要便于鑫春号分店就近关照。

  宅院内一应用度物品,他都嘱咐主理姑苏分号的王德全,在姑苏城内选最好的采购设置。

  几天前贾琮见邹敏儿伤势基本痊愈,车马劳顿已无大碍。

  便派了总店得力的人手,将邹敏儿和龄官先送到姑苏安置。

  张友朋见邹敏儿伤势已痊,也正想返回神京,贾琮便请他路过扬州,给身体有恙的林如海诊治。

  张友朋不仅一口应承,而且医者仁术,即日启程前往扬州。

  贾琮心中大喜,也算了结一桩心事,回京之后告知黛玉,也好让她安心。

  ……

  贾琮穿街过巷走了许久,进了一条小巷,在巷底一所别致的小院门口停下,轻轻扣动门环。

  不一会儿便听到院子有脚步声响起,还有人趴在门缝中往外瞧。

  紧接着院门打开,贾琮便看到龄官一脸欣喜,明眸流波,俏美动人。

  “三爷,我们就等着你来呢!”

  龄官拉着他的手就进了院子。

  贾琮过了院门,转过影壁,看到邹敏儿穿了一身布衣裙褂,满头秀发用块印染花布包了,正在清扫院中的落叶。

  素手莹润,身姿袅娜,发丝撩动,像是个布衣裙钗的小妇人,摸样甚是清新动人。

  一个和龄官差不多年纪的小丫头,正在往邹敏儿扫过的地方,抛洒清水,遮蔽去微微扬起的轻尘。

  往日的金陵城的官宦千金,或是清音阁技艺超群的曲乐娘子,似乎都不见了,留下的只是眼前洗尽红尘的婉约女子。

  眼前这一幕让贾琮看得微微出神。

  邹敏儿听到脚步声,抬头看去,正好和贾琮的目光撞在一起,似乎有一种绵密的思恋,将彼此目光粘连在一起。

  初秋的阳光,耀眼光明,充满温和宁静的韵味,照在他们的身上,拉扯出两道重叠在一起的身影。

  贾琮问道:“你离开金陵时,不是腰身还有些不灵便,如今都好结实了,就做这些活计?”

  邹敏儿微笑着,在他面前纤腰款摆,灵巧的转了一周,裙倨随风绽开,宛如睡莲瞬间迎光开合,俏美夺目。

  “我出京之时,张大夫说我已痊愈,只是卧床将养太久,身子未免会有些僵直,平时多做一些轻松的活计,活动开腰身就好了。”

  贾琮看到那个洒水的小丫头,站在邹敏儿身边,好奇的看着贾琮,相貌清秀腼腆,一团孩气。

  “这小丫头是那里的?”

  邹敏儿笑道:“这是姑苏分店刚买的丫鬟,名叫双荷,是金陵的曲掌柜特意交代,安排过来服侍我,你见了曲掌柜帮我谢谢人家。”

  贾琮想到那晚和曲泓秀对饮,自己对邹敏儿上心,她还抱怨自己爱招惹姑娘,但终究还是心软,自己没想到的,她都帮自己想到了。

  当晚贾琮便住在邹敏儿院中,吃过晚饭,已是夜色低沉。

  龄官带着双荷收拾过碗筷,看了贾琮和邹敏儿一眼,便拉着双荷出了正屋。

  她知道自己和三爷走后,就剩下敏儿姐姐一人在姑苏,以后见面怕是不容易,他们一定有体己的话想说的。

  正屋里邹敏儿看了贾琮一眼,脸色微微红晕,从床头拿了件做了一半的长袍,在贾琮肩头比对。

  “你这一走,不知什么时候能再见着,我想帮你做件衣裳,以前我也没做这些,手工必定不讲究,你可不许嫌弃我。”

  贾琮笑道:“怎么会不讲究,我看着就很好。

  我虽不知什么时候再来江南,不过鑫春号在姑苏有飞羽信站,你多去走动,有话想说就给我传信,二三天我就能收到。”

  贾琮见她脸上带着笑,拿着那件没做完的长袍,围着自己前后比对,倩影围绕,绵软醉人的芬芳,缓缓包围着他。

  莹黄的烛火下,她娇美的脸儿异常动人,弯曲翘起的睫毛,在眼帘处投下静谧的阴影。

  她笑道:“好像袖子还长了一点。”

首节 上一节 390/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