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447节

  日头已渐渐西落,贾琮从西府回来,见英莲在书房看书,便说自己要写奏本。

  英莲帮他磨了墨,铺了宣纸,自己就坐到书房角落,翻阅龄官借她的那本西厢记。

  她穿着松烟绿对襟褙子,白色交领袄子,象牙白绣梅枝长裙,脖子上戴着黄灿灿的赤金项圈,虽还有几分稚气,却难掩娇美动人。

  英莲正当豆蔻之龄,这时的女儿早熟,她也有些开窍,对这种才子佳人之事生出向往,看那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有些入迷。

  她读到那书上写着:情已沾惹了肺腑,意已惹了肝肠……,只觉字字句句缠绵入骨,心中不由得砰砰跳动。

  她忍不住抬头,看看正在书案上写写画画的贾琮,一双水润润的美眸秋波流动,嘴角带着浅笑,还会莫名其妙的脸红。

  少爷今天好像有些奇怪,说自己要写奏本,她特意磨好浓浓一汪墨,就等着他来用。

  以前少爷做这样的事,总是一挥而就,可今日那张雪白的奏本,却是过去老半天,都没写下一个字。

  英莲心中虽有些迷惑,不过也不放在心上,她知道贾琮如今丁忧在家,暂时不做官,不用向皇帝报账,便写不出奏本,好像也没关系。

  就这样陪着他翻翻书,也是件挺美的事,龄官的西厢记虽好看,但是这张生再好,似乎也没少爷利害……。

  贾琮自然不知英莲情窦初开,读了那本西厢记,满脑子的绮念遐想,悠悠荡荡的离不了他。

  ……

  这几日贾琮让江流、蒋小六、于秀柱等人在外头走动,密切留意谢鲸、戚建辉、裘良这三人的消息。

  如今他虽丁忧在家,也卸了火器司监正的官职,但却对外头的消息却知道得清楚。

  每天江流等人都会把外面的消息,带回府中向他回报。

  他知道前几日锦衣卫突击查封了这三家府上经营的几家药材、皮货等店铺,带走了几个掌柜和伙计,还拿走了店铺的账目。

  等到第二天,锦衣卫就分别传唤了谢鲸、戚建辉、裘良等三人,他们进了锦衣卫衙门,便再也没有出来。

  而这几日谢鲸、戚建辉、裘良等人的府邸府门紧闭,除了日常家仆采购米粮,平时很少有人出入,里外都是惊恐收敛的样子。

  昨日他特地约了蔡孝宇出来喝茶,蔡孝宇的父亲是蔡襄是内阁大学士,因此消息比常人灵通许多。

  他告诉贾琮,锦衣卫拿到了罪证,据说这三家贩卖盐铁之事,从去年就开始,涉及违禁数量和银流不在少数……。

  这件事情在神京勋贵圈子已闹出偌大风波。

  谢鲸、戚建辉、裘良等人的家眷子弟,正到处请托关系,想方设法为他们开脱。

  北静王水溶、齐国公陈翼等老牌勋贵,曾入宫向圣上说情,但是嘉昭帝都避而不见。

  如今谢鲸、戚建辉、裘良等三人贩卖盐铁的罪责已确凿无疑……。

  贾琮感到整件事就像渐渐烧热的开水,他在等它什么时候沸腾翻花。

  所以,今早这份奏本,他一直没有落笔,就在等最新的消息。

  他准备为贾琏上本求情,并不因贾琏他的长兄。

  而是他身为朝廷命官,天地君亲师,忠孝礼法,他必须做出这样的姿态,这是这个世道和官场的规则。

  况且他心中非常清楚,整件事其罪在贾赦,贾琏不过是个替罪羊。

  不管是为西府那些在意之人免受牵连,还是出于个人的怜悯和良知,甚至为自身的安危,他都需要为贾琏上本求情。

  ……

  一直等到日落时分,江流和蒋小六匆匆赶回府中,带来了他们探知的最新消息。

  谢鲸、戚建辉、裘良等三人日落之前,已被锦衣卫押送,由大理寺受监关押。

  今日午后时分,有礼部和宗人府的官员分别去了三人府邸。

  贾琮听到两条消息,大概就清晰了事情的脉络。

  这三人会被大理寺收押,必定是和贾琏一样,被做实了贩卖盐铁的证供,接下去就等大理寺判决,而判决的尺度无疑是在宫中。

  至于礼部和宗人府官员分别去了三人府邸,必定是和他们各自的爵位有关。

  这三人和贾琏不同,他们都是承位的勋爵,犯下盐铁倒卖的大罪,身上的爵位必定保不住了。

  根据大周礼制,获罪者必定是先削爵,之后根据其罪责大小进行斟酌,或是除爵抄家,或其子嗣跨等降爵承袭。

  理清了事情的大致走向,心中思路瞬间变得明晰,他拿了毛笔,沾染上英莲墨好的浓墨,在雪白的奏本上奋笔疾书。

  ……

  荣国府,王熙凤院。

  自张友士搭定了喜脉,王熙凤因贾琏之事,濒临绝望的心怀,一下便重新焕发生机,悲怆的心情也消融大半。

  贾府之中人多嘴杂,一向是瞒不住消息,妇人子嗣更是内宅大事,大夫刚走,院子里丫鬟婆子便三两过来道喜。

  王熙凤也只是含笑应付,并不显太多喜悦,等人都打发走了,平儿端了一杯温热的茶水进来。

  王熙凤端着喝了一口,皱眉说道:“你这也叫茶,怎么淡得像是兑了水,上次老太太给的上等云雾尖,不是还有许多没用吗?”

  平儿笑道:“奶奶如今有了身子,哪里还能喝浓茶,我是特意掺淡了,再多些时候,茶水都不能沾了。

  我已让林大娘去买上等的蜂蜜、菊花、牛乳,这些东西才好养人。”

  王熙凤笑道:“茶都不能喝,哪里有你说的这么厉害,如今才什么时候,都还没显怀呢。”

  平儿说道:“我常听府上的婆子唠叨,我们这种人家,女人子嗣是第一要紧,奶奶这些年也没动静。

  如今二爷又出了事,奶奶失了大半靠山,好在正有了喜信,以后在这府上也多了依仗,再小心些也是应该的。”

  王熙凤叹道:“如今说这话还早些,还不知道是男是女呢。”

  平儿哄道:“是个爷们自然最好,便是姑娘也不错,都是奶奶的血脉,以后都是依靠。”

  王熙凤下意识摸了摸小腹:“你二爷这次倒是及时,居然也好用了一回。”

  平儿听了王熙凤说起荤话,一下涨红了俏脸。

  王熙凤笑道:“这有什么害臊的,以后把你给了琮兄弟,你多长个心眼,早些有这一天,一辈子就有了根底。

  这院子里也就你是真心的,看看二爷出事这几日,我病了不管事,咱们院子门槛都快长蜘蛛网了,一听我有了喜信,就都出来露头。”

  平儿听了王熙凤前面这句话,心里正有些憧憬羞喜,但是听了她后面一句,心神也有些暗淡下来。

  经那日锦衣卫入门拿人,将凤姐院折腾得七零八落,平儿花了不少功夫,才将院子重新归置原样。

  王熙凤代王夫人管家,心思精明,言语犀利,手段狠辣,荣国府上下家奴,无人不敢敬服,背地里都称她为巡海夜叉。

  可是自从二爷入狱落罪,奶奶病了不能够管事,二太太又让三姑娘和大奶奶接了差事。

  府上那些下人都是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都以为奶奶从此已经败落,平日里走路都是绕着她的院子。

  也怪不得她会说出门槛都长蜘蛛网的冷话。

  ……

  两人正说着闲话,突然听外头丫鬟说道:“老太太、太太你们来啦,快请进来坐。”

  王熙凤听了话,连忙挣扎着下床,让平儿扶着出门。

  见门口人影瞳瞳,这院子冷却了十几天,竟难得的热闹起来。

  不仅贾母和王夫人来了,身后还跟着迎春和李纨,另外还有贾母的丫鬟鸳鸯,王夫人的丫鬟玉钏,迎春的丫鬟绣橘,李纨的丫鬟素云。

  乱哄哄一堆人,将王熙凤的外屋站得满满的,看起来人气十分鼎盛,与前几日的门槛冷落,实在有天壤之别。

  贾母见王熙凤起来迎客,说道:“你如今还病中呢,又有了身子,不用应这些虚礼,好生在床上歪着就是。”

  贾母对王熙凤有了喜脉,心中还是高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历来大富之家最讲究血脉相传,

  贾琏是她的长房长孙,成亲已有些年头,长房嫡脉一直没有子嗣,也是老太太一桩心事。

  如今长孙落罪,本来是沮丧之极的事,却没想到长孙媳妇有了这意外之喜,着实让贾母开怀了不少。

  贾母拉着王熙凤在炕上坐下,王夫人在侧位的椅子上坐了,李纨和迎春只在一边站着。

  贾母拉着王熙凤的手说道:“如今你有了身子,万不能再多思多虑,一切都要以子嗣为重。

  琏儿的事情,我和琮哥儿都吩咐过了,他会亲自上书皇上,为他兄长求情,这小子一贯得皇上看重,有他出面说情,总会有些用处。

  所以,你也不要再为这事伤心,好好的养胎就是。”

  王熙凤听了大喜,问道:“琮兄弟真的要亲自给宫里上本求情。”

  贾母笑道:“这事我还能胡说,方才就是荣庆堂,他可是亲口答应的,他好歹也是个官,还能抵赖不成。”

  迎春在一旁说道:“二嫂放心,琮弟既开口说了,必定会去做的。”

  贾母叹道:“我们荣国府草字辈子弟,除了有一个兰儿,这么些年也没个后续,说起来也有些冷清了。

  宝玉成亲还要等上几年,琮哥儿都到娶亲关口了,偏偏家里又出了这样大事,他要父孝三年,都娶不得妻房,三四年都指望不上他。”

  贾母对王熙凤笑道:“如今我也就指望你了,给家里添丁进口,最近出的都不是好事,也好好就此冲冲喜。”

  王夫人听了贾母添丁进口的话头,心里也是一咯噔,原先想着贾琏入罪,大房也就彻底败落了。

  以后袭爵袭府都没大房什么事了,荣国府的里里外外都归了自己的宝玉,却没想到这个当口,王熙凤突然有了身孕。

  虽然就算生下儿子,也赶不上承爵的趟了,因爵位都是要父子传承的。

  但是如果王熙凤生下荣国府长房嫡长曾孙,那这孩子的位份可是不小,生生盖过了自己的孙子贾兰。

  凭着嫡长曾孙的名头,将来可是要正大光明分走一大份家财,想到这些王夫人心中失落,还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

  王熙凤却没有王夫人这般算计,因想这些对她还太早了些。

  她听说贾琮愿给皇帝上奏求情,心中欢喜无比,她是个妇道人家,不太懂官场的事,根本不知道还能上奏求情。

  听起来似乎十分厉害,看来还是琮老三靠谱,不像其他人只是嘴巴上鼓捣几句,根本没个实在用处。

  此刻她满心都是这件事,听了贾母说添丁进口的话,随口说道:“我也想借老太太的福气,生个小子,可这事哪里会有准的。”

  贾母笑道:“生个小子自然最好,如果是个姑娘,我也要宝贝的,你二妹妹、三妹妹、四妹妹哪个不是我身边养大的。

  你要生个姑娘,我替你养着,不用你操一点心,你看好不好。”

  这时,平儿端了茶盘进屋,给贾母和王夫人等人上茶,王熙凤见了平儿窈窕婀娜的身影,又看到贾母身边的鸳鸯,心中微微一动。

  笑着说道:“老太太都想着我,自然是我的福气,不过将来大房的香火,大头估计还在琮兄弟那里。

  他虽守孝三年,娶不了妻房,但只要过了热孝之期,不能娶妻,又不是不能有子嗣。

  琮兄弟明年就是舞象之龄,房里又养了这么些心腹丫头,说不定那颗枝条上就开了花。”

  王夫人、李纨等人听王熙凤突然话题拐到了贾琮,心中微微有些奇怪,不过这话头也不奇怪,大富之家,未妻先妾不算什么稀罕事。

首节 上一节 447/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