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448节

  贾母点头道:“你这话倒是在理,他要是能那样,也是件好事。

  我也不拘什么嫡庶之分,只要将来的孩子,都像宝玉那样懂事乖巧,我必定都是宠的。”

  王熙凤听了心中古怪,要是大房养出宝玉这样的货色,那才是糟了糕了,不过这种话自然不会说。

  王熙凤又说道:“说起这个话头,我倒是想起老太太说过的一件事。”

  王熙凤虽是一等精明人,但是贾琏出事,这几天让她方寸大乱。

  等到突然查出怀了身孕,才让她的心神安定下来,刚才又听贾琮愿意上奏皇帝给贾琏求情。

  愈发觉得贾琏出事之后,自己在劣势之中,家中人情凉薄,竟无人能伸出援手,只有贾琮才是将来大房真正的靠山。

  她心思清明之后,那股子精明巧劲便复苏过来,刚才那一番话,将贾母逗得甚是开怀。

  这时又见了平儿进来布茶,原先那番打算,便不想再耽搁。

  因当日出了贾赦逼纳鸳鸯的事,王熙凤早看出鸳鸯瞄上了琮老三,不然也不会大老爷的小老婆也不当,只巴巴的等在那里。

  鸳鸯和平儿一样,也是贾府丫鬟中的一等人物,而且她是老太太最贴心之人,保不齐老太太也有自己一样的心思。

  到了那时被人捷足先登,还有自己平儿什么事情,还不如趁今天众人都在,先做成了事情,落了位置,省的被人惦记。

  ……

  贾母问道:“我说过的事情多了,你说的哪一桩。”

  王熙凤笑道:“那天岫烟表妹来我们家,老太太说琮兄弟明年十五,也要在房里放两个人,还问我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当日我说了芷芍姑娘和英莲,但是老太太觉得英莲才十三,年岁小了些,要等长大几年再说。

  当时大太太说岫烟表妹今年十五,老太太还觉得这年岁正合适,等明年就可以商量着办了此事。”

  贾母笑道:“我记得有这事,今儿怎么就突然想起这茬来了。”

  王熙凤笑道:“也是凑巧了,那天我碰到邢舅母聊了几句,好像岫烟表妹今年不是十五,和英莲一样也是十三。”

  贾母听了这话,不禁一愣,皱眉问迎春道:“岫烟都在你那里,她果然是十三。”

  迎春表情微微有些尴尬,虽然她也很喜欢邢岫烟,但是邢夫人虚报年纪,等同糊弄自己的琮弟,迎春也不打算替邢夫人隐瞒。

  说道:“岫烟今年确是十三岁,想来是当初大太太记错了。”

  贾母熟知内宅妇人伎俩,那里还不清楚邢夫人的算计。

  皱着眉头说道:“你们这大太太做事也是个不牢靠的,英莲在府上已养了两年,我都说她年岁小,那邢姑娘自然也不合适了。”

  王熙凤前面一番循循善诱,就等着贾母说这句话。

  笑道:“老太太说的有理,像我们这样的人家,入房头的姑娘,年岁大些才懂事细心,我手头倒是有个再合适不过的人。”

  一旁的王夫人、李纨等人听了心中稀罕,今天王熙凤难道撞客了不成,怎么好端端的拐了一圈话题,竟然给贾琮做起红娘来了。

  站在贾母身后的鸳鸯,听了王熙凤这话,脸色微微有些变化,手指无意识的捏紧了腰上的汗巾子。

  贾母笑道:“倒真是有了喜脉的人,连想的事情都带着喜气儿,你说说那个让你这般看中,巴巴要许给你大房的兄弟。”

  王熙凤笑着一指平儿,说道:“除了平儿,还能是谁。”

  ……

  她这话一说,在座的人都大吃一惊,她们怎么都想不到,王熙凤拐弯抹角说了一车话,竟是要把平儿送到贾琮房里做姑娘。

  荣国府上那个不知,平儿是王熙凤的陪嫁丫鬟,从小跟着一起长大,是王熙凤跟前第一心腹之人。

  且平儿聪慧能干,王熙凤日常在府中管事,也都是将她带着身边,把她当成左膀右臂。

  连李纨都笑称,平儿是王熙凤的总钥匙。

  日常府上的奴仆,只要想起严厉强势的王熙凤,总会联想到她身边那个娇俏温良的丫鬟平儿。

  像王夫人、李纨等出身大家的女子,心中更是明白,但凡大家小姐的陪嫁丫鬟,都是选一等人物,也是出阁女子最依仗的心腹。

  更不用说平儿这样有能为又忠心的丫鬟,王熙凤竟弄出这么一出,多少有些不合常理。

  贾母听了王熙凤这话,脸上神情一愣,说道:“凤丫头,你都是怎么想的,倒也是舍得把这丫头送人,平儿可是你的臂膀。”

  王熙凤笑道:“瞧老太太说的,平儿从小就跟我,如今也十六了,正当好年华,难道我还让她一辈子当丫鬟,也不是长远的事。

  给她找一个好去处,也算尽了主仆一场的情分。

  以往我和二爷都忙自己的事,对自己兄弟也没什么关照,如今二爷出了事情,倒是琮兄弟在里外帮衬着。

  我这做长嫂的,按理也总该帮他操些心,这事这样办了,平儿以后有了着落,琮兄弟身边也多一个得用的人,一双两好,两全其美。”

  贾母听了王熙凤这话,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她虽然年纪老,但对内宅之事却不糊涂。

  她只是略微一想,心里那里有不明白的。

  如今自己的琏儿入狱问罪,大房不仅没有爵位,也没了立足的根底,凤丫头这样鬼精的人,那里会看不清自己的情形。

  她倒是看得清楚,即便自己二儿媳是她的亲姑妈,她也半点不指望,只是一心想拉拢琮哥儿做靠山,连最心腹的丫鬟都送了给人。

  这番算计倒是没错的,只是贾母心中多少有些失落,自己才是这两府的老祖宗,凤丫头也没想依仗自己,竟还不如东府那个孙子。

  王夫人看到眼前这幕,心中有些膈应,东府那小子当真会占西府的便宜,连一个周正些的丫鬟都不放过。

  不过他最多也就是这样的,不过一个丫头罢了,又不是什么值当的东西。

  他早就立府分居了,就是变得再稀罕,还能把宝玉的爵位和西府家业都占了,只要老爷袭了爵位,东西两府也就两清了……。

  ……

  贾母看着站在一旁,满脸通红,有些手足失措,像是随时准备逃跑的平儿。

  问道:“平儿,你主子的打算,你可是愿意?”

  平儿身子一颤,不假思索的说道:“我都听奶奶和老太太的吩咐。”

  众人见她虽满脸羞红,但婀娜玉立,言辞明晰,半点不带犹豫,双眸婉转,盈盈动人,谁都看得出她心中极愿意。

  平儿是王熙凤的陪嫁丫鬟,她说要送人,旁人还能说不行吗。

  贾母问道:“琮哥儿知道这事?”

  王熙凤笑道:“我和他提过这事,老太太尽管放心。”

  贾母说道:“这也是一件好事,今儿我和你太太都在,这事就这么定了,不过你如今有身子,需要得力的人服侍。

  等你孩子落了地,再让平儿去东府落房头就是。”

  贾母身边的鸳鸯听了这话,神情有一种强自掩饰的黯然。

  众人又说了一会闲话,也就各自散了,等贾母和王夫人走在头前,李纨和迎春过来和平儿道喜。

  李纨拉着平儿的手,说道:“你奶奶可是做了件破局之事,于人于己都有好处,你终究是个有福的。”

第494章 奏除荣国爵

  大同,孙占英府邸。

  这段时间外面的人不察觉,但在孙府里面,悄然发生不少变化,连日常来往的人口,都不知觉的少了许多。

  自从孙占英收到神京传信,凭着阴郁狡诈的心智,还有混迹官场多年的老辣,已预感到大势危急。

  这些日子他开始整理家中浮财,盘点城中孙家店铺的物资和流银,做好了妥当的车马运送准备。

  甚至孙家女眷和未成年的亲脉子弟,这两天都分批不动声色离开大同,至于去往何处,外人无从得知。

  孙家在大同蟠踞三代,根基深厚,孙占英更胜乃祖,只用十年时间,将孙家抬升屈指可数的本地世家,心机手段十分厉害。

  他这样的人物,处断大事向来是未虑胜先虑拜。

  在暗中做好抽身而退的所有准备,父子两人没了后顾之忧,日常出入上衙入营,一板一眼,显得毫无异样。

  且他们父子一直按兵不动,也最大限度避免了旁人的怀疑,

  孙占英在等待最后的时机,哪怕还有一线生机,他也不会轻易放弃孙家在大同基业。

  这天月落星沉时分,孙占英赴宴归来,见到长子孙绍荣已等在书房,神情显得焦急。

  他见了孙占英,说道:“父亲,你终于回来了,三房的孙大成奉父亲之命,率领三十心腹精骑,出城五十里查探消息。

  昨晚,他在大同八十里处洪烽镇官驿,发现五十余名锦衣卫亲军,其中有人身背黄绫包裹。

  孙大成派人去官驿查探,确定这批锦衣卫来自神京指挥使司衙门,赶赴大同传达圣旨,同行还有两名五军都督府官员。”

  孙占英听了这话。脸色立时变得严峻,说道:“神京锦衣卫传旨,随行还有五军都督府官员,那接旨之人必定军中将官!”

  孙绍荣脸显忧色,说道:“难道神京来信不幸言中,那三家勋贵的盐铁生意,已被确凿关联孙家,朝廷要给父亲下旨发难!”

  孙占英摇了摇头,说道:“孙家世袭指挥只是五品,朝廷要下旨拿我,锦衣卫传旨即可,没有五军都督府联袂而来的道理。

  在大同军中,也只有正二品的大同总兵钱绍扬,才会有这样的排场。”

  孙绍荣问道:“难道他们不是拿问孙家,竟然是对付钱绍扬,他可是大同总兵,麾下统帅二万大同边军,朝廷居然向他发难?”

  孙占英说道:“当今皇帝大行火器之法,利用火器之威平定辽东女真,创建五军神机营,在军中的权柄实力已今非昔比。

  九边重镇事关大周西北靖平,皇帝既然有了实力和底气,对边军将领的容忍底线,自然会水涨船高。

  这些年钱绍扬对孙家多有关照,吃了我们孙家多少好处,这些事情虽然隐秘,但只要用心探查,却也不是密不透风。

  想来定是那三家勋贵入狱之后,有所招供,锦衣卫顺藤摸瓜,查到了钱绍扬的短处,一旦钱绍扬被朝廷拿问,我孙家便避无可避。”

  ……

  父子两个正在商议,突然孙府的管家进来,说道:“老爷,门外有衙门的属官求见老爷,说是有紧急公务要找老爷。”

  孙占英承袭家中世袭指挥,指挥和指挥使不过一字之差,官职权柄大小却相去甚远。

  孙占英的世袭指挥之衔,经他多方腾挪运作,眼下得了掌管大同边军军器的实职,不用上阵冲锋杀敌,却是个实权肥差。

  孙占英出了书房,进了府上正堂,来人正是大同边军军器司一名总旗官。

  “大人,方才军器司收到辽东总兵府转发公文,辽东军副将邓辉率两千火器营枪兵,奉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将令,二日后抵达大同换防。”

  “现需军器司提前准备换防军士的帐篷和粮草,小人特来向大人禀告示下。”

  孙占英听了消息,脸色一变,问道:“怎么突然要从辽东发兵换防,总兵府钱大人是否已知晓?”

  那总旗官回复道:“公文就是由大同总兵府转发,听说钱大人也是刚刚收到消息,总兵府那边现在都乱成一团了。”

  孙占英脸色凝重,说道:“我知道了,打开军器武库,根据换防人数清点准备物资,一切按规章办理。”

  等到那军器司总旗官离开,孙绍荣从堂后出来,问道:“眼下关外并无军情发生,怎么突然要从辽东调兵换防。”

首节 上一节 448/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