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453节

  他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对原先展示的后膛枪图纸进行改进,也是当初事先预留的一步。

  他给嘉昭帝上书为贾琏求情,但是过去十多天,宫中却毫无回音传出,定是嘉昭帝因为某种原因,一直权衡此事。

  而此时贾琮也听说大同指挥孙占英投敌,大同总兵钱绍扬被缉拿入狱等消息。

  这些事情的发生,同贾琏牵扯大同盐铁贩卖,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也是贾琏之事的某种延展和事态扩大。

  贾琮难以预料,当事情发展超出正常范围,贾琏是否会因形势恶化裹挟,被朝廷随之从重处罚,从而完全失去求生的机会。

  而贾家东西两府,包括自己在内,是否在这种不明的形势下,受到更大的冲击和损害,其中存在难于预测的风险。

  在这样情况不明的情形下,要想做到不败之地,就要加大自己在皇帝心中的话语权和份量。

  而这份简化改进的后膛枪图纸,便是在他事先谋划之中,当形势出现激变之时,用来占据更多主动性的一个砝码。

  以他对当今火器营造技艺的了解,他如何不知首版后膛枪图纸,描绘的全铜质底火子弹,对当下的营造水平,将是何等难于高攀。

  ……

  就在贾琮修改简化后膛枪图纸的同时,城中开始传出消息,大同总兵钱绍扬获罪,在诏狱中供述边军舞弊罪状。

  大同边军三十余名中下阶军官,因此被牵涉论罪。

  朝廷已派出大批锦衣卫缇骑,北上传旨拿问。

  而这些获罪的大同军官中,还包括神京世勋之门,四名在军中混养军资的世子……。

  朝廷爵位封赏之法,有勋爵贵重,非军功不得封的说法。

  大周世勋武将之门,子弟爵位承袭,虽然不会严格规定,必须有军功佐证。

  但是武勋之家,想要延续门中富贵,就要在军中维持地位,嫡脉子弟培养是重中之重。

  因此各家武勋豪门,都会将嫡脉子弟送入军中历练,俗称豢养军资。

  一为培养子弟军武才略,二是积累资历使承爵更加顺理成章。

  贾家宁荣二府的贾蓉和贾琏,当年过了舞象之龄,都没有被家中安排,入军伍豢养军资,都是极其颓废不知上进之举,宝玉之流更不值一提。

  究其原因,可能是贾家子弟过于纨绔懒惰。

  也可能是当年贾代善、贾代化经历吴王之乱、新帝登基等变故,心存忌惮,刻意让子弟或放弃军伍,或科举从文,以此明哲保身……。

  ……

  而那四名涉案世勋子弟,便是通过各自家族人脉,被安排入大同边军中豢养军资。

  这起大同盐铁违禁贩卖大案,从开始的贾琏事发,到牵扯出二等男兼京营游击谢鲸、二等男戚建辉、五城兵马司裘良等三家勋贵。

  如今又因大同总兵钱绍扬招供,再次牵扯入四家神京勋贵嫡脉子弟。

  从头到尾,因这起大案,神京之地已有八家世勋豪门牵扯其中,听起来已十分耸人听闻。

  这一消息传开,神京朝野为之震动,各大勋贵豪门更是人心惶惶,因在九边豢养军资的贵勋子弟,可不仅仅是那四家。

  但凡在九边混军资的勋爵子弟,因远在边疆势单力薄,多有相互抱团联结的习惯。

  因此,谁也不知道,锦衣卫诏狱中那个该死的钱绍扬,是不是会咬出他们家中子弟。

  ……

  正当神京城各大豪门,或心怀鬼胎,或冷眼旁观,或为家中子弟脱难而四处奔走,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

  恰逢其时,从锦衣卫衙门隐约传出一条惊人的消息。

  最早牵扯盐铁贩卖案的二等男谢鲸、二等男戚建辉、五城兵马司裘良等三人,皆是荣国府贾琏事发入狱,而将他们供述出来。

  消息传开之后,这三人的家眷对荣国府不免恨之入骨,就因贾琏的出卖,导致三家家主爵位被削,如今还在狱中生死难料。

  而这三家勋贵经此打击,只怕从此就将一蹶不振,他们对贾琏和荣国府难免满腔刻骨仇恨。

  而与此相关的消息,也不断在市井发酵,皆言贾琏不仅供述出这三家勋贵家主,实在是整件事的祸根起源。

  就因贾琏和孙占英三子来往贩卖盐铁,事发入狱,导致孙占英为逃命而出关投敌,牵扯大同总兵钱绍扬获罪。

  钱绍扬被打入诏狱之后,因受刑不过,这才攀咬出大同边军中涉案的三十余名军官,其中包括四名豢养军资的世家子弟……。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荣国府长房贾琏,是大同盐铁大案的祸根恶胎,是八家勋贵涉案蒙难的罪魁祸首。

  此等爆炸性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在神京每一个角落疯狂流传。

  往日四王八公中扛鼎砥柱之门,豪奢威风的钟鸣鼎食之家,几乎在一夜之间,被神京各家勋贵谩骂摒弃,说是名声臭了大街,也毫不为过。

  而这些消息自然也传入荣国府,贾母、贾政、王夫人等知晓后,不免日夜惊惧。

  这个当口,正巧遇上缮国公府谢太夫人,举办六十五岁大寿,神京各家勋贵纷纷到府贺寿。

  缮国公和荣国公同为八公之属,贾母和谢太夫人也几次往来,以往贾母做寿,缮国公也是礼数周到。

  这次谢太夫人六十五大寿,荣国府自然也要敬一份贺礼,贾母为示两家亲近,还让贾政亲自上门贺寿。

  结果贾政入缮国公拜寿,竟收到前所未有的冷遇,不仅没有见到谢太夫人,谢家子弟更无一人出来接待贾政。

  最终来接待贾政之人,只是缮国公一个笑容可掬的二管家,奉了一杯香茶,随便客套几句,就把堂堂荣国府家主打发走了。

  贾政回到荣国府后,唉声叹气说起此事,贾母、王夫人等听了都气愤不已,不免觉得受到奇耻大辱。

  最后让林之孝去外头打听原由,才知谢太夫人出身勋贵之门,二等男谢鲸是谢太夫人唯一的娘家侄儿,而且从小就受谢太夫人宠爱。

  据说谢鲸被落罪削爵,谢太夫人心痛娘家从此败落,因此对荣国府恨之入骨……。

  而且,事情还远不止此,已数家勋贵联名上奏嘉昭帝。

  言荣国贾琏身为世子,干冒天下之大不韪,勾结叛国之人,倒卖盐铁违禁,罪大恶极,应处于极刑,以儆效尤……。

  大理寺听到外面风声,甚至对贾琏关押的牢狱,加强了三班狱卒看守,生怕有失去理智的勋贵,干出昏了头的大事。

  ……

  宁荣街,伯爵府。

  这天一大早,英莲进了书房,见到贾琮正在伏案画图,桌上摆着几张墨迹未干的图样,上面画了几件线条繁复、形状奇怪的物事。

  英莲日常都不出伯爵府,贾琮在家中也极少提起火器之事,小姑娘自然认不出,这几张图画就是改进简化版后膛枪图纸。

  贾琮一大早就起来修整描摹图纸,自己磨的墨汁都已用干,他见英莲进来书房,便说道:“英莲,帮我磨墨。”

  英莲听了便轻车熟路的洗砚、加水、研磨,却见贾琮从抽屉中取出一份空白奏本。

  她不仅好奇问道:“少爷如今不做官,前些日子不是刚写过奏章,如今怎么又要写了?”

  这几日贾琮自然听说外头关于贾琏的传闻,也知贾政去缮国公府拜寿受辱,更知已有勋贵上奏皇帝,公报私仇,推波助澜。

  十日前他就已上奏宫中为贾琏求情,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他自然无法置身事外。

  眼下唯一的办法,就是用这份改制简化的后膛枪图纸,为渐渐走入僵局的事态,重新撬开一丝转机。

  贾琮说道:“最近事情太多,只好再写一份,说不得还要入宫请见圣驾一次……。”

第498章 奇功定圣恩

  大周宫城,乾阳宫。

  最近因大同盐铁违禁大案牵联甚广,整个神京城都隐含着动荡不安的情绪。

  大同边军指挥北上投敌,正二品边镇总兵牵罪入狱,多达八家勋贵牵扯其中。

  据说再过几日,数十名牵扯落罪的边军将官,将被陆续押送至神京受审。

  今日早朝,都察院几名御史上奏,严斥勋贵子弟目无国法,骄奢贪鄙,倒卖违禁,扰乱边陲,应予严惩,不可姑息。

  更有缮国公之孙世袭三品镇武将军石光珠等勋贵,弹劾孙占英、钱绍扬等人身具高位,屡受皇恩,却不知感恩。

  此二人相互勾结,为祸边城,败坏人心,国法难容,应早日明正典刑,以安人心。

  又言勋贵子弟戍边,本秉承报国之心,却被钱绍扬等人蛊惑教唆,犯下失矩之举,令人痛心疾首,恳请朝廷予以教化,准其自新赎罪。

  自来文武不同路,存在天然的隔阂。

  如今边军出现舞弊投敌之事,多家勋贵子弟牵扯其中,足见武勋粗鄙失德,文官自然照例要踩一脚。

  而缮国公之孙石光珠等人皆为世家勋贵,这次大同盐铁违禁大案,他们都有亲友子弟牵扯其中。

  或为同气连枝之意,或为勋贵群体张目,自然要给涉案勋贵子弟做些开脱。

  嘉昭帝收到诸般奏本,留中不发,对各方看似义愤公道,实则各藏私心,心中虽明晰,却皆不置可否。

  ……

  等到下朝之后,传召内阁大学士蔡襄、兵部尚书顾延魁、礼部尚书郭佑昌、忠靖侯史鼎等心腹之臣入殿议事。

  等到传召之臣入殿侍立,嘉昭帝说道:“大同盐铁违禁要案已审讯完备,相关人犯罪证确凿,只是此案牵扯极大,引动朝野波动,众目睽睽。

  因此,召集各位爱卿咨事议论政,以备裁决。”

  大学士蔡襄说道:“启禀圣上,大同盐铁违禁之事,牵扯大同边军,兹事体大。

  大同总兵钱绍扬,身为军镇首官,位高权重,包庇下属,倒卖盐铁,收取贿赂,为恶极大,应予以严惩,以束国朝纲纪!

  孙占英投敌叛国,更是死不足惜,待国朝使臣交涉北虏,引捕此贼,明正法典。

  其余从犯之人,依臣愚见,根据其罪大小,由三法司依律进行处置,以彰律法森严。”

  蔡襄是文官翘楚,擅长政事缓急权衡,深通理事轻重机变。

  他这一番话对于事态主旨立场鲜明,对事情的旁枝末节,也留下一定余地。

  毕竟今天嘉昭帝召集议政的官员,除了他这样的文官,还有忠靖侯这样的武勋。

  蔡襄作为文官,骨子里难免有打压武勋的潜意识。

  但他深通为官之道,圣上既会召集文武同殿议事,就是想在文武两道寻求平衡。

  自己如果完全以文官立场议事,必定难以全部如愿,所以他才提出首恶必诛、余者依律而办的主张。

  大周九边重镇,自八年前大败蒙古土蛮部,去岁贾琮平定辽东女真,其余并无大的战事发生。

  九镇边军承平日久,已生出懈怠骄奢之状,大同总兵钱绍扬包庇枉法,便是边军这种状态的明证。

  蔡襄身为文官阁臣,目光长远,精于权谋,深通以文制武的手段。

  武勋开始骄狂抬头,扰乱边镇安定,打掉一个正二品大同总兵,清洗掉一批边军将领,打压遏制武将群体气焰,也就达到了目的。

  所谓的从犯之人,依律处置,不过是他给武勋留的一个活口,那四个纨绔勋贵子弟,不论生死,都左右不了大局。

首节 上一节 453/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