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472节
自昨日接待过最后一批贺客,贾家东西两府总算清静下来。
清晨阳光融合,冲淡神京严冬的酷寒,姊妹们见贾琮终于得了清闲,都聚在他的院子里消磨时光。
书房里光线明朗柔和,探春正在写一副春联,自从那年见到贾琮给赵嬷嬷写的纸条,探春便爱上他的书法。
这些年她得空就临摹贾琮的书体,已经得了他七八分神韵,在外行人眼里,已几乎可以乱真,可见探春平时下的功夫。
贾琮站在探春身后,有时会笑着点评几句,有时还会扶着探春的手写上几笔。
英莲在一旁帮忙磨墨,龄官站一边看探春挥毫婉转,写的字居然和三爷这么像,心中很是羡慕,更是看得得津津有味。
堂屋里黛玉和迎春正在对弈,棋力上湘云大概和贾琮是一类,越菜越爱玩,只是被迎春赢了太多次,只好改对弈为观棋。
宝钗正在和芷芍闲话,那日她在内屋把母亲和哥哥的话,都听了一清二楚,当晚一整夜没睡安稳,虽柔肠百结,终究理不出丝毫头绪。
想到贾琮还要守制三年,有事也是多年以后,便开始掩耳盗铃不再胡想。
加上最近自己那位姨妈,看自己的眼神越发慈和,让宝钗浑身不自在,于是来东府找姊妹们玩耍的时间,比往常更多了些。
院子的早朝阳光极好,五儿和晴雯带着两个小丫鬟,在晾晒各房中被被褥床帐,绫罗红绿,残脂暗香,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旖旎绚丽。
鸳鸯进了院子看到人气兴旺,多少有些羡慕。
自从贾琮承爵之后,贾母每日都不开怀,王夫人更是每日阴沉着脸,整个西府变得愈发森严,让随侍贾母身边的鸳鸯日益感到压抑。
而东府这边似乎日日莺声笑语,充满和煦温暖,鸳鸯身在其中,愈发清晰感受到东西两府的迥然不同。
书房里贾琮得的鸳鸯的传信,眉头微微一皱,他自然清楚贾母要议什么事情,左右不是什么好事。
不过自己奉旨承爵,占据礼法大义,也不用担心内宅的魑魅魍魉,便是以直迎曲,旁人也挑不出半点毛病。
探春心思精明,如今又代替王熙凤管家,自然清楚老太太叫三哥哥入荣庆堂议事,到底是为了那桩。
她看了鸳鸯一眼,有些担忧的说道:“三哥哥,老太太和太太必定要议家事,不如我陪你一起去吧。”
贾琮笑道:“三妹妹毕竟是二房的姑娘,左右都是些尴尬事情,我可舍不得你白白牵扯进去。”
探春听他说舍不得之语,脸色莫名其妙一红,却见贾琮带着鸳鸯已出了书房。
……
进院子的时候,贾琮突然想到一事,问道:“鸳鸯姐姐,老太太此番议事,就叫了我一人吗?”
鸳鸯回道:“除了三爷之外,老爷和太太也在,并无其他人。”
贾琮听了这话,对正在院子里晾晒被褥的五儿说道:“五儿,你帮我去请二嫂到荣庆堂议事。”
五儿连忙应了,便去了西府叫人。
鸳鸯听了贾琮这话,微微有些意外,老太太没叫二奶奶过来,三爷怎么突然就想到这茬。
但转念一想,如今贾琮袭府袭爵,与往日大不一样,是荣国府正经的家主,他想叫二奶奶过来议事,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鸳鸯日常都跟着贾母身边,多少知道这些日子老太太和太太的心思。
想到贾琮不动声色叫王熙凤过来议事,已出乎老太太和太太意料,今天的事只怕消停不了,她看了贾琮一眼,心中不禁有些担心。
等到贾琮和鸳鸯到了荣庆堂,见贾母早已端坐堂中,贾政和王夫人坐在贾母下首。
贾政的神情有些疲倦不耐,王夫人这几日几乎瘦了一圈,脸有病容,但双目有神,跳动着执拗专注的光芒。
她见了贾琮入堂,只是看了一眼,便垂下了眼帘,只是手中的念珠转得快起来……。
贾母见了贾琮说道:“琮哥儿,如今你接旨承袭祖宗的爵位和产业,荣国府这份家当总算是有了着落,这府上与往日总归有些不同。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里需再立个章程,才好事事顺遂,一家子都好安心,祖宗留下的家业才能妥当兴旺。
你是个有能为的孩子,在外头当官作宰,建功立业,那才是你的本份,总不能让你一个爷们,每日管家里鸡毛蒜皮的事,这也太不像了。
你那姐姐也是个能干的,把你的伯爵府里外收拾得妥当,不过我看她一个姑娘家,也是忙里忙外够辛苦的。
如果再让二丫头操劳西府的事,我怕真要活活累垮了她,她一个姑娘家这么娇嫩的身子,万万是不行的。
再说二丫头毕竟在闺阁,将来还要出阁,即便管了西府也不是长久之计,你又没有娶亲,内院也没有个当家女眷。
我帮你仔细思量,也算想到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让太太帮你把这份家业管起来,自家人也最信得过,如此才最妥当。
等你半年丁忧起复,就要出来给皇上效力,家里的事情不用操心,才好专心办好皇差,这才叫家国两不误。”
贾琮心中冷笑,贾母倒是想的仔细,连家国两不误的道理都摆了出来,连迎春和自己未来的妻子,都一起算计到了……。
贾政听了这一番话,脸色有些不好,说道:“老太太,琮哥儿是奉旨承袭爵位家业,他是大房子弟,让二房长辈代管家业,是否不妥?”
王夫人听了贾政这话,眉毛都快竖起,心中对贾政深为埋怨,老爷真是不当家不知厉害,如今再不捏一把,以后二房都要去喝西北风。
贾母老脸也沉了下来,有些话都是不说不破,说了出口事情就难听了,自己一门心思为二房打算,结果这老天真儿子先跳出来自己拆台。
堂中气氛一下变得有些紧张,突然听到堂外传来脆丽爽朗的声音:“让老太太和三弟久等了,我才刚得了消息赶来。”
第510章 偏私生龌龊
荣国府,荣庆堂。
堂中气氛正因贾政一语道破,而显得有些尴尬。
贾母和王夫人却听到王熙凤爽朗的声音,她们各自都有些不自在。
本来自王熙凤嫁入贾家,便一直帮王夫人掌管荣国家务,依照常理,荣庆堂商议家事,总要叫上王熙凤一起。
但不管是贾母,还是王夫人,都看出自贾琏获罪,大房长房失去承爵之资,王熙凤查风望势,便开始渐渐偏向贾琮。
等到贾琮一纸奏书保住贾琏的性命,王熙凤便完全倒向贾琮,将他视为自己在贾家的靠山,连最心腹的丫鬟送给贾琮做姑娘。
眼下贾母想帮二房抓荣国府权柄,既知王熙凤和贾琮一个鼻孔出气,又是日常擅管家业的精细人。
她又怎么会在这个关口,让这凤辣子出现在荣庆堂,免得到时出现节外生枝的事。
王夫人自然也和贾母一样心思,虽王熙凤是自己亲侄女,但自从贾琏出事,贾家的爵禄风向剧变,这两姑侄的关系早已面目全非。
贾母面色有些发僵,说道:“你如今有了身子,也不知多将养着,又出来乱跑做什么。”
王熙凤笑道:“老太太体恤,我自然会万分小心,如今还没显怀,走动一些也算打紧。”
贾琮微笑道:“老太太,是我请二嫂过来的,我寻思着老太太要商议家事,二嫂又是管惯了家务,才叫来一起出个主意。”
贾母和王夫人还能说什么,人都已叫过来了,还让她出去吗。
况且贾琮眼下身份不比往常,是圣旨钦定的荣国家主。
他要叫谁来议事,连贾母都不好过于反驳。
贾琮说道:“方才老爷说二房不好代管大房的家业,琮倒是不这么觉得。”
贾母和王夫人听了这话,都心生惊喜,没想到这小子这么好说话,原先真是把事情想得难了。
贾政听了贾琮的话,也有些迷惑。
自来知夫莫若妻,贾政虽然迂直,但并不是一个笨人,那里看不出自己夫人不服贾琮承爵,更放不下荣国府这份家当。
如果真依了老太太的话,让自己夫人掌管家业,以后只怕麻烦无穷。
自己夫人如今舍不得钱财,却不往深远里想,琮哥儿迟早会娶妻,以他的官爵身份,娶的正妻必定非富即贵,说不定还是宫中赐婚。
这等身份的当家奶奶入门,自己夫人还有什么名义把持家业,迟早还是要交出去,与其将来难堪,还不如现在就丢开干净。
只是琮哥儿这等聪慧,竟想不到这一层,贾政心中叹息,觉得贾琮毕竟还是年轻,还不太懂家事的艰涩之处。
一旁的王熙凤听了贾琮这话,心中暗叫糟糕,老爷既然会这么说,方才自己没来的时,老太太一定提过让太太替长房掌管家业。
老太太的心也未免太偏了,琮老三即便还没娶妻,难道我这个长嫂死了不成。
何况东路院还杵着个大太太,那可是大房的正经嫡母,那里轮到太太来管琮老三的家当。
婶婶掌管侄儿的家业,听着也不嫌别扭。
琮老三一向精明,这会子怎么胡涂起来,要是让二房插手他的家当,以太太的性子,迟早能膈应死琮老三。
……
贾琮继续说道:“不过太太也是快五十的寿数,正是荣养身子的年岁,那里有为侄儿操劳家业的道理,传了出去未免太不像。
即便是大太太在堂,我也是万不会去惊扰的,不然旁人不知就里,还以为琮不懂孝道礼数,自己不身体力行也就罢了。
居然以家务琐事役使亲长操劳,传出去我荣国府还有什么名声体面。”
王熙凤听贾琮说话时神情严正,一本正经,堂而皇之,差点忍不住笑出声来。
我就说琮老三没那么好糊弄,老太太未免把事想的太简单,居然想让太太来管他的爵产。
别的尚且不说,单只他搬出大太太来,老太太的如意算盘便如何也打不响。
这世上没有不让正经嫡母管家,反而让自己婶婶来管的道理。
读书人嘴巴就是邪性,太太掌管荣国家业,到了琮老三嘴里,就成了他不懂孝道礼数,败坏荣国府名声体面。
这么拐弯抹角的道理,他到底是怎么想出来的,不过仔细想想,好像还真是这个理啊。
孝道礼数,名声体面,老太太一辈子不就在意这两件事吗,这会算是给琮老三倒打一耙。
……
贾母和王夫人本来听贾琮言语松动,以为事情很容易就成了,没想到贾琮突然峰回路转,说出这番高论,她们就像一下子被掐住了脖子。
贾母没想到自己让二儿媳掌管家业,居然能被贾琮说出这么难听的话。
贾母脑子一阵阵糊涂,心中一股怒气直往上顶,自己让二媳妇掌管家业,就是孝道败坏,就是不要脸面。
但仔细想想,却苦恼的发现找不到反驳的话头。
她只觉这孙子太过邪性,什么事情只要经过他的手,或者碍到他,不是旁人离奇遭殃,便是要被他气半死。
只是涉及孝道礼数和家门体面,即便贾母也不敢随意胡来,不然留下话柄,自己这老祖宗还被人笑话死。
王夫人听了贾琮这些话,脸色憋得有些发红,却说不出半句话。
本来婶婶要管侄儿的家业,听起来就是别扭,只能贾母这贾琮的亲祖母提出,旁人也不去说破,也就混了过去。
那曾想老太太刚提了话头,那小子还没说话,自己老爷先把话给戳破了,好端端的让自己这边失了先机。
这小子也是会来事,趁机说出这么一堆歪理,连老太太都被他唬住了。
王夫人一时心急如焚,已意识到自己心头最后的念想,只怕也是要破灭了,以后二房该怎么办,我的宝玉可该怎么活。
她想了半天才说道:“不如让三丫头帮你管着西府的事,你们兄妹从小也要好,她你也信得过。”
贾琮一听这话心里有些腻味,其实他对西府这份家当,并不是很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