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473节

  但是贾母的刻意掌控,夫人贪图权财的做派,让他心中很是反感。

  他就算不在意西府的家业,但不代表愿意看到有人搬弄是非,私谋家财,兴风作浪。

  一旦西府闹出事故,承担后果的可是自己这个承爵人。

  按理说让探春管理西府,贾琮是很愿意的,只是此事由王夫人提出,就显得居心叵测。

  探春再精明能干,也抵不过孝道大义,王夫人是她的嫡母,她一旦管了西府,王夫人必定要通过她辖制西府的家业。

  到时候岂不是让探春左右为难,所以王夫人一提这个话头,贾琮内心就已否了。

  ……

  贾政突然说道:“探丫头才多大年纪,这些日子帮着管家,不过是琏儿媳妇身子不好,暂为代劳罢了。

  她还是个未出阁的姑娘家,那里能长久抛头露面管理家事,传出去也不好听,此事不妥。”

  贾琮说道:“老爷这话有理,三妹妹不比二姐姐,还这么小年纪,就让她操持那么大府邸的家务,我是实在不忍心的。”

  王夫人好不容易憋出个退一进二的好主意,自己老爷居然和那小子搭腔,又把事情搅合了,她有苦难言,几乎气得炸肺。

  此时,贾母拉着老脸望着贾政,心中愈发恼火,自己一心想要拉扯二房一把,这傻儿子到底是那头的,不帮忙就算了,还尽出来拆台。

  要不是顾忌体面,贾母甚至都想叫人把这傻儿子叉出荣庆堂,省得他和琮哥儿在那里一唱一和的。

  贾母自然清楚王夫人提议探春管家的用意,不过这事也是说不响的,世家大族礼数规矩森严,未出阁姑娘没有长久管家的道理。

  ……

  此时,贾琮几番话,加上贾政的态度,已完全扭转了荣庆堂内的话风。

  贾琮说道:“老太太方才说二姐姐已管着东府,再管西府的事只怕会太辛苦,我也觉得是这个道理。

  以往西府家务一向都是二嫂来管,二嫂对各处庶务和人口也都很熟,我想让二嫂继续掌管西府之事,这才是最妥当的,也免得辛苦太太。”

  王熙凤一听贾琮这话,心中一喜,她没想到事情转了一圈,不仅荣国家业回到了二房,自己还能像以前一样管家。

  虽说自己丈夫做不了爵爷,多少有些遗憾,但经历前段时间贾琏生死难料的煎熬,王熙凤的心境已发生很大变化。

  如今这样的境况结局,已让王熙凤很满意了,

  贾母听了贾琮这话,一脸厌厌的神情,最后那句免得辛苦太太,不知道是不是贾母多心,听着总觉得含着讥诮和嘲讽。

  敢情这小子叫凤丫头过来,早就想好了对策,什么不敢劳烦长辈,什么孝道礼数,都是他的托词借口。

  这小子在外头学了一肚子诡道诈术,结果全用到家里人身上了,但是贾母又实在挑不出贾琮的毛病。

  心中也清楚,如今大势已去,贾琮明摆着是要搅局的,不愿意轻易受制于人,自己和二媳妇一番打算只怕要落空。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王夫人虽一肚子急躁不快,但以她的身份,根本没立场说话,只能在一旁闷声不响。

  贾母自持老祖宗的辈分,心中多少还有些不甘,说道:“凤丫头是你的嫂子,你让她管家,也不是不可以。

  可如今她有了身子,那里是能操劳的,要是太过劳累,闹出事情来,那可是不得了的,琏儿以后回来,可怎么交待过去。”

  贾琮心里明白,让王熙凤管家,也就绝了贾母拿二房掺和家事的打算,老太太那里会轻易就范,必定要说出些话头。

  但他心里更清楚,贾琏获罪发配,王熙凤在贾家失去大半依仗,如今算是势单力薄。

  不管是亲缘上的同房兄弟,还是自己在贾琏一事上的尽力,王熙凤都会义无反顾站在自己这边。

  并且,贾琮深知王熙凤要强的心性,她不会错过眼前重掌家事的机会。

  所以,贾母以王熙凤有身孕为话头,意欲阻拦此事,根本不用贾琮出言辩解,王熙凤必定自己会有话说。

  ……

  果然,只等贾母话音刚落,王熙凤清脆利落的声音便响起:“老太太体恤我,自然是我的福气,不过这一桩事,老太太并不用太担忧。

  如今我虽有些不便,但是往年管家之时,平儿一直跟随左右,她对府上诸般事务都烂熟,日常繁杂自有平儿帮我料理,并不会累到我多少。

  只是,如今三弟承袭家业,做了荣国府家主,我这嫂子也只是帮着代管家业。

  本来平儿已定了名份,但她毕竟还没去东府落房头,依旧还算是西府的人。

  还要三弟从东府调个贴心之人过来,和我一起坐镇,如此才能里外顺当,更加名正言顺。”

  贾琮听了王熙凤这话,也是微微一愣,他虽然精明,但是毕竟没管过府邸家业,自然不太清楚里面道道,有些细节不一定能想得到。

  但是王熙凤却是个中老手,管理府邸的弯弯绕绕没有不清楚的,她提出让贾琮从东府调一个心腹过来,也是大有深意。

  贾琮只是略微思索,马上就领悟到王熙凤的算计。

  虽然自己做了荣国之主,但根基多少有些薄弱,贾母和王夫人在西府坐镇了半辈子,在西府可以说根深蒂固。

  府上多少世传的家生老仆,只怕会更买贾母和王夫人的账。

  当然这也只是暂时的,贾琮有皇家钦命袭爵的大义,随着时间流逝,他在荣国府的影响力,用不了多久就会盖过贾母和王夫人。

  只是眼下一段时间,正是新老交替之时,新势刚生,旧势尚存,以王夫人的心性做派,必定是会生出些事端的。

  贾琮如果只是一味将西府家事扔给王熙凤,作为贾母和王夫人的晚辈,只怕王熙凤会势单力薄,甚至会被贾母和王夫人用孝礼大义牵制。

  但是贾琮如果从东府派一个心腹,帮着王熙凤坐镇西府,相当于贾琮这个家主在时刻参与西府之事,无形中就是给王熙凤撑腰。

  贾琮身上有钦命承爵的大义,即便贾母和王夫人心中不快,也要因此有所顾忌。

  想通了此节,贾琮也不仅佩服王熙凤的心思机敏,不过是在和贾母应对的瞬间,便能想出这等合纵结势的妙计。

  ……

  贾母和王夫人都是一肚子后宅伎俩,王熙凤能想到的事情,她们自然也都能想到。

  她们明白王熙凤这是要从东府拉帮手,借着贾琮的势头,将管家之事彻底做实,不让旁人插进去分毫。

  本来她们商议几日,为了把持荣国家业,要从贾琮手中拿过荣国管家之权。

  可是入堂只是稍许对峙,贾琮轻描淡写几番话,加上王熙凤在一旁摇旗,立刻将掌控了话语权。

  但是她们还有什么办法,因根本没有借口和位份去阻拦,只能眼睁睁看着事情背道而驰。

  贾琮说道:“还是二嫂想得妥当,明日我给五儿配一个执事丫鬟,过来帮衬二嫂管理家务,二嫂有了人手,也可少些劳累。”

  王熙凤笑道:“这样就最好,五儿姑娘是一等细心妥帖之人,她本就是西府家生子,对府上事也熟悉。

  这几年又在三弟身边调教,更是事事妥当,有她帮衬那就是再好不过了。”

  ……

  这几年随着贾琮起势,贾母和王夫人对他身边人都有关注,贾琮身边有四个贴身的大丫鬟。

  贾琮日常器重的除了从小服侍的芷芍,便以这个五儿最为心腹,贾琮日常穿戴饮食都是她来打理。

  如今贾琮派了这个丫头过来,可见方才贾母提议让王夫人管家,已让他对西府之事不再等闲视之。

  他派了心腹的五儿过来站位,王熙凤管家之事也就彻底坐实了。

  王夫人想到当年厨房的柳嫂曾动过心思,想让独生女五儿到宝玉房里应差,那时宝玉可是荣国府的凤凰,想要沾光的人也是极多。

  只是王夫人嫌五儿长得娇气,形容举止居然和黛玉有些相似,便心中嫌弃的不行。

  于是借着贾琮搬到西府的契机,把这五儿打发给贾琮作丫鬟,既扮了贤德,做了好人,也省得这长得娇媚的丫头来祸害宝玉。

  可王夫人是万万没想到,过去了这么些年,当年的厨役之女居然修炼成精,回过头来要料理西府家业,这不是生生爬到自己头上。

  想到这些破事,王夫人满腹羞恼,郁恨如火,握着念珠的手指节都有些发白,似乎能把手上的念珠掐碎。

  贾母看到眼前这一幕幕,心中叹息,本来她还想尽量平衡家业,可终究还是不行的,经过这一遭,这琮哥儿算是攥捞了西府的家业。

  自己这二媳妇虽是个心狠的,但不管是见识能为,还是权势大义,都完全不是这小子的对手,如今这祖母还在堂,事情就已经成这样。

  以后自己要是归西了,二房还不是被这小子捏在手心把弄……。

  ……

  正当贾母和王夫人各自心思郁闷,难以派遣之际。

  突然听贾政说道:“老太太,当年老太爷临终遗奏,让大兄袭爵,儿子袭府,所以才让二房入居荣禧堂。

  如今琮哥儿奉圣谕承袭家中爵位和产业,也算继承父叔辈的衣钵,荣禧堂是荣国正堂,历来都是家主居所。

  儿子如今再居于荣禧堂,于宗人礼法不合,儿子的意思是迁出荣禧堂,让琮哥儿入居,如此名正言顺,彰显我荣国府礼法正溯。”

  贾政这番话一说,立时镇住了荣庆堂中每一个人,一时之间竟鸦雀无声。

  贾琮听了贾政这一番话,也是心头巨震,他自从十岁迁居西府,因刻苦自勉,一贯得贾政爱护器重,他对贾政也心怀感恩尊崇。

  但是贾政性情古板迂直,在家事和国事上难免碌碌无为。

  但今天听他这一番话,居然有这等胸襟,遇上家门承袭巨变,能够坦然处之,没有迷惑于正溯荣耀,进退法度严谨。

  虽然还是难免一股迂直之气,但是内心礼法如山,可昭日月,自有胸中一股坚持,不得不让人佩服。

  王夫人一听贾政这番话,一下子就从座位上站立起来,一脸愤懑的看着自己丈夫。

  她也是出事世家,三从四德,从小熏陶,自从嫁给贾政以来,大概是第一次用这么逾矩的目光看丈夫。

  她做梦都没想到贾政会说出这么荒唐的话,如今二房已失去了爵位和爵产,在荣国府已无所依仗。

  如今他们夫妇居住于荣国府正溯荣禧堂,也是二房仅存的排场体面。

  而且,王夫人心中算计清晰,以贾政一贯对贾琮的恩义,贾琮对于贾政的亲近崇敬。

  只要没有外来的缘由,贾琮是绝对不会主动提出,让他们夫妇迁出荣禧堂。

  所以即便二房在荣国府失去一切,但他们夫妇依然可以在荣禧堂终老,这是王夫人对于嫡脉正溯的最后念想。

  如今,贾琮都没提这个话茬,自己丈夫倒是傻愣愣的说了出来,这还让不让人活啊!

  上首的贾母已勃然大怒,对贾政喝道:“你给我住口,我还没死呢,那里轮到你说这种话!

  当年你老爷临终之时,向太上皇上了遗奏,你也是奉旨袭府才入居荣禧堂,名正言顺,无可指諦。

  如今你都住了一辈子荣禧堂,现在要搬出去,传了出去我这张老脸还往那里搁,世交老亲听了还不要笑话死!”

  贾政刚才凭着胸中血气,说出搬出荣禧堂的豪言,本来只觉得直抒胸臆,意念通达。

  可是被贾母这一顿斥骂,心中的气势一下便落了下来,只是低了头不敢反驳。

  贾母又对贾琮冷声问道:“琮哥儿,我知道你如今奉旨承袭荣国家业,照理可以入住荣禧堂,你是不是要逼着你老爷给你让位。

  你要是有这个打算,今天趁早便说个明白,省得让你老爷自己在那里谦让起来!”

  贾琮心中有些无奈,这可真是无妄之灾,自己有一大座东府都住不够,谁还想着去住荣禧堂。

  说道:“老爷万不可如此,我虽承袭家业,但只在东府安居,我自十岁迁居西府,多得老爷关爱教诲,亲情恩义绝不敢忘。

  老爷和太太只管在荣禧堂安居终老,也好让琮一尽孝义之礼。”

首节 上一节 473/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