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481节

  贾琮笑道:“因为三年后我守制期满,自然要带你回南的,这个道理可还说得通?”

  黛玉听了这话,微微一愣,然后似乎明白了贾琮的意思,俏脸变得通红,一刹那娇艳欲滴,比枝头上盛开的梅蕊更加动人。

  似乎微嗔着从贾琮掌心抽出手,嘴角微微一勾,心中一阵心慌甜蜜,嘴上却说道:“你要去就去,我才不稀罕呢。

  三哥哥的话,现在我可不是全信。

  三年这么长,你这人可说不准,或者又出来个真姑娘、假姑娘,必定就要被绊住脚,到时不要给我说了嘴,看你又拿什么话来哄人。”

  贾琮见她虽拿话怼自己,言辞中却难掩情意,两颊红晕,目光都是喜嗔羞涩的神情。

  两人正说着话呢,就见到梅林边缘人影晃动,露出晴雯俏丽的身影。

  对着贾琮喊道:“三爷,你的小厮江流让人传话,说你吩咐的事他办妥了,在二门外偏厅等着回复三爷。”

  黛玉说道:“三哥哥有正事尽管先去。”贾琮又吩咐雪雁早些陪黛玉回去,小心地上雪滑。

  ……

  伯爵府,外院偏厅。

  江流一见贾琮进来,说道:“三爷,我按你的吩咐,方才出去打探了一番,外头有名号的勋贵豪族,已有多家接到府衙询问人口之事。

  估计神京有名望的世家都跑不了这事,我又使了些银子,转了两拨人在市井上打听,刚刚传回了消息,这才回府回报三爷。

  据说最近世面上出现一些人物,非官非民,行迹不同寻常,常在市井中游走,打听一个叫西柳先生的人,据说此人出身世家大族。

  事情就这么巧,官府也正赶这个时候,在神京各大世家查询人口,这世上不会有这么凑巧的事情。”

  贾琮目光微微一凝,说道:“官府突然搜检各大世家家谱,而且查访近二十年走失或出家人口,只怕也是在寻找这个西柳先生。

  市井上那些人,必定也是官府派遣出来暗访,市井上不要再使人去查访了,以免引人注意。”

  贾琮返回内院的路上,脑海中一直盘旋西柳先生这个名字。

  他可以肯定在市井上暗访的那些人,不是锦衣卫的番子,就是中车司的暗探。

  这个西柳先生到底是何方人物,居然能劳动官府明暗两路,倾巢出动,甚至不惜扰动神京各大世家。

  有能量调动如此规模的力量,不会是锦衣卫指挥使,也不会是中车司的大档头,只有宫城中的皇帝……。

  ……

  荣国府,凤姐院。

  小红帮贾琮传了话给王熙凤,话语灵巧,诸般细节一字不差。

  王熙凤让院里婆子给林之孝传话,让他派人去祠堂焚香开箱取出族谱。

  又抽调了外院两个账房,加上她的心腹小厮彩明,依着贾琮的说的话,对族谱中近二十年人口出入进行筛查。

  王熙凤吩咐完事情,回头发现小红还站在一边,笑道:“事情清楚了,倒是一回生二回熟,又该你跑了一趟,回去忙着吧。”

  小红笑着行礼离开,王熙凤望着她的背影,心中思量自己原先看得没错,琮老三对这个丫头的确有些不同。

  不然西府满地的丫鬟,他找哪个不行,偏偏又挑中这个小红来传话。

  这时平儿端了一盅银耳莲子羹进来,王熙凤问道:“宝玉房里那个叫小红的丫头,看着挺机灵,是外头买的,还是哪家家生子闺女。”

  平儿笑道:“奶奶怎么糊涂了,竟不知小红就是林之孝的女儿。”

  王熙凤日常管家,一些细小繁琐的事情,她都是交给平儿打理,因此平儿比她多在下面走动,自然对下面生僻之事知道许多。

  王熙凤听了有些愕然:“既是他们的闺女,怎么打发到宝玉房里做个打杂丫头,倒也是奇了。”

  平儿笑道:“林之孝两口子可宝贝这女儿,把她放到宝玉房里打杂,就贪图宝玉不苛待下人,将来容易放出府去,好给女儿挣个正经出身。”

  王熙凤笑道:“那两口子都是锥子扎不出响声的货,一个天聋,一个地哑,却怎么养出这么个伶俐丫头,灵巧会来事,是个有出息的。”

  平儿问道:“奶奶莫非是看上了这丫头?”

  王熙凤笑道:“我看不看得上不打紧,是你哪位爷看上她了。”

  平儿听了一脸意外,脸上有些发红,都说三爷养了一屋子俏丫头,是个爱色的,原先她还有些不信。

  如今看来倒是真的,他做荣国之主才几天,就看上西府的丫鬟,而且还是宝玉房里的,太太知道了岂不是又一桩不自在。

  王熙凤看了平儿的脸色,自然猜到她的心思,冷笑道:“这种飞醋你就不要吃了,要都这样以后还不得泡到醋瓮里。”

  平儿俏脸又是一红,说道:“瞧奶奶这话说的,三爷喜欢哪个女人,哪里是我管得着的。”

  王熙凤说道:“你也不用多想,据我旁观,三弟不是看上这丫头的颜色,倒像是相中了其他地方……。”

  ……

  荣国府,宝玉院。

  小红给王熙凤传过话,便心情松快的离开,回来路上还特意经过那座假山石,只是贾琮早就不在那里。

  等到她进了院子,刚巧遇上秋纹和碧痕。从园子里的水井打水回来,两人同提一桶水,一手拉着裙子,踉踉跄跄,一路撒了不少出来。

  秋纹一见小红就觉不顺眼,说道:“这一大早就不见你影子,又到处去疯,鸟也不喂,花也不浇,衣服也没晾出去。”

  小红辩解道:“我一大早就喂了鸟,姐姐还没起来,自然不知道,二爷前几日交待过,花不用每日浇,反而会沤死了根,隔天浇一次就好。

  今天不是我当值,轮不到我洗衣服,衣服没晾出去,可不能赖我。”

  秋纹见小红又顶嘴,胸中邪火上来,自己是宝玉房里的一等丫鬟,小红不过是个三等的,居然敢每次和自己犟嘴,真是没王法。

  但是小红话语严密,一时又抓不住痛脚,她只能冷言冷语说道:“你们听听,我才说了一句,她倒一百句都出来,你爱去那里逛就逛去。

  那天找太太评评理去,有你这样在宝二爷房里应差的!”

  小红一听要找太太评论,心中不禁一慌,脱口说道:“今天不是我当值,该干的活也干了,并没有去那里逛。

  刚才走到前面假山石边,遇上琮三爷经过,他身边没带丫鬟,就让我跑腿给二奶奶传话,我办过事情就回来,并没有去那里瞎逛。”

  一旁的碧痕听小红说得了琮三爷的使唤,去给二奶奶传话,也是吓一跳,如今这两人可是府上最红的主子。

  小红这蹄子倒是好手段,一桩事情和这两人都勾搭上了。

  秋纹听了小红的话,心中更生出一腔嫉恨,自己昨儿去巴结琮三爷的丫鬟,人家五儿都不爱搭理。

  小红这骚呼呼的货,倒是和琮三爷正脸应上差事了,就她这样的也配让琮三爷使唤。

  厉声说道:“我说怎么一大早不见人影,原来是去攀高枝去了,琮三爷,二奶奶,如今府上最辉辉煌煌的人物,你倒是真会挑人使唤你。

  就和人家说了一句两句话,就找不到北了,也不看看自己什么东西,也配这巧宗儿,既已攀了高枝儿,有本事就别回着院子。

  远远的栖在那高枝上去,我们就都伏了您!”

  小红听了秋纹的话,气得脸色发白,但却生生忍住火气,不敢和她对骂,只要是吵开了,这事情就闹大了。

  秋纹和碧痕是宝玉贴身的一等丫鬟,比自己有根基,又能在太太跟前说上话,双方只要吵开了,自己必定要吃亏。

  因秋纹说话甚是尖利,在整个前院回响,惊动了屋里的袭人和麝月,两人都出屋看究竟,碧痕上前把刚才的事说了。

  袭人皱眉说道:“青天白日的就大呼小叫,也不怕别人听了起疑心,这几日府上事情多,太太身子又不自在。

  且太太心思都放在二爷身上的,你们这点小事就这么闹,传到她那里可对谁都没好处。”

  秋纹见袭人说话,才忍住了嘴,虽她一向挖空心思奉迎上爬,但是怎么也越不过袭人。

  因袭人本就是老太太的贴身丫鬟,特地放到宝二爷房里伺候,袭人又是有手段的,居然又得了太太的赏识,谁也不敢和她比。

  麝月见秋纹和碧痕走开,上前没好气的拉过小红,训斥埋怨道:“本以为你是个聪明的,没想到也是个糊涂人。

  往日琮三爷使唤你也就使唤了,如今你也不看看是什么时候,赶明儿都要搬出西府了,不知道两下心里都掐着火吗。

  这个时候你去给那两位主跑腿,不是踩着火眼子走路吗,也不怕给自己作出祸来。

  这几日没事别出院子了,好好窝着,不然被人话赶话,我看你好多着呢。”

第516章 胸邪多阴毒

  转眼之间,腊月将尽,瑞雪丰年,除夕即至,嘉昭十四年即将走完历程。

  东西两府年味愈发浓重,贾家在京各处老亲世交,如往年一般纷纷上门走动。

  只是今年到府年节拜会之人,比往年来的更齐全,人气也比往年更鼎沸些。

  荣国府自贾代善过世,逐年黯淡的权贵气势,似乎再一次彰显棱角分明的轮廓……。

  究其原因,是贾门上代爵主故去,敕造荣国府换了天日,出了位一体双爵的家主。

  神京各家高门都久闻贾琮大名,知道这位少年家主,不是他父亲那样的纨绔之人。

  虽不过近舞象之年,但诸般卓绝事迹,早已闻名遐迩。

  皆认为他承袭荣国世爵,神京贾家已由原先日渐颓废,必定要焕发中兴之相。

  上回贾琮圣旨册封荣国爵,已在神京世家贵勋之中,掀起不小风波,使得荣国府宾客盈门,沸沸扬扬。

  但同时神京各大世家,也不无观望审视之意。

  因但凡世家大族,都知家门起伏盛衰,一向都是新贵易立,旧势难去。

  贾琮虽奉旨承爵,但是他的二叔贾政依旧在堂,且贾政还是上代贾家府主,居荣国正溯荣禧堂。

  在旁人的眼中,荣国府接下去难免会出一场叔侄相争,为了权势家业,明争暗斗的戏码。

  可是事实却大大出人意料。

  贾琮承袭荣国爵,不到十日时间,贾政夫妇仍擅居荣禧堂不迁。

  谁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件门内之事,却招来朝廷四大官衙联名弹劾,跟风景从的官员更是数量惊人。

  荣国二房贾政夫妇,在礼部和宗人府连袂上门之后,仓皇急促中搬离荣禧堂,甚至还要搬出荣国府

  形势如此奇峰陡转,令所有旁观好戏的勋贵高门,一时之间皆有瞠目结舌之状。

  人人都知贾琮虽然少年卓绝,但他在朝廷之上,还不至于有这么大的号召力。

  之后官场便传出消息,当日都察院雍州道御史孙守正,为弹劾贾政擅居荣禧堂不法的第一人。

  孙守正不过是个从七品御史,他甚至没有当庭弹劾的资格。

  就是这样一份不起眼的弹劾奏章,经过通政司、司礼监重重传递,才能到了圣上御前。

  却偏偏就引起当今圣上关注,圣上对贾政霸居荣禧堂之事,不置可否,却对赞赏孙守正清正敢言、恪守礼道。

  圣上还因此破格给孙守正加恩大考,晋升一级为正七品御史,此事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才有了后来四部官衙联名弹劾,掀起叔侄礼道正溯之争的偌大风波。

  但凡贵勋高门,诗书官宦,为保自身富贵长久,都会深究朝局跌宕根由。

首节 上一节 481/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