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497节
贾琮笑道:“那里有这些讲究,左右就是力气活,我比婆子们提了不是更便利。”
说着便拎了那樟木箱子出门,探春忍不住噗嗤一笑,抱着那装了西洲词的锦盒,红着脸跟了上去,一路上两人还有说有笑。
……
东路院这边已得了探春搬进来的消息,早有丫鬟婆子在整理探春的房间。
探春虽然只是庶出,但从小才貌出众,聪慧爽利,姊妹之中很得贾母的喜爱。
她日常行事,精明练达,言辞通透,不乏犀利,贾府中上下人等,没人敢轻视。
那些家生奴才背地里,还给探春起了浑名是‘玫瑰花’,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的,只是刺戳手。
虽然有人暗地里嚼舌根,说她不是太太养的,但也算是‘老鸹窝里出凤凰’。
连王夫人对这个庶女,也有几分看重,王熙凤在病中,按名份让李纨来代管家务即可,但王夫人却要叫上探春,便是知道她有理事之才。
因知道这玫瑰花要搬进东路院,院子里的婆子丫鬟都不敢太怠慢。
再说如今两府中人那个不知,三姑娘和两府的正主子琮三爷,是最要好的兄妹两个。
这一桩也让家生奴才们更多了些忌惮,早早就收拾她的房间。
不过今日东路院不单是整理打扫探春的屋子,另一伙人也在忙碌整理宝玉的住处。
……
宝玉是贾政的嫡子,按照名份和孝道,他比探春更应该早早搬到东路院。
初四那日贾政搬迁东路院,便交代下人给宝玉搬家,宝玉畏父如洪水猛兽,自然不敢说半个不字。
但他心底绝不愿搬到劳什子东路院,倒不是嫌弃东路院不如西府尊贵正溯,他如有这种想法,倒也算个有心的。
他不愿去东路院的原因,不过是黛玉、宝钗等姊妹,日常都是在西府走动,哪个还会逛到和西府独立门户的东路院。
自己要是搬到东路院,只怕以后和林妹妹、宝姐姐等人从此形同陌路,这是宝玉一颗心完全无法承受的。
如今贾琮成了西府之主,宝玉听说荣禧堂已被重新归置,还让原来他院里的丫头小红做了管事丫鬟。
宝玉看这般架势,贾琮以后必定是要住进荣禧堂的。
宝玉不会琢磨这其中寓意,比如仕途礼教、家业财富等道理,他这样的清白人,本来就藐视这些俗物。
他能从其中想到的,不过是贾琮这人不仅长的得意,又会写字又会作词,一贯得的家中姊妹崇拜。
他以后如常住西府,姊妹们必定也都会在西府走动,林妹妹说不得也会搬回西府。
更不用说贾琮身边那些仙子般的丫鬟,芷芍、五儿、晴雯、英莲等人,必定也会多来西府走动……。
以宝玉的性子,如何肯错过这种常睹众美的天赐良机,便是为这些人死了,他也是很愿意的。
……
当日贾政忙着搬家,宝玉却去陪贾母吃过午饭,估计多半在贾母面前撒了娇。
没过多久琥珀便来给贾政传贾母的话:“老太太说让在东路院归置好宝二爷的屋子,终归要回来住的。
只是如今正是大过年,老太太喜欢热闹喜庆,要让宝二爷陪在身边起居说话,也当替老爷尽了一份孝道,等热闹过这一阵再说。”
贾政虽然迂直,但是并不愚笨,知道这是老太太舍不得宝玉,变着方儿的要留他在身边。
贾政虽心中不快,但孝道为先,自己母亲既已开口,他也不好多说什么。
……
今日是探春搬到东路院的日子,宝玉那边却只派了秋纹过来,对着丫鬟婆子指手画脚一番,归置整理宝玉的房子,对外做了个样子。
至于宝玉的东西,却是一件都没搬过来,连袭人、麝月等大丫头都没在东路院出现。
但宝玉留在西府这事,王夫人心里是极愿意的,本来二房被搬迁到东路院,在王夫人眼里如同蹈入死地,从此难以翻身。
如今因老太太的宠爱,自己的宝玉还能堂而皇之住在西府,这便是在西府留下二房的一桩牵扯和种子,她心中自然是极称心的。
再说自己那胳膊肘朝外拐的庶女,如今也好端端住在东府,都说东府那小子对三丫头很迁就宠爱。
如此便像是在东西两府都打下楔子,以后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二房和荣国府正溯的牵绊,终究是断绝不了了。
王夫人想到这些,本来懊丧失落的心绪,多少生出些运筹帷幄的错觉释然。
正当王夫人心中有些踌躇,突然听到院门口传来笑语。
只见贾琮提着个精致樟木箱子,探春手中抱着个锦盒,两人有说有笑进了院子,身后还跟着一串搬东西的丫鬟婆子。
王夫人一见这场景,便皱起了眉头,心中泛起满腹不快,没想到这三丫头竟比宝玉还糊涂。
自己和老爷是怎么也躲不过这有一出,她却不必赶这个趟,只要和宝玉一样,装个样子也就可以了。
都说那小子看重这丫头,她好端端在东府做小姐就是了,竟真的巴巴的搬回东路院,心中也没个算计。
自己平日还以为她是个精明的,终归也是个不成事的……。
第527章 金玉皆良缘
神京,文翰街,萧家书铺。
萧劲东在荣国府赴宴返回,虽有些醉醺醺的,但是神情却清明,一脸欢愉兴奋。
他一进铺子便遇上看铺子的老家人秦叔。
随口问道:“秦叔,今天生意如何?”
那秦叔说道:“再过几月便是春闱之期,最近店铺里名家四书集注、历年时文集子都卖的很多,今天才半天时间,就卖出二十多份。
等过正月十五,各地进京赶考的举子便会陆续进京备考,到时候这些应考书籍,必定还能卖出更多,可是一笔大生意。”
萧劲东满嘴酒气,笑道:“秦叔精通商事筹谋,这方面眼光和能为,一直在我之上,这事你拿主意就行。
进那些书籍,进多少数量,都按秦叔的意思。
当年父亲就是得秦叔襄助,才能把家里的生意越做越红火,本来以秦叔的能为,完全可以去主持,萧家在外省的店铺生意。”
可惜秦叔过于低调了些,宁可在文翰街铺子上打杂,也不愿意到外省劳动。”
秦叔微微一笑,老态沟壑的脸上,浮现出老成的练达,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坚韧。
说道:“当年我家中落难,多亏你父亲搭救扶助,我帮他出些力气,实在不值一提,如今年纪大了,腿脚也不灵便,实在熬不了奔波。
年轻时去过不少地方,到头来还是神京呆的最舒服,将来这把老骨头埋在这里也是情愿的。”
萧劲东笑道:“秦叔既喜欢待在神京,便长长久久呆着便是,我还巴不得,这铺子有秦叔帮我看着,我省多少事情。”
……
秦叔又说道:“店里的应考书籍卖的好,还多亏了威远伯当年那三幅墨宝,那些学子知道是威远伯微末无名时所书,这才纷纷慕名过来观瞻。
他们都知这位少年伯爷,是两度登科的举业骄子,岂有不来长长见识,也好沾惹科场得意的时运。”
今日不仅书卖的不错,寄卖的字画也出手了好几幅,周先生那幅云脂夕照图,便被人高价买走。
因周先生是你的好友,便按事先所定,原本的二成介钱,我们只收一成,其余银款我已差人送到周先生府上。
另外,贺青竹那幅秋雨墨竹图,也有好几个人来问,只是暂没谈拢合适的价格,据我看这几日也必定能出手。”
萧劲东听了哈哈一笑,说道:“贾玉章真是福缘深厚之人,我们三人刚去赴过他的酒宴,回来便各自发财,说来也是奇异。”
秦叔神情一愣,随口问道:“贾玉章是何人?”
萧劲东笑着向悬挂在墙上,且罩了轻纱的三幅书法一指,说道:“便是这三幅墨宝的主人。”
秦叔眼睛微微一亮,说道:“原来是威远伯贾琮,这一二年时间,劲东不是和他有些疏于交往,怎么突然就一起饮宴起来?”
萧劲东说道:“当年他来店里出卖书法,不过是个十岁的孩童,我爱他的笔墨,大家相交于平微之时,自然能够来往热络。
却没想到后面几年,他奇遇不断,做出多少了不得的事情,身份日益贵重,甚至名动天下。
再加上近两年,他天南地北的办皇差,少有悠闲之时,我等商贾白身之人,又如何还能和他攀附高门,没等坠了当初相交的赤忱之意。
这次也是遇上柳璧从江南返回,他不仅是清贵官身,还和玉章有同门之谊,这才约了我们三人一起,赴宴相谈,以叙旧日之情。
虽然如今玉章不仅是朝廷命官,而且一体双爵,身份何等贵重,但是旧交同席叙谈,竟毫无半点虚浮矜夸之气。
今日相会,一如当年,我等在春华楼聚会谈笑,那般的自在随和,时光荏苒,故人依旧,他这等胸襟气度,也当真不俗……。”
萧劲东酒兴未散,逸兴神飞,侃侃而谈,却没注意到身边的秦叔,听着他夸赞贾琮,目光渐渐变得幽深。
半晌之后,等到萧劲东谈兴将落,秦叔才微笑道:“劲东交往到这等不俗人物,也算莫大机缘。
当年他到店里卖字,老夫倒还记得那情形,不过是个一团孩气的娃娃。
没想到这才几年时间,就能这般少年荣发,卓绝耀眼,确有些出人意料,或许这等血脉,当真天生不弃,终归要成气候……。”
萧劲东醉意未消,对秦叔话中森然之意,并没察觉,只是随口笑道:“秦叔这话不差,玉章可不就是贵勋血脉。
当年贾家宁荣二公,何等名动天下的英雄人物,想来是祖脉福泽不衰,才能养出玉章这样的出色子弟……。”
……
时间飞逝,转眼将至正月十五。
自贾琮年前承袭荣国爵,经年节各家老亲贵勋走动酦酵。
像文翰街萧家书铺那位秦叔,认为贾琮将来必成气候,也在勋贵群体中成为某种共识。
想要尽早笼络贾琮这样的新贵,本来以他将界舞象之龄的情形,联姻便是最好的合势手段。
只是眼下贾琮需守制三年,前番又有宫中赐婚的排场,让那些有心思的贵勋高门,非常明智的放弃这种图谋。
但联姻结势这种事,很多时候也可以另辟蹊径。
于是身为贾琮的亲姐,伯爵府入籍的当家大小姐迎春,因自己兄弟的卓绝,在许多勋贵高门眼中,变得格外奇货可居。
但凡和贾家常有走动的高门,都听说过这位长小姐和威远伯姐弟情深,是少年威远伯心中一等要紧之人。
况且,迎春也是贾家姑娘之中,唯一过及笄之年的适婚千金。
于是年节走动的几家高门内眷,言语之中,通过各种方式,透露了议亲之想。
至于迎春和大同孙家那点亲事纠葛,此时谁还会放在心上。
哪家能娶到伯爵府的长小姐,便是和贾家一门双府都结成姻亲。
不说贾琮的权势前程未来可期,宁荣二公留下的人脉根基,至今还是不可小觑。
贾母得了这些殷勤暗示,心中也很高兴,因这几家都是不弱于贾府的高门,老太太倒是和迎春热络的说了两回。
只是迎春如今处事说话,和以前大不相同,对贾母的亲事游说,只是不动声色回话,虽然话语柔顺恭谨,但婉拒的意思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