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523节
等以后有暇,便带夏姑娘过去走走,也不算什么大事。”
夏姑娘听了心中失望,只觉得贾家的人都有些不爽利,除了那贾太太,其他人好像都不太好糊弄。
她正想将话题再往贾琮身上拐弯,突然听后面传来脚步声,有人在叫喊着三姑娘,夏姑娘认出是贾太太的随身丫鬟……。
……
荣国府,东路院,内院正堂。
宝玉跟着彩云出荣国府,上了马车直奔东路院。
他昨日本想到梨香院找宝钗说话,可因薛姨妈的缘故,他的宝姐姐脸上淡淡的,似乎不爱说话,宝玉并没有称心。
今日去凤姐院子,本想见那俏美可人的五儿,偏偏人又没遇上,还听了凤姐番说辞,将五儿对贾琮说得如此多情亲密,让宝玉大败兴致。
本来这天多半要在伤春悲秋中度过,没想到太太让他去见客,竟有机缘一睹夏家闺阁琼玉的芳容。
宝玉心中有些陶醉,可见上天也会眷顾自己这番情怀,总要降下些机缘,让自己见识这人间芳华,总是这般风流难自弃……。
等到宝玉急匆匆赶到内院正堂,未入堂之前,又煞有介事让彩云帮他正紫金冠,捋平衣服皱褶,才神充气足的走入。
……
夏太太正和王夫人闲聊,突然见门口进来一个少年,头戴金宝紫金冠,系双龙抢珠金抹额,穿金赤大红箭袖,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
五官俊秀端正,脸庞圆润,虽有些脂粉气,也算是生了一副好相貌。
王夫人见宝玉进来,精神抖擞,衣履鲜亮,便眉开眼笑,说道:“今日夏家太太上门做客,还不快来见过长辈。”
宝玉见堂中并没他相见的闺阁琼玉,心中不禁有些失望,不过夏太太是夏姑娘的母亲,心中也不敢怠慢,免得唐突到佳人。
当下便大方周到的向夏太太见礼,他见夏太太上下打量他,目光之中颇有赞许欣赏之情,知道自己风仪人物让人喜爱,心中好生得意。
夏太太方才见了宝玉,竟比那相貌堂堂,举止却粗俗的薛大公子,竟还要好上几分,更不用说贾家门第比薛家更加体面。
她想到丫鬟宝蟾,一提起这宝玉便一脸痴迷,也的确有些缘故。
没想到贾家的种血倒是不错,养的哥儿都是样貌出色的人物。
夏太太笑道:“果然闻名不如见面,宝哥儿的确如传闻中那般卓绝俊俏,贾太太真是好福气。”
王夫人自从贾琮承袭荣国爵,她因为宝玉受了多少气,除了老太太依旧疼爱宝玉,其他人嘴上不说,心里多半不再待见宝玉。
只有遇到这夏太太,当真里外都是对宝玉的好话,总算有人知道宝玉的好处,即便没有元春的事,王夫人也觉夏太太是个可交的。
王夫人如今正有事求着夏家,自然要把两家关系拉得近些,处好眼前客套亲近的机缘,以后求人办事也更好开口。
笑道:“夏家和薛家是上辈子世交,薛家和贾家更是累世姻亲,我们这几家都是连着世情,怎么都不算外人。
既有世交之谊,况你家姑娘比我的宝玉还大二岁,更不用太过客套忌讳,今日不如让他们姐弟见面相识,也算两家相交之谊。”
夏太太听了此话,正中下怀,连连说好。
王夫人便让彩云去后花园传话,请三姑娘陪着夏姑娘回内院正堂。
宝玉听说请夏姑娘来相见,心中难言喜乐,觉得当真不需此行,还是自己太太疼爱自己。
自己和夏姑娘的缘法,不像林妹妹那样隔阂,不像宝姐姐那样清淡,竟然还颇为通畅,心中多少有些安慰。
……
东路院后花园,夏姑娘听了彩云传话,有些暗自皱眉,自己来贾家做客,可不是为了见什么劳什子宝玉,怎么那里都有他。
但是她毕竟上门是客,贾家的三姑娘就在身边,也不好表现出不满,便笑着装出欣然模样,跟着探春去见人。
等到进入内院正堂,王夫人笑着给宝玉和夏姑娘引荐。
那夏姑娘只是落落大方,微笑着向宝玉见礼,举止娴雅,笑容矜持,里外都是大家闺秀的风范,连王夫人都看了点头。
宝玉见夏姑娘容貌秀丽娇媚,身姿窈窕婀娜,行动温婉大度,如果名不虚传,竟和家中这些姊妹一样出众,一时看得目不转睛。
而站在夏姑娘身后的宝蟾,如此近距离看到宝玉,脸上眉花眼笑,神情微微有些发痴,和宝玉有异曲同工之妙。
夏姑娘见宝玉看自己的目光,难掩痴迷赞叹,心中不禁有些得意。
且宝玉虽也是盯着她呆看,竟比薛家大傻子色眯眯的样子,要顺眼许多,也不知什么缘故。
她心中不自禁有些盘算,这劳什子宝玉,虽远不比上他俊美风流,不过也算生了副不错的皮囊,就是不知顶不顶用……。
第545章 秘册掀风云
荣国府,东路院,正堂。
王夫人和夏太太见宝玉和夏姑娘相互见礼,各自脸上都生出笑容。
只是,夏太太的笑容意味深长,王夫人的笑容不疑有他。
宝玉见夏姑娘明眸善睐,宛如秋水含光,眼波润泽柔软,有意无意往自己身上瞟,似是有情又若无情,着实叫人怦然心动。
让他忍不住一阵胡思乱想,只觉混身有些酥软……。
宝玉身边丫鬟,如袭人碧痕之流,对他奉承温顺,甚至任他随意胡来,既有暖床暗度,也有戏水鸳鸯。
但也只限于他自己房内,在外头宝玉其实不敢放肆,即便和金钏调笑几句,都要惹出天大的事,被贾政打个半死。
至于面对外家姑娘,如林黛玉之隔阂,薛宝钗之清淡,归根到底,哪个也不把他放眼里。
即便他看上五儿的美貌,也不过是借故接近,想要说上几句好话,但五儿也把他当猪瘟样避开。
因此,这几年路径歪曲,在宝玉的眼睛里,除了房里那些丫鬟,天下女儿多半有些高高在上,难以接近,让他生出多少空叹倾慕。
甚至让他觉得,这些钟灵毓秀的水做温柔,本该离弃人间,高高在上,岂是他这种须眉浊物,可以轻易触碰企及。
但是眼前这夏姑娘,和其他外家姑娘相比,竟是这等迥然相异。
夏姑娘那娇媚动人的眼波,并没宝玉常遭受的冷淡厌弃之意,而是一种审视和好奇,甚至还有一丝古怪的亲近。
让宝玉心中生出雀跃喜意,隐约觉得自己在林妹妹、宝姐姐那里受的疏远冷淡,仿佛都可在这夏姑娘身上得的补偿……。
宝玉心中感叹,到底上天垂怜,难弃风流,让我得见这等可人女子,想到这些宝玉心潮起伏,脸上不禁又现出痴呆样。
好在这时察觉到侧边一道炙热的目光,将宝玉从痴呆中拉。
他下意识侧头,便和那人目光撞在一起,心中又微微一震。
差点脱口而出,好标致的丫鬟,竟比贾琮身边的五儿晴雯,也不差多少,比自己房里的丫鬟更是好了一等。
她一直跟在夏姑娘身边,必定就是夏姑娘的贴身丫鬟,当真是有其主必有其仆,也是一样的得意出色。
这小丫鬟不敢正眼看人,常用眼睛偷瞄自己,一双大眼睛水润润的,颇有情致绵绵之色,宝玉心中大乐,这个竟是更懂事的。
他只是这一瞬间,竟觉得这丫鬟竟比小姐还要可人。
他心中感叹,将来也不知哪个有福的,得了这一对出色的人儿……。
夏姑娘见宝玉脸上神情变幻,一会儿惊喜,一会儿感叹,一会儿犯傻。
刚刚她还觉得宝玉生了副不错的皮囊,如今见他脸上各种古怪情状,心中不禁有些失望。
这劳什子宝玉竟是个呆子,和贾家东府那人相比,更加天差地别,不过看起来和她娘一样,是个容易哄骗的……。
……
伯爵府,贾琮院。
日头即将升到中天,寒春的阳光,从窗棂上射入书房,温煦明亮,将屋内一切照得纤毫毕现。
贾琮正靠书案前的软椅上,手中拿着自己摘录的笔记,仔细研读揣摩。
芷芍坐在书房南窗下向阳处,手中拿着一个绣绷,用晴雯那里刚学的界线法,绣一株花蕾盛放的睡莲。
她身上穿件雪蓝缎工绣交领长袄,布料精美,裁剪精细,贴肩收腰,映照着融和的阳光,将线条婉约起伏的身姿,衬托得盈盈动人。
以至于贾琮在读书的间隙,目光常不由自主被芷芍吸引。
英莲正席地坐在书架前,不知在翻阅什么杂书,身边放着个粗陶罐子,里面放了坚果零嘴,不时就往小嘴塞几颗。
她如今正到了抽条的时候,时常小嘴不停,母亲封氏宠爱女儿,时常送些精致的零嘴过来。
等到书案前的阳光变得越发耀眼,贾琮便伸了下懒腰,放下手中的书本。
书房外的走廊上,一个红泥小炉闪着火光,飘出甜香软糯的味道,还夹杂着一丝好闻的药气。
如今王熙凤怀孕显怀,日常不宜多操劳,平儿和五儿手中的家务事,便比以往更细致繁琐些。
五儿虽白日都在西府忙碌,但只要得了空闲,每天午前都返回东府,给贾琮操持滋补膳食,张罗完事才返回西府。
等到堂屋里响起脚步,便到了贾琮院里每日午膳时间,英莲第一个坐起,跑去堂屋帮忙摆桌。
……
等院子里的丫鬟满满坐了一桌,贾琮对五儿说道:“如今你在西府管家,事情繁杂,不必每日午前回来操劳,让龄官帮你操持就行。”
五儿微笑回道:“虽眼下二奶奶减少理事,我和平儿忙碌了不少,不过西府那些家务事,倒不是每时每刻都会上来。
一般都集中晨起和日落两个时段,每日晨起各处管事丫鬟和婆子,来上报前一日事务履行。
但有偏差需我们拿定主意,但若无事,或各自散去,或新领当日差事;到日落前各房人等,还会上报本日疑难之事。
至于各处库房、采买、领用等事,内外院都有专人管着,由林之孝家两口协领,隔日便向二奶奶院里上报账目。
所以,寻常之日,我和平儿也就晨起和日落这两个时段比较忙碌,其他时间倒是事情不多。
每日午时前后,正好是空闲时间,东西两府就几步脚程,我呆在二奶奶院里也是白闲着。
不如回来帮三爷张罗事情,还能和姊妹们一起,比我一个在西府热闹些。”
……
其实五儿每日午时前后来回,自然是心中放不下贾琮,也是因为最近宝玉经常过来罗唣,看到有些厌烦,掐准时辰躲过去。
但是这事她没和贾琮提起,因这事眼下也不当事,宝玉就是一贯侨情做作,并不敢做出什么事。
且王熙凤和平儿都已看出宝玉心思,自会帮她抵挡排解,如今她是贾琮房里的人,就算贾母也不敢怎么样。
但要是将这件事和贾琮说,以他的脾气必定要对宝玉发难,五儿想到贾琮也是刚刚袭爵,眼下又值春闱在即,不愿给他生出事情。
贾琮笑道:“你既不怕繁劳,那便由着你的意思,只是自己仔细一些,不要过累了就好。”
五儿巧笑嫣然,回道:“三爷放心,我自己知道轻重,就盼着三爷早日熬过这段辛苦日子,早早金榜题名。”
一说到金榜题名,饭桌上的气氛都热烈起来。
这里除晴雯被赖嬷嬷买进贾府,芷芍据说出身犯官之家,也是从小被赖大买来。
其他丫鬟都是荣国府家生子,家中几辈子都在贾家过活,三十年前贾敬登第,她们的父母都还没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