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594节

  迎春发现他表情有异,问道:“琮弟,这位黄大人是很要紧的人物吗?”

  贾琮说道:“本次春闱三大主考官之一,便是礼部右侍郎黄宏沧!”

  迎春等姊妹听了这话,心中都有些震惊,方才的欢欣热闹,一下便荡然无存。

  贾琮这句话,无疑是指被鼍肉毒害之人,多半就是礼部右侍郎黄宏沧,这人可是春闱主考,而贾琮正要下场春闱……

  这一意外的消息,让贾琮心中思绪翻滚,颇不平静,作为一名会试举子,春闱主考官意外变故,自然引起他的关注。

  他见桌上的姊妹都神情惊疑不定,一双双妙目望着他,眼光中的担心和关切,不言而喻。

  贾琮笑道:“礼部官员众多,必定不止一名姓黄的官员,堂堂春闱主考官,哪里就那么容易出事。”

  迎春等姊妹听他这话也有道理,又见他神情自在,似乎没当回事,也就都放下心,席上的气氛很快恢复了轻松。

  ……

  贾琮虽然话语松弛写意,但心中却并没轻松,方才那些话也不过是快慰家中姊妹,省的因此坏了今日的兴致。

  礼部或许不止黄宏沧一名姓黄的官员。

  如果只是一名普通官员中毒,镇安府和祈年府的官差出面足矣。

  甚至是大理寺出面查案,都还在情理之中。

  但是,身为皇帝秘衙的推事院,却因此大张旗鼓出动,难道只为了一名普通黄姓官员?

  贾琮几乎能够肯定,出事的就是礼部右侍郎黄宏沧,这届春闱只怕注定是不平静了。

  但是,贾琮只是个丁忧居家的官员,在本年的春闱之中,他也不过只是一名应考举子。

  春闱主考官被毒害,这样的事不是他能左右,甚至和他没有直接关系。

  朝廷必定会临时选拔替补主考官,绝对不会让既定开试时间变动,不然引起的风波就太大了……

  他只是略想了一会儿,便放下心思,一直到这别致温馨的美食聚餐结束。

  ……

  众人散了席面,宝钗临走的时候,笑着递给贾琮一个精致的木盒。

  说道:“琮兄弟,这里有两支上年份的高丽雪参,你会试入场九日,最是劳心劳力,这雪参含服可以补气养神。”

  一旁的莺儿眨了眨眼睛,说道:“这两支雪参是姑娘特意挑的,亲口尝过药性,亲手用琢器切成片儿,放在闺房西窗下晾晒。

  这些都是姑娘自己做的,旁人都不让沾手,可真是用心的。”

  迎春等姊妹见莹儿说得有趣,话语都都在显摆自己姑娘,各自都笑出声音来。

  黛玉一双如水明眸,眼波流转,在贾琮和宝钗之间,来回细瞧,就想着能看出些什么。

  宝钗脸色一红,说道:“莺儿,就你多嘴。”

  贾琮微笑说道:“多谢宝姐姐有心了,入场九日,本就想带些人参提神补气,这高丽雪参是正合用的,还是宝姐姐细心。”

  宝钗笑道:“这不过是小事,并不值当什么,我也是第一次遇到,家中亲眷兄弟能入会试的,也是一桩了不起的喜事。

  只盼着琮兄弟这次春闱能金榜高中,也不枉这么多年来苦读诗书。”

  一旁的莺儿笑道:“三爷一向考学厉害,不是已得了解元,说不得这次能考上状元,到时三爷可不要忘了我们姑娘的好处。”

  宝钗听自己丫鬟今天话好多,脸色愈发羞红,语气有些微嗔,说道:“莺儿,你又多嘴,越大越没规矩了。”

  莺儿见自己姑娘有点羞恼,吐了吐舌头,不敢再多嘴,宝钗又闲话了几句,就带着丫鬟回了西府。

  ……

  贾琮打开木盒,见里面铺着雪白干净的棉布,雪参都被切成大小均匀的薄片,摆放得整整齐齐,有些赏心悦目。

  可见这样的小事,宝钗都做得很是用心,他想起那日在雨中,两人突如其来的亲密,还有书房中那次倾心相谈……

  突然,身边甜香细细,轻灵略带调侃的声音响起:“三哥哥,自从那次你扶了宝姐姐,她对你好像越发好起来了。”

  贾琮见其他姊妹都已离开,唯独黛玉还留在身边,丫鬟紫鹃还在和晴雯闲聊。

  贾琮微笑道:“我怎么不觉得,宝姐姐不是一向细心,上次你病了,她也每天过来陪你说话,难道你也扶过她。”

  黛玉听贾琮说你也扶过她,俏脸绯红,琼鼻一皱,说道:“如今你也学坏了,说起疯话就装起了蒜。”

  贾琮笑道:“你不是也送毛笔给我,我下场之后,一定用它写文章,到时榜上列名,可是真格有妹妹的功劳。”

  黛玉听了贾琮的话,精致嘴角微微一抿,笑道:“你记得妹妹的好处就成。”

  ……

  荣国府,梨香院。

  宝钗从贾琮院子出来,这一路走来,脸色红晕未消,平添几分娇美醉人。

  一旁的莺儿偷看了眼宝钗的脸色,小心翼翼的说道:“姑娘,今天我多嘴了,可我说的都是真话。

  姑娘心里有事,老闷在心里也不成,你不说出来,三爷怎么会知道呢。

  你瞧林姑娘就不一样,我虽并不清楚,但看着林姑娘的样子,必定体己话都会和三爷说。”

  宝钗听了这话,微微慢下脚步,她自己的心思,金钏和莺儿两个贴身丫鬟,都很清楚,如今身边没人,她也不用害羞。

  微微有些苦笑,说道:“有些事情你没看明白,林妹妹怎么会一样,她和琮兄弟从小一起长大,正经的青梅竹马。

  我和她,不管是亲缘,还是彼此情分,都不能比的,琮兄弟已是这等排场,这次过春闱之后,会越发受朝廷重用……”

  莺儿听了自己姑娘的话,心中不禁奇怪,三爷愈发得意,姑娘觉得高兴才对,怎么说着说着倒伤心起来?

  宝钗幽幽说道:“莺儿,以后……以后不要在琮兄弟面前说这些话。

  还有,这些话回去也不好和金钏说,这丫头有心病,总觉得有些疯魔……”

  ……

  神京城西,鸿翔客栈。

  这家客栈是城西的老字号,客栈占地不小,房舍和吃食都很不错,而且店租费用恰当,吸引了不少赴考举子租宿。

  此时临近正午时分,店堂零零散散做了几桌食客,几乎都是穿戴青袍儒巾的举子。

  因为临近春闱入场,很多举子都闭门读书,所谓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因此,很多宿店举子的日常吃食,都是小二送入房间,使得店堂里有些人气寡淡。

  店堂里有食客的桌子,一般都是几个举子合桌,一边吃饭,一边说话,话题自然不离即将到来的春闱大比。

  整个店堂只有一张桌子有些奇怪,只坐了一个举子,却摆了一座丰盛的菜肴。

  一个店小二满脸笑容,新端了一味鲜鱼,放在那位举子的面前,说道:“吴相公,你的菜都齐了。”

  吴梁有些心不在焉的挥了挥手,将那小二打发走。

  ……

  自从礼部右侍郎黄宏沧被点为春闱主考官,吴梁和周严对本次春闱,可以说是寄予厚望。

  他们倒不会觉得黄宏沧曾拟题点拨,就会荒唐到拿那道拟题,充作春闱的试题,黄宏沧要是糊涂成那样,也做不到正三品高官。

  但是一个人的思路文风,都有一脉相承的痕迹,得到过黄宏沧的拟题点拨,就能多少揣摩出他截题和设问的方向。

  这对于苦读经义十余年,并能跨过门槛的举子,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这些日子,吴梁已将黄宏沧那道拟题反复揣摩,从不同的破题方向,撰写不同对答方式的时文策论文章,已至滚瓜烂熟的境地。

  而且,黄宏沧拟题之中,涉及到的经义典籍、先贤文集他都发散精读。

  吴梁比起有解元之才的林兆和,虽然略有不足,但也是杭州府举子中不俗人物,自有自己一番才气。

  通过这段时间钻研,对黄宏沧在拟题中透露的文脉思路、论述取向、气宇神韵等等,吴梁都已成竹在胸。

  他相信周严多半也是如此……

  只要黄宏沧编撰考题,就必定无法完全跃出此中藩篱,必定能够有迹可循。

  到了那个时候,他们应答撰文,便比其他举子占了极大便宜。

  春闱大比,天下俊才汇聚,金榜夺名之争,何等激烈残酷,可想而知。

  这些各州读书人中的佼佼者,他们之间的才华差距,绝对不会太过悬殊。

  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他和周严有了这等机缘,在这场春闱大比中,已经比其他举子占据了显著的优势。

  其实,严格上说这不算完全作弊,不过是一种有迹可循的取巧。

  但是,过程并不重要,即便这过程有些文心暗亏,但是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

  今天他本是约了林兆和周严,在会试入场之前,聚席相谈,最后关头交流一次应试话题。

  但派去邀请林兆和的家仆,回来说林解元闭门苦读,不愿意耗费时间,言会试之后必定做东,回请吴梁和周严赔罪。

  吴梁听了这话,也是笑笑不在意,自己这位同窗,身为科举大省杭州府解元,一身才华,放眼天下,只怕都是可数的。

  因此,以林兆和的本事根底,取一进士之名,绰绰有余,即便没有黄宏沧的便利,也是无关紧要,他既要闭门读书,也就罢了。

  周严才是吴梁最想见面的,因为两人同得一桩便利,相互交流研讨,才更加契合妥帖。

  不过周严的邀约,吴梁倒不是派家仆去通知的,因为他也不知周严如今的住处。

  据周严说他那位族亲性格孤僻,从来不见外客,所以碍于族亲情面,他也不便向外人透露。

  好在两人因时常探讨黄宏沧的拟题,每隔几天都会相约见面,互通有无,所以前几日周严就知晓今日之约。

  只是吴梁已等了周严多时,已经过了原先约定的时辰,依旧不见他的人影。

  这让吴梁有些失望,他心中猜测,只怕周严和林兆和一样,会试最后关头,闭门冲刺钻研,不愿出门。

  等到时间过了正午,周严依旧不见踪影,吴梁也就放弃希望,独自自斟自饮起来。

  ……

  这时,店堂外进来两个举子,一副风尘仆仆的模样,在吴梁不远处的桌子坐下。

  其中一人招呼伙计来上酒菜,压低声音说道:“王兄,真是人有旦夕祸福,谁又想到,黄大人堂堂春闱主考官,竟在入场前遇害!”

  吴梁正端着酒杯浅斟,听到这一句,整个人吓得一哆嗦,杯中酒水洒出些许。

  只听邻座另一人轻声问道:“刘兄的消息是否确实,春闱主考官临场出事,这等消息可不许瞎传,小心惹出事来!”

  “此事千真万确,我有几个脑袋,还敢乱语惑众不成,我有一同年租住在清柳坊,和黄宅不过一街之隔。

首节 上一节 594/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