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593节

  鼠莽草性状猛烈,当年为给皇子配置药饵,太医院和宫中,都存放一部分鼠莽草。

  一位宫中内侍误食毒草,不到二刻便殒命,可见其毒性极强。

  但是黄大人中毒之后,过去几个时辰才发作,而且并未殒命,还能吊住一口气息。

  说明中毒不深,必是鼠莽草中掺入其他致幻药物,才会让黄大人被毒物所制,昏厥不醒。

  本官返回太医院之后,便会抓紧推演药理,尽快配制出解药。”

  ……

  黄夫人和黄小姐听了李明成一番话,对于皇子奇症的故事,几乎充耳不闻,知道黄宏沧救治有望,心中都欢喜不尽。

  周君兴对黄宏沧是死是活,却是毫不在意,问道:“李大人,此毒用何法才能下毒。”

  李明成笃定说道:“自然是饮食下毒。”

  一旁的黄夫人神情迷惑,说道:“老爷都是和我们相同饮食,如果饮食下毒,为何家中其他人都无事?”

  一旁的黄小姐突然醒悟过来,说道:“娘,父亲虽然都和我们同桌而食,但是有一样东西,却只有他食用,旁人都不用的。”

  周君兴厉声问道:”那是何物!”

  黄小姐说道:“家父有积年的咽症,因春闱入场需闭关十日,父亲担心旧疾发作,影响春闱大事。

  这段时间都食用鼍肉炖羹,用来食疗咽症,昨夜父亲病发两个时辰前,就食用过一盅鼍肉炖羹。”

  周君兴双目炯炯,问道:“是和那家店购置的鼍肉,此物如今是否还有剩余?”

  黄夫人说道:“老爷用的鼍肉,是和雍瑃街鸿兴南货店预定,昨日店里就送来两斤鼍肉,如今还剩下大半在厨房。

  只是家中的厨娘是本家远亲,跟随我们已十几年时间,绝对不会毒害老爷,周大人可不能冤枉她。”

  周君兴对黄夫人的话似乎置若罔闻,冷然说道:“郑主事!”

  郑英权会意,立刻出了房间,只是过去片刻,便已快步返回,手中用厚布包裹一物进来。

  说道:“大人,前后门户都已把守,一干人等俱在!”

  周君兴沉声说道:“立刻派人去鸿兴南货店,拿了相关人等入推事院问话!”

  此言一出,屋内凭空生出阴冷之气,让人不寒而栗……

  推事院的名头市井皆有传闻,凡是有人被拿入推事院问话,虽然不至于都不能活着出来,但是大吃苦头却是难免的。

  李成明从郑英权手中接过厚布包裹,小心翼翼的打开,里面是一块带着鳞片的灰黑色腌肉。

  他将腌肉放在鼻端轻轻一闻,眉头不仅微微一皱,说道:“鼠莽草经过晾晒才能入药,且有浓烈的辛香之气。

  如果在肉食上用过鼠莽草,会更增食物香味,与川西花椒有些类似,但这块鼍肉毫无此等气味,并不像是有毒的。”

  周君兴脸上戾气隐现,说道:“黄府之中只有此物下毒,才能害到黄侍郎,怎么可能会无毒!”

  李成明对周君兴的质问,显得毫不在意,他是太医院院正,大周知名的医道国手,深得嘉昭帝器重。

  周君兴就算是条发疯的狗,也绝不敢轻易咬他,谁还没个头疼脑热,到了要命的时候,李成明这等名医,相当于一条性命。

  李成明淡然说道:“要想知道这块鼍肉有没有毒,其实并不难办,用不了多少时间,就能一清二楚。

  周大人让人找一头野犬,再将鼍肉用火烘烤出油,如鼍肉被下了鼠莽草毒,毒性就会挥发加剧。

  将之喂给野犬食用,不用半个时辰,野犬就会毒发,如果野犬安然无事,就说明鼍肉无毒。”

第592章 眉颦映雪心

  神京城北,雍瑃街。

  鸿兴南货店刚到一批新鲜南货,许多老客闻讯而来,两间开脸的店堂,生意兴隆,人进人出。

  门口那位身材消瘦,微佝偻着背的小厮,依旧勤快搬运刚到的南货。

  这里的一切,都和往常毫无二致。

  一位衣履整齐的婆子,正和店老板娘说道:“我得了府上姑娘吩咐,来买店里的鼍肉,不知有没有新货到?”

  老板娘满脸笑容:“我可记得你老,你家姑娘生得天仙似的,自然记得,店里刚新到上好鼍肉,我给你拿去。”

  那婆子听了这话,也觉得有脸面,她那日跟着龄官出去一趟,小姑娘便记住了她

  那日龄官姑娘回来,因和伯爷提过鼍肉的好处,伯爷便叫她有空便过来看看,只要有新货,就替龄官姑娘买来。

  如今府上奴才都知道,龄官姑娘是伯爷从江南带回的,日常极受伯爷宠爱。

  那婆子得了贾琮吩咐,自然不敢怠慢,又特地和龄官问了挑选鼍肉的窍门。

  今天不过是来碰运气,没想到只时隔一天,店里就来了新货,倒是意外惊喜。

  那婆子看着店堂里人流熙攘,等着店老板娘取货过来。

  想着买回了上等鼍肉,龄官姑娘肯定高兴,这小姑娘高兴,伯爷必定也高兴了,自己在府上也就得了意。

  ……

  只是,上一刻店堂里还是客似云来的繁华,下一刻就遭来官非临门的横祸。

  五六个推事院的缉事校尉,手扶腰刀,手拿锁链,毫无预兆的出现在店门口。

  凶神恶煞的闯入店堂,将店里客人吓得纷纷躲避。

  领头的校尉嚷道:“哪位是店掌柜,马上出来说话!”

  正在店堂忙着招待买客的掌柜,战战兢兢的过来,问道:“官爷,我就是店主,请问有何贵干!”

  那校尉阴森森说道:“你的事发了,你店里卖出的鼍肉,毒害朝廷礼部命官,跟我去推事院走一趟!”

  那婆子听得什么鼍肉毒害朝廷命官,心中猛的一激灵,已吓得不由自主退开几步。

  正看到那老板娘拿着鼍肉从内堂出来,她哪里还敢买这要命的东西,急忙走出店堂远远躲开。

  就听见南货店里传来一阵喧哗,那群凶神恶煞的官差,押着店主夫妇骂骂咧咧的离开。

  连门口那个搬货的小厮,都一起被带走……

  那婆子心里松了一口气,还好方才自己机敏,早早退了出去。

  要是等到老板娘拿了鼍肉给自己,官差知道自己也来买这要命的鼍肉,只怕就要沾惹上麻烦,连伯爵府都要牵连上……

  ……

  宁荣街,伯爵府。

  贾琮院里正堂之中,一张大理石面的圆桌身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吃食。

  焦黄的腌肉馕饼,雪白的茯苓方糕,翠绿绿的腌菜,金黄的腌鹅蛋、熏烤晾晒的果干,大大小小摆了十几个碟子。

  还有就是一些调制的晾晒海货,烘烤鳗鱼,巴浪鱼块,蜜酿鱿鱼,九蒸紫菜等湖海南货。

  各式吃食色彩各异,切削精当,摆盘齐整,散发着一股香浓鲜郁的味道,让人食欲大开。

  不仅贾琮身边几个丫鬟都在,还请了迎春、黛玉、探春、惜春、湘云、宝钗、邢岫烟等姊妹,各自团团围了一桌,很是热闹。

  湘云笑道:“今天三哥哥这么贴心,弄了一桌好东西,请我们过来热闹。”

  五儿笑道:“后日三爷就要春闱下场,我和龄官弄了不少吃食,都是鲜甜易久放之物,让三爷可以在号监里食用。

  龄官还去买了一批上等的湖海南货,稍加炮制就滋味很不错,三爷说这两日不看书了,请姑娘们一起来尝尝鲜,瞧瞧哪样最好吃。”

  湘云笑道:“那三哥哥真是找对人了,这事我最在行了,我挑几样好吃的,三哥哥带进号监里用,必定没错的。”

  她说着便夹了一块方形的馕饼,嚼得清脆作响,引得迎春等人好笑,连说哪里来的馋嘴丫头,一点不怕害臊。

  有了湘云在场,气氛总是很容易热烈起来,各人都挑自己顺眼的吃食品尝,议论比对那样更加可口,显得十分融洽欢欣。

  ……

  贾琮拿了一碟黑红色的酱菜,放到黛玉面前,试探着说道:“这碟酱菜是龄官去买南货的时候,我特意让她捎回的。

  听说这是姑苏有名的,妹妹必定喜欢吃,快来尝尝。”

  黛玉端着那碟酱菜,放在鼻端一闻,秀眉微微一皱,说道:“这有什么稀奇的,不过是姑苏那边的五香大头菜。

  在府上从小到大这些年,三哥哥难道不知,我的口味一向清谈微甜,这种小菜咸酱之气太重,哪里是我能受用的。”

  贾琮好奇问道:“妹妹是姑苏人,这是本地小菜,难道就从来不吃的。”

  黛玉笑道:“我是姑苏人自然没错,可我从小体弱多病,母亲注重教养饮食精细保养,这种咸辣酱腌菜,我的肠胃受用不起。

  虽然如今身子好了许多,但是小时的口味却难改,这种口味腌菜我可一向都不碰的。”

  贾琮点头,若有所思说道:“妹妹说的有理,可见许多事都是后人穿凿附会,以至以讹传讹……”

  黛玉一脸疑惑,表情有些呆萌,问道:“三哥哥你说什么以讹传讹,我怎么都听糊涂了。”

  贾琮笑道:“没什么呢,我随口说说,妹妹不喜欢吃也是好的,饮食清淡对身子更有益处。”

  贾琮将那碟让他好奇的五香大头菜,随手端走,放得远远的,又夹了一块烘烤鳗鱼。

  笑道:“这烘烤鳗鱼,十分鲜美,龄官只是洗剥去腥,然后用少许青盐调味,用火烘烤而成,口味清淡,却十分鲜甜。

  这东西还挺养人,妹妹正在长身体,多吃这些东西才好,不能一味茹素清淡。”

  黛玉听他说什么正在长身体,俏脸微微一红,夹了块在嘴里细嚼慢咽,居然味道极好,然后又夹了一块……

  ……

  此时,湘云已吃完第二块馕饼,开始去夹第三块,席上正是莺声笑语,突然听到院子里传来脚步声。

  小丫鬟娟儿连忙跑出去看,回来是说陈大娘找龄官姑娘有事,正在外面候着。

  龄官正和姊妹们说笑,听了也有些奇怪,这个陈大娘是府上的仆妇,曾跟她一起去南货店买东西,也不知什么事找自己。

  她出去不会一会儿就重新回来,贾琮见她脸色有些不好看,问道:“龄官,陈大娘找你有什么事情吗?”

  龄官脸色有些发白,说道:“三爷,陈大娘方才帮我去鸿兴南货店买鼍肉,那南货店里突然来了许多推事院的官兵。

  说店里的鼍肉毒害了朝廷命官,将店主和掌柜娘子都抓走了。”

  龄官这话一说,满桌的姊妹都停了说笑,脸色都露出惊讶的神情。

  湘云嘴快说道:“那还得了,龄官还好你没买鼍肉来吃,不然岂不是也被害了。”

  龄官突然想到什么,说道:“三爷,我想到一件事,我去那店里买南货的时候,曾看上一块鳞甲鼍肉。。

  但是,但是掌柜娘子说,那块鼍肉已被礼部黄大人预定了,难道被毒害的就是这位黄大人?”

  贾琮一听这话,神情不禁一变,脸色也变得有些凝重。

首节 上一节 593/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