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631节

  一旁的周严脸色苍白,双脚都在微微颤抖,他内心也放弃希望。

  但对于仕途功名的灼热,却越发在心中疯狂炙烧,一双充血发红的眼睛,依旧仔细巡视首榜每一个名字,企图兑现最后的奢望!

  连吴梁身边的林兆和,这一刻也失去原先的淡定,双目炯炯盯着首榜,双手在衣袖之中已紧紧握拳。

  对于自身才学的自信,他并没有从榜尾往前寻找,而是直接从榜首开始看起,只在片刻之间,双目赫然圆睁,脸上泛起红潮……

  ……

  贾琮的马车停在人流外围,虽然无法看清榜单,但在尾榜贴出之后,随行管家早就派了几个小厮,挤到人群之前去看榜。

  迎春事先听说会试看榜喧嚣激烈,生怕挤坏了自己弟弟。

  昨日就特意交代管家,让他挑选腿脚灵便、办事灵活的小厮,让他们记熟贾琮的名字籍贯,以备看榜不时之需。

  此时几个东府小厮早挤到人群前面,一个个从怀中取出纸条,在每张榜文的末尾往前寻找。

  这个看榜的法子,据说是府上大小姐教给执事婆子,然后又教给他们,看榜之时半点都不能错。

  等到首榜贴出,其中一个机灵的小厮,越过还没看完的次榜,直接去看那张贴的最高的首榜。

  随着人群之中不时响起的欢呼声,那小厮满脸大汗,在首榜上从后到前校对名字。

  没过多久时间,他终于在榜单上看那个早记得滚瓜烂熟的名字。

  他忍不住欢呼道:“我们伯爷也中了啦!”话音刚落,他便奋力挤出人群回去报喜……

  只是在周围涌动的人潮之中,喧哗吵闹的人声之间,谁也不会在意一个奴仆小厮的叫声。

  ……

  随着首榜贴出,时间无声延续,整个看榜的人群陷入最后的疯狂。

  少数人的欢呼雀跃,伴随着大多数的心如死灰,甚至捶胸顿足、嚎啕大哭。

  每一届的会试揭榜都免不了这些喜怒哀乐……

  人群之中,刘霄平精神极度紧张,尾榜和次榜之上都没他的名字,蔡孝宇已得中次榜,排名还在中上,更让他倍添压力。

  他将最后的希望都寄托在首榜之上,等到首榜贴出之后,他便飞快从榜末开始浏览,期待能发现自己的名字。

  比起刘霄平紧张窘迫,蔡孝宇心情十分舒畅,他得中次榜中流之上,只要殿试不出大的纰漏,大概名入二甲还是可以的。

  他想到本次及第之后,从此不用再读诗书,不用溜出书房就要看老父脸色。

  即便整日无所事事,家人也不会再加管束,他想到这些快活,心中不禁乐开了花,觉得此生足矣,或许十六楼还能多去几次……

  所以,当首榜贴出之后,因为已事不关己,蔡孝宇不像刘霄平从榜尾看起,而是颇为悠闲直接去看榜首。

  作为今科新诞生的贡士,他还是对那些同年名列前茅,颇感兴趣的。

  等到他看清榜首的几个名字,一双眼睛立刻瞪得溜圆,嘴巴微张,一张微胖脸庞都是震惊之色。

  一旁的刘霄平突然高声欢呼,叫道:“孝宇,我中了首榜九十六名,我也中了,还中了首榜,光宗耀祖,光宗耀祖啊!”

  刘霄平欣喜若狂,方才两榜无名的窘迫紧张一扫而空,说话都有些语无伦次。

  只是他叫了两句,发现身边的同窗似乎没有反应,不禁有些奇怪。

  回头看去,见蔡孝宇死死盯着榜首的位置,举止呆滞,目光震惊,似乎根本没听到他的话。

  口中忿忿不平说道:“仲文,你看榜首,玉章竟中了榜首会元,他已中了案首、中了解元,他这是要逆天啊!

  那日吃酒之时,他还说自己考的马马虎虎,好生奸诈,这次回去必须让他在春华楼请十天席面,不,必须要请一个月!”

  ……

  贾琮站在车辕之上,自从首榜次榜贴出之后,挤到人群去看榜单的几个小厮,竟没有一个人回来。

  这大概说明自己未入尾榜和次榜,那么只能寄希望于首榜,即便贾琮对自己上榜颇为自信,心中也开始生出紧张。

  他远远看到首榜被贴出,随着人群中时发出欢呼声,突然有人喊道:“榜首是贾琮,神京镇安府人士!”

  会试首榜榜首,历来都是瞩目的焦点,那人的惊叹声很快传扬开来,无数人开始交头接耳。

  “贾琮,听着好生耳熟的名字。”

  “神京贾琮,还会是那个,便是荣国府贾琮,爵封威远伯。”

  “此人曾取雍州案首、解元,词章之名震动天下,兵峰之威平定女真,如今又得会试榜首,真乃天之骄子。”

  “能与威远伯同科登第,我辈之幸!”

  “堂堂当朝贵勋,正经的朝廷命官,居然也和我们这等白身学子,争夺青云之机,还有没有天理……”

  “春闱会试,国朝抡才大礼,天下贫寒士子唯一报国之途,榜首却点当朝勋贵,是否为官官相护,我看有蹊跷……”

  “周兄慎言,此话有构陷主考,抨击朝廷之嫌,小心惹祸……”

  随着谁来越多举子看清榜首名字,关于各种议论之声,此起彼伏,熙攘顿起。

  对于上榜之人,各自都在侥幸欣喜之中,自然对同样上榜的榜首会元,大都抱着善意。

  但是现场数千人的落榜举子,他们的心情沮丧到极点,他们对夺去最高荣耀的榜首,自然不会待见。

  加上贾琮身份特殊,这些落榜举子心情激愤之下,不敬之言,甚至是诋毁之言,都不在少数。

  此时,即便几个看榜的小厮还没返回,贾琮也知道自己竟得本年会试头名,心中自然喜不自胜。

  但是听到人群之中各种言辞四起,特别是哪些不善之言,脸色也微微一冷。

  此时,几个看榜的小厮先后挤出人群,纷纷向贾琮报喜,其中话语举动,引起一些看榜举子的留意。

  贾琮见自己上榜的消息已确证,不想再留在现场节外生枝,于是吩咐管家调转马车回府。

  一些得知风声的举子正好围了过来,仰慕者有之,心怀愤恨者有之,但他们都没能见到贾琮,除了被车轮扬起滚滚烟尘……

  ……

  等到贾琮的马车驶离礼部南院,首榜张贴的时间过去许久,蜂拥看榜的举子才陆续散场。

  俗话说几家欢喜几家愁,可是会试揭榜落地,最终愁是百家千家。

  林兆和、吴梁、周严也随着人潮离开礼部南院东墙。

  林兆和、吴梁都是满脸笑容,唯独周严脸色死灰,精神萎靡。

  在会试首榜张贴之后,林兆和终于在榜单上找到自己名字,高中会试头榜第三名,这甚至已超过他的预期。

  此刻他口中赞叹:“威远伯贾琮,果然名不虚传,竟能摘得会元之荣。

  我们到了神京之后,多听说他的名声,那时我还半信半疑,如今看来此人当真不凡,听说他师从文宗静庵公,不亏名师出高徒。

  可惜我们上门拜访,无缘结识,倒是一件憾事。

  吴梁笑道:“现在他和我们可是同科同年,下月还要同进殿试,宜淳也不用遗憾,有的是结识的机遇。

  宜淳这次名列第三,可是紧随贾琮之后,为杭州府争了光彩,或许你和贾琮结识,一见如故也说不定。”

  两人此刻都有些志得意满,吴梁看到一旁周严的神情,连忙收住了话头。

  说道:“葆坤兄勿须气馁,本年会试失利,大不了三年后卷土重来,以葆坤兄的才情学识,必定能够蟾宫折桂。”

  林兆和也劝道:“希文所言不差,科场胜败乃常事,葆坤兄虽稍挫折,但成事者皆厚积薄发,葆坤兄学心坚韧,必能如愿以偿!”

  周严叹息道:“我不像两位贤弟,少年勃发,青春正盛,我是岁月蹉跎,不知何时能够成事。

  我等平俗之家出身,无气运家势可以依仗,想要走青云仕途,唯有苦读诗书一道。

  没想到我多年苦熬,没有一日不勤勉,没有一时敢懈怠,偏偏就是时运不济。

  反而贾琮这等贵勋子弟,锦衣玉食,官爵加身,得天独厚,已是这般机缘荣盛,偏偏还能锦上添花,摘得会元之荣,天道不公啊。”

  吴梁听了周严的抱怨之言,也是微微叹息,他知道周严年近四十,对于科举进仕愈发焦急,本次会试落榜,心有怨怼也是人之常情。

  但是,林兆和听了周严的话语,眉头不禁微微一皱,他和周严的交情,并没有吴梁这么紧密,所以也不做多言。

  周严抱拳说道:“先恭喜两位贤弟金榜登第,我先要回族亲别苑,稍作收拾,过几日便要返乡。

  来年卷土重来,或许还能在神京和两位贤弟重逢。”

  吴梁说道:“葆坤兄,今日你精神不济,不如我和宜淳送你回去吧?”

  周严脸色微微一变,说道:“不敢道劳动两位贤弟,今日你们二人登第,只怕有不少同年要庆祝,盛情心领了。”

  说着和两人挥了挥手,便独自离开。

  吴梁倒是忍不住有些叹气,林兆和看着周严离去的背影,若有所思,一言不发……

第618章 绝胜多萧然

  荣国府,荣庆堂。

  自从贾家二房迁出荣国府,迎春、黛玉等姊妹都在东府安居,荣庆堂比起往年也少了些许热闹。

  但今日堂中人气鼎盛,贾母斜靠在罗汉榻上,鸳鸯、琥珀等丫鬟在旁伺候。

  贾政夫妇带着几个子孙陪坐说话,李纨也带着丫鬟进了堂,二房除了几个姨娘,几乎一个都没落下。

  王熙凤也坐着滑竿,早早进了堂中,贾母让人抬了软椅安置她。

  没过去一会儿,薛姨妈带着丫鬟同喜也进了荣庆堂,开口就恭喜贾母,养了个文曲星转世的孙子。

  贾政听了颇为开怀,王夫人心中却不免生气,觉得自己妹妹胳膊肘往外拐,行事说话都抬着大房的面子。

  莫非妹妹竟痴心妄想起来,想让宝丫头和琮哥儿成事,那她可真是混了头了,竟半点不知老太太早算计的心思。

  此时,迎春让丫鬟给贾母传信,因官府上榜喜讯,多半会报到伯爵府,她和姊妹等得了喜讯,再过来和老太太报喜。

  堂中气氛被薛姨妈带动,众人话语都不离贾琮放榜之事。

  如果贾琮如今不是两府家主,不是这等声名卓然,不知会不会出现这等场景。

  至少贾母必定还是老派口吻,比如世传勋贵之家子弟,不需靠科举读书改换门庭云云。

  座中对贾琮登第之事,最热衷欣喜除了贾政,另外一个竟然是李纨,手牵着儿子还不时耳提面授几句。

  她寡居多年,一向处事谨慎小心,所有心思就渴望儿子成材,自然对这等科举荣耀之事,十分羡慕。

  说道:“老太太,东府敬老爷也是进士及第,这算起来好多年前的事,这次琮兄弟也能登第,可真是希罕事。”

  贾母原先对贾琮读书科举,并不太过在意,甚至觉得他都封了爵位,还去读什么劳什子书。

  但进士及第之事,非比寻常,历来都是载入族谱,宣之后人,不管对如何尊贵的门第,那都是不得了的文华盛事。

  如今贾母可不敢再说那些轻巧话,不然传出去必定成为笑柄。

首节 上一节 631/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