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634节
她只是和平儿五儿商议来客门第有异,如何分席开宴,如何主家接待,入何处偏厅奉茶等诸般细则。
像荣国府这样的世勋大族,待客之道最讲究迎送礼数,半点马虎不得,不然就会败了勋贵豪门体面,成了外人笑柄。
王熙凤每年操持贾母寿辰大礼,自然对这些门道的分寸,知之甚详。
她自己走动不便,自然要将事事交待五儿、平儿,又让五儿都写成章程,以便得用。
按照那日贾琮加袭荣国爵,接连数日的贺客人数,这次到贺的主客加女眷,怎么也要四五百号人,而且只多不少。
头几天流水席每日不少于二十桌,这么繁复的待客事务,事先不仔细打算,是很容易出乱子的。
以往王熙凤操持贾母大寿,都提前一月就开始算计,哪像这次贾琮得中会元,不过是提前一天得知。
三人坐在炕上商量许久,外头天光大亮,只怕过不了多久,里外院就要热闹起来。
……
这时,外头门帘掀开,鸳鸯满脸笑容进来。
王熙凤笑道:“鸳鸯姑娘怎么这么早就过来?”
鸳鸯笑道:“没有要紧的事情,只是老太太让我过来传话,说三爷及第大喜,这几日入府贺客上门,事情繁重。
老太太担心二奶奶怀着身子,不能太过操劳,要是实在忙不过来,可让二太太带着大奶奶过来搭把手。”
王熙凤、五儿、平儿都是心思剔透的女子,一听这话,便一下懂了贾母的心思。
王熙凤心中好笑,老太太看到琮老三越发发达,因心中心疼偏心小儿子,担心二房从此愈来愈冷落。
所以才让二房的人也出来露脸做事,在人前人后给小儿子做面子。
老太太或许想得简单,妯娌帮衬也算常事,但是真让二太太也出面操持,只怕自己这姑妈想的就不简单了。
王熙凤笑道:“老太太倒是心疼我,不过这次客人虽多,好在不会一天都来。
外头有林之孝两口子,里头有五儿、平儿帮着我,倒也还忙得过去,可不敢劳动二太太,礼数上也不妥当。”
鸳鸯笑道:“二奶奶说的有理,三爷登科的大喜事,有二奶奶这当家嫂子操持,才是合情合理。
如果让二太太这样的长辈出来操劳,说不好的倒让三爷给人闲话,说失了长辈礼数。
二奶奶要是真忙不过来,你打发人来叫我,使唤我这丫头就成,岂不是更轻便省心,老太太也是必定愿意的。”
王熙凤笑道:“这话真是中听,也是你这灵巧剔透的人物,才能说得这样入情入理,我这里先谢谢鸳鸯姑娘了。”
鸳鸯笑着离开,王熙凤心中明镜似的,鸳鸯虽替老太太传话,但因姑妈曾替宝玉讨要她做妾,这丫头只怕心里记着仇呢。
再说,王熙凤这等心思灵透,哪里会看不出,鸳鸯心里念叨的是谁……
……
伯爵府,贾琮院。
天色刚刚微亮,院里姑娘丫鬟都早早起身,庭院之中,游廊内外,堂屋门户,婀娜倩影走动穿梭,悦人眼目。
正屋之内,昨晚值夜的晴雯,在屋里来回走动,帮着贾琮穿衣梳洗。
她并不像往日那样,着急上火起身,小衣散发便帮贾琮操持。
而是天没亮就起身,把自己先收拾得俏美整齐,才去叫贾琮起床。
她一边帮贾琮束发盘髻,见贾琮在镜中容光焕发的模样,嘴角笑意一直没有褪去。
贾琮笑道:“晴雯,今天怎么这么得意,得了什么好事,说来给我也乐一乐。”
晴雯笑道:“还有什么好事,自然是三爷中了会元,三爷得意我就得意呗。
昨日内院的婆子都说,以前但凡听说中个秀才,也能说出个文曲星降世,可见都是胡扯。
贡院每次下场出百十个秀才,天上哪有这么多文曲星,都是吹牛大气不害臊。
像三爷那样每次考学都第一,去考士就能中会元,才是真格儿文曲星转世。”
贾琮笑道:“我觉得这话也是吹牛,三年就会出一个会元,文曲星不可能三年转世一次,那未免太忙不过来。”
晴雯被贾琮这话,逗得咯咯娇笑,爽脆好听的声音在房内回荡。
……
此时,正门被推开,芷芍端了铜盆热水进来,笑道:“说什么好事呢,怎么这样乐了?
晴雯可得把三爷收拾齐整些,今天三爷可是要见一天客的。”
晴雯笑道:“芷芍姐姐放心,我保证把三爷捯饬得体面,保准让上门道贺的女眷小姐,看了三爷都眼晕。”
贾琮问道:“昨日说好派车送你去看师傅师姐,这个时辰还不出门吗?”
芷芍笑道:“昨天以为三爷只是上榜罢了,谁能想到考了个头名会元,昨晚两府都已开始忙碌。”
五儿大早就去西府操持,等会还要回二姑娘那里帮衬,今日东西府要开流水席,内院还要接待女眷。
这样的大喜事怎么好出门,总要留下和姊妹们一起操持,好好看看三爷的得意。
昨日午后,我就让人给牟尼院送去口信,晚几日再和岫烟妹妹去看师傅师姐。
事情也是巧了,昨日师姐身边服侍的婆子,得了师姐吩咐去城里采购米粮,正好听说了三爷中会元的喜讯。
我派去送口信的人,还带了师姐送贺帖贺礼来。”
芷芍说完便出了房间,没一会儿手里拿了个黑檀木盒,这木盒并不是崭新的,盒子的边缘磨得有些发亮。
芷芍从盒中拿出一张淡蓝压花拜帖,一册红皮白底书札。
拜帖上首写着:遥祝威远伯琮会荣魁首之喜。
拜帖下首写着:蟠香寺妙玉谨拜。
拜帖上的字迹清雅秀丽,骨架匀称,颇具功底,贾琮笑道:“妙玉师傅有心了。”
芷芍又拿了那册红皮白底册子,笑道:“这是师姐亲手抄录的牟尼院贝叶经译文,送给三爷做贺礼的。”
贾琮听了神色一正,双手接过仔细翻阅,见书册上写满秀美小楷,字迹端凝清丽,气息出尘,亮人眼目。
贾琮也是书法行家,见了书册上的字体,不禁赞道:“妙玉师傅竟然写的如此好字,以前竟不知道。”
他是识笔知墨之人,见这册子前面几页墨迹,看着已有些日子,越往后翻墨迹越新,最后几页墨迹,倒像是这几日刚写的。
像是这册贝叶经抄本,妙玉很早就开始写,一直断断续续,最近才算抄好……
芷芍笑道:“我以前在姑苏时,曾听蟠香寺的老尼说过,师姐也是出身世家大族,幼年带发拜入师傅门下,
七岁就能写一手极工整的梅花小楷,从小便有才女之名。”
贾琮问道:“七岁女童便能写梅花小楷,即便寻常的官宦之家,也是极少见的。
除非是那种底蕴深厚的世宦大族,不知妙玉师傅出自何家?”
……
芷芍摇了摇头,说道:“这就不知道了,只听说师姐幼年多病,只能度化己身入门,才能消除灾厄。
如今她病根早除,但家人却早断了音讯,只能滞留空门难去。
前几年师姐想剃度出家,但师傅没有为她受戒,只让她带发修行。
据说师姐刚入门之时,她家中还常常有人来看望,每次过来都携带丰盛礼品,看着就是不凡之家。
但师姐十三岁之后,便再也没家人到寺里看望,我想那必定是她伤心之事,所以从不去问她,师傅也从不提此事。”
贾琮听了芷芍这话,想起去年他送芷芍去蟠香寺,妙玉亲自煮茶款待,所用的都是绿玉斗、点犀杯等极珍贵的古玩茶具。
如果不是自幼出身极贵之家,不可能有这等罕见的珍物伴身。
其实贾琮一直以来,对妙玉的身世,都有些好奇,不过毕竟是别人私隐,他也没有去探究的必要。
贾琮笑道:“这贝叶古经是先贤流传,承载佛缘福运之物,妙玉师傅这份礼,又雅致又贵重。”
芷芍笑道:“想是上次三爷送了一幅手书心经给师姐,必定是师姐想着投桃报李,才早早抄写了这册贝叶经回赠。”
第620章 神术解情窦
辰时过半,日头渐渐高升,宁荣街开始人气熙攘,街道两侧出现许多车马。
东西两府角门,各家闻听喜讯的宾客,络绎不绝入府道贺。
一应待客之道,两府奴仆早得内院传话提点,又依着往日惯例,显得井井有条。
男客自有管事导引入外院厅堂奉茶,女客不下车马,过角门入内院垂花门下车,由内院婆子丫鬟引入二门内。
贾琮加袭荣国爵之时,各家勋贵故旧虽也上门道贺,但此次上门贺客的情形,却与往日截然不同。
以往贺客大都入荣国府道贺,但此次上门宾客,既有入荣国府道贺,也有不少入伯爵府道贺,显得泾渭分明。
与贾家世交的四王八公、朝廷故旧、世交姻亲,因和荣国府是祖辈交情,又因荣国太夫人安居西府。
加之贾琮本就承袭荣国世爵,这些人都是上西府道贺。
各家老勋祝客,除和贾琮有过交往的同辈世子,其中几家家主还亲临道贺。
这几家家主都和贾政同辈,按照寻常礼数,派出子侄上门祝贺,就算尽了勋贵世家情义。
如今却是亲临致贺,礼数上很是持重,其中虽然有贾琮辈份虽低,但是同为勋贵家主的原因。
但更重要的原因,不外乎贾琮武功封爵,如今文华再登巅峰,未来官场上的份量和潜力,愈发不可忽视。
但比起西府的贺客,登临东府的拜客,其中许多人身份官职,比之西府有过之而无不及。
贾琮为官已有数年,他曾在兵部观政,在工部火器司任职,两下金陵断案,又和大理寺、刑部等官衙来往密切。
这些部衙之中结识的同僚、知交、下属等不在少数,这些人得知喜讯,都是直入东府道贺。
他的科举座师礼部尚书郭佑昌、太常寺少卿郑俨,有过提携之情的兵部尚书顾延魁,都派嫡长子入东府道贺,算得上礼数持重。
工部尚书李德康,因是贾琮名义上的顶头上司,又和贾政颇有渊源,也派子侄拜谒东府道贺。
这四人都是朝廷重臣,手握实权,其中三位还是六部魁首,郑俨更有状元之名,士林名望鼎盛的领袖人物。
他们其中任何一位的身份地位,都和四王八公各门家主,相提并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贾琮的老师柳静庵夫妇,得知他得中今科会元,都是喜不自胜。
因柳静庵几个儿子都在外为官,长孙柳璧也在金陵兵部任主事。
师娘崔氏一贯对贾琮宠爱有加,为了给这佳弟子做排场,派了两个嫡孙,带了许多家礼上门道贺。
柳静庵虽没出现,但以他文宗学圣的超然身份,两个嫡孙携礼上门,对贾琮口称师叔,大礼道贺,声势不下于四大朝堂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