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658节

  就像春闱舞弊大案揭开,完全是都察院全力之功,推事院倒成了他们的簇拥打手……

  好在圣上依旧将春闱官员清查之事,交给推事院、大理寺办理,大理寺在事情始发,就已失去了先机主动。

  数十位春闱属官的仕途前程,就此掌握在推事院手中,这让周君兴心中生出森然得意。

  况且,十余位涉案贡士举子之事,还并不算完,昨日大理寺在城门设伏,已将林兆和拿住。

  今日林兆和会转押推事院,将其与吴梁对峙审讯,只要林兆和舞弊罪行落定,堂堂会榜第三也会就此陨落。

  到时推事院之威,必定令人谈之色变。

  即便是会榜第一的贾琮,周君兴相信只要纠察细密,他真的就能无错无漏……

  ……

  早朝退朝之后,嘉昭帝的銮驾,缓缓走在去乾阳殿的路上,。

  此时旭日高升,初夏阳光明耀,照射四周,再无半分阴影魑魅。

  但是嘉昭帝的心绪,阴郁沉重,想起今日早朝之上,本次舞弊案显露的重重丑态,心中难言烦躁。

  这几日他所遇都是糟心之事,唯独贾琮成功营造后膛枪,才是唯一令他欣慰的喜事。

  嘉昭帝对随侍身边的郭霖说道:“今日申时,宣贾琮入宫,朕要咨问后膛枪之事……”

第636章 血戾鉴生死

  伯爵府,外院偏厅。

  外头阴雨不止,淅淅沥沥,屋檐筒瓦雨水如注,急促撞击廊下青色条石,石面上经久形成的檐坑,在雨水冲刷中若隐若现。

  贾琮坐在偏厅主位,正听江流述说打听的消息。

  他那日偶遇杨宏斌,得知今科会试爆出舞弊大案,便时刻关注事情发展态势。

  但身为今科贡士,又是会试会元,身份特殊,为谨慎起见,他不便自己探听消息。

  于是让江流在市井走动,观察动静。

  等到江流说完探听到的消息,贾琮微微皱眉,在偏厅中来回走动几圈,稍许之后才停下脚步。

  说道:“江流,你打听到的消息,颇有些蹊跷。

  其中吴梁考前拜谒徐亮雄,得其拟题点拨,考前经历何等境况,如何探知徐亮雄接替主考之事。

  最终如何行鬻题舞弊之举,前因后果,勾连细腻,丝丝入扣,怎么都不像市井之言语。

  舞弊大案,牵连广大,市井有所传闻,并不足奇,但是众口传闻,能够如此细致入微,十分古怪。

  我曾多次侦缉要案,这等诸事清晰叙述,只有官府侦缉文牍,才能这般细节详尽,市井怎么会有这等缜密流传?”

  江流说道:“三爷说的有理,我打听到这些消息,心里也有些奇怪。

  甚至牵连入案的十一名贡士和举人,他们的姓名和罪状,都能在市面上打听出来。

  寻常人最多知道何人被拿问入狱,却连他们狱中招供之事,都流传出来。

  就像是官府有人刻意散播消息一样……

  昨日城中盛传,今科会试皇榜第三林兆和,之所以能如此高中,也是舞弊所得。

  昨日清晨,林兆和已在宏德门被大理寺抓捕,朝廷要严办他。

  此消息传出,城中愈发鼓噪恐慌,今日清晨四门开放,大批今科学子仓皇离京,以免受到牵连。

  三爷,林兆和是会榜第三名,非同小可,比三爷不过逊色两位,这样的人物如同朝廷脸面。

  即便他真的考试舞弊,朝廷多半也会低调行事,怎么会闹得街知巷闻?”

  贾琮凝声说道:“你说的不错,此事有些反常,必定有人暗中鼓动风潮,扩大事态,想要将舞弊塑成铁案。

  如果只是想黜落十余名学子功名,将一名三品高官拉下马,如此举动,未免小题大作,只怕是另有所图……”

  此时,管家来偏厅传话,说宫中六品内侍袁竞入府,传召圣上口谕,如今已在正堂等候。

  贾琮想到昨日送入宫中奏章,多少猜到袁竞来由,连忙起身赶去正堂……

  ……

  神京,推事院刑房。

  阴暗潮湿的房间,墙上插着两支火把,火光影影绰绰,投下摇晃扭曲的影子,合着凄厉刺耳的惨叫,如同额鼻地狱。

  两名狱卒精赤上身,挥汗如雨,对着捆在刑架上的两人,狂暴的挥动鞭子,密集的鞭影,施虐肉体的声音,令人毛骨悚然。

  在这间潮湿肮脏的刑房里,所有的斯文羞耻荡然无存,刑不上士大夫的古法,形同一个笑话。

  涉及春闱舞弊之人,所有的尊严体面,进入这间刑房之后,都会被瞬间撕碎,然后让人肆意践踏。

  刑房的另一端,摆着一张刑判桌,两名官员坐在左后,看着两个刑架上受刑的两名犯人。

  左边那名犯人身材微胖,在疯狂的鞭挞之下,惨叫连连,撕心裂肺,令人不忍耳闻。

  右边那名犯人身材微瘦,在疯狂的鞭挞之下,只是发出压抑的闷哼声,并没有刺耳扭曲的惨叫。

  他似乎用巨大的毅力,保留最后的尊严,令人有些动容。

  甚至对他的肆意鞭挞的狱卒,都感到一种异样的无力感。

  杨宏斌身为大理寺正,侦缉审讯无数案件,对这种刑讯问供之事,早已司空见惯,按常理并不会心软。

  但是看到两位受刑之人,原本是身份清贵的今科贡士,注定的进士及第之人,仕途官场后起之秀。

  如今却蹈入污浊,形同罪囚贱民,任人蹂躏鞭挞,士人之殇,莫过于此。

  杨宏斌见多了犯人施刑,早已练就铁石心肠,但贵为殿试贡士,如此承刑,却是第一次遭遇。

  他自己当年也是科甲出身,也曾为皇极殿贡士,物伤同类,看着两名士人沦落至此,心中多少有些不忍。

  但是经过数日发酵,科举舞弊大案已呈白热化,当今圣上要求彻查严办,煌煌大势,无人敢于阻拦。

  即便贵为正三品的户部左侍郎徐亮雄,如今都身陷大理寺昭狱,他如果拒不招供,只怕也难免皮肉之苦。

  更不用说眼前两位形同废弃的今科贡士。

  今晨,按照审讯常例,杨宏斌押解林兆和入推事院,与嫌犯吴梁对质审讯。

  但是林兆和对舞弊之事,一口否认,铮言自己入京以来,行止自守谨慎,从无逾矩之行,更无半点舞弊之举。

  周君兴以有人举报,疑证难消为由,提出需用刑逼供。

  此等情形之下,按三法司审讯常例,用刑在两可之间。

  但事涉舞弊大案,圣驾震怒,朝野关注,即便是杨宏斌,也不敢在这个关口,轻易阻挠刑讯之事。

  否则给周君兴留下口实,不仅杨宏斌会惹上麻烦,大理寺卿韦观繇也会受到牵连。

  杨宏斌能做的就是驻场陪审,让周君兴行事有所顾忌。

  一旦周君兴为取口供,滥用酷刑,或伤及性命,或屈打成招,他能及时制止,并留下反制佐证。

  让杨宏斌没有想到,林兆和身为一个文弱士子,居然会是个硬骨头。

  他已经过两轮鞭挞,两次昏死,不仅拒不招供,连一句失态的惨叫都吝啬发出。

  周君兴和杨宏斌都是刑讯阅历丰富之人,都看出林兆和是远比吴梁难啃的骨头。

  想要从这样的人口中,得到想要的口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周君兴望着受刑的林兆和,脸色阴郁凶狠。

  杨宏斌心中微松了口气,但他也拿不准,林兆和到底能坚持多久……

  面对酷刑的剧痛,大部分人都会屈服,但每个人对痛苦的承受能力,各不相同。

  有时候精神的能耐力,会比肉体承受力更加强大。

  一个孔武有力的壮汉,可以稍加施刑,就会屈服招供。

  也有像林兆和这样文弱的士子,因为饱受诗书名教熏陶,精神上坚韧强悍,远超肉体的孱弱。

  ……

  此时,右边用刑的狱卒,突然停下了鞭挞,说道:“大人,这书生身体太弱,又昏死过去了。”

  杨宏斌看了一眼昏死的林兆和,嘴角的肌肉微微抽搐,内心也愈发动容。

  他想起在汉承街捉拿林兆和之时,意外遇到贾琮,贾琮对林兆和评价不俗,不相信这位杭州府解元,会有科场舞弊之举。

  当时杨宏斌也觉得贾琮的话颇有道理,还答应过会尽量予以斡旋,眼下似乎已到了时候……

  周君兴望着昏死的林兆和,面色阴狠残忍,对狱卒喝道:“把囚犯弄醒,继续用刑,直到招供为止!”

  那狱卒拎着一桶冰凉的井水,要对昏死中的林兆和当头浇下,被杨宏斌当场制止。

  说道:“周大人,林兆和是文弱书生,身体不够强健,数度受刑,数度昏死。

  你我都是精于刑讯之人,不难看出他的身体已到极限,如果继续加刑,只怕性命不保。

  如今他已第三次昏迷,身体极度脆弱,现在用冷水浇醒,极容易受激过度,心悸猝死。

  林兆和还没招供,罪名未落,他还是会榜第三的今科贡士,一旦受刑过度而死。

  周大人虽然圣眷隆重,只怕也难堵天下悠悠之口,到时候推事院和大理寺,皆会留下骂名,背上污名,难逃干系!

  周君兴一听此话,心中虽阴狠凌厉,但面对杨宏斌的警示,却不得不妥协。

  他早听闻大理寺正杨宏斌,是个厉害角色,这次审讯舞弊嫌犯过程,他算是真正见识。

  除了事发首日,推事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捕审讯并落罪吴梁,大理寺来不及参与其事。

  之后的每一次刑讯涉嫌贡士举子,杨宏斌都像牛皮糖一样,黏在刑房现场,甩都甩不掉。

  而且对于刑讯方式尺度,不时发言引导,严加防控,让周君兴束手束脚,极不得便利。

  如果不是杨宏斌在场,周君兴就能为所欲为,他有无数办法,让林兆和画押认供。

  不会像如今数番严刑之下,在一个文弱书生面前,完全处于被动下风。

  但是杨宏斌所言,皆符合三法司刑律规程,即便嚣张如周君兴,也不敢大胆悖逆。

  如今科举舞弊大案,朝野震惊,圣上瞩目,他在杨宏斌监视下,还要任意妄为,就会授人以柄。

  到时科举舞弊大案侦缉之功,还没到手,他自己就要先被大理寺拉下马……

  ……

首节 上一节 658/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