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657节

  因此,在收到中车司秘劄之后,推事院上呈审讯奏章被叠加佐证,嘉昭帝愈发怒火难遏。

  在辰时早朝开启之前,他便在乾阳宫便发出口谕,命锦衣卫拿问禁闭在家的徐亮雄,即刻入大理寺狱,由三法司会审。

  自孙守正当庭弹劾科举舞弊,作为主犯的徐亮雄,早已被朝野内外众目睽睽,不知多少人暗中关注徐府动静。

  今日天未大亮,锦衣卫蜂拥进入徐府,堂堂正三品户部左侍郎,被锦衣卫推搡押入囚车。

  此等炸裂消息,飞快在城里扩散,今日入朝的官员,许多人都通过不同渠道得知。

  徐亮雄正式入狱受审,说明此次舞弊大案,已呈覆水难收之态,临近一锤定音之果。

  虽然事情刚发生不久,但各衙主要官员,已清晰把握此事脉络走向。

  逢此大势,身为官场之人,不管是奉迎上意,还是出于其他目的,都要做出若干反应。

  嘉昭帝在早朝之前,将徐亮雄缉拿入狱,这大概就是他的深意。

  君王行事,不仅要师出有名,更要百官同声,簇拥而行……

  ……

  等到早朝官员站定列班,山呼万岁,参拜礼毕。

  嘉昭帝说道:“礼部尚书郭佑昌,朕命你复核徐亮雄所出拟题与会试制题,是否有鬻题之嫌,如今可有定论!”

  郭佑昌走出官员列班,说道:“圣上,臣接圣谕之后,当日便接洽推事院,得涉案举子招供誊写之徐亮雄拟题。

  其文如下:盖闻学之为王事者,始三皇五帝至于今日,未有改也,然古今有殊时,帝王有异治,世道有升降。

  各因其时以为治,而无一定之论,延世传代,可贯千年之法……

  徐亮雄所出会试策论制题为:学人皓首穷经,治学深思,终为俯之以王事,上古皇帝之始,即为不易之圣贤道统。

  然春秋有变迁,君王有贤愚,黎民分贫富,敌酋有多寡,臣僚各忠奸。

  圣贤道统不可易,然一时之法,无一定之论,何以可治百世之事……

  臣几番仔细推敲,徐亮雄点拨拜谒举子所用拟题,虽与会试策论制题,言辞完全不同,但其题意文脉相通。

  举子如会试之前,熟读刘吉川之《退思记》,以其文旨揣摩作答徐亮雄拟题。

  其答题之法,只要稍微修改调整,就能一以概之,用来作答会试策论制题。”

  郭佑昌这番话一说,朝廷官员爆出一片轻微哗然。

  当今圣上对徐亮雄鬻题之嫌,不可谓不慎重,特地让礼部尚书郭佑昌进行核查。

  礼部尚书郭佑昌,乃是当世可数的儒学大家,他方才说的话语,逻辑缜密,鞭辟入里,难以质疑。

  参加早朝的一众文官,都是科甲进士出身,对于会试策论制题,都是个中老手。

  他们听了郭佑复述拟题和制题的内容,对其分析推断,都是颇为认可,徐亮雄鬻题之嫌,已经板上钉钉。

  官员之中有心思敏锐之人,想到会试前一日,黄宏沧突然出事,徐亮雄仓促继任主考之位,并接掌黄宏沧策论制题之责。

  当时他只有一夜时间,用来编制会试策论考题,如此短促时间,想要编制上佳考题,颇有难度。

  徐亮雄素有恃才傲物之名,是个极爱脸面之人,他多半是短暂时间内,难以想到尽善尽美的题旨。

  大概是之前所制拟题,是他的得意之作,于是仓促间便借用拟题题旨,制定出会试策论考题,前因后果交合,鬻题应运而生……

  ……

  玉阶龙椅之上的嘉昭帝,听了郭佑昌之言,脸色愈发阴沉。

  说道:“春闱之试,国之大礼,徐亮雄身为主考官,行止懈怠轻忽,致使鬻题舞弊之事横生,朕所托非人。

  朕命大理寺对其严加审讯,寸责必纠,盘问家眷奴仆,举子拜谒徐府,可有贿赂献媚之举,但有实据,数罪归一,严惩不贷!”

  嘉昭帝言辞森严,在宽大的奉天殿回荡不息,在朝官员皆心生凛然。

  他们都心中明白,此次舞弊大案,基调已定,主犯徐亮雄其罪已昭,身败名裂,万劫不复……

  嘉昭帝话音刚落,左都御史周显扬出列奏报:“启奏圣上,此次科举舞弊大案,震撼朝野,惊悚士林,实为有伤国体。

  主考官徐亮雄,考前往来媾和举子,致使鬻题舞弊横生,必须严办。

  然为祸甚巨,遗毒涤荡,防患未然,追根溯源,可防后事之忧。

  臣闻会试开考之前,神京市井流传一蓝皮小册,上面详细罗列会试考官候选之人,举子因此蓝皮册子,遂勃行官员拜谒之风。

  徐亮雄也曾名列蓝皮册子之上,舞弊之事由此孳生,臣请圣上下旨,严查蓝皮册子出处,妖言惑众之辈,严惩不贷。”

  嘉昭帝闻听此言,心中微微一凛,会试之前,他便从中车司例行秘劄之中,得知市井流传蓝皮小册。

  但历届春闱大比,开考之前,市井之中揣测考官人选,都是例行常有之事,因此并没有觉得意外。

  如今追根溯源,这蓝皮小册风行市井,这才掀起如此风波,往届春闱之未见,其中蹊跷令人思量……

  说道:“周爱卿所言有理,朕命推事院周君兴严查此事,必要拿问始作俑者,以靖视听!”

  周君兴连忙出班接旨,心中却叫苦不迭。

  这蓝皮小册之事,事先他早就追查过,只是对方行事首尾干净,没有留下丝毫破绽。

  涉嫌此事的吏部案牍司致仕郎中王世恩,在推事院上门缉拿之前,逃之夭夭,至今下落不明,无从追查……

  周显扬继续说道:“虽有蓝皮小册引动因果,但涉及官员面对此事,良莠自分,昭然若揭。

  如春闱主考官王士伦、陈默,身居高位,名列主考候选,但面对考生蜂拥拜谒,闭门谢客,从无结交,举止清廉,令人称道。

  但如徐亮雄之流,多少所列同考官、阅卷官候选之人,沉迷邀取名望,乐于举子吹捧拜谒。

  他们迎合上门举子,觥筹交错,高谈阔论,不知避嫌,好为人师,拟题点拨,德行生瑕,有伤朝廷命官清正之名。

  依此形状,情志靡费,身为考官,如何还能任事敬业,公正无私,明察秋毫?”

  周显扬此言一出,朝廷上不少官员勃然变色,心中生出不妙的感觉,他们都是本次春闱名列同考官、阅卷官之列……

  龙座之上的嘉昭帝脸色森然,神情专注,对周显扬的话凝神倾听。

  周显扬听到官员列班之中,微微出现骚动,他下意识微微抬头,看到嘉昭帝沉吟专注之像,心中微微振奋。

  继续说道:“此处春闱舞弊之事,考前端倪已生,御史孙守正身为会试同考官,开考之前持身秉正,从无接受考生拜谒之举……”

  周显扬此话一出,朝堂上一些官员暗中嗤之以鼻。

  孙守正不过是个七品御史,在朝廷上原本没有名望,不过是个芝麻小官,所以不在蓝皮册子候选之列。

  如果不是黄宏沧特例举荐,他根本当不上同考官,会试下场之前,他多半都没有举子拜谒,周显扬不过是自抬下属官员身价。

  周显阳继续说道:“会试收关之后,孙守正在阅卷之中发现端倪,因实证不足,并没有风闻而奏,处事谨慎持重。

  阅卷出关之后,孙守正便暗中查访,确定其事之后,不惜检举本房高中举子,也要房春闱大比以清白。

  反观同为十八房同考官、阅卷官等数十官员,其才学智慧皆不下于孙守正,

  其考前必定闻听举子诸般异动,然阅卷过程之中,对于隐蔽之舞弊取巧之相,竟然毫无察觉。

  此为事前德行松弛,事中行止蒙蔽失常,难辞春闱怠职之过,以令科举大典孳生不洁之风。

  臣奏请圣上,对会试入场之前,举子奉迎考官之行,加以严查,其中若有贿赂阴和之举,予以严惩。

  整肃纲纪,以儆效尤,清正科举风气,以免此等邪风,遗毒无穷。”

  ……

  周显扬此话一出,朝堂又扬起一片骚动。

  本次会试同考官和阅卷官,其中十几人为五品及以上官员,他们皆在早朝之列。

  周显阳这番话,明显就是针对他们而发,这些人在考前都出现蓝皮册子待选之列,试问有几人没受过举子拜谒吹捧。

  周显扬话音刚落,这些人都脸色难看,不少人脸色激愤,颇有不平之意。

  但是谁也不敢当庭反驳,眼下这个关头跳出来,抛头露面,引人注目,无异于不打自招,此地无银三百两。

  礼部风纪官了来回巡视制止,一时喧哗才慢慢平息。

  而朝堂之上,更多的是不曾为春闱属官的官员,他们虽然可以置身事外,但听了周显扬的话,心中都有些恻然。

  此次舞弊大案,有都察院御史孙守正当庭弹劾引发,如今都察院左都御史再奏铿锵之语,似乎要将舞弊案愈演愈烈之势……

  但官员之中的精明老练之人,却猜到周显扬此番话语,不过是都察院观风看势之后,所表面的立场和态度。

  当初都察院御史孙守正,突然当庭揭开会试舞弊大案,连他的上司左都御史周显扬、副都御史刘宇清都始料未及。

  他们都深知科举舞弊,牵连甚广,凶险叵测,未知根底之下,都不敢轻易牵扯其中。

  即便嘉昭帝当庭震怒,徐亮雄当庭辩解,皇帝下旨推事院、大理寺严查,周显扬和刘宇清都不置一言,不表一态。

  等到昨日官员休沐一日,神京城中形势大变,十余名今科贡士举子入狱,舞弊大案已成举火焚天之势。

  等到今日早朝,郭佑昌当庭剖析徐亮雄鬻题始末,嘉昭帝命推事院、大理寺严审徐亮雄。

  周显扬和刘宇清知道舞弊已成铁案,周显扬作为孙守正的上司,都察院扛鼎首官,自然要把之前未表之态,一一补全。

  以此彰显,风闻而奏,维护纲纪,匡扶正溯,嫉恶如仇,堂堂御史清名,向当今圣上显示,都察院并不只一个孙守正……

  ……

  嘉昭帝听了周显扬之言,脸上神情阴晴不定,他临朝十几年,见多了朝堂上魑魅魍魉,官场上的套路手段。

  要说周显扬之言,完全出于公心,那就未免太可笑。

  但是,周宣扬之言,并不是空穴来风,而且大有道理。

  他看了眼殿中列班官员,那些曾为会试属官的官员,或脸色苍白,或神情惊惧,或低头沉思,似乎丑态不一,心中有些发冷。

  堂堂春闱大比,本是清贵严慎的国之大礼,可就有春闱官员举止轻忽,招摇狂悖,不懂自守,不知收敛,视国事如同儿戏!

  此风不杀,国事不靖,过而不纠,法纪不张……

  嘉昭帝锐利的目光,巡视殿中列班官员。

  说道:“准都察院所奏,朕命推事院、大理寺严查春闱属官结交举子之行,如有失德失矩、贿赂舞弊之举,不可姑息。

  吏部依照清查结果,按吏部官员考绩定规,拟定官员处置方略,上呈御前裁断。”

  嘉昭帝口谕一出,大殿中列班百官,心中都生出寒意,这起科举舞弊大案,渐成火烧连营之势,不知有多少春闱属官要倒霉……

  官员列帮中的周君兴,听了左都御史周显扬的上奏,心中有些不自在。

  雍州道御史孙守正当庭弹劾,揭开春闱舞弊大案。

  当时周君兴还是心有庆幸,因孙守正在他之前揭破此事,能掩盖他挑起事端的不少漏洞。

  但是,方才左都御史周显扬一番谏言,在孙守正之后再增波澜,生生将都察院塑造成春闱舞弊案的急先锋。

首节 上一节 657/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