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695节
贾琮忍不住捏了捏她的耳垂,笑道:“一言为定。”
英莲帮贾琮梳头,两人正说说笑笑,晴雯推门进屋,手上拿着刚熨过的进士礼服。
今日礼部召开恩荣宴,是庆贺进士及第的官办盛宴,更是读书人举业鼎盛之象征。
黛玉出身探花门第,对这类事情更加捻熟,这两日多次提起,迎春也嘱咐过几次,贾琮身边的姑娘丫鬟都不敢大意。
等到晴雯帮贾琮穿戴好进士袍,芷芍端着铜盆热水进来,拧干热毛巾递给贾琮净面。
贾琮见芷芍面润如玉,眸蕴秋水,说不出的俏美清雅,发髻上插了一支点翠红宝金钗,珠光内敛,华丽清贵。
笑道:“芷芍,你这支钗真好看。”
一旁的晴雯嘴快,笑道:“这钗我好几年前见过,是老太太压箱底的物件,自然是好看的。”
贾琮知道晴雯做过贾母的丫鬟,她这样说自然是没错的,他也一下想到这钗的来由……
芷芍俏脸一红,对晴雯微道:“就你嘴快,我见这钗喜性热闹,这几天都是三爷好日子,才拿来戴的。”
贾琮上去帮芷芍正了正发髻上金钗,说道:“戴着真好看,以后都戴着才好。”
晴雯见两人举止亲昵,嘴角微翘,似乎有些嫉妒,英莲性子软和,只是一边嬉笑,并不为意。
……
等到贾琮熟悉穿戴完毕,五儿在堂屋已张罗好早食,一般人团团坐了吃早点。
贾琮突然问道:“五儿,昨天你都在西府忙碌,后来宝玉的事有怎么说吗?”
五儿说道:“那会子三爷在松轩厅待客,所以不知道事情。
小红后来告诉我,她得了三爷的吩咐,去给老太太回话。
没想到她刚说完话,宝二爷突发了癔症晕了过去,老太太和二太太都慌了手脚。
好在堂上史家二太太知事,她说宝二爷只是跪久了才晕,并没有大碍。
但是丫鬟们抬不动宝二爷,林之孝家的只好从外院找了力壮的小厮,才把宝二爷抬回他自己院子。
听说宝二爷进屋不久,丫鬟用冷巾敷面,不过随意捯饬几下就醒了,应该没什么大碍。
二奶奶打发了婆子去看,那婆子进院子的时候,还刚巧听到彩云说话。
她抱怨三爷也不早过来,只要三爷开口说话,宝二爷就可免了罚跪,也不用折腾掉半条命。”
晴雯听了这话,柳眉一竖,呛声说道:“这个彩云原先也是聪明的,跟了二太太这些年,竟也变得糊涂了,瞧她说的混账话。
荣庆堂的事可瞒不住人,昨天是三爷的喜日子,宝二爷却在堂上瞎咧咧,说三爷考科举中进士,都是俗不可耐的事。
这不是拆我们三爷台,削我们三爷的脸面,凭这样还让我们三爷去救他,这不是让三爷打自己嘴巴,外人还以为三爷和他一样糊涂。
三爷还要真去帮他,外人肯定说三爷是个……”
晴雯说到这里,俏脸挣得有些发红,将后面的话咽了回去。
贾琮微笑说道:“外人肯定说三爷是个笨蛋,你是这个意思吗?”
满桌的人都被贾琮逗得大笑,晴雯俏脸通红,泫然欲泣,说道:“三爷我可没骂你,这话是你自己说的……”
贾琮笑道:“真是个好丫头,不仅嘴巴利索,还挺明白事理,你说的很对,三爷可不能做笨蛋。”
晴雯听贾琮夸赞,马上转忧为喜,说道:“三爷,我可好不容易等到你夸一次呢。”
贾琮笑道:“那是我不好,我以后一定经常夸夸你。”
一座的人又被逗得大笑,晴雯颇不服气,说道:“三爷又哄人,听着都不像是诚心的……”
……
荣国府,宝玉院。
宝玉躺在床上,虽然神情萎靡,但是脸色还算正常。
贾母和王夫人都坐在一旁,看张友士给宝玉诊治红肿的膝盖。
张友士如今在荣国府可有神医之名,早两年贾母因贾琮生母册封诰命,被气病在床,奄奄一息,多亏张友士妙手回春,才能恢复如初。
前些日子,宝玉大发癔症,闹得天翻地覆,也是靠着张友士神针绝技,一针下去便治好了宝玉的毛病。
所以一事不烦二主,宝玉这次又出了状况,贾母自然也请张友士来诊治。
昨日宝玉听了小红之言,激愤交加,昏厥而去,因他心宽体重,丫鬟们挪不动他,只能从外院调来小厮,才把他抬回房内。
因他在荣庆堂口跪了近二个时辰,双腿膝盖都红肿一片,被人抬走时双腿都是蜷曲的,把王夫人吓得不轻。
宝玉被人弄回屋后,袭人等丫鬟用水热敷冷敷,折腾了老半天,宝玉的双腿这才伸直。
他从小娇生惯养,以往出事都是屁股遭殃,没想到昨日贾政忙于待客,整治儿子花样翻了新。
像这等膝盖受到重创,对宝玉是从未有过之痛楚,因此一直哼哼唧唧个没停,听得贾母和王夫人心痛的不行。
只是宝玉看到张友士过来看病,心中不自觉有些害怕,竟连哼哼声都没了,似乎立刻变得坚强起来。
按着他的意思,世上但凡会看病的,都舔着脸妄称神医,多半都是沽名钓誉之辈,其中颇有可恶之处。
所以宝玉是不屑和这样的人一般见识,乖乖让他看过病走人就好。
省的这庸医又像上次那样胡作非为,一根粗铁针就往手上捅,有辱斯文……
张友士给宝玉膝盖敷上药膏,便起身写出药方,让人按方抓药,一天一剂即可。
贾母问道:“张神医,宝玉的膝盖不妨事吧。”
张友士笑道:“小世兄因为久跪,加上他身子沉重,膝盖便愈发承力过重,所以伤到胫骨,才会肿胀难消。
不过也不算大碍,只要按着老夫的方子外敷内服,在床上静养半月,就能完好如初。
不过有一事要府上慎重,小世兄一月之内,万不可再这等罚跪,否则旧伤未复,再添新伤,只怕就会留下遗症,要紧要紧,之后便无妨了……”
宝玉一听这话,脸色顿时难堪,心中愤愤不平,我说世上多为妄称神医,这番见识果然是没错的。
这张神医说的都是什么混账话,一月之内不可再罚跪,之后便无妨,难道一月之后就能罚跪了,实在狗屁不通……
张友士开过方子便告辞,似乎不愿多留片刻。
宝玉对他膈应,张友士同样如此,他看过多少病人,像荣国府这位宝二爷,也是极少见的。
一会装疯卖傻,一会儿又跪瘸了膝盖,整日都挺闲,花样是真多。
他见到贾母和王夫人围到床前,这位宝二爷突然就嘴角抽搐,似乎满腹委屈,看到让人发毛。
张友士担心他癔症突然复发,今日他可没带针灸的银针,万一弄不醒他,那可是砸了自己招牌,岂有久留之理……
……
贾母和王夫人听了张友士的嘱咐,知道宝玉的伤病并无大碍,也都放下心思,又嘱咐袭人等丫鬟好好服侍,便各自离开。
没过一会儿,迎春、黛玉、探春、湘云等姊妹过来看望。
原本黛玉是不想来的,可不能每次都托词有病,旁人都看她如今气色愈发见好,即便装病都太过不像。
要是话头传到外祖母那里,脸面上多少也不好看,毕竟都在两府住着,表亲姊妹的礼数多少要顾及。
宝玉正在床上愁眉苦脸,满腹怨怼不平,突然看到倩影摇动,裙带临风,家中姊妹都过来看望,心中一下转忧为喜。
当看到黛玉在姊妹之中,更是大喜过望,正想酝酿些风花雪月的好话,却发现似乎无处发力。
探春和湘云坐了床边的凳子,算是礼数亲近些,湘云更是小嘴不停,叽叽喳喳生出许多话题。
迎春只是站在湘云身后,拿了一盒辽东野参做礼数,让袭人得空给宝玉补身。
东府库房之中,这种辽东野参还有不少,姊妹们都是青春血气,难用得的上这种大补之物,也就黛玉配药会用上一些。
至于黛玉比迎春站的还远些,那位置离房门不远,倒像是随时要逃走一样,看的宝玉颇为心酸。
宝玉见她拿着团扇轻轻的摇,一句话都不说,只麝月上来奉茶,她才笑着说几句闲话,并不像个探病的,倒像来凑数的。
宝玉满腔肺腑之言,没处倾述,心中自怨自艾的想着,妹妹终究还是生我的气……
湘云还在天南地北的说话,突然想到什么,话题一转,说道:“以往听说过恩荣宴,却从没见人去过,今日三哥哥去成了,叫人好生羡慕。
这可是皇上开的宴席,吃的必定都是龙肝凤髓,也不知是个什么滋味,等三哥哥回来,让他好好说说,我也好长长见识……”
迎春在一旁笑道:“云妹妹何必等琮弟回来再问,林姑父也是赴过恩荣宴,林妹妹必定也是知道究竟的。”
湘云笑道:“我怎么就忘了这茬,林姐姐多半是听林姑父说过的,说来给我们听听稀罕。”
黛玉跟姊妹们过来探望宝玉,原本只是应个景儿,表面上尽到礼数,实在不想多说话,深怕招惹到宝玉。
不然她也不会进了屋子,不仅站的远远的,还不跟着姊妹们说话。
这时见湘云笑谈说话,这才笑道:“我倒没问过父亲,恩荣宴到底有哪些见闻。
不过我娘是善画之人,她曾听父亲讲述参加恩荣宴情形,还依此画了幅嘉昭元年恩荣赴宴图,一直放在我的樟木箱子里。
那上面画的可仔细了,云妹妹有兴致的话,呆会儿去我屋里瞧瞧。”
一旁探春听湘云和黛玉的话语,心中暗叫糟糕,两位姊妹怎么单单说道这个话题。
探春一向心思细腻,最清楚宝玉有这等心病。
自己这哥哥从小悠游富贵,老太太和太太又是宠溺,他一向没有毅力专注举业,又被老爷逼着读书,这才生出诽谤读书人的怪脾气。
这些年闹出多少事,都和他这桩缘故相关,即便今日被罚跪到晕倒,也是出在这毛病上。
湘云妹妹性子疏朗开阔,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哪里会忌讳的,什么话不好说,偏偏说起三哥哥恩荣宴的事……
探春侧头看宝玉神情,见他脸色开始有些苍白,眼眶有些发红,心中不由愈发担心起来。
……
宝玉见到姊妹们来探望,连许久未见的黛玉也一起来,心中原本十分高兴。
觉得自己一番遭难,竟能引得姊妹们关顾垂青,连林妹妹都过来了,这场苦头当真没白承受。
只要以后都能如此,即便为这些人死了,他都是愿意的……
可是他不过陶醉片刻,就被黛玉疏远冷了心思,此刻正照常自己寻愁觅恨,一肚子不自在。
史湘云突然说起恩荣宴的事,那恩荣宴只有进士才能赴宴,怎么不叫宝玉满腔鄙视,痛心疾首。
更让宝玉伤心之事,不管是云妹妹,还是林妹妹,说起这些仕途之事,都是这般兴致勃勃,当着叫人悲哀绝望。
只听湘云继续笑道:“我在家就听说过,姑太太可是个了不起的,没出阁之前就是有名的才女,不仅精通诗文,还是个丹青妙手。
林姐姐说的这幅恩荣赴宴图,我是一定要瞧瞧的。”
探春见宝玉脸色愈发难看,心中有些害怕,担心他又闹起来,到时候就不好收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