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698节

  院子正中,豆官头上梳两个小髻,显得很是俏巧可爱,她将袖子卷到肘部,露出两截白生生胳膊,正空手去扑花丛中的蝴蝶。

  她已到留头年龄,日常能吃能跑,精力旺盛,只要不再剃发,头发很快疯长,三月之后,龄官便每天给她梳头扎髻。

  她又是从小学戏练功,手脚十分灵活,在花丛中左边一兜,右边一转,满院子追打蝴蝶,自己倒像极一只大蝴蝶。

  惜春也学着她的样子,在她身边跑来跑去取乐。

  惜春这两年最亲近之人,便是贾琮和迎春,东府刚开府之时,她只是偶尔到迎春院里小住。

  等到后来就变成长住,迎春还给她挑了院里最向阳的厢房,又从东府选了细心丫鬟婆子服侍。

  虽然惜春从小在贾母身边养大,但惜春是宁国的嫡出姑娘,在血脉上和贾母并无关联,难和迎春、探春等亲孙女相比。

  贾母对她虽有教养之德,但说情感上有多亲近,却是言过其实。

  在贾母的心目中,惜春和探春等孙女,不过是她宝玉的点缀和陪衬罢了。

  所以,贾母对惜春在东府长住下去,并不太在意,也没对迎春那样的心思企望,只是听之任之而已。

  贾琮有时想起惜春的父兄,想到宁国一脉的没落,想起她在荣国府的处境,总会对生出更多的怜悯和疼爱。

  因此,这两年惜春在东府过得很好,天性中的冷漠内敛被冲淡了不少,性情比以前开朗许多。

  因她和豆官年龄相仿,加之豆官性机灵浪漫,能说会道,颇有人缘,两人最近经常玩到一起。

  只是惜春却不像豆官那样肆意,自小受的世家教养,让她不敢如豆官那样卷袖扯裙的乱跑。

  她只是跟在豆官后头,左手微提裙子,脚步轻快文雅,右手拿着团扇,不停扑打身旁飞舞的彩蝶。

  两人满院子跑动,额角轻汗,俏脸娇红,不时发出畅快的欢笑声……

  堂屋之中,贾琮忙里偷闲,正和迎春摆开棋盘对弈,黛玉和湘云是好棋之人,坐在一旁观战。

  邢岫烟正和芷芍说话,商量着哪天去牟尼院,找妙玉说话喝茶,更要紧是看望修善师太,因师太的沉疴又有反复。

  宝钗正在看晴雯绣花,看到人家挑针走线,她忍不住技痒,接过晴雯手上绣棚,试着绣上几针。

  英莲和龄官正挨着头,看一本贾琮新买的《绣像牡丹亭还魂记》,龄官甚至还会忘形的哼上几句,听得英莲直拍手。

  时光悠长,庭院深深,暖阳渐沉,各人都自得其乐。

  ……

  自从贾琮金榜高中,贾家东西两府,每日都祝客如云。

  期间贾琮被册封翰林学士,御街夸官又传出轶事,礼部恩荣宴上独占鳌头,诸般奇事更被来客津津乐道。

  接连三四日时间,东西两府不同门第,不同官职,不同亲缘,不同辈分,不同交情等各类贺客纷至沓来。

  除了日常和贾家或亲缘深厚、或密切来往的老亲贵勋,各自陆续上门庆贺,并无哪家遗漏。

  那些以往和贾家因各种缘故,关系渐有疏淡的旧朋故交,也都纷纷上门拜谒道贺。

  荣国贾家沉寂多年,如今权势荣耀日渐复苏,甚至有更上层楼的趋势,让这些人重起交好攀附之心。

  即便这类人热灶热烧的做法,贾家大概不会太过领情,但哪怕上门沾染些进士翰林之家的清贵体面,也让他们趋之若鹜。

  所以,最近这几日时间,贾琮在东西两府来回奔波,觥筹笑谈接待各种访客。

  这虽然让他有些疲于应付,不过世道人情便是如此,他又没宝玉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情怀,左右不过尽力而为罢了。

  ……

  姊妹们见贾琮这两日两府奔波,颇为操劳,她们能在内院帮着操持事情,外院待客却难以分担。

  好在也就头两日贺客盈门,应接不暇,往后几日客人逐渐减少。

  每日申时之后,两府贺客陆续离开,贾琮有了空余时间,姊妹们常会聚到他院子,喝茶下棋说闲话,彼此消磨时光。

  其他姊妹都是往日模样,贾琮察觉黛玉仿佛有些不同。

  虽然黛玉言行举止一如往常,但一双明眸光彩盈盈,清波流转,分外动人。

  每次目光与贾琮相遇,总会不自觉嫣然而笑,似乎心情很是怡然自在,看的贾琮有些迷惑,不知根由就里何处。

  至于身边的英莲、晴雯、龄官等人,软萌的照样软萌,嘴快的依旧嘴快,灵巧的还是灵巧。

  唯独芷芍和五儿有些不同,每次和他目光相碰,似乎没有以前坦然,眼神总会有些害羞和躲闪。

  多年朝夕相处之人,似乎突然被拨亮了情窍,生出些许悸动失措的心绪,多了一份难言的情愫。

  贾琮自然知道其中缘故,他想到如果在前世,在自己这样的年纪,即便有这样的际遇,多半也该偷偷摸摸,不好宣之于众。

  哪里会像贾母那样,在荣庆堂当着众人之面,又是敬茶,又是赐礼,广而告之,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

  而迎春、黛玉、探春等姊妹对种事,显得熟视无睹,毫不在意,只是偶尔拿来打趣一下,便没人再去提起。

  宝钗甚至拿了两套首饰头面,送给芷芍和五儿做贺礼。

  比起科举仕途的跌宕荣耀,这些身边的烟火世故,红尘情爱,更让贾琮充满新奇和探究。

  只有到了这个时候,他才会深刻感知,那个如今只在梦里闪现的世界,已离自己遥不可及。

  经过许多个年头的沉浸,他自己都有些恍惚,似乎自己并不是从哪里来,而是从来没有离开过……

  ……

  进士恩荣宴之后,所有及第进士会有十日休沐,这会是他们最无忧清闲的时光,之后等待他们的将是波诡云谲的跌宕仕途。

  十日休沐之后,所有新科进士经吏部派遣,分别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进行观政。

  进士观政不过是体面的说法,其实就是去各衙门从事基础政务,形同低级书吏的打杂事务。

  这其中有才能的进士,可能会因此脱颖而出,但更多的新科进士会显得平平无奇。

  通常情况下,他们会观政一至三年,期间吏部根据官员空缺,以及各人观政考绩,择优派遣任官。

  当然还有一种隐晦的原因,那就是官场人脉,有权贵背景的进士,可能观政数月就会派到官职。

  就像当初柳静庵的长孙柳璧,虽然上榜二甲前列,但因各种隐晦原由,无法进入翰林院。

  或许是出于对柳静庵文宗名望的忌惮,担心因此引起朝野非议。

  再加上柳静庵虽然致仕多年,但官场人脉依旧不可小觑。

  在宫中贵人故作不知之下,朝堂上某些人半推半就,顺水推舟,柳璧只在户部观政半年,便被吏部授予高淳县令之职。

  如此举动,掩盖某些难以宣之于口的谋算,也让各方人士寻得台阶,各自缓和体面。

  虽然这对一个二甲前列进士,竟无法进入翰林院,多少是一个悲凉的结果。

  但对大部分进士来说,能够半年之内就派任实职,依旧让柳璧许多同年艳羡不已。

  不管是仕途官场,还是浮生跌宕,外人只见风光荣耀,不见低回彷徨,只有自己方知其中冷暖。

  ……

  贾琮虽没有柳璧那样的遭遇,不必为是否名列翰林糟心,但也全没其他同年休沐十日的轻福。

  即便是恩荣宴上载誉归来,他作为今科进士,名义上也有十日休沐之假,但他对所任之公事,不敢有半点松懈。

  开头两日因宾客盈门,实在无法脱身去工坊值守,他便让刘士振和钱槐每日轮流到府,详述工坊当日各项进展事宜。

  遇到紧急事项,需要他来定夺,或需他与各衙首官勾兑,皆需尽快向他通报,以免延误。

  因此那几日他虽忙于应酬待客,但城外工坊后膛枪营造之事,进展毫无阻碍,依旧保持顺畅。

  根据刘士振和钱槐每日上报的营造考绩,随着新进工匠技艺日渐娴熟,后膛枪配件锻造速度,一直处于稳步提升之中。

  按照眼下的趋势,工坊完成五百支后膛枪营造之务,或许在年底之前就能达成。

  刘士振还告诉贾琮,工部营缮郎秦业办事极为得力,不过十余日时间,就已完成工坊扩建和房舍加盖。

  最近几日,守护工坊的禁军轮换频繁,但守护人数却有增无减,守卫禁军还在工坊周围修筑固定营房。

  昨日,宫中下了恩旨,工坊主事官员和诸工匠,操劳国事,应于加勉,赏赐工坊大批猪羊米粮,以及数量可观的赏银。

  刘士振和钱槐说起这些事情,脸上多少都带着与有荣焉的神情。

  他们有这样的反应,也在情理之中,因工坊越受到圣上器重,他们这些工坊官员的前程,也就愈发有了保障。

  但贾琮却对宫中格外加恩,却又内松外紧的做法,品味出其中隐含的意味,心中多了一层担忧和警惕……

  ……

  此时,内院丫鬟来回话,金陵甄家的刘大娘,得了甄三姑娘吩咐,到府求见伯爷。

  贾琮听了心中一动,连忙让丫鬟将人带到院子里。

  刘显家的已来过贾府多次,也算是熟门熟路,她见了贾琮客套几句,便取出甄芳青的书信。

  贾琮看过书信内容,心中吃惊,问道:“芳青姑娘明日入宫向太上皇辞行,明日日落前就要离京回南,怎么走的这么急?”

  刘显家的说道:“琮三爷,我们姑娘得了宫中恩典,给老太妃守制半年,如今已满了期限,按规矩不好在皇陵多做逗留。

  而且,甄家大房三少爷已过世,如今家中生意没有顶梁之人,也需要三姑娘尽早回去主事。”

  刘显家的说的虽是道理,但贾琮却听出话外之音。

  他想到曲泓秀从金陵飞羽传书,信上说新任金陵锦衣卫千户王彰江,是个手段十分厉害的人物。

  此人到任之后,就对甄家涉嫌火器私造之事,穷追不舍,还悍然入甄家老宅搜查。

  此等形状,咄咄逼人,有恃无恐,明眼人都能看出,王彰江取代前任葛贽成,那是大有来头。

  自从自己研制成功后膛火枪,嘉昭帝目睹后膛枪威力之后,为掌控镇国利器,杜绝奸邪觊觎,已生防范狠戾之心。

  前日忠靖侯史鼎到府庆贺,曾经和他说起,嘉昭帝为防患未然,让锦衣卫翻查火器失窃私造旧案,有所起获,绝不姑息!

  再关联金陵锦衣卫王彰江,到任后的诸多嚣然举动,溯源有因,昭然若揭。

  贾琮可以断定,王彰江便是嘉昭帝提前在金陵布下的棋子,等到合适时机,便要悍然发作,杀鸡儆猴,以儆效尤。

  如今后膛枪营造成功,一旦展现世人眼前,必定会再次惊世骇俗,难免会遭魑魅觊觎。

  加之,甄老太妃已过世,半年大孝之期已过,甄家已失藩篱屏障。

  自己能够想到的事情,甄芳青难道就会想不到,这或许就是她急于离京的原因……

  形势剧变,大厦将倾,甄芳青毕竟只是闺阁女流,即便赶回金陵,难道就能挽救颓势?

  ……

  刘显家的告辞之后,贾琮手中还捏着甄芳青的来信,心中若有所思。

  迎春问道:“琮弟,甄姑娘怎么说走就走,怎么会这般着急?

  我听老太太说过,甄家在神京是有别苑的,即便甄姑娘半年孝期已满,不宜再留在皇陵。

首节 上一节 698/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