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699节

  她可以先搬回别苑安顿,等过上一月时间,夏暑消退,再启程也不迟。

  眼下即将盛夏炎炎,这个时候千里南归,一个姑娘家可是辛苦的很。”

  黛玉说道:“二姐姐说的有理,甄姑娘来神京已有半年之久,按照常理,来时必安排人手管理家中生意。

  否则两地相隔千里,家中产业无人料理,岂不是要出乱子。

  如今半年时间都已过去,怎么也不差这些日子,要她回南料理家业。

  三哥哥,甄姑娘是不是另有难处?

  她毕竟和三哥哥颇有渊源,她要是有了难处,三哥哥可要帮帮她。”

  黛玉见贾琮微笑看了她一眼,俏脸不禁微微一红,微微嗔道:“我可是说诚心的,怎么说她也是个年轻姑娘。”

  贾琮说道:“我知道妹妹好心,甄姑娘年纪轻轻,就能管甄家这么大的家业,她可不是普通闺阁。

  二姐姐和林妹妹说的都没错,甄姑娘急着返回金陵,必定另有缘故。

  但是,甄姑娘即便遇到难处,多半也不会开口找我帮忙。”

  黛玉听了心中迷惑,甄姑娘可很稀罕三哥哥,她遇上难事还会不和三哥哥说,这倒是有些奇怪。”

  不过黛玉看贾琮的神情,就知道他说的绝非虚言。

  但她不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性子,贾琮没继续往下说,她也不会去问。

  那日她在堂屋外走廊,听到贾琮说的那句话语,已知道他的心意,余者都不再过于萦怀……

  只有迎春听了贾琮的话,想到那日贾琮和她提过。

  他和甄芳青的赐婚,之所以被宫中撤除,并不单是父丧大孝原因。

  其中不仅有太上皇与甄家的渊源,还有甄家子弟涉及火器私造,犯了圣上大忌。

  这让迎春多少猜到,为何甄芳青遇到难事,也不会找自己弟弟帮忙的缘由。

  她心中微微叹息,想到如果真如琮弟所说,那甄姑娘对自己兄弟当真不错,也是可惜了……

  ……

  等到日落时分,众人都各自散了,贾琮见迎春、黛玉、探春等姊妹还在边走边说。

  一夜无话,第二天过午时,贾琮准备动身去城东皇陵,为甄芳青回南送行。

  他刚出自己院子,见到迎春带着黛玉和探春,迎面而来,她们身后两婆子还抬一口箱子。

  迎春微笑说道:“昨日回去我们姊妹几个商量好的,今日掐着琮弟出门的时辰,紧赶着过来。

  甄家两家同为金陵望族,也是几辈子的世交老亲,甄姑娘来神京许久,如今要千里回来。

  以后南北千里,相见颇为不易,彼此都是世家姊妹,要有个惜别礼数,以后也是个念想。

  我和姊妹们赶着准备了一箱礼物,请琮弟带着甄姑娘,聊表世交之情。”

  贾琮笑道:“还是二姐姐和姊妹们周到,要不是你们想着,我可以空着手给人送行了。”

  迎春让婆子抬着箱子去装车,等到贾琮出了二门口,姊妹们才回了内院。

  ……

  贾琮的马车一路出了宏德门,前往城东皇陵别苑。

  城外官道阳光普照,行人稀少,显得有几分寂寥。

  贾琮想到这半年光景,发生的诸多变故,自己和甄芳青的纠葛交集。

  今日之后,南北千里相隔,只怕再见都有些渺茫,心头难言压抑,不由自主叹了口气。

  而且眼下的形势,甄家牵扯火器私造之事,多半是要发作。

  但是贾琮在金陵之时,便见识过甄芳青的智谋手段,想来她既急着返回金陵,多半已有应对之法……

  他心中正思绪翻滚,远远看到前面官道路边,早停了一辆马车,马车前一人来回张望,正是昨日送信的刘显家的。

  她因来过贾家多次,认得驾车的江流是贾琮的小厮。

  连忙上前问道:“车上可是琮三爷?”

  她看到贾琮掀开车帘,笑道:“姑娘今日入宫向太上皇辞行,出宫后家中车马便离了皇陵。

  如今正在前面官道路口等候,姑娘担心三爷走茬了路,一直让我在此等候……”

第666章 福祸连南北

  神京,城东郊外官道,阳光明媚,道路两旁,绿树青青,芳草如茵。

  贾琮的马车跟着甄家马车后,走出不到半里路程。

  看到前方官道旁一片空地,收尾相顾停靠三辆马车,还有五六个身形矫健的护卫,骑马在周边巡弋。

  居中的那辆马车前,站着个身形苗条的小姑娘,贾琮认得是甄芳青的丫鬟蓓儿。

  那蓓儿见了贾琮下了马车,笑着向他招手,上前说道:“琮三爷,我们姑娘在车上等你呢。”

  贾琮跟着蓓儿走到车前,轻轻掀开车帘,见甄芳青正坐在车中,正笑意盈盈的看他。

  贾琮见车内布置洁净清雅,车厢两侧各有一张小榻,叠放着纱枕薄毯,榻尾各摆一只雕花红漆木箱。

  一张小榻枕畔摆着一布偶,显得憨态可掬;另一张小榻枕畔放着几册书籍和两个卷轴。

  两边的车壁上还镶着几个陶瓶,里面插着不知名的野花,色彩绚丽,清香怡人,颇有野趣。

  贾琮大概能够猜到,这辆马车定是甄芳青和丫鬟蓓儿的起居之所。

  两张小榻之间,还摆了一张榆木案几,案几一侧放着两个蒲团。

  案几上摆了几碟精致小菜和干果,一把酒壶,两只鎏银瓷杯。

  甄芳青微笑说道:“原本我返归金陵,按照世家礼数,应到府上向老太太辞行,和府上姊妹话别。

  只是堂兄涉及火器私造旧案,眼下正被锦衣卫搜寻翻查,甄家已是嫌疑之身,玉章又是火器首倡之人。

  我想着此时走动,难免惹出话头,不想节外生枝,所以只能失礼了,玉章可不要见怪。”

  贾琮说道:“甄姑娘无须介怀,眼下正值事多,你急着回南,必有要事,不必过于拘礼。

  我来时家中二姐和其他姊妹,准了一些家常得用物件,让我带给你做送别之礼。”

  甄芳青笑道:“那我就先谢谢了,你回去帮我向迎春姐姐她们问好。

  有时我真的羡慕你家中那些姊妹,贾家国公门第,前辈皆世间英杰,有拓疆辅国之功。

  如今贾家后继有人,有你这样的子弟顶门立户,你家中姊妹有你这样的兄弟庇佑看顾,挡风遮雨。

  她们能过上女儿家安和稳妥的日子,实在是难得的福气,想起来便让人向往欢喜。

  要说后辈子弟荣盛,甄家比贾家多有不如,到了我这一辈多有荒疏。

  大房到出了两个出众的姐姐,虽然都嫁入高门,身份显贵,但女儿家终归远离故园。

  原本大房的世文堂兄天资聪明,偏生性子浮躁急功,惹上火器私造之事,自己也走的不明不白。

  大房四弟宝玉,倒生的一表人才,只是自小得老太太宠溺,他只喜在内宅度日,讨厌仕途经济之事。”

  贾琮听甄芳青说到甄宝玉,不禁想到贾家宝玉,心中一阵古怪,两人还真是一路人……

  甄芳青看到贾琮神色古怪,似乎能知他心中所想,笑道:“我听说你家的宝玉,也是一样行状,想来倒是有趣。”

  ……

  甄芳青又说道:“比起大房人丁兴旺,我们二房就只出我一个女儿。

  但我父亲没有太多男女之见,从小对我对我期望颇高,五岁那年我就被送到宫中教养……”

  贾琮听甄芳青说到父亲,想到自己在金陵之时,许七娘曾探查关于甄应泉的底细。

  这位甄二老爷是天生经商奇才,他早早看出朝廷要在东南大行海政的趋势。

  为给甄家未来的生意张目,看中当时仕途暗淡的杜衡鑫,利用甄家的金银,还有姻亲北静王府的人脉。

  将杜衡鑫从一个卫军百户,扶持晋升为金陵卫水监司千户,从而给甄家海贸生意,提供了莫大助力。

  杜衡鑫就因得了甄应泉暗中扶助,仕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直攀升至正二品金陵都指挥使。

  甄应泉和杜衡鑫官商守望,不到十年之内,就让甄家成为江南屈指可数的世家巨富。

  不管是远见卓识,还是才智魄力,这位甄二老爷都是极厉害人物。

  甄芳青虽年纪轻轻,但贾琮在金陵之时,见识过她的谋略手段,多有乃父之风。

  贾琮见甄芳青离别之际,笑颜俏美,神情怡然,家中隐患福祸也只一言带过,言语只说家常之事。

  况且,甄家涉及火器私造之事,虽然是甄世文肇祸之始,但如今却是嘉昭帝为震慑奸邪,因势利导,执棋布局。

  即便贾琮和甄芳青,都是才智出众之人,要凭一己之力,就能扭转天威,不过是浅薄少识之人的低幼遐想。

  但是,许多事情无法改变大局,却可设法避其锋芒。

  当贾琮想到甄家失踪的海船队,还有甄芳青守孝结束,便立即赶回金陵,大概也能猜出其中原因。

  甄芳青不愿多提此事,或许正是不想他牵扯其中……

  贾琮心头原本因离别在即,内心无法回避的黯然和沉重,似乎也慢慢松弛下来。

  甄芳青说起家中琐事,兴致盎然,娓娓道来,这也勾起贾琮的谈趣,说了一些自小的趣事。

  在这小小的车厢之中,两人都是世家翘楚,但此刻他们都有默契,话题之中,不谈家门福祸,不论权势纠葛。

  原本该是离愁别绪,却因这些生动恬然的家门儿女话题,变得异常其乐融融,让两人都不自觉沉浸其中。

  ……

  桌上一壶佳酿,在两人一番笑谈之中,推杯换盏,已经喝去了大半。

  甄芳青俏脸已生出红晕,笑着说道:“玉章,你可知我名字芳青的由来。”

  贾琮见彼此的话题,变得越来越随意,越来越有乐趣,似乎早没了道别的离愁氛围。

  笑道:“愿闻其详。”

  甄芳青说道:“我们甄家大宅南北向,有一条蜿蜒水榭,是从城中河道活水引入。

  我们二房的宅院就修在水榭旁边,那水榭两岸种满了柳树,听说已种了七八十个年头。

  我父亲年轻时也曾锐意科举,不到二十岁便中了秀才,但后来不知何缘故,改变了心志,投身营商之道。

首节 上一节 699/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