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721节

  再说那甄家三姑娘可和琮哥儿闹过婚约的,甄家这会出事,这两家从此断了关联,那才是好事。”

  薛姨妈看了女儿一样,说道:“我也是为你着想,琮哥儿桃花太盛,少招惹一个也是好的。”

  宝钗听了这话,俏脸一红,说道:“瞧妈这话说的,怎么又扯到我头上。

  妈想的这些都是没影的事,难道和琮兄弟相好的姑娘,你还都能拦了不成……”

  薛姨妈听了女儿这话,也觉得一阵头疼。

  那琮哥儿的确是没挑的人物,可就是门槛太高够不上。

  如今只是一个甄三姑娘,将来只怕糊涂账也少不了。

  自己女儿已过了及笄之年,怎么都赶不上趟,再这样拖下去,都不知道以后怎么收场……

  ……

  伯爵府,黛玉院。

  夏日炎炎,正屋绣楼,庭院深深,修竹成林,青翠葱郁,清风吹拂,婆娑摇曳,平添清凉。

  屋里通风之处,摆着一张湘妃竹黑漆描金菊纹靠椅。

  这等精致典雅的江南造物,两府之中,只有黛玉屋里才会常见。

  黛玉穿淡黄暗花对襟马甲,白色圆领小衣,下身月白色长裙,清新俏美,楚楚动人。

  她正倚坐在靠椅上,手中拿着一份书信,仔细翻阅浏览。

  紫鹃端红漆茶盘进了房间,里面放天青汝窑盖碗,沏了扬州寄来的云雾尖香茶,虚掩盖碟边缘烟气缭绕,茶香沁人心脾。

  她将盖碗放在靠椅旁小几上,笑道:“姑娘看的这样出神,林老爷说了什么要紧事吗?”

  黛玉说道:“父亲信中说最近公务繁忙,两淮盐枭横行,私盐事危,朝廷盐税征收艰难。

  如今九边大同之地,残蒙掠边越发频繁,朝廷在整顿军备,两淮盐税一向是朝廷要紧进项。

  父亲言辞之中,听得出他忧心忡忡,实在让人有些担心。

  好在上次三哥哥请了张神医诊治,给父亲也特制了对症药丸,如今身子比以前好转许多。

  不然父亲这般点灯熬油的操劳,我真担心他会累垮。

  有时候我真想父亲早些致仕,也能好好荣养身体。

  我小时并不懂外头风浪,如今听三哥哥常聊官场之事,才知两淮巡盐官职,其实颇有凶危……”

  紫鹃只是个小丫鬟,并不懂这些官场之事,听得多少有些迷糊。

  黛玉继续说道:“父亲信中还提到金陵甄家之事,听说金陵那边闹得有些厉害。

  扬州离金陵不算远,父亲在陪都有不少同年和故旧,所以对那边消息十分灵通。

  父亲说甄家怕要出大事,他知道三哥哥和甄家有渊源。

  让我得闲提醒三哥哥,对甄家之事多谨慎留意。”

  黛玉这回的话语,紫鹃倒是听懂。

  问道:“林老爷的意思,是担心三爷因甄三姑娘的缘故,和甄家生出牵扯,招惹是非祸事?”

  黛玉听了点了点头,紫鹃说道:“姑娘可要赶紧提醒三爷,我听说甄姑娘可稀罕三爷了。

  她又生的好人物,保不齐三爷就心软,做出什么过头的事。”

  黛玉笑道:“你倒会给他操心,我却不想和三哥哥提这话头,他可灵醒的很,哪里用旁人提醒。”

  紫鹃心中古怪,当初宫里要把甄姑娘赐婚给三爷,姑娘那个时候可多伤心。

  如今听了这档子事,竟半点都不拈酸吃醋,好像还满不在乎的样子。

  黛玉将信纸折叠放好,想起那日在贾琮院子正屋外游廊,刚巧听到三哥哥和二姐姐的谈话。

  她还想起贾琮说的那句话:家中姊妹,青梅竹马,日夜相伴,情如手足,岂不是更好的。

  每每想起这话,她便心中陶然,旁的一些琐事,便不愿再放在心头……

  其实三哥哥早知甄家出事的根由,其中内幕比父亲所知还要深入。

  他这么有主见韬略之人,哪里需要我去提醒呢。

  况且,那甄姑娘对他这般倾心,如今又回了金陵这等风险之地。

  要是甄姑娘也牵扯家门凶险之中,甚至遭遇不幸,以三哥哥的性子,只怕很难袖手旁观。

  如果换了我是甄姑娘,家门遭难,我也希望有人能护着我……

第680章 旭日多香软

  荣国府,贾琮院。

  东方天色刚亮起,院子里倩影穿梭,裙裳当风,丫鬟们开始四下走动。

  有人梳扎发辫走出厢房,有人打水点炉烧热水,有人去内院厨房催叫早点。

  贾琮到了时辰醒来,不过今日是五日休朝之日,他倒不用天没亮就赶去午门。

  他刚掀开帐子下床,侧榻的龄官听到动静,一骨碌坐起,揉了揉眼睛便下了床榻。

  贾琮见她穿身浅绿薄绸小衣,里头露出一截鹅黄绣花抹胸,眉眼如画,睡眼迷离,惹人怜爱。

  她虽是豆蔻之年,身量还未长开,但因是戏艺出身,常年吊嗓练声,锻体凝神,气韵风度,天然成韵。

  即便年岁稚嫩,身形挺秀窈窕,举止秀雅娇柔,已如二月春芽嫩枝,显出异样婀娜俏丽。

  龄官这年纪正是嗜睡,即便已起身,依旧有些迷迷糊糊,雪白纤美的脚丫在地上划拉半天,才找到绣花拖鞋。

  她匆匆走到衣架前,取了贾琮的衣袍腰带,围着他一阵打转,帮着他穿戴衣物。

  贾琮看她睡眼稀松模样,想着如果是后世,这年龄多半被家里当公主宠养,哪用天没亮透就起来操持。

  笑道:“女儿家和男子不同,你这年纪正要多睡,才好长身子,往后让晴雯她们多值几天,院子里人手足呢。

  以后立个规矩,院子里年岁比我小的,这两年都不许熬夜早起,省的伤了元气。

  你去床上继续歪着,我等五儿她们过来操持。”

  龄官微微嗔道:“那可不行,芷芍姐姐出门之前,特地让我替她值夜,哪里有三爷起身,我还去睡懒觉的道理。”

  贾琮笑道:“既然这样,以后逢五之日,我不用早起上朝,你才来值夜,我晚些起身,我们都能睡得足一些。”

  龄官灿然一笑,俏美盈盈,亮人眼目,轻笑说道:“三爷这个法子极好,以后都这么办,可不许说过不算。”

  她会这样一脸乐意,因按院里常例,她本不用值夜,都是芷芍等事出有因,才会临时拉她顶班。

  那也不过十天半月时间,偶尔让她遇上一回,寻常情形之下,她不可能逢五就来值夜……

  贾琮问道:“龄官,送芷芍和岫烟去牟尼院的婆子,回来有什么话说,修善师太的旧症好些了吗?

  龄官说道:“陈婆子回来说师太的病,一直时好时坏,前些日子三爷帮请张大夫下药,这几日慢慢好转了。

  因为过些日子,是修善师太六十八寿辰,芷芍姐姐和岫烟姑娘要多住几日,陪师太过完寿辰才回来。”

  龄官帮贾琮穿好衣服,便对着穿衣镜子帮他梳头束发。

  只是她虽给贾琮值过几次夜,因她还是新作的事情,贾琮的起居之事,她毕竟还不太捻熟。

  每日她晨起之后,芷芍、晴雯等几个手巧之人,都会进来帮贾琮梳头束发。

  今日不知什么原故,常来的晴雯竟还没过来,贾琮问起龄官才知,昨日晴雯身子不爽利。

  龄官帮着贾琮梳头还可以,只是帮他束发冠髻有些手拙,在贾琮头顶摆弄几次,都没弄到整齐合适。

  贾琮被她小手在头上蹭来划去,因为一阵阵发痒,已忍不住笑了几次。

  此时房门推开,五儿端着铜盆热水进来,见龄官束发的样子,忍不住一笑。

  说道:“龄官,我来帮三爷束发,你帮我去张罗早点去,三爷用过还要上衙呢。”

  龄官听了松了一口气,小脸上神情郁闷,难免有些气馁。

  五儿笑道:“爷们的发髻和我们女儿家的不同,有些手生没什么奇怪的,以后多弄几次就熟了。”

  龄官听了才放下心思,展颜一笑,出了房门去准备早食。

  ……

  五儿将龄官没束好的发髻拆开,又用篦子细心梳理。

  她透过穿衣镜子,看到贾琮适意的闭上眼睛,随自己在头上摆弄,有些会心微微一笑。

  外头天色渐渐明亮,从窗棂上射入的明媚晨光,照在两人身上,带着一丝初夏的温热。

  将两人身影投射在暗红的枣木地板上,相互紧贴依偎,透着一种无言的默契。

  贾琮耳边响起五儿的声音:“三爷,昨日在二奶奶院子遇到一件事,三爷下衙晚,我还没得空和三爷说。”

  贾琮问道:“是什么事情?”

  五儿说道:“昨日薛家姨太太和宝姑娘来看二奶奶,二奶奶突然问起金陵甄家的事情。

  姨太太说甄家如今十分凶险,甄家大房少爷牵扯私造火枪,等同谋逆大罪,金陵都传甄家会被朝廷问罪抄家。

  二奶奶听了这些话,脸色变得很难看,看着很关心金陵甄家的事,像是和她有什么关系似的。

  但我在她身边已经有些日子,从没听说二奶奶和金陵甄家有交情,这事觉得有些古怪。”

  贾琮听了五儿这话,一下睁开眼睛。

  想了想说道:“听着的确有些奇怪,二嫂嫁到神京已有些年头,从没听过她和甄家有什么交情。

  虽说金陵这些大族世家之间,一向都会有些世交情谊,二嫂出身金陵王家,便是这等世家大族,

  但二嫂在金陵时只是未出阁的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太可能和甄家有深厚交际。

  她可是个十分精明之人,说话和做事都不会毫无来由。

  她会特地和姨妈打听甄家的事,听了甄家凶险还会这等神情,必定事出有因……”

  贾琮心中仔细思量,因为他的出现,原有轨迹中许多人和事,都已经发生剧变。

  所有的事情都进入一条全新的支路,让他无法做大概准确的推断。

  对王熙凤的异常举动,他多少有些猜测,但光凭她关注甄家之事,信息比较单薄,一时也无法肯定……

  五儿说道:“我想着三爷和甄姑娘有渊源,甄姑娘对三爷十分上心,也算很难得的。

首节 上一节 721/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