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764节

  贾琮说道:“女儿家要是留下这种伤患,可是要害了一辈子。

  你去找大小姐讨只三十年份的野参,就说是我的话。”

  小红听了欢喜,小嘴灵巧利索,说道:“三爷真是大慈大悲,即便是丫鬟都舍得用宝参。

  以后一辈子福报,长命百岁,高官厚禄,公侯万代……”

  贾琮笑骂道:“这点事也值得你奉承拍马屁,我不过觉得一根野参救条性命,很合算的事情罢了。”

  ……

  伯爵府,黛玉院。

  贾琮一进院门,前院修竹篁篁,晚风轻拂,枝叶婆娑,随风摇曳,发出沙沙响声。

  那响声不显半分喧哗,透着悠然和谐的韵致,将院落的安逸宁静,衬托愈发卓然怡人。

  往日这个时候,贾琮来黛玉院中走动,常会听到她抚琴声音。

  有时他甚至不愿进去打扰,站在门外静心倾听,怡然自得,直到屋内按弦停音为止。

  今日屋内却寂寂无声,他走到正屋门口,便见雪雁带着两个婆子,拎着几个木桶出来。

  掀开的门帘后,传出一阵温热馨香的气息,让人不由自主有些酥软陶醉。

  雪雁看到贾琮,笑道:“三爷来了,姑娘正在里面,请三爷稍等片刻。”

  贾琮听了这话,伸向门帘的手便放了下来,只是等了稍许时间。

  里面传来黛玉的声音,如银铃玉罄般悦耳:“三哥哥在外面吗,快请进来坐,紫鹃去给三哥沏茶。”

  贾琮这才掀开门帘,见黛玉正坐在床边,手中摆弄着贾琮送的魔方。

  身上穿月白印花交领袄,配着月白印花长裙,飘逸轻盈,透着令人心动的闲适俏美。

  满头秀发扎了两根长辫,松松软软的垂在脑后,秀发上还是湿漉漉的。

  双颊透着诱人的嫣红,宛如晕着翡色的雪脂美玉。

  窗户都已被大开着,晚风不停歇的流入室内。

  但房内温热醉人的女儿幽香,一时之间还无法消散,贾琮忍不住轻轻呼吸,有些心旷神怡。

  ……

  方才他见雪雁带人拎着木桶出来,又让他在门口稍候,便知道来的巧了,遇上黛玉正在沐浴。

  她满头秀发都还没干透,如果不是他正好过来,只怕连辫子都不扎,等着在哪里晾干。

  黛玉美眸秋波盈盈,眼神流转,似察觉到贾琮吸气的动作,俏脸不由自主发红。

  轻声说道:“三哥哥今日下衙倒早些,这才刚刚日落,天都还没黑下来。”

  贾琮笑道:“城外工坊公务,需费心之事都已妥当,现下按部就班就成,不需日夜守在哪里。

  自然一到下值时辰,便早些回来,妹妹今日可按时服药,可不能忘了服用。

  昨日张大夫让人捎来新制丸药,够妹妹用到年底,往后再服上一年,妹妹的病根就彻底去了。”

  黛玉笑道:“三哥哥真啰嗦,每日都要问一遍,我即便真有马虎,都被你问怕了,绝不敢漏服一次。”

  转而问道:“我听三哥哥说过,张神医小半年都不在神京,这药丸是托谁捎来的?”

  贾琮笑道:“送药的是位金陵人客商,往来金陵神京两地行商,受张先生所托捎来。”

  ……

  贾琮又问:“妹妹今日两餐可吃的安稳,都吃了什么好吃的?”

  黛玉笑道:“今日在老太太哪里用的饭,除了我们姊妹,还有姨妈和宝姐姐。

  老太太见来的人多,心里高兴,便摆了大排桌,让西府大厨房上了许多菜。

  主食用的红粳米饭,上了酒酿清蒸鸭子、火腿鲜笋汤、八宝熏烤鲤鱼,各式热茶冷盘。

  还有两碟豆腐皮包子,很是可口。

  老太太吃的那道牛乳蒸羊羔,倒是闻着奇香,但那是上年纪人吃的,我们可不敢去碰。

  可惜三哥哥不在,不然我们吃的更高兴,三哥在衙门吃公肆,想来也很难可口,不过填肚子而已。”

  黛玉似乎可惜贾琮没陪在身边,口齿伶俐,说的绘声绘色,让他颇有身临其境之感。

  ……

  贾琮笑道:“我可听湘云唠叨过,妹妹平时给老太太请安,都没呆多少时间,就忙着回东府。

  今日怎在荣庆堂呆的这么自在,一直陪老太太吃过午饭才回?”

  这时紫鹃端了新茶进来,说道:“姑娘不过觉得耳根清净,才在荣庆堂呆了许久。

  因宝二爷这些日子搬去了东路院,不像往日那样在跟前吵闹。”

  黛玉被紫鹃说破心思,小嘴微微一翘,说道:“就你爱多嘴,白日三哥哥不在家,也没个人说话。

  自然都和姊妹们一起,难得大家都好兴致,她们自都留下,我不好一个人回来。”

  贾琮听了这话,心中有些奇怪,方才小红过来找贾琮,只说袭人受伤,并没提宝玉搬去东路院。

  说道:“小红过来说袭人受伤,如今在西府养伤,这事着实有些奇怪。

  袭人是宝玉的大丫鬟,向来都是形影不离,怎么宝玉去了东路院,单单留了袭人在西府。

  听说袭人伤得挺重,大夫说要用好参培本固元,方才小红就是帮她讨上年份野参。”

  黛玉听了也神情疑惑,说道:“三哥哥这么一说,事情的确有些奇怪。

  袭人伤了可有五六日了,我听湘云说一直没大好,可见是伤得不轻。

  既然要用上好的野参,应该早就要用了,怎么拖了这么多天才说。

  女儿家受了伤患都不是小事,哪里会这等大意拖延的?”

  贾琮和黛玉都是心思精细之人,随口说起这事,都觉得有些不寻常。

  只是事情再有蹊跷,也是二房的事情,也和他们并不相关,很快也就不去费神。

  ……

  两人轻声说笑,心意和谐默契,不自觉窗外天色已暗,晚风越发幽凉。

  两人闲来无事,轮流把玩手中魔方,耳鬓厮磨,愈发亲密。

  贾琮见黛玉松松挽着的秀发,已经渐渐凉干,在晚风吹拂之下微微飘动,更增秀雅可爱。

  鬓边青丝时而拂过他脸庞,让人觉得痒痒的,想要一把揪住而又不能。

  贾琮心中有些跳动,眼睛的余光,被香气盈盈的乌云秀发吸引,生出用手轻抚的冲动。

  紫鹃进来给茶碗续水,见到三爷和姑娘并肩坐在床边,正开心说笑,显得十分亲昵。

  她小脸微微发红,刚掀开一半珠帘,又轻轻放了下来,似乎担心发出声音,转身便退出房间……

第706章 鸳盟牵国事

  嘉昭十六年,时序八月,金桂飘香。

  这年入秋比往年更早些,神京之地暑气渐消,天高气清,日渐转凉。

  黛玉、迎春等畏寒的姑娘家,早晚时辰,都会加穿夹袄,以免转季受了风寒。

  但贾琮收到金陵和姑苏来信,却知金陵依旧酷暑难消,江南多地两月无雨,旱情已显端倪。

  而辽东鑫春号周广成送来书信,却言北地秋风日重,寒意日益浓重。

  辽东自女真平定,大周拓展关外千里之地,平远候梁成宗率大军镇守,倒也风平浪静。

  但大周北地九镇,随着岁近深秋,关外气候日渐寒冷,草原精骑,蠢蠢欲动。

  除了辽东、蓟州两镇因外患平定,大军震慑,稳如泰山。

  其余宣府镇、大同镇往西一线,残蒙小股精锐,出没袭扰从未平息。

  ……

  大周关外九镇,经数代磨砺镇守,各处紧要关隘都有重兵把守,几乎可称固若金汤。

  但九边防线太过漫长,即便有数十万边军镇守,也无法一一覆盖,难免留下些许缝隙缺口。

  这些地方或人迹罕至,或地势崎岖,不具备重兵镇守价值,日常只是边军巡骑游弋警戒。

  每年关外大漠岁入深秋,残蒙游牧为收集过冬衣食,都有打草谷之类抢掠之举。

  九边各镇间的缝隙缺口,时常有小股精骑侵扰突入,抢夺粮食人口,一沾疾走,来去如飞。

  大周边军巡骑和游牧精锐追逐拼杀,也多在这些边地狭细区域展开,血染沙场,马革裹尸,不为人知。

  自从大同世袭指挥孙占英关外投敌,大同总兵钱绍扬勾结孙家,犯包庇贪污之罪,终被嘉昭帝处死。

  大同边军中层将校也遭清洗更迭,辽东镇梁成宗麾下不少将领,先后被调往大同镇填补空缺。

  这些将领不少和贾琮都是军中袍泽,日常偶有书信往来,因此贾琮对九边情形,也都知晓甚多。

  ……

  对比外面世界的风云各异,时入清秋的贾家东西两府,依旧一片安逸祥和。

  八月之期,贾家接连出了几桩好事,两府都有喜庆之气。

  八月初三贾母七旬寿辰,荣国府虽世勋更迭,家门荣盛风光,有增无减。

  因新晋爵主贾琮不仅一体双爵,进士及第,且以十五之龄,官拜翰林学士,文武双利,名望日隆。

  如今的荣国贾家,不仅是世勋豪门,更是清贵人家,在神京愈发引人瞩目。

  因此,贾母三日寿庆之日,宾客盈门,更胜往昔。

  ……

  此时,宝玉已在东路院蜗居一月,胡太医施展混身解数,几易良方,全力医治宝玉不举之症。

  诸般名贵药材轰然而下,水火相济,龙虎相攻,王夫人信心满满,不去沉疴,不言放弃

  胡太医抱着治病救人之心,望闻问切,三日复诊,五日修方,不辞辛劳。

  常问宝玉服药反馈,细看其形状神色,衡量斟酌下药多寡,对医道愈发新有体会……

首节 上一节 764/8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