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817节
忽而干手中马鞭抽下,眼看要砸在对方脸上,心中泛起肆意快感,突然眼前人影晃动,马鞭竟一下抽了空。
他眼睛余光察觉贾琮身法灵动,瞬间绕到自己身旁,但他魁梧的身材,远没有意识迅疾灵活。
他根本没来得及转身,重新挥舞马鞭抽打,只觉贾琮从他身侧风一般掠过。
紧接耳边听到锵鎯一声轻响,腰间突然一轻,随身弯刀已被贾琮顺手抽走。
他虽然性子粗野,也知随身兵器被人夺走,自己毫无反抗之力,无异于死到临头,心中泛起一片惊骇。
他还来不及转身,听到身后同伴发出惊怒之声,汉话蒙语夹杂一片,隐约是住手尔敢等制止之言。
他还来不及回神,便感到后脑一阵剧痛,不知遭遇何物重击。
紧接膝弯被人狠踢两脚,身子一软跪着地上,自己那把雪亮的弯刀,平生首次已横在自己脖子上……
他脱口骂道:“你这小白脸……”
只话没骂完便觉得脖子一紧,刀锋冰冷寒气传遍全身,颈部肌肤一阵钻心刺痛,感觉到滚热鲜血渗出。
只听身后传来贾琮阴森的话语:“大周律,凡匪盗军乡邑家人,杀之无罪。
你们蒙古人在大周地界,目无法纪,纵马市井,欺辱良善,真想找死,我便成全你!”
……
路旁围观百姓方才见忽而干意图行凶,都替这一身文气的少年担忧,生怕他会遭人毒手。
残蒙施虐北地边镇,杀伤无数大周军民,市井百姓早有耳闻,自然对这些外夷之民,心中十分排斥。
没想这少年竟有这般身手,不仅未受其害,且转瞬就能反制这残蒙恶人,当真精彩之极,大快人心。
不断有人发出喝彩,甚至有人喊打喊杀,场面有些混乱。
数名蒙古人跳下马背,满脸怒容,抽出佩刀将贾琮围在当中。
但他们忌惮贾琮会愤而杀人,只是言语训斥怒骂,却不敢轻举妄动。
艾丽从路边店铺捡了一根门栓,毫无惧色跳入战圈,守在贾琮身边。
那蒙古青年身边数个武士,已在马上张弓搭箭瞄准贾琮,却被他挥手制止。
他见贾琮风姿卓绝,器宇不凡,便对他很是留意,如今见他竟有这等身手,必定不是什么普通人物。
又见他身边女伴姿容绝艳,是位少见的混血美人,普通人家难能享用,断定贾琮多半是哪家豪门子弟。
要是伤了这样的人物,周人岂会善罢甘休,自己身份尊贵,或许能躲过一劫,动手的护卫只怕难逃一死。
此事惹怒大周皇帝,三大部族入京图谋大事,只怕就要功亏一篑!
而且,这蒙古青年已经看出,贾琮虽下手迅猛狠辣,但其实多有克制。
否者,他那背后一刀,如不是用刀背敲打,忽而干早就人头落地。
……
正当双方有些僵持不下,街道那头传来纷乱脚步声,十几个府衙衙差提刀棍蜂拥而来。
领头之人贾琮也认得,算是他的老熟人,正是镇安府通判刘彬芳。
那蒙古青年见惊动官府中人,脸色微微一变,心中明白此事已闹大。
刘彬芳上前喝道:“本官乃镇安府通判刘彬芳,主管府衙辖地民刑巡捕之事。
今得人举报,蒙人使团成员,闹市策马,扰乱法度,欺压良善。
神京乃大周国都,堂堂天子脚下,尊容清贵之所,使团既入京求和,必严守我大周法度。
为何光天化日之下,众目睽睽之中,拔刀相向,意欲何为,还不退下!”
刘彬安一番话语,引得周围路人大声叫好,因有了官府中人出面,周围百姓胆气渐壮,越来越多人围拢过来。
蒙古使团人员虽弓马彪悍,一时之间气焰声势大减。
贾琮听了刘彬安的话,嘴角生出一丝笑意,这位镇安府通判十分精明圆滑。
在场蒙古人和自己都动了刀,刘彬安只问蒙古人拔刀意欲何为,单把自己撇清出去,这偏架拉的合乎民心。
此人颇有心思城府,审时度势,进退得当,偏揽人心,是个人物。
怪不得当初镇安府尹张守安覆灭,他的心腹推官刘彬安却屹立不倒,不仅成了镇安府钉子户,而且还官运亨通。
……
一个举刀对峙的蒙古人怒道:“你这周人官儿不讲道理,明明周人动刀伤及我同伴性命,怎反倒成我们的不是!”
刘彬芳说道:“尔等休得胡言,这位是我朝翰林院学士,工部五品正官,皇上御封威远伯。
贾大人乃是清贵尊荣之人,怎会有不当之举,本官已得举报,尔等纵马街市,伤及路人,贾大人才出手制止。
当街百姓都可作证,蛮夷外邦不守国朝法度,还敢污言诽谤朝廷命官,真以为我大周无人吗!”
刘彬芳一番话说完,周围百姓愈发义愤填膺,人潮涌动,个个都要作证,纷纷叫嚣官府严办滋事蒙古人。
十几名蒙古武士各自脸上色变,全都拔出佩刀戒备,生怕周围百姓失控,冲撞了他们的主人。
贾琮听了刘彬芳之言,倒是有些吃惊,这刘通判的嘴巴着实厉害,他这是根本不论对错,完全是非我族类之论。
方才之事暂不论是非,单被他这一番话引动民议,这些蒙古人也是背定了黑锅,何况本就错在彼方。
这事如果传入宫中,当今嘉昭帝得知,大概也会喜闻乐见。
蒙古三大部族朝贡求和,皇帝正缺少回绝翻脸的借口,总之这位刘通判颇不简单……
……
那为首的蒙古青年,见这府衙官员言辞锐利,引得群情汹汹,虽有些吃惊,但并没乱了手脚。
他的注意力皆被贾琮吸引,因刘彬芳口中威远伯三字,对他震动极大。
他只是稍加思索,便挥手凝声说道:“收刀!”
贾琮听他声音清越爽脆,透着飒然英气,还有一丝少年人变声期的沙哑,带着某种异样磁性。
那些拔刀警戒的蒙古武士,听了这声口令,神情都有些犹豫。
如今他们不仅要解救落于人手的忽而干,周围人群激愤,被那狗官挑唆鼓动,一旦场面失控,可是要伤及主人。
此时收刀,一旦人群冲击,必定失去先机,难免有猝不及防之虑,许多武士虽放下弯刀,却犹豫着没有入鞘。
那蒙古青年对下属的犹豫,并没过多留意,而是飞身下马,动作很是矫健。
他见贾琮手中弯刀,稳架在忽而干颈部,眼神沉稳冷峻,气势岳峙渊渟,半点都不像个十几岁少年。
如同蛮熊般魁梧的大汉,依旧跪在地上,似乎一点不敢动弹。
那青年看了眼属下,也觉有些没脸,心中暗骂饭桶,蒙古勇士顶天立地,即便命悬一线,也不该吓得跪地不起。
他这却有些冤枉了忽而干,他也想挣扎站起来,大不了让人一刀砍了,也不能做了草原上的孬种。
只是贾琮踢他膝弯两脚,是曲泓秀自小传授的独门秘法,力道和位置都十分古怪。
忽而干一旦着了道,膝盖便软如烂泥,使尽全身力气,都无法支撑站起……
……
那蒙古青年上前两步,问道:“阁下真是大周威远伯贾琮?”
贾琮虽神色淡定,见此人下马问话,谨守中原礼数,语调微缓,说道:“正是。”
那蒙古青年双眸一亮,似乎泛起一丝喜意,他再次举手说道:“收刀!”
这次下令收刀多了一份严峻,十几位蒙古武士再不敢迟疑,全部都还刀入鞘。
现场剑拔弩张的气氛,瞬间便松弛下来,连镇安刘彬芳都暗自松了口气。
蒙古使团之人在镇安府辖地闹事,他身为府衙通判责无旁贷,必须出面制止弹压。
当今圣上对待残蒙态度强硬,引领对蒙主战风气,已成朝野众口同声之大势。
自己面对残蒙使团肇事,应对如过于畏缩不前,便会有伤国体,留下口实污名。
但如果应对过于强硬,一旦激发冲突,导致双方火拼,彼此杀伤人命,那就是捅天大事。
朝堂虽不会偏袒蒙古使团,皇上甚至会因事利便,回绝残蒙求开边贸之请,名正言顺,打压残蒙各部。
但他作为肇事官员,绝不会有什么功劳,因为朝廷顾及内外体面,他多半要成为祭旗的炮灰。
丢官罢职都是侥幸万分,多半还会身首异处……
……
那蒙古青年微笑:“我乃鄂尔多斯部吉瀼可汗之子诺颜台吉,在草原便听说过大周威远伯英名。
威远伯以十四之龄,统帅千军,纵横辽北,扫平女真,是天下少有的少年英雄。
而且文事鼎盛,以书法词章享誉中原,还是大周最年轻的翰林学士,如今漠北皆流传伯爷重重轶事。
小王久有耳闻,仰慕中原物华,更有人物锦绣,本次随使团而来,便想要一睹上国盛景。
我们蒙古人最敬仰世之勇士和智者,威远伯便是此类卓绝人物,今日能够得见,小王三生有幸,不虚此行。
小王御下不力,忽而干对威远伯多有冲撞,还望念他不知之罪,又在伯爷手里得了惩戒,对他多有饶恕。”
贾琮和刘彬芳听到此人自报家门,各自都吃了一惊,贾琮早看出此人华贵雍容,扈从彪悍,必定身份不俗。
却没想到有这么大来头,竟是鄂尔多斯部吉瀼可汗之子。
鄂尔多斯部是残蒙屈指可数的大部族,其实力仅次于安达汗土蛮部。
部族麾下掌控二万户,能聚数万草原精兵,实力不容小觑,因常年驻牧河套地区,草原上称为河套万户。
安达汗拥兵自重,野心勃勃,威慑九边,除了依仗土蛮部兵强马壮。
更因麾下有残蒙永谢伦、鄂尔多斯两大部族景从助力,安达汗才会愈发声势高涨。
这人是鄂尔多斯部吉瀼可汗之子,身份贵重,自不待言。
诺颜台吉这个名字,不是普通蒙古人可用,台吉在蒙语中就是王子之意。
……
刘彬芳听说对方是吉瀼可汗之子,心中不禁暗自侥幸,好在方才没惹出事情,不然真就难以收拾。
说道:“伯爷,下官一路过来,沿途查问,诺颜台吉扈从纵马街市,虽造成不小骚动,好在未伤及路人。
既然诺颜台吉未扈从说情,依照下官所见,不如大家各退一步,就此作罢,以和为贵。
还望诺颜台吉约束部众,以免再生事端,有伤贵部朝贡和睦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