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830节

  等到老太太驾鹤西去,他和后廊上五嫂儿子芸儿,这宗门位份还有多大区别。

  那芸儿还能自己找活谋生,赡养老母,宝玉百事无用,读书不成,还真比不上人家。

  老太太上回还说夏家门第配不上宝玉,这是老人家太偏宠宝玉,迷糊了人情世故。

  以前荣国府二房当家,还能说出配不上的话,如今宝玉这种形状,还说配不上,就有些自大了些。

  桂花夏家的独生女,正经带万贯家财的金菩萨,般配宝玉已是绰绰有余,只怕还胜了几分。

  这夏姑娘我也见过几次,不仅相貌出众,言行举止像个爽利精明人,看着不是好揉圆搓扁的。

  她这大妇还没进门,宝玉先弄大丫鬟肚子,到时她要是不吱声,我是怎么都不信的。”

  王熙凤自己就是悍妇,她由己及人,会如此设想,自然毫不奇怪。

  ……

  她继续说道:“而且宝玉的亲事总透着些古怪,有些东边不亮西边亮。

  二太太给宝玉纳小老婆,倒手段利索得紧,生米煮成熟饭转眼就得,连孩子都弄出来了。

  可她和夏家商议婚期,拖拖拉拉,磨磨蹭蹭,一杠子打到明年三月,这可有小半年光景。

  二太太要赶紧儿年底娶媳妇进门,彩霞的肚子还没起来,多少也给夏家留了些体面。

  等到明年三月时候,彩霞的肚子可就像揣了西瓜,天底下哪个新妇,都会心里不自在。”

  平儿笑道:“二房如今虽是偏房,但二老爷还做着官,老太太又这么宠着,宝二爷将来免不了妻妾之事。

  再说二房以后怎么闹,也不关我们的事了,自有老太太和二太太操心。”

  王熙凤笑道:“你这话倒是没错,原本琮兄弟心大,宝玉被老太太留在西府,他也懒得理会。

  上回宝玉要拦着你的好事,眼下琮兄弟看他也厌烦了,已发出话头宝玉成亲就回东路院。

  这事不管是宗礼还是家法,都是板上钉钉之事,老太太都是拦不住的。

  到时候他们在东院闹天宫,都不关我们的事情,我们有热闹就瞧,没热闹就过自己日子。”

  ……

  平儿上前从王熙凤怀里接过大姐儿,抱着她在屋里转悠,爱不释手的样子。

  突然想到一事,说道:“二奶奶,就要到年关,给琏二爷的年节,要赶着置办了,寄到辽东可要小半月。”

  王熙凤叹道:“昨日我让林之孝家的操办了,上回来信说在那边过的还行,琮兄弟军中袍泽也待见。

  最近分派他随军提运粮草,说是军中得体面的事,只是还不能单独出营。

  我担心他在辽东待久了熬坏身子,这事也和琮兄弟提过,等再过一年他能出营走动。

  琮兄弟让辽东鑫春号买两个老奴,日常也好照顾衣食汤水,熬一年算一年吧。”

  ……

  两人正说着话,正见贾母丫鬟琥珀进来,王熙凤笑道:“琥珀姐姐今儿怎有空来逛。”

  王熙凤比琥珀年长许多,她会叫琥珀姐姐,就如她叫鸳鸯一般,不过是她们是贾母丫鬟的热络尊称。

  琥珀笑道:“回二奶奶的话,今二太太到荣庆堂看老太太,说彩霞面相长得好,多半是要生男的。

  老太太也好早些再抱曾孙子,想着每月备二两燕窝,给彩霞补身养胎。

  老太太说宝二爷眼看成亲,二房最近开销太大,这二两燕窝就当她疼宝玉了,请二奶奶每月匀出二两。”

  王熙凤笑道:“这事我知道,你去回老太太知道,公中会挑上好的买。”

  等到琥珀走后,王熙凤秀眉微皱:“这事听着愈来愈稀罕,府上丫鬟生孩子,这也不是第一遭。

  我虽然进门晚了些,但却听府上老奴嘴碎,说二太太不喜欢庶出的。

  其实这也不算奇怪,二太太自己子嗣旺盛,自然不喜欢小老婆生的。

  就算当初赵姨娘生环儿,也没听说月月吃燕窝的福气,太太居然这么待见彩霞。

  毕竟是她从小养在身边的丫头,倒像宝玉房里就她会生儿子,难道袭人和彩云都不成?”

  平儿笑道:“彩霞倒是丫鬟当中有福的。”

  王熙凤笑道:“她哪有你的福气,琮兄弟从小就疼爱丫鬟,府上可是出了名的。

  他那种疼爱和宝玉不是一回事,你以后要是养孩子,他能把燕窝给你当饭吃。”

  平儿听了想笑又不好意思笑,俏脸红扑扑的很是诱人。

  王熙凤叫来丰儿,说道:“燕窝咱们也不便宜别家,姨太太家铺子有上好的,你去说我们每月再进半斤。”

  ……

  荣国府,梨香院。

  宝钗房间中,案几上土定瓶供着几支鲜花,花瓣也已有些蔫了,旁边放着两部书和茶奁茶杯。

  床上挂着青纱帐幔,衾褥也非常朴素,远没有探春、迎春等闺房的精美华丽。

  宝钗正在房内翻着闲书,听到外头有人说话,碰巧金钏端着盆水仙进来,替换掉土定瓶鲜花。

  宝钗问道:“外头谁在说话呢?”

  金钏回道:“是二奶奶身边的丰儿姑娘,说公中每月加半斤燕窝,从咱家铺子挑好的买。”

  宝钗听了放下书本,掀帘子进了堂屋,正看到丰儿离开的背影。

  问道:“妈,西府不是每月已买半斤燕窝,也就是老太太和凤姐姐用,怎么又加了半斤。”

  薛姨妈说道:“听说是姨妈在老太太跟前讨情,每月要二两燕窝给彩霞养胎。

  听着倒有些奇怪,你姨妈这人我是清楚的,什么时候对个丫鬟这么上心。”

  宝钗听了不放心上,问道:“哥哥这几日不见人影,听说昨夜彻夜不归,妈可要管着他,别又闹出事情。”

  薛姨妈叹道:“你哥哥就是没笼头的马,什么时候管得住,不过他倒和我提过,这几日在忙正事。

  粮铺的段春江想做同文馆的米粮生意,央你哥哥到处找人脉路子。

  听说最近也有了眉目,你哥哥帮他引荐了齐国公次孙陈瑞昌,听说是在五军都督府做官,管着军粮运送的事。

  你哥哥说这人路子很广,城里米粮之事没他不知道的,即便是同文馆也有些关系。

  段春江认识了这陈瑞昌,就像是捡到宝似的,每日拉着出去饮宴交际,还回回拉你哥去作陪。”

  宝钗神色担忧,说道:“妈,段春江的粮铺靠哥哥的关系,买了多少粮食给神京大户,生意也够红火了。

  这人的心怎么这么大,连官府的生意都想做,但凡沾上衙门的事,其中弯弯绕绕就多。

  哥哥又是个莽撞人,何必沾惹这些事情,家里也不缺他赚的几两银子。”

  薛姨妈说道:“我懂你的意思,这会你倒多虑了,我们家是皇商,做的就是官府生意,其中道道我多少明白。

  那齐国公的次孙陈瑞昌,虽不是家中世子,但豪门子弟凡能在衙门做官,那个不是精明似鬼的。

  段春江这种小粮商见过多少世面,在陈瑞昌这种世家子跟前,他玩不出什么花招。

  我倒是劝过你哥,让他少掺和外头的事情,可他如今正在兴头上,哪里是劝得住的。

  原本今日二房给夏家送聘礼,宝玉也没个兄弟,你姨妈本想让你哥哥押送,也能外人跟前有个体面。

  可你哥一天不见人影,后来只能让偏房的贾芸去送,你姨妈心里说不定不自在呢。”

  ……

  神京,庆逾坊,夏府。

  府门口排着五辆大车,每辆马车都皮红挂绸,显得喜气洋洋,路人一看便知是迎娶下聘车马。

  只是这聘礼马车一来就是五辆,这等排场可是十分少见,非豪门大户不可。

  头前押运的少年郎骑着高头大马,衣裳锦绣,相貌端正,一看便是世家子。

  街坊之中有知道底细,自然要说夏家小姐许了荣国府嫡孙贾宝玉。

  听说还是什么金玉良缘,和尚道士的话可不能不信。

  不知就里之人,自然感叹夏家祖坟冒了青烟,居然攀上堂堂国公门第。

  夏府外院正堂,夏太太正端盖碗喝茶,心腹陈婆子匆匆进入堂中。

  说道:“太太,我刚从外头得到消息,贾家那边出了些状况。”

  说完她便在夏太太耳边嘀咕,夏太太听了脸色一变,问道:“此话当真,消息是否准确?”

  陈婆子说道:“这事绝对错不了,贾家没打算瞒着此事,就差没敲锣擂鼓。

  据说贾太太很待见那丫鬟的肚子,如今宁荣街上随便找人问,都知道这件事情。”

  夏太太脸色变得难看,将茶杯啪的放回桌上,说道:“贾家也是世家大户,做事也太没有章法了。

  虽说大户人家三妻四妾是常事,那个宝玉就不能熬到成亲之后吗?

  如今金桂眼看着就要进门,那宝玉先弄大丫头的肚子,要是生个庶长出来,不是触我夏家的霉头!”

  这时丫鬟来传话,贾家的聘礼已送到门口,要太太带人去迎入门庭。

  原本贾家正式下聘礼,夏家攀附贾家之事,总算是落了地,夏太太心情极好的。

  没想到事到关头,突然听着这等消息,夏太太像是吃了苍蝇一样恶心。

  但夏贾两家亲事势在必行,没有为个丫头生波折的道理,传出去外人反说夏家没见过世面。

  再说,那丫鬟有一半会生下赔钱货,即便真生下庶长子,大宅门里能不能养大,也是两说的事……

  夏太太这会子也懒得自己出去,只让陈婆子带人去迎贾芸。

  ……

  那贾芸被陈婆子引入外堂,让家丁将车上聘礼抬进堂屋,摆的满屋子都是,看着十分气派体面。

  贾芸是上几辈的贾家偏支,家中早已败落,见了这满屋子聘礼,心中也羡慕不已。

  觉得自己这趟帮宝玉下聘,也是极有脸面之事。

  本该让二房的环小子来送,听说因金荣的事情,被二老爷打的下不来床,不然好事也轮不到他头上。

  贾芸原本觉得是体面事,但入了夏家正堂,却隐约感到有些不对。

  夏太太虽礼数周到,但神情举止却带一丝疏离,甚至有几分冷漠,让贾芸有些摸不着头脑。

  这时屏风后一个身影,正蹑手蹑脚离开,刚出了外院堂屋,便小步向内院跑去。

首节 上一节 830/8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