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833节

  贾琮却心中肚明,回道:“启禀圣上,臣今早巡查核对,已得九成有余,年底前必能完成。”

  嘉昭帝并没有回话,只是满意的点了点头,韦观繇和许坤都满头雾水。

  不知这对君臣打的什么哑谜,御前自然不敢去问。

  之后三人又分别御前奏对,各自也探讨几处要旨,持续半个时辰方得定论。

  而最终之法大致延续贾琮思路,只是大理寺、锦衣卫依自家情形,做填补完善而已。

  等到三人辞别帝驾,一同出宫至午门,贾琮因此乘坐宫中马车,随身并无自用车马,便先向两人告辞。

  临走时想到一事,说道:“两位大人,在下曾在市井之中,与鄂尔多斯部王子诺颜台吉遭遇。

  彼此还发生些冲突摩擦,好在并没闹出事况,此人虽然年轻,城府心机不俗。

  两位大人对残蒙使团进行纠察,土蛮部必是首当其冲,对此人也多加关注,以免有所遗漏。”

  韦观繇笑道:“本官和许指挥多谢威远伯提醒。”

  对于贾琮来说,今日皇帝只让他入宫谏言,稽查蒙古使团之事,依旧与他没有关联,他可以置身事外。

  但那日他在汉正街和诺颜台吉遭遇,闹出了偌大风波,连镇安府判官刘彬芳都已介入。

  这件事情根本瞒不过人,眼下残蒙使团被圣上关注,中车司多半早将此事秘报宫中。

  大理寺卿韦观繇或许未听说此事,但锦衣卫耳目遍布神京,许坤多半会知道此事。

  方才在乾阳宫奏对,贾琮不便在御前多言,以免有失体统。

  但事后和韦观繇、许坤提点此事,却是必须要填的坑,以免以后留下话柄……

  ……

  许坤看着贾琮离去的背影,目光微微闪烁。

  对韦观繇说道:“韦大人,威远伯在金陵屡破要案,稽事探查之能,名声在外,朝野皆知。

  今日圣上召他入殿议事,本以为圣上会让他参与纠察之务,甚至会让威远伯协领此事。

  没想到圣上只是让他入殿谏言,倒是有些出乎意料。”

  韦观繇微笑道:“圣上或许曾有此意,也为未可知,只是圣上重用威远伯,并不在于其稽事探查之能。

  自然不想他因此耽搁精力,妨碍了手头要紧之事。

  再说纠察残蒙使团不轨之虞,朝廷并无专事专衙,大理寺和锦衣卫也是责无旁贷。”

  许坤听了韦观繇之言,自然清楚对方话语中隐含之意。

  贾琮被圣上重用,不仅在于稽事探案之智,更因其研制火器之能。

  嘉昭帝要求贾琮年底之前,完成五百支后膛火枪营造,下的是专事秘旨,知晓的人极少。

  许坤虽是锦衣卫指挥使,也对此事也一无所知,即便听到风声,也绝不敢派人探查。

  锦衣卫虽耳目众多,圣上麾下中车司,更是神通广大,若知晓自己好奇心太强,多半要大祸临头……

  但近半年以来,城东火器工坊加派禁军守卫,圣上又亲临工坊视察,颇为郑重其事。

  有一段时间,工部和户部的车马,在东城门关闭之前,持续往火器工坊运送人员和材料。

  这些事情即便不用查探,许坤作为锦衣卫指挥使,也是知晓一清二楚。

  他再想起方才乾阳殿中,圣上和贾琮的奇怪对话,多少猜出是必与火器营造相关。

  韦观繇看了许坤一眼,心中不禁哂然,这位许指挥居然忌惮起贾琮,似乎担心对方对他肘制。

  他却没想清楚一点,贾琮是圣上的要臣干才,旁人难以取代,锦衣卫指挥使只是鹰犬,换个人照样做的……

  许坤能想到贾琮必在承担火器要务,韦观繇自然也早就想到。

  他之所以和许坤话语隐晦,不愿意说的透彻,不过是文官面对锦衣卫头子,自然而然的防范之心。

  ……

  荣国府,荣禧堂。

  因为临近年关,西府里已显陈旧之地,如荣庆堂后院、荣禧堂东廊小正房都修缮一新。

  王熙凤想到年关之际,年节来往客人极多,贾琮会常在荣禧堂接待世家老亲。

  因为贾琮如今入翰林院为官,荣国府的名望大胜从前,这外头的门面可是越发重要。

  王熙凤便借着修缮东廊小正房,将整个荣禧堂都粉刷翻新,比以前显得更加富丽端严。

  贾母听王熙凤在自己跟前夸耀,便起了兴致去荣禧堂逛逛,正巧迎春黛玉等人来请安。

  贾母是爱热闹之人,自然带孙女们一同前往,方走到门口便遇上王夫人,身后婆子还提着两个礼盒。

  老太太见王夫人这架势,必定是有事情过来,便带着众人先回堂说事。

  等到各自落座,贾母笑道:“昨日东院那边送聘礼,我还没来得及问,是否事事顺当。”

  王夫人笑道:“我让外五房的芸哥儿去送的,这小子说话灵巧,做事妥当,事情办的很是顺畅。

  据他说夏太太收到聘礼,十分高兴满意,说我们贾家不愧是国公门第,样样都极体面的。

  夏太太和夏姑娘都送了回礼,特地孝敬老太太的,我今儿赶早给你老送来。”

  贾母见那其中一个礼盒放几匹上等绸缎、一对金镶玉手镯,两支上年份的老山野参。

  另一礼盒略小巧些,王夫人说是夏姑娘送的,里面放几盒精致点心、两个上等香囊、一个白玉寿星献桃摆件。

  东西虽不算十分贵重,看起来却很体面有心,贾母十分开怀。

  她一辈子大富大贵,什么好东西都见过,别人送她什么礼物,她倒是不太在乎。

  只是夏姑娘还没过门,这位亲家母女便这等礼数周到,事事想到自己这老太婆。

  原本贾母觉得夏家门第略低些,只是夏家母女的礼数为人,当真挑不出半点毛病,宝玉也算是有福了。

  ……

  王熙凤在旁听了王夫人套话,笑的有些意味深长,二太太给宝玉送聘礼,倒挑了个好人办事。

  这芸哥儿不仅会办事,更是懂得做人,昨儿前头刚送过聘礼,晌午时候廊上五嫂便来走动。

  当时王熙凤还陪着喝茶唠嗑,贾芸这一房虽已败落,却还未出五服,算是正经血亲,礼数不好怠慢。

  两人说过一些闲话,五嫂提起儿子帮宝玉送聘之事,说了几句夏家豪富,房宅奢华之类好话。

  等王熙凤笑说二太太聘礼下了重手,亲家太太必定十分欢喜,五嫂脸色就有些发紧。

  王熙凤家长里短好奇心重,见了她这等情形,岂有不多问几句的。

  五嫂这才说道:“不瞒二奶奶,芸儿去送聘礼,夏家太太虽礼数周到,脸色却不好看。

  像是遇到不称心之事,当时芸儿心里也纳闷,这等大喜的日子,亲家太太不该这种脸色。

  这事芸儿也不敢和二太太提,不然送聘礼是桩喜事,给人闹出不自在,亲戚间不好见面的。”

  王熙凤见问不出根底,也就不好多问,两人又说了其他闲话,话题多在宝玉成亲之事。

  等到临了的时候,五嫂却道:“听说宝玉房里的丫鬟又喜了,这可是一桩好事。”

  王熙凤听了奇怪,问道:“这内宅门的事情,怎么都传到嫂子耳朵里?”

  五嫂说道:“二奶奶怕不知道,好事传千里,芸儿从外头听说的,才来告诉我的,如今宁荣街上都在传呢。”

  王熙凤听了这话,心里十分古怪,只是五嫂又说两句闲话,便起身告辞。

  ……

  等到五嫂走后,王熙凤才回过神,必定是贾芸这鬼精明,他去夏家送聘礼,吃了夏太太难看脸色。

  他一时之间摸不准头脑,自然不敢和二太太胡说,必是回来后琢磨出了缘故。

  宝玉的丫鬟有喜,整个宁荣街都在传,夏家太太管着偌大皇商生意,是个场面上行走的女人。

  她难道会没有自己的耳目,半点都不知自己姑爷做的好事?

  贾芸这鬼小子猜到了缘故,这次让自己老娘过来走动,想自己露口风。

  这母子甚至不把话说透,只让自己想到,不给自己留半点错处。

  至于为何不说给自己姑妈听,拐弯抹角来告诉自己。

  一是此事毕竟只是猜测,自从二房败落,自己姑妈的脾气,亲戚之间都有耳闻。

  多半听了不会卖人家好,反而要恼羞成怒下脸子。

  所以贾芸才让老娘给自己透口风,卖自己这二奶奶的好,可比卖二房太太的好,要实惠太多了。

  至于其中根由,不外乎自己身后站着琮兄弟……

  只是宝玉睡大了丫鬟肚子,这事怎么传到街面上的,当真有些奇怪的?

  王熙凤见自己姑妈和老太太说的热络,脸色还带着与有荣焉的光彩,心中便有些幸灾乐祸。

  突然听到门外丫鬟说道:“宝二爷来啦……”

第748章 茶靡花将逝

  荣国府,荣庆堂。

  堂中众人听门口丫鬟传话,除贾母和王夫人一脸微笑,迎春、黛玉等姊妹已不太在意。

  王熙凤心中有些膈应,宝玉如今连聘礼都下了,老太太也不多些顾忌,由着他在内宅乱窜。

  每日介姊妹们去那里,他闻着味儿就跟去那里,他已是养孩子的爷们,这等做派也不嫌寒碜。

  只见门口大红锦缎暖帘掀开,一个火红敦实的人影,脚步咚咚的进入堂中。

  众人见宝玉头戴束发嵌宝紫金冠,额勒二龙抢珠金抹额,穿百蝶穿花大红圆领袍,腰缠镶玉金丝革带。

  鬓发油光,眉如刀裁,面似胖桃,目含秋波,混身金红灿烂,华丽贵气逼人,不自觉便吸引众人各种目光。

  迎春、黛玉、探春等姊妹都正当花季,衣着已算鲜亮明丽,但比起宝玉却有些失色。

  看到姊妹们济济一堂,宝玉不自禁神情陶然,喜笑颜开,胸中不免意气张扬。

  他向贾母和王夫人问安后,目光不自由看向姊妹们,最后在黛玉身上停留。

  笑道:“林妹妹许久未见,看着气色不错,最近可都好吗?”

  黛玉脸色有些发僵,说道:“我好着呢,有劳挂念。”

首节 上一节 833/8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