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842节

  日落时分,贾琮下衙回府,刚在堂屋稍坐,正喝晴雯端来的热茶。

  却见黛玉带着紫鹃进了院子,俏脸上笑意盈盈,恍如奇花初绽,很是养眼动人。

  只是那笑容中隐约带着一丝促狭,看的贾琮心里有些嘀咕。

  笑道:“妹妹怎么这会子过来了,那呆会就不要走了,我们一起吃饭聊天。”

  黛玉笑道:“我今日在荣庆堂看了场好戏,特地过来和三哥哥说道,让你也听个稀罕。”

  贾琮笑道:“荣庆堂能有什么好戏,还能让妹妹觉得稀罕,那我可要听听。”

  贾琮带着黛玉进了书房,又让晴雯给黛玉上茶,紫鹃又和晴雯在廊上说话。

  黛玉笑着将今早堂上麝月之事,详详细细和贾琮道来。

  贾琮听了也有些意外,昨日小红过来报信,只说王夫人要撵走麝月,似乎有些不怀好意。

  当时即便小红都不知许亲之事,没想今日西府竟闹出这等变故。

  好在自己早传话给王熙凤,因势利便拉了个人出火坑,也算是件积德之事。

  黛玉笑道:“三哥哥,今日荣庆堂上,我冷眼旁观,瞧的清楚,凤姐姐妙语如珠,有备而来,颇为精彩。

  你老实告诉我,此事是不是你提前授意凤姐姐,不然她能做的这般来劲。

  凤姐姐还事先对二姐姐旁敲侧击,二姐姐平时什么都惯着你,听了便信以为真。

  三哥哥,你不用不好意思,你是不是看上麝月这丫头,不然凤姐姐这般为你摇旗呐喊。”

  贾琮笑骂道:“胡说八道,我什么时候看上麝月,我和她连话都没说过。”

  黛玉哼了一声,说道:“你休想唬我,我虽不管家务,但西府的事还知道一些。

  凤姐姐给麝月在西府安排差事,不过轻而易举之事,何必言语蛊惑暗示二姐姐。

  还不是她看出你的心思,一门心思将这丫头往东府推。

  二姐姐一贯把你这兄弟当宝,都能把你宠上天去,但凡三哥哥相好的姑娘、中意的丫头。

  二姐姐都会觉得亲近,都会想法笼在身边,先帮着三哥哥收着,我怎就没这种亲姐姐……”

第753章 夜深情香暖

  伯爵府,贾琮院。

  已是傍晚时分,日头渐沉西方,天色混暧不明,晴雯进书房点亮烛台,然后又退出书房。

  贾琮听了黛玉的话,很认真的想了想,说道:“妹妹这话颇有道理,明儿我去找麝月说说话,逗逗趣。

  不然辜负了二姐姐这般疼我,还有二嫂子这一番美意,岂不是太过可惜。

  我记得麝月长的还挺水灵,说不定她还真喜欢了我。”

  黛玉听了贾琮嘚瑟的话语,眉头不禁皱成一团,哼了一声,伸手就扯住贾琮两边嘴角。

  说道:“三哥哥真是厚脸皮,什么散话歪话张口就说,半点都不嫌害臊,看我不扯烂你的嘴。”

  贾琮连忙求饶道:“好妹妹,快松手,快松手,很痛的……”

  黛玉哼了一声,这才松开手,还顺手在贾琮嘴角揉了两下。

  贾琮说道:“好妹妹,我和你说正经的,昨天小红来通风报信,说二太太要撵麝月,似乎还不怀好意。

  我这才传话让二嫂从中周全,我虽自己不管家务,但不能让家里没了章法,生出难听的事故。

  没想到二嫂会错了意思,以为我瞧上了麝月,还把二姐姐都带偏了,这可不关我的事。

  不过五儿去西府管家之时,带走二姐姐的执事丫鬟打下手,如今二姐姐身边还空了缺。

  这个麝月听说是个精明能干的,让她顶缺做二姐姐的执事丫鬟,倒也是正合适,也算错有错着。”

  黛玉笑道:“我就知道三哥哥这个根性,但凡是漂亮的姑娘、好看的丫鬟,就特别容易牵扯上关系。

  三哥哥,这一桩你是不是特得意,你就和妹妹说个心里话,大不了我不笑话你。”

  贾琮看着黛玉鲜花般的唇瓣,忍不住说道:“妹妹这小嘴能说会道的,让人实在气不过。

  过来让我也拧两把,省的每日被你怼的狼狈。”

  说着伸手要掐黛玉的小脸,黛玉娇笑一声灵巧躲开,两人在屋里来回躲闪。

  黛玉气吁吁笑道:“三哥哥,我不敢取笑你了,饶过我这一回……”

  廊外正和紫鹃唠嗑的晴雯,听到房内笑闹动静,脚步纷乱,幸灾乐祸的吐了下舌头。

  紫鹃也俏脸发红,往书房看了一眼,也不进去劝阻,只是掩嘴而笑。

  等到夜色降临,贾琮让晴雯去厨房吩咐,今加几道黛玉爱吃的菜式,留她一起聚桌晚餐。

  等到众人入席用饭,黛玉是姑苏人,口味喜爱南菜的鲜甜。

  见除给自己加的菜式,其他菜肴也是南方菜式,吃的颇为可口。

  她见端上的蒸饭色泽淡绿,入口松软,香气扑鼻。

  笑道:“三哥哥用的碧梗米,竟比府上往常用的还好。”

  贾琮笑道:“这是前些日子宝姐姐送的,说是薛大哥在城北段家粮铺得的。

  还是北直隶玉田县的新米,今年北直隶闹天灾,稻米大幅减产。

  玉田县新出碧梗米,如今市面上金贵的很,有银子都难买到。”

  这一顿饭吃的颇为香甜,饭桌上两人还不时斗个嘴,说个俏皮话,气氛其乐融融,逗得其他人常发笑。

  等到用过晚饭,两人又喝过晚茶,夜色愈发低垂。

  窗外北风呼啸,夜里愈发添了寒冷,黛玉因时辰不早,便起身要回去。

  贾琮在她手炉里加了炭块,又让芷芍拿了件披风,亲手给披上系好脖带。

  两人出了院子,紫鹃提着灯笼在前头引路,晴雯提着灯跟在后头。

  莹黄灯光将园中石道照得通亮,黛玉怀里抱着温热的手炉,看着地上两个的影子重叠亲昵。

  心中生出安逸平静的温暖,随着那灯笼的光亮融融远去,一行人悠悠缓缓穿行于夜色中。

  ……

  神京,鸿胪寺同文馆。

  四辆装满粮食的大车,排列在馆阁门口,几个同文馆小吏爬上粮车,各自清点粮食数量。

  段春江神情恭敬,脸上带着讨好的神情,正拿着卖粮文书和一位官员交涉。

  那官员是鸿胪寺新任主簿刘霄平,没过去多久,几位小吏清点过粮食数目,分别向刘霄平上报。

  刘霄平核对粮食数量,与段春江出示文书一致,便在文书上签名用章。

  四辆粮车鱼贯进入同文馆,随车的伙计和同文馆杂役,上前搬抬粮食入库。

  刘霄平见段春江进入同文馆,身后还跟着一个年轻人,衣裳华贵,大眼方口,相貌堂堂。

  因同文馆购粮之事,刘霄平见过段春江几次,但这个年轻人却是生面孔,不禁多看了几眼。

  段春江是极精明之人,看到刘霄平目光神情,便猜到他心中所想。

  讨好笑道:“刘大人,这位兄弟是我们粮铺的薛二掌柜。”

  刘霄平听说也是段家粮铺掌柜,也就不太在意,拿着文书便要转身离去。

  ……

  薛蟠是个白丁,平日可进不去同文馆这等官衙,今天特地跟段春江来开世面。

  段春江笑道:“多亏薛兄弟人面广,搭路子让我结识贵人,才能做下同文馆的大生意。”

  薛蟠大大咧咧一笑,说道:“段大哥这话外道了,这粮铺我也有份子,我这不也为自己赚银子吗。”

  段春江笑道:“上回薛兄弟说家里爱吃那碧梗米,我已让伙计又匀出十袋,今早已让人送去荣国府。”

  薛蟠笑道:“那就多谢段大哥了。”

  段春江笑道:“咱们开米粮铺子的,几袋精米吃食算什么,也值得你说谢字。”

  两人只是随意闲聊,正要离开的刘霄平,突然听到荣国府三字,心头微微一动。

  他回头打量了薛蟠几眼,这才不动声色的离开。

  ……

  同文馆,土蛮部馆驿之中,三大使团首脑皆聚于此。

  分别是土蛮部头领阿勒淌,永谢伦部盖迩泰,鄂尔多斯部诺颜台吉。

  阿勒淌是个年过四十的中年男子,中等身材,体型健壮,蓄着花白浓密的胡须。

  他是土蛮部安达汗的心腹之臣,不仅心思精明,能言善辩,还是名骁勇的草原战将。

  此次残蒙三大部落入京求和,各项议和事项谈判甄定,皆以土蛮部马首是瞻。

  阿勒淌能被安达汗选为土蛮部使团首领,可见对他的倚重信任之深。

  阿勒淌说道:“自使团到达神京之后,大周皇帝派遣兵部尚书顾延魁,内阁大学士领户部尚书王士伦。

  多次与我们磋商议和事项,这两人一文一武,是大周皇帝肱骨重臣,精明干练,很难对付。

  对我们提出的重开茶马互市,每年交易的米粮、布匹、茶叶、盐铁等物,他们一再压低交易数量。

  对要紧的盐铁等物,更是苛刻到极点。

  我们要求每年交易两千口熟铁锅,可周人提出每年只能交易三百口生铁锅,且数量还要逐年下降。”

  诺颜台吉说道:“生铁锅都是劣等铁所铸,分量沉重,容易磕碎,不耐久用。

  我们蒙古人逐水草而居,携带这些生铁锅十分不便。

  周人是防止我们得了熟铁锅,改锻成兵器对付他们,也算是深谋远虑了。”

  阿勒淌看了眼诺颜台吉,说道:“我在草原就听闻,诺颜从小熟读汉书,果然熟知汉人的伎俩。

  我知道蒙古部族之中,总有些人希望能走捷径,通过便利的方式,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但是汉人生性狡诈,谋算深沉,不会让我们轻易得逞。

  我们大汗曾经说过,蒙古人成吉思汗的子孙,是草原上的雄鹰。

首节 上一节 842/8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