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845节

  倒是我妹妹从小就善于盘账,放着她这种熟手不用,偏要儿子这等生手操持,真是为难死我了。”

  薛姨妈骂道:“你这不省心的孽障,你妹妹是个女儿家,将来要嫁做人妇,相夫教子。

  难道还能一辈子给你看账本,大房只有你一个爷们,这种事你不做谁来做。

  这种事开始生疏,耐性子做上几次,慢慢就熟练起来,谁也不是生来就会做生意,你就给我争点气吧。”

  薛蟠嚷道:“妈,儿子看账本脑袋痛,我想去歇一会儿,先让妹妹帮我看着。

  妹妹比我聪明,比我会看账本,知道生意里的弯弯绕绕。

  我看了半天,也没瞧出个子丑寅卯,到时耽搁家里生意,那可不得了。”

  薛蟠嘴里嘟嘟囔囔,一边却往后退走,片刻便一溜烟不见人影。

  薛姨妈见了不禁唉声叹气,宝钗劝道:“哥哥这几日肯在家里待着,总算心里还放着家里生意。

  妈也不好逼得太紧,哥哥一向散漫惯了的,即便要收心也要慢慢来,哪能一蹴而就的。

  蒋大娘在神京留不得太长时间,金陵的生意还要她回去看着,不能耽搁她太长时间。

  还是我去看账本吧,要是看出其中不妥,也好和蒋大娘分说清楚。

  事后我再一项项和哥哥解说,这也算他看过账本了,这样来回几次下来,哥哥多半也能入心了。”

  ————

  薛姨妈听了也觉有理,她见女儿进了堂屋,开始仔细翻看账本,每看过几页账本,便要询问蒋婆子。

  有些蒋婆子能够回答,有些账目上的蹊跷,连蒋婆子都有些难知究竟。

  每遇到这等卡口之处,宝钗便翻查关联账目,取出各店铺书信校对,大致也能推断出问题。

  薛姨妈见女儿沉静专注,无半点急躁不耐之色,随手翻看账目,便能看出门道端倪,不时向蒋婆子发问。

  薛姨妈心中微微叹气,自己老爷当年在家打理账目,便和女儿完全相同的做派神情。

  女儿自小得老爷悉心教诲,倒是真得了自己老爷衣钵,可惜她偏投错了女胎。

  要是我的宝钗是个男身,自己何须这般操心头痛。

  薛姨妈进出堂屋几次,一直到日头开始落山,见女儿已看过大半账本,似乎并没太多疲惫之色。

  那蒋婆子却有些脸色发青,像是累得不轻,她被宝钗问了太多账本上关窍,绞尽脑汁费心回话。

  只是她日常只管巡查账本,金陵各家店铺日常生意出入,实务细节她也知之不详,已数次被自家姑娘问倒。

  宝钗将蒋婆子打发去歇息,这才站起身子,想伸一下腰身,又觉得有些不雅,只是伸手捶了几下纤细腰肢。

  说道:“妈,账本我已看过大半,明日再花上小半日时间,里外就都能看完。”

  ————

  薛姨妈问道:“我看你方才问了蒋婆子许多事,是金陵的账目有问题吗?”

  宝钗微微皱眉,摇了摇头说道:“账目上看不出大问题,只是金陵各店每月来信,我都有详细看过。

  对各店的生意盈利,心中多少有些底子。

  妈心里也很清楚,这些年家里的生意,比起父亲在时,已经大有不如。

  自从父亲去世后,金陵甄家在商场发力,挣下了甄半城的美名,对薛家的生意打压不小。

  自从我们一家迁居的神京,对家中生意的打理关照,比在金陵更加不得便利,家中生意更低落一层。

  但今年甄家落罪抄家,他们在金陵的所有店铺生意,全部都被官府抄没,连甄三姑娘都下落不明。

  甄家的生意败了,在金陵商场空出好大余地,上两月妈就和我说过,此时正当时候,有利可图。

  妈也给金陵各店回信,让他们及时囤货倾销,尽量占据甄家被抄留下的空档。

  女儿曾仔细估算各店生意,这两月盈利应该比起年初,要好上三成有余,长此以往薛家生意多半能恢复旧貌。

  但我今日盘点账目,各店生意虽好了不少,盈利比年初却只上涨两成,还稍许有些欠缺,和原先预料有些差距。

  方才女儿问了蒋大娘不少事情,但她平时只是巡查账目,各店日常买卖进出,她也不是太清楚。

  但翻看前后账目,大致也能推算出缘故。

  金陵各家店铺掌柜都是老手,可许多货物进价没到压底,各类损耗也比往年稍多了些。

  而且货物出价有些偏低,所有这几月各店生意兴隆,银流盈利却没预想的高。

  这些事情我也是大致推断,因我也多年未在金陵,对那里的市面价码,也已不太清楚。”

  薛姨妈听了心中不安,说道:“金陵各家店铺的都是老掌柜,都是你父亲当年亲手培植。

  即便各店担任要紧职司,也都是家中各偏房子弟,许多人都是我从小看着长大。

  这些人都是生意场上老练人,照理不会犯把价不稳的纰漏,如今也是世风日下,人人都懈怠起来。”

  宝钗叹道:“虽金陵各店用的都是家中老人,但父亲去世之后,家中便也弱了威势。

  我们一家又搬来神京多年,金陵各店中的掌柜伙计,天长日久之下,心中自然少了顾忌。

  这世上最易变的就是人心,这些人日常生意懈怠,也就没有什么奇怪。

  女儿担心如今只是懈怠,再过几年就难免生出贪弊,到时金陵的生意便更难了。”

  薛姨妈叹道:“你哥犯了冯渊的命案,当年贾雨村做的手脚,让他假死脱身,这其中牵连不小。

  冯渊虽然死了,但冯家族亲却有不少,你哥要是回去金陵,必定要被人举告,到时贾雨村都受牵连。

  其中风险是在太大,所以他万不能回去,再说即便你哥返回金陵,他也顶不了大事情。”

  薛姨妈看了女儿一眼,心中又是叹息,女儿回金陵倒是顶事,只是她心里有放不下的人,多半不愿回去。

  再说姑娘家打理生意,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

  宝钗说道:“妈,前几日我收到宝琴的书信,她说二叔从神京返回金陵,没多久又出了远门。

  因这两年二婶身子欠安,这回蝌兄弟和宝琴没跟二叔出门,两人都留在金陵侍亲。

  蝌兄弟颇有才学,性情忠厚,做事勤勉,从小又跟着二叔南北走动,比常人多些见识。

  妈不如给二婶修书一封,让蝌兄弟帮忙照看金陵生意,他是你的亲侄儿,你也能信得过。”

  薛姨妈说道:“这倒是一个主意,蝌儿虽年轻些,阅历比不上铺里的老掌柜,但人品做事我是放心的。

  我待会就去写信,让蒋婆子带回金陵,怎么说也多双眼睛看着生意。

  其实这事我合计了许久,你二叔一家都在金陵,原本让你二叔帮忙打理生意,那是再合适不过的。

  你二叔年轻的时候,是你父亲手把手教出来的,这些年又走南闯北,见多识广。

  只要他肯打理大房生意,足够把家中那些老臣子压的服帖,即便大房生意分润些给二房,我也是愿意的。

  只是你二叔行踪不定,一年没几日在金陵,便是我有此心,也很难得其便利。

  你二叔也是过四十的人,这些年东奔西跑,也挣下不小的家业,足够一双儿女嚼用一辈子。

  他其实早该在金陵过些安生日子,还这么长年累月在外奔忙,也不知道他图个什么。”

  宝钗说道:“妈既有此心,也是一件好事,倒也不用太急。

  宝琴明年就到及笄之年,她和梅翰林公子已订婚约,早则明年入冬,晚则后年开春,多半就要送嫁入京。

  二叔必定也要过来,到时妈和二叔好好商议此事,必定能够如愿……”

第755章 生养昧天伦

  荣国府,梨香院。

  薛姨妈想到儿子纨绔,大房家业延续艰难,必得左右腾挪,更是绞尽脑汁,不由得长吁短叹。

  说道:“琮哥儿手上的鑫春号,也是多大一桩买卖,他便从来不过问,只一门心思做官。

  全部扔给那个曲大姑娘打理,便是贾族子弟也不用一个,却从没见有我们这般烦恼。

  反而生意一日比一日红火,店铺掌柜信中几次提起,鑫春号江南总店,如今是金陵数一数二大商号。

  自从甄家被抄家之后,鑫春号的生意愈发红火,每个月都有成船货物,从龙潭港外运出海。

  金陵人都说甄半城倒了,只怕用不了多久时间,曲半城就要起来了。

  这曲大姑娘对琮哥儿忠心耿耿,每到年节、生辰、及第、升官,她必定老远给琮哥儿送东西。

  听说连琮哥儿东府的奴才,都是她亲手挑选,从江南各地挑选采买。

  而且隔三差五,也不见间断,整箱整箱银子往东府里抬,琮哥儿他能花的了这么多。

  而且这姑娘心思剔透,连老太太、凤丫头都常收到她的礼物,而且件件都能送到人心坎上。

  老太太在荣庆堂唠嗑,不止一次和我提到此事,说曲大姑娘懂事会做人,一等一的人物儿。

  听说琮哥儿身上穿的衣服鞋袜,很多都是这曲大姑娘亲手做的。

  也不知道琮哥儿从哪找的女人,不仅会做生意赚银子,还会伺候男人讨好长辈。”

  宝钗听了这话,神情有些出神,心中多少有些酸楚。

  说道:“妈,琮兄弟能为大,福气也不小,这种事旁人羡慕不来。

  这位曲姑娘颇有些来历,我听二姐姐说过一些她的事。

  琮兄弟十岁那年去青山书院读书,整年都很少回府,不知怎就认识了曲姑娘,两人还合伙开了鑫春号。

  听说曲姑娘是德州人,父亲是一位镖师,已经过世多年,曲姑娘虽是女子,却有一身的家传武艺。

  连琮兄弟上阵杀敌的本事,都是他小时候跟曲姑娘学的,妈说她是琮兄弟找的女人,这话可也不对。”

  薛姨妈听了松口气,说道:“原来她父亲是位镖师,她人物本事出众,这出身却稍许欠缺了些。

  怪不得上回琮哥儿进士及第,曲大姑娘送了几箱子礼物。

  其中有送老太太和凤丫头的,那回凤丫头心中高兴,便说曲大姑娘年纪轻轻,便做了内务府皇商。

  不仅一身能为本事了得,还细心知礼会来事儿。

  琮哥儿要是娶她当媳妇,可就娶了尊金菩萨进门,当时老太太脸色不自在,一句话头都没接。

  想来老太太虽喜欢曲大姑娘利落,但是做孙媳妇门第却嫌低了些。”

  ……

首节 上一节 845/8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