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847节

  宝钗带着金钏进了院子,径直便进了迎面正房里屋子。

  掀开门帘便一股馨香的热气袭来,见屋里一尊泰蓝镂空熏笼,正在脉脉倾吐云灏芬芳。

  五儿正斜坐在罗汉床边,在案几上记录账本,王熙凤站在一边说着什么。

  她如今虽也能识字,但却并不会写,五儿跟着贾琮多年,却能写一笔娟秀的毛笔字。

  平儿正抱着大姐儿,在房间里来回走动,手里拿着拨浪鼓,不停地咚咚晃动,逗得大姐儿不停发笑。

  平儿自己笑容满面,抱着大姐儿,爱不释手,乐此不疲,愈发显得娇俏动人。

  王熙凤见宝钗进屋,连忙笑着招呼,又让丰儿接了金钏手上的燕窝,两人坐下唠些闲话。

  宝钗无意间看到王熙凤梳妆台前,整齐摆放不少精致的妆容之物。

  其中一个雪白瓷盒,上面描画精美山水花纹,正中还写着金凤阁三字。

  宝钗笑道:“原来凤姐姐也爱用金陵金凤阁的胭脂。”

  王熙凤笑道:“你也是金陵长大的,自然一下就能认出此物,我没出阁时就爱用金凤阁的胭脂。

  后来嫁进贾家之后,因金凤阁在神京无分号,从此也就不容易买到。

  这盒胭脂是金陵的曲大姑娘送的,她每到年节都给琮兄弟置办东西。

  我这担着长嫂的名头,也就沾了琮兄弟的光,曲大姑娘每回给琮兄弟寄东西,都不忘给我也捎上一份。

  还有更奇异的事情,回回送我的礼品物件,里头都有金凤阁胭脂,就像是知道我用惯这一种。

  毕竟大家都是女人,想来曲大姑娘到了金陵,日常也用金凤阁的胭脂,便给我也捎上一份。

  琮兄弟也是个有福气的,这是个有本事有心思的姑娘,我还一直想着还这份人情呢。”

  宝钗想到方才和母亲的谈话,想到这曲姑娘虽从没来过,但在府上还挺得人心的,她心里不由一阵空落落的。

  此时,林之孝家的掀帘进屋,说道:“二奶奶,金陵娘家太太寄了书信过来。”

  王熙凤接过书信,一边拆开浏览,一边笑道:“这曲大姑娘还真经不住唠叨,我和宝钗妹妹正聊到她。

  家里太太来信便提到她,我因收了大姑娘几份礼,一直也欠着一份人情,心里总是挂念着。

  这是神京和金陵远隔千里,也没那么容易还情。

  我便给家里太太去信,请她置办一份礼物,送去鑫春号致谢,可巧来信说起这事。”

  王熙凤看了一会书信,突然脸上生出迷惑,说道:“这倒是稀罕事情,以前从没听琮兄弟说过。

  家里太太派了心腹婆子,去鑫春号给曲大姑娘送礼,回来说金陵鑫春号还有位二掌柜。

  是一位姓秦的妙龄姑娘,生得极出色人物容貌……”

第756章 娇娆多孽缘

  荣国府,凤姐院。

  房间里熏笼里点着红泥炭,混合了上等的百合香片,喷吐着温热芬芳气息。

  大姐儿被平儿抱着来回转悠,很快就被晃荡睡着了,又被平儿抱到里屋小榻上安顿。

  王熙凤将家信看完,笑道:“我家太太收到我的书信,便对鑫春号多有留意,从大户女眷中听了不少趣闻。

  都说鑫春号是曲大姑娘主外,经常来往金陵、姑苏、鄞州、福州等地分号,打理各处分销和外海生意。

  秦姑娘只在金陵坐镇主内,处理商号日常事务,除了商号各处管事婆子,她很少见外人。

  所以秦姑娘的名头没曲姑娘响亮,因如今鑫春号生意愈发红火,外头才慢慢知道这位秦二当家。”

  宝钗听说鑫春号的二当家,也是一位年轻姑娘,心中不禁也有些古怪。

  也不知琮兄弟哪找来这些女娇娘,且都是出色人物。

  王熙凤看了眼记账的五儿,问道:“五儿,你和晴雯跟琮兄弟下过金陵,有没有见过这位秦姑娘?”

  五儿说道:“我和三爷下金陵,好几年前的事儿,那时还没有鑫春号,曲姑娘也还在神京开绣娘香铺。

  曲姑娘我在神京见过多次,三爷在青山书院读书之时,闲时会带我去她家里走动。

  但金陵秦姑娘我却从没见过,也没听三爷特别提过她。

  三爷院里只有龄官见过秦姑娘,三爷去年下金陵办差,芷芍姐姐一直在姑苏,只有龄官跟着去金陵。

  有一回龄官偶尔提过,这位秦姑娘名叫秦瑶,是曲大姑娘的远亲。

  因为家道中落,亲人离散,她又有极好的理事之才,所以才请了做商号二掌柜。”

  王熙凤笑道:“原来是这个原故,鑫春号也是奇异的,里外都是姑娘当家,而且都是出众人物。

  琮兄弟这命数也是奇怪,也不知怎么聚到这些个人物。”

  宝钗听说这秦姑娘来历,脑中有些混沌晕眩,曲大姑娘名声就够响亮了。

  按凤姐姐的家信中所说,这位秦二掌柜也是个品貌卓绝的,琮兄弟这生意做得也是别致……

  宝钗笑道:“五儿,我在府上常听说曲大姑娘,只是从无缘见过,心中真有些好奇,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

  五儿笑道:“曲姑娘比三爷大几岁,模样生的十分标致,身上精气神和寻常女儿家不一样,总之是很好的。”

  王熙凤又笑道:“我还真羡慕这些姑娘,能在外头执掌生意,做的都是些大事。

  不像我们出身世家大族,嫁入豪门大户,表面看着风光荣耀,内里连出趟二门都不容易。

  每日只能在内宅操持鸡毛蒜皮,不大的螺蛳壳里做道场,想想也是无趣的。”

  宝钗微微叹道:“不过是个人命数不同,凤姐姐羡慕她们自由自在,执掌实务产业,颇有闺阁志气。

  或许她们还羡慕凤姐姐安稳内宅,富贵优容,不用每日殚精竭虑。

  这世上的事情,心中所想所念是一回事,命数使然每日去做的,常常是另一回事,这也是说不准的。”

  等到平儿安顿好大姐儿,也回到外屋闲坐,这一日府里家事清淡,正巧得了半日空闲。

  几个人在屋里闲坐说话,不知觉到了日落时分,众人才各自都散了。

  ……

  荣国府,东路院,赵姨娘院。

  院子坐北有两间紧邻正房,左右两侧各有一间厢房,院子方圆虽不大,但看起还算整洁利落。

  赵姨娘作为贾政妾室,在占地并不宽大的东路院,能居住一所独立小院,大宅门中也算颇为优厚。

  究其原因是她子嗣繁茂,为贾政生下一儿一女,这在大宅门中极受待见的,更何况她是贾政最宠爱的妾室。

  相比同为妾室的周姨娘,因为一生并无所出,她的起居之地,就远没赵姨娘这等排场。

  正房之中弥漫膏药的刺鼻气息,贾环卧床修养了一月,已能拄着拐棍下床缓行。

  但大夫嘱咐只可稍许活动胫骨,不能过度走动挪移,所以他大部分时间依旧卧床。

  探春见兄弟下床走了几步,知道他伤势日渐好转,多少也放心一些,便让丫鬟扶着卧床休息。

  她今日过来东路院探望,便是知王夫人来了荣国府,在宝玉院里和荣庆堂走动,她才抽出空档过来。

  也省的遇到嫡母要行家门礼数,大家各自心中不自在。

  探春嘱咐贾环几句静心养伤,便出正屋要返回东府,她刚走到院子中间,赵姨娘追上拉她进了厢房。

  探春见赵姨娘关了门窗,举止有些鬼祟,皱眉问道:“姨娘这是做什么,叫人看见反倒起疑。”

  赵姨娘说道:“三丫头,这几日你都没来,我心里有话憋着许久,总要说出去才舒服。”

  探春目光闪动,见赵姨娘一脸心有不甘,隐约猜到一些,问道:“姨娘有话请说。”

  赵姨娘说道:“这些天府上都传遍,彩霞入宝玉房里才一月,这么快就怀了身子,听着实在有些蹊跷。

  虽说有些女人容易生养,不过像她这样便利的,还真是不多见,彩霞之前和你兄弟要好,我怀疑……”

  探春听了半截话,一张俏脸已涨的通红,低声喝道:“姨娘住口,这种话也能乱说的,漏出风声要惹大祸的!

  彩霞入宝玉房头,可是行过家礼,向老太太敬过茶水,名分落地,两府众人皆知。

  她现在有孕在身,便该是宝玉的骨肉,姨娘也是大宅门长大,应该知道其中凶险厉害。

  只要这事能说出半个不字,以太太的厉害性子,彩云和她的孩子还能活,那可真就造孽了!

  要是牵连出闲话,老爷能一气打死环儿,即便他留下小命,一辈子也毁了,我们娘俩在贾家也再没脸做人。

  姨娘要想大家抱着一起死,以后尽管和人浑说这些歪话!”

  ……

  赵姨娘听探春说得厉害,也吓得脸色一阵发白。

  说道:“我知道这事情吓人,但我心里实在起疑,怎么会这么快。”

  探春听得浑身发烫,耐着性子问道:“姨娘这话有没有和别人提过?”

  赵姨娘说道:“我是心里实在过不去,才和自己女儿说道,对旁人一句都没提。

  你兄弟还是个孩子,不太懂生养之事,我在他跟前都没说半句。

  老娘要是真这么蠢,一点都拎不清轻重,大宅门里怎么养得出你们姐弟俩。”

  探春听自己姨娘言语粗鲁,忍不住皱了皱眉头,到底还是松了口气。

  说道:“姨娘知道轻重就好,现在事已至此,不要说你搞不清楚,即便真搞清楚了,对谁也没好处。

  不要做这些无谓之事,万一惹出风波,后悔不及,反而连累他人无辜丧命。

  今日这话姨娘谁都不能说,自己也不要再去想,就让话头烂在肚子里,环儿跟前更不能露半句。

  我和三哥哥已商量过,等到环儿伤势大好,便送他入监读书,少沾惹家里的烦心事。

  姨娘要是心里还有我,这次一定要听我的,不然闹出事情,我必定不理不睬。

  要是因此没脸做人,大不了我剃了头发当姑子,姨娘以后休想我再理你!”

  赵姨娘也知探春这话在理,大家平平安安活着,便是万事大吉。

  连忙说道:“你说什么都是对的,姨娘这回必定听你的,你兄弟不争气,我下半辈子还要指望你呢。

  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时候也不早了,太太回来又要陪脸行礼,你还是早些回东府,别在这里杵着了。”

  探春叹了口气,又耐心嘱咐几句,才带着侍书离了东路院。”

  ……

首节 上一节 847/8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