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883节

  宝玉一听王熙凤这话,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要是让老爷知晓此事,自己还要不要小命。

  要是老爷信了凤姐姐谗言,真的让自己明年考秀才,自己不如现在就死了干净。

  他顿时无比后悔,自己干嘛和宝姐姐说那些话,招惹贾琮这禄蠹好为人师的瘾头。

  如今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想到其中恐怖之处,宝玉脸色惨白,两眼发直,呆如木鸡。

  …………

  贾母年老耳背,刚才又被王熙凤打了岔子,没留意宝玉和宝钗之间对话。

  但王熙凤这么咋咋呼呼说道,老太太却听得一清二楚。

  宝玉能想到的事情,贾母自然也能想到,她最清楚孙子宝玉的性情。

  哪里就像王熙凤说的便利,被贾琮指点几句,就能顺当考上秀才。

  雍州这么大地界,每年有多少读书人,个个点灯熬油的读书,一年也就出百多个秀才。

  秀才又不是树上的果子,说摘就能摘到手的,自己宝玉这么膈应读书,只怕没那么便利。

  要是被儿子知道琮哥儿愿意指点,他还不得疯了似逼宝玉读书,搞不好能弄宝玉半死……

  贾母连忙笑道:“琮哥儿说愿意指点宝玉,也不过出于兄弟情义,他每日上朝上衙,起早贪黑的做事。

  哪有多少功夫指点宝玉,即便是有那么几次,也是极其有限的帮扶。

  宝玉还能因此就考上秀才,琮哥儿岂不是了点石成金的活神仙。

  这种读书的事情可要慎重,凤丫头可不要胡乱嘴快,这事嚷到宝玉老爷哪里,还不知道他老子怎么逼他。

  当初琮哥儿读了多少年数,点灯熬油的辛苦,才能够科场夺魁,蟾宫折桂,这事怎么能够急得来。”

  王熙凤听了贾母这话,心中有些失望,毕竟姜还是老的辣,老太太虽上了年纪,却一下看出这事的厉害。

  琮兄弟挺好的算计,这下可给老太太破了。

  笑道:“还是老太太说的有理,也就是我一味性急,读书的事确该循序渐进。

  好在宝玉都在西府,琮兄弟想要指点,宝玉想要请教,那都是极容易的事。”

  宝玉一听王熙凤这话,忍不住浑身打了个哆嗦,第一次觉得西府变得有些可怕。

  比起见不到家中姊妹,似乎被贾琮耳提面授,指点圣人经义,自己堕落成禄蠹之人,更让他感到恐惧绝望。

  ……

  贾琮微笑道:“老太太说的有理,读书的事确不能着急,但让他明年下场就中秀才,未免太强人所难。”

  宝玉听了这话,终于松了口气,这个贾琮平时虽禄蠹庸俗,总算还说了句良心话。

  却听贾琮继续说道:“不过以宝玉的聪明,明年入了国子监之后,只要足够潜心刻苦,总会有所收获。

  如今西府人口不多,里外清净,正是读书好地方,便于我时时点拨,宝玉只要苦熬三年,必定能够进学。

  宝玉学业是二房的大事,得了空闲我和老爷商量,听听老爷有何方略……”

  宝玉刚还觉得贾琮说良心话,没想到他转眼便不说人话。

  听贾琮说要找老爷商量此事,宝玉愈发面如土色,浑身颤抖。

  贾琮竟然这等恶毒,难道他担心我老爷逼不死我……

  王熙凤听了这话,肚子里已笑道打跌,我就说宝玉在琮老三跟前耍宝,必定要被剥皮拆骨。

  这左一句苦熬三年,又一句时时点拨,是要戳宝玉的心窝子,把他往绝路上逼,只怕连死的心都有了。

  此时连宝钗都听出来,贾琮厌恶宝玉愚昧多嘴,哪是要指点他学业,分明在教训敲打他。

  她心里不禁好笑,只是顾着众人脸面,忍住笑意罢了。

  想到方才宝玉那些歪话,把自己气的不轻,如今倒是一阵解气。

  ……

  贾母听贾琮一番话语,忍不住皱起眉头,感到一阵阵头疼。

  这琮哥儿也算消停两年了,怎么如今又开始邪性起来。

  他只管做自己的官就是,宝玉读书的事何必要他操心,要是把儿子瘾头招惹出来,我的宝玉又是要死要活。

  连忙说道:“琮哥儿,你如今可是正经朝官,皇上跟前行走办差的人,做的都是朝廷大事。

  每日忙得起早贪黑,家里也没人帮上你,实在不能因宝玉读书之事,再耽搁你的功夫精力。

  宝玉的事情让他老子操心就是,你有这份兄弟情义,便已经十分难得了。”

  王熙凤见老太太慌了手脚,忙不迭的出来消灾解祸,一张俏脸憋得发红,心里别提多得趣了。

  王夫人见贾琮还要开口说话,心里已吓得有点哆嗦,再让这小子继续扯淡,还不得把我的宝玉吓傻了。

  连忙说道:“老太太,今日我过府想着给你请安,好没去宝玉院里走动。

  正想去看看彩霞,瞧瞧她最近妥不妥当,女人头胎可是要多些谨慎。”

  贾母听了连忙答应,让他们母子快去看顾。

  薛姨妈见了这等情形,不免提姐姐叹息。

  这琮哥儿只是热心宝玉学业,竟将这母子吓得落荒而逃,宝玉何等懒惰无能,自己姐姐心中深知。

  养了这么个没骨气的儿子,姐姐还日日想着扬眉吐气,奢望翻了琮哥儿的牌面,也不知她哪来的底气……

  贾琮对宝玉母子退走,丝毫不放心上。

  对宝钗说道:“宝姐姐,我回府就给秀姐写信,你有什么章程也可写出,一起寄给秀姐。

  到时大家再磋商操办……”

第779章 嫡庶可倾覆

  荣国府,荣庆堂。

  堂内温暖如春,鸳鸯沏的老君眉茶香沁人,贾琮连着喝两口,茶盅里便空了小半。

  只觉身边幽香盈盈,鸳鸯握着小茶壶,已站身边帮他续杯,两人相视一笑。

  贾母见贾琮和宝钗聊的投机,想到二儿媳和宝玉走的狼狈,心中不由自主叹息。

  这两房根底能为相差悬殊,琮哥儿即便是好意,几句话的阵仗,宝玉娘俩就招架不住。

  自己以后蹬腿西去,这二房日子还不知怎么寒碜,将来只能指望自己儿子了。

  贾母说道:“琮哥儿,我知你把国子监名额给了宝玉,也是出于兄弟间的情份。

  可是宝玉的情形你也看到,我总觉得他身子弱,去国子监读书怕是吃不消。”

  贾琮心中暗笑,宝玉心宽体胖的德性,不是能吃能睡,绝不至于此,这也算身子弱,世上就没身子强的。

  但他不会拿这话去怼贾母,不单是出于孝道礼数,而是说出来龌龊难听,实在不屑为之。

  说道:“老太太,我把国子监名额给宝玉,是因老爷一向望子成龙,想帮老爷达成心愿罢了。

  宝玉已满十五岁,学里代儒太爷年事已高,教授子弟精力有限,国子监才是更好的求学之地。

  至于宝玉会不会去读,能不能读出门道,就看他自己的心智和缘分。

  如老爷同意宝玉晚入学,琮自然不会有异议,左右国子监名额搁着也不会跑掉。

  因我身负双爵,按照朝廷体制,东府西府各有一名荫监名额。

  西府的荫监名额给了宝玉,东府的名额我给了环儿,这几日我就让人办规程,开春环儿也要入监读书。”

  贾琮此话一出,堂上众人都有些意外,贾环和国子监联系在一起,总让他们觉得有些诧异。

  因贾环不仅是庶出,性子举止也不讨人喜欢,远不如姐姐探春在府上得人心。

  相比于极受宠爱的嫡子宝玉,贾环一向存在感极低,常会被人自然而然忽视。

  ……

  当初贾琮和探春商定,让贾环年后入国子监,因他挨了贾政家法,事情风波还没过去。

  贾琮为了谨慎起见,担心马上说开此事,会引来节外生枝。

  那时贾环因金荣之事,在宁荣街上传出不好名声,贾琮对此事早有疑虑,觉得是有人背后操作。

  马上说开国子监之事,如有人拿此事做文章,国子监那边听到风声,事情就不好收拾。

  如今贾环养伤已月余,外头的风波也渐渐平息。

  眼下腊月已至,入监时间已近在眼前,此事不好再多做拖延,也到了说开的时候。

  昨天贾琮还特地提醒探春,让她这几日去趟东路院,将贾环入监旁听读书之事,告知贾政知晓。

  而今日趁谈到宝玉入监读书,当贾母及众人之面说开此事,贾琮也是别有用心。

  因贾环入国子监的话风,从荣庆堂中传开之后,某些人多少有些顾忌。

  毕竟涉及贾家声誉,贾母一贯十分在意,这也是阖族皆知之事。

  不管外头的贾璜媳妇,还是那个瘸腿金荣,因要靠荣国府荫蔽度日,都要掂量其中轻重,不敢轻举妄动。

  贾琮自然也会让人传话敲打,让他们知道其中厉害。

  而且,经过月余时间缓冲,再将此事告知贾政,他即便对儿子生气,但读书上进之事,必定也极愿意。

  ……

  贾琮对贾环金荣之事,也曾私下推敲思索。

  又从探春那里得知,王夫人为平息事态,给了贾璜媳妇两百两银子。

  此事便让贾琮大为怀疑,王夫人也曾是大宅主妇,该有的思虑和手段,绝不至于这等浅薄。

  她难道就不知道,这两百两银子不是堵人嘴巴,简直是变相定了贾环罪名,给人留下偌大话柄!

  贾琮也因此事,暗自对王夫人产生怀疑……

  所以,让贾母知晓此事,让贾政首肯此事,王夫人便有所忌惮,贾琮对内院再生波折,顾虑也会少些……

  ……

  贾母听说贾环也上国子监,心中不由自主泛起不喜。

  我的宝玉上国子监就罢了,怎么个个都去上,如今国子监这么不稀罕了?

首节 上一节 883/8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