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886节

  贾政皱眉说道:“国子监是朝廷最高公学,贫寒子弟想进去读书还不能,哪有你说的这等不堪。

  当初宁国大兄、我们珠儿也都曾住监读书,还不是都好端端的,也没见他们怎么样。”

  王夫人含泪说道:“老爷既然提到珠儿,难道就忘了珠儿就是读书太过刻苦,当年才拖垮身子,坏了根底。

  否则当年遇到一些事情,何至于年纪轻轻便丢了性命,我如今只有宝玉一个,老爷千万三思啊。”

  贾政听王夫人提到这话头,脸色一下变得惨白,神情中浮现难言的懊悔,一下便默默无语。

  探春在一边心思颤动,贾珠去世之时,探春尚且年幼,虽已能记事情,但小孩子不知太多事。

  家中长辈对珠大哥之死,只说是病重而亡,其他事情极少提起,似乎有些讳莫如深……

  想来是这位极争气的珠大哥,生前十分得父母看重疼爱,所以他少年亡故,才会让人这等心痛……

  王夫人看到一旁探春,心中不由泛起怒气,都是这死丫头挑唆的事情。

  说道:“三丫头,你想让你兄弟争气出息,让他去住监吃苦,那是你的事情,何必招惹老爷的心思。

  要是宝玉真的去住监,因此坏了身子,被吓出什么好好歹,我和老太太可都是不依的。”

  探春听了这话,俏脸微微一白,心中不免懊恼,自己只和老爷说环儿之事。

  方才话语之中哪有半句提到宝玉,太太心疼自己儿子,担心老爷让他住监,便拿自己作伐。

  连忙说道:“太太,方才我只说环儿之事,环儿毕竟粗糙皮实些,我这次想着让他住监,也好熏陶磨炼。

  绝对没有让二哥哥也住监的意思,二哥哥自小得老太太看重宠爱,自然是不住监才好,免得家里人牵挂。”

  王夫人听了这话,才微微哼了一声,目光又看向贾政,心中想定必要让老爷熄了这等心思。

  ……

  贾政头疼的揉了揉眉心,方才探春关于住监读书之言,让他觉得极有道理。

  且知道这是贾琮的思虑,心中便更加认同起来。

  在贾政的心中宝玉是嫡子,虽然日常行为荒谬,事事不替自己争气,但在他心中的分量,依旧重于贾环。

  既然贾环要住监读书,贾政自然想宝玉也该如此,但是王夫人阻止之言,顿时让他大为犹豫。

  想到老太太如此宠爱宝玉,必定是不允许此事,自己也无法执拗过去,想想也是无奈。

  他对王夫人说道:“既你不愿宝玉住监读书,那不住便是,只让他来往入监读书,至于环儿……”

  方才王夫人提到贾珠之事,又将国子监之中渲染得艰难,让贾政多少有些犹豫,毕竟贾环也是他亲子。

  探春想让兄弟住监读书,平日尽量少回府邸,不仅是想让兄弟多少磨炼熏陶。

  更是因她和贾琮私下推敲,觉得彩霞之事疑窦颇大,其中风险叵测,稍有不慎,贾环便会遭殃惹祸。

  让贾环住监读书,不单单是磨炼心性,更是远离东路院躲避是非。

  所以当王夫人说出这一番话,探春看出贾政神情中的犹豫,自然不能让此事半途而废。

  说道:“老爷,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环儿性子刁钻浮躁,好在他年纪还小,还来得及导引扶正。

  三哥哥说国子监有几位教谕,原本都出身青山书院,和三哥哥素有交情。

  三哥哥会拜托这几位先生,让他们关顾管教环儿,所以环儿即便住监,老爷也不用担心。”

  贾政听了这话才放心,笑道:“难为琮哥儿思虑周祥,他既都帮环儿打算妥当,自然不能辜负他的用心。

  明年开春之后,就让宝玉走监,环儿住监,让他们两人都好生读书。”

  探春听了这话,心里才松了口气,一旁王夫人见她脸有喜色,心中不禁生出鄙视。

  这三丫头被琮哥儿挑唆,都快被他折腾疯魔了,硬把亲弟弟赶出家门吃苦,这心肠也是够狠的。

  莫非这丫头竟然痴心妄想,巴望兄弟像琮哥儿那样,将来读书有成,进学中举考进士?

  就环小子这冻猫子样的德行,凭他也配这样的,做他娘的春秋大梦,说出来也不怕人笑话。

  探春说妥了要紧事情,因王夫人在场,她呆着也没趣味,便起身说去看看兄弟。

  贾政笑道:“你去看过环儿之后,天色也不早了,早些回东府便是。

  见到琮哥儿帮我带句话,等到休沐之日,他如得空请他到我书房,我们叔侄一起喝茶说话。”

  ……

  等到探春走后,贾政皱眉说道:“方才三丫头只说环儿之事,并无半句支使宝玉的意思。

  你有何必这等言语抢白于她,搞得一家人彼此不自在。

  宝玉、三丫头、环儿都是我的子嗣,将来他们不管那个有好前程,都是我们脸上的光彩。

  历来都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琮哥儿如今这等成就,旁人家门都羡慕不到的事情。

  让他们和琮哥儿多些亲近,导引正流,日日向善,将来也好落些好结果。

  三丫头素来和琮哥儿亲近,如今也想带自己兄弟上进,这般心意便是极好。

  只是我瞧着宝玉和琮哥儿疏远,这一桩极为不好,你身为母亲该当多些开解,读书取仕才是正途……”

  王夫人听丈夫唠叨,心中虽郁闷不平,却也不敢回嘴。

  只是暗怪自己老爷迂腐,也不看看这琮哥儿出身,根子上就是不正的庶出孽种。

  贾家和他相好亲近的后辈,不管是二丫头还三丫头,那个不是偏门庶出,如今又添上一个环小子。

  他现下得了东西两府,但老太太最宠的依旧是我的宝玉,他见了心里岂有不怨恨的。

  他明知道宝玉害怕读书,偏生给了国子监的名额,在外人跟前装好人,心底谁知道是什么心思。

  如今又鼓捣三丫头,让她在老爷跟前挑唆,让环小子在外头住监读书。

  明摆着是蛊惑老爷的念想,想让我的宝玉去外头住监,家里少个眼中钉,他自己好称心。

  别人看不出他的阴损伎俩,但他休想把我哄骗过去,我的宝玉绝不上这个当……

  贾政一番啰嗦,见自己夫人默默无语,并无什么回话,知道她心病难消,多说也是无益

  他叹气说道:“算了,我也是白操心着急,这些事情强求无趣,顺其自然吧。”

  ……

  宁荣街,伯爵府。

  探春拜别了贾政和王夫人,又回了赵姨娘院里,又对兄弟耳提面授一番。

  又郑重嘱咐赵姨娘,年关前务必看紧贾环,既要少生是非,也要防着被人可乘之机。

  赵姨娘虽性子浮躁粗鲁,但并不是什么笨人,又从小在大宅门囫囵长大,自然知道内宅凶险。

  女儿即便话说三分,她也多少心知肚明,连忙满口答应,又嘱咐女儿早些回东府。

  探春走出东路院时,心底多少松了口气,今日将贾环入监读书之事,对贾政说明并得首肯。

  虽然中间王夫人突然出现,说了些不中听的话,勾起心头几分不快,但终究了了一桩事情。

  等探春进了东府内院,正是日落时分,四面亭台楼阁,皆披上金红色晚霞,瑰丽静谧,悠远安宁。

  空气中浮动东青草木清香,不远处八角井台边,几个红衣绿袄丫鬟在打水,偶尔发出清脆的说笑声。

  探春见到此景此情,心头没来由的松弛下来,在东路院生出的压抑,瞬间便慢慢消散。

  她正要往自己院子里去,且见前头甬道上正有人踟躇而行,手中还拿着两张信纸,在凝神阅读。

  这人穿月白银竹纹翻毛长袍,乌发冠髻,玉簪光润,腰收背挺,玉树临风一般,探春看到心头一喜。

  ……

  方才在荣庆堂上,宝玉又妄言招摇,被贾琮一顿言语,吓得落荒而逃。

  他和王熙凤等人闲话几句,因宝钗要草拟寄往金陵的书信,两人便出荣庆堂去了梨香院。

  等到两人稍加探讨推敲,宝钗写好薛家店铺租用方略,时间已到日落时分。

  两人才各自散了,说好回去各自斟酌,有需要添补之处,明日再见面磋商修正。

  等他入了东府内院,趁着晚霞明媚,院落清朗,便拿出宝钗所写之物,仔细阅读揣摩。

  正在看的入神之时,如同感到身边香风浮动,甜甜馨馨,沁人心脾,悠然生出沉醉之感。

  只听有人说话,声音脆爽清甜,很是轻盈悦耳。

  “三哥哥,怎么在外头就用功起来,这么大冷的天气,小心惊了风受了凉。”

  贾琮回头一看见是探春,笑道:“三妹妹这是从哪里回来?”

  探春说道:“下午去了趟东路院,按三哥哥的说辞,把环儿住监读书之事告知老爷,老爷也同意了。

  只是后来太太听到事情,闹出些不自在出来,好在也不当事情……”

  贾琮见探春俏脸上生出郁闷之意,心中便生出护短之情,自然也问其中详情。

  探春便把王夫人诸般言辞,都和贾琮一一转述,说道:“我并没提到二哥哥一字一句,太太也太过多心些。”

  贾琮微微一笑,说道:“宝玉从小就是西府的凤凰,一直都是金尊玉贵的养大,二太太觉得宝玉一生都该如此。

  但是世事起伏升降,岂能一成不变,外因已改,蒙蔽视听,沉迷虚妄,定难持久,迟早要吃大亏的。

  老爷已经说明,二太太对此事依旧抵触,宝玉必定也是如此,那就随他们去吧,你我何必枉做小人。”

  明媚红艳的霞光之中,贾琮对探春说道:“我知道三妹妹心中所愿,我们帮环儿做了这等筹谋。

  希望他将来能给妹妹争气,我们今日所为也就不算白费。”

  探春抬头看着贾琮,俏脸娇美,生出灿然笑嫣。

  说道:“不管环儿将来是否争气,三哥哥这番心意,做妹妹的一定记着便是。”

第781章 觥筹难叙情

  神京,鸿胪寺,会同馆。

  馆阁正堂之中,藻顶雕梁画栋,四壁描红镶金,十分恢弘华丽。

  火盆炭火发着暗红光芒,将宽敞的堂屋烘烤得温热。

  堂屋正中摆放宽大条案,一边坐着官服森然,文质彬彬,神情严肃的大周官员。

  另一边坐着身裹皮袄,身形粗壮,须发虬结,妆束各一的残蒙使团官员。

  双方官员或义正词严,或骂骂咧咧,相互言语对峙,怒目相对,吵得一锅粥似的。

首节 上一节 886/8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