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怪谈 第414节
后来胡长仁上位,跟赵彦深一同执政朝政,阳休之又评价道:驴鸣狗吠,聒耳而已。
然后就没然后了,他来边塞了。
听到他的话,高浟没有认同也没有反对。
阳休之经历的很多,不会轻易相信别人,怕被这些人给坑了。
别人不说,那个祖珽他是认识的,不是什么好东西,可谓是百毒俱全的一个玩意。
武川经历了几次扩建,可跟邺城却无法比较。
官署倒是还不错。
众人浩浩荡荡的来到了平日里开朝议的大堂,路去病拉着高浟的手,指着远处说道:“那上位乃是我家大王的座位,您可以坐在一旁。”
跟在身后的阳休之一顿,这么直接的吗??
“好。”
高浟点点头。
阳休之更懵了,你也是??
北道大行台出现在边塞,这里存在着一个谁主谁从的问题,当然,大家心里也都清楚,此处乃是刘桃子的地盘,别说是高浟领着他们前来,就是皇帝将这里当首都搬过来,只怕也没有任何的可能,肯定还是以刘桃子为主。
但是彭城王这个人吧,毕竟又不是个寻常的大臣,他为人刚烈,三台大臣们也不知道他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他们最怕的就是彭城王铁了心的要与刘桃子一较高低,若是这样,那他们的处境就会变得相当糟糕。
可看眼下的局势,似乎彭城王一改平日里的模样,不坐主位,就表明了他的态度,他是愿意向刘桃子低头的。
又或许,只是因为此处乃是卫将军府而不是大行台?
路去病是个较为直接的人,说话虽然多,却不喜欢绕,而高浟同样如此,没什么好争的。
高浟坐下来之后,众人彼此张望,却都不敢入座。
看似是座位,可其中代表的东西却是许多。
谁在前,谁在后,谁在左,谁在右?
祖珽笑呵呵的走出来,“诸位远道而来,怎么都站着啊?”
“来,魏公,您与阳公先入座。”
祖珽拉着魏收与阳休之,让他们紧挨着坐在左侧,而又看向了元修伯跟封述,“二位来坐在此处。”
随后是唐邕跟胡长粲。
祖珽开始一一安排座位,每次都是叫上两个人,都是按着一个本土派与一个外来派的规格进行安排,以年纪资历为先,一一坐下。
而左右也没有什么区别,不是按着将军府与行台分别来坐,大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只是这么坐下来,众人心里都大概有了数。
安排好了老臣祖珽开始安排那些年轻的大臣们入座,路去病则是被他安排到了高浟的身边,直接挨着高浟入座。
至于他本人,竟是坐在了很靠后的位置上。
这么一番安排下来,便是有几个觉得自己坐的太靠后的人,也不敢表现出不满了,人祖珽都坐在后头了,这还说什么呢?
众人入座整个官署内满满当当,这百余人终于将将军府给填满了。
路去病笑着说道:“自从官署扩建之后,这里还从未如此满过。”
田子礼此刻也是充分发挥自己向来擅长的交际能力,他不坐在位置上,却是主动站起身,安排小吏为众人准备茶水,有年纪太大的,就给准备软些的枕。
高浟看着众人,开口说道:“诸位既然都到齐了,那就先商谈几件重要的事情吧。”
“庙堂此番设立北道大行台,极为匆忙无论是地点的委任还是官员的任命,我都觉得不妥。”
“首先就是这地点,行台不该设在武川。”
这话一出,群臣皆惊。
武川派的官员们,此刻纷纷皱起眉头。
什么意思?
想分家?
路去病率先问道:“有何不妥?”
高浟认真的说道:“北道大行台,即是治理整个北方,武川实在太偏僻,若是要通过武川来治理定,冀等地,恐会耽误大事。”
“我认为,平城目前是最为妥当的。”
“当下卫将军正在强攻伪周,开疆扩土,若是在肆,定等地区,则距离伪周太远,若是往后得周之土,不好治理,若是在燕,幽,亦然。”
“而平城无论是往周,还是往燕,幽,或下定,冀,我认为都是最妥当的。”
路去病轻轻点头,其实早在刚刚设立卫将军府的时候,就有提起过,理当在平城设府。
武川还是太偏僻,尽管是卫将军的发家之地,却不适合作为一个割据政权的政治核心城市。
高浟这番话,说的倒也有些道理。
高浟又继续说道:“第二个,就是当下行台与卫将军府的职权有些冲突了。”
阳休之脸色一黑,略微低下头来。
果然,这还是自己所熟悉的那个彭城王。
他就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元老们脸上已经没有什么笑容了,皆看向高浟的方向,沉默不语。
即便是路去病,此刻也有些愕然,刚进来就说这个,是不是不太妥当?
高浟就好像是完全没有看到众人的脸色变化,他继续说道:“我听闻卫将军府下有四台,与行台的职责几乎是一样的,既然如此,往后治理的时候,定然会出现偏差和不和,故而,我认为,卫将军府可以取缔,并入行台之中,往后就由行台来完全进行治理。”
“呵呵呵”
田子礼笑了起来,他缓缓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看向了彭城王。
“大王想的真周到,这刚来,就打算将我们全部罢免了。”
“我看,干脆这恒朔刺史也给取缔了,平城王府也给取缔了,边兵,新军,都一并取缔.”
大堂之内静悄悄的,祖珽抚摸着胡须,脸上微微带着笑容,完全不在意此时的剑拔弩张。
高浟看向田子礼,“那倒是不必。”
他再次看向了众人,“第三点,就是我所说的,任命不合理。”
“庙堂竟委任我这样不堪的人来担任北道大行台尚书令,不妥,极为不妥。”
“我有什么才能能承担这般重任呢?”
“我觉得,改由平城王刘桃子来担任北道大行台尚书令,这上下的官员委任,就由他来进行册封。”
“啊??”
路去病一脸茫然。
就是做好了顶撞对方准备的田子礼,此刻也有些懵。
本土派这边,田子礼是执意要自家人控制行台的,在高浟还在路上的时候,他就多次联络好友们,大家都认为,若是高浟执意跟他们过不去,那就用他们一贯的作风,架空他,安排自己的人来接管行台。
当下这又是什么情况。
看着再次变得静悄悄的大堂,高浟点点头,“大家没有异议就好。”
胡长粲忽开口驳斥道:“大王,您的官职乃是庙堂所册封,断然没有让给他人的道理。”
高浟缓缓说道:“我的任命并非是陛下诏令,而是胡长仁所下达的朝令。”
“胡长仁以尚书令的身份下达命令,那我这个尚书令自然也能下令,有何不妥?”
胡长粲想了想,他竟无言以对!!
高浟继续说道:“二府合并之后,最好能一同前往平城,以平城为核心,具体的官员任命,我这几天跟祖公聊了许多,我准备先发给平城王,等到他答应之后再落实。”
高浟清了清嗓子,“关于行台和将军府的事情,便说这么多,接下来,我们便商谈一些重要的事情。”
“北方从天保六年开始缺粮,一直到如今,都处于缺粮的处境之中,而我们又要养兵粮食乃是重中之重。”
“接下来的时日,其余的事情都是次要的,唯农桑是首位,这两年气候好转,边塞有许多地方都变得有利与农桑,来时我查看了各地的情况,发现边塞的粮价很不平衡,粮价关系重大”
高浟这个狂人,甚至都不给众人彼此熟络休息的机会,直接开口就说起了重要的事情。
众人也只好先放下其他心思,顺着他的思路来想。
高浟曾经有过无数的想法,只可惜,在泥潭之中,他的想法就只能是想法。
高浟在刚刚结束地方任期回到庙堂的时候就提议要平均粮价,因为他发现各地有不当人的东西在炒粮价,通过垄断囤积,控制市场和商贾来积累庞大的资产,同时使得无数农民破产。
如今,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地方,可以放心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不怕执行不下去。
崔刚与田子礼结伴走出官署,官署内格外的喧闹,官员们三三俩俩的聚在一起谈话。
路去病和祖珽拉着几个大臣说的没完没了。
官署内外,都很是热闹。
崔刚看向了里头那热闹的场景,忽笑了起来。
“我没想到,彭城王这样的人竟会做出这般大胆的行为,主动让位,这太不像是他平日里的为人了。”
田子礼轻轻点头。
“应该是累了吧,不想再搞什么争权,只想安心做点事。”
“若是以兄长为尚书令,那大家还都愿意归附行台。”
“怎么样,田兄,我可听人说要以你来担任御史中丞啊,那你可就跟兄长同列啦,三品大臣啊!”
“呵,你听路公说的吧,真的是什么话都敢说,我要是能当御史中丞,那他是不是要当司徒啊?”
崔刚哈哈大笑。
“做什么都无碍,能为兄长扫清障碍就好。”
田子礼幽幽的说道。
崔刚赶忙推了他一把,“在这里可没有兄长的障碍,阻碍兄长的都在南边呢!”
“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