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怪谈 第413节
第一个是能大方面管理的重臣,俗称庙堂重臣。
治理一个地方跟治理麾下所有地方还不一样,这玩意需要练,而偏偏卫将军官署里有这种经验的人很少,大多都是些年轻人,倒也不是没有才华,就是太过年轻,过去不曾接触过这层面,做事难免就有些遗漏。
第二个就是高层文吏。
庙堂的吏,跟地方的吏不一样.这也是需要练的。
而这一次,两个都补齐了。
几乎就没有什么短板了。
嗯,接下来或许该考虑水军方面的将领了。
边塞多处有水,往后也免不了跟南人打交道,有备无患。
祖珽一边听着对方的劝谏,一边规划着未来的未来。
平坦的官道上,忽传来了交谈的喧杂声。
祖珽回过神来,看向了远处。
就看到一行人缓缓出现在了远处,有骑士们在两旁保护着他们,来回的奔波,中间许多马车,又有人骑着马,浩浩荡荡。
祖珽急忙领着众人徒步往前走。
都几乎要撞上了开路的骑士,祖珽方才停了下来,退到道路一旁,行了大礼。
“祖珽拜见彭城王!!”
高浟并没有坐车,他骑着马,走在队伍的前头,左右还跟着两位文士模样的人,本来聊的正起劲,祖珽这么一声,愣是将他们给打断。
高浟平和的看向祖珽,眼中没有戒备,也没有厌恶。
被驱赶出去的高浟似乎年轻了二十岁,原先的他,在二十多岁的年纪,看起来却犹如四十来岁的老臣。
而如今的他,刚刚三十岁出头,整个人穿着戎装,眼神明亮,脸色干净,看起来反而像是二十来岁。
“不必多礼,祖公请起。”
祖珽这才起身,看向了高浟身边的其余众人,也要行礼,这些人可不敢受他的礼,主要是祖珽年纪大,比他们许多人都要大。
祖珽看了一眼人数,“还有人在路上?”
高浟点点头,“许多老臣,不能走的太快,就跟在了后头,我们这些人先行一步。”
“原来如此。”
“大王,我已在城内备好了宴席,请您跟我来。”
祖珽急忙吩咐众人开道,高浟就让他骑马跟在自己身边。
高浟好奇的打量着周围,走进朔州之后,最先引入眼帘的就是两旁那连绵不绝的耕地。
“收成很好啊。”
“是啊,今年多亏了瑞雪,各地的情况都很不错,就是连武川这种地方,今年都是郁郁葱葱的.”
高浟前进了几步,忽停下来,看向了左右,“祖公,不如先将他们带去休息,我想去那边的耕地看看。”
祖珽并不感到意外,他即刻安排官吏领着其余人前往休息,自己要陪着高浟,可这些官员们也对此处好奇,大多人都不愿意离开,都要跟着去看。
祖珽就领着他们出了官道,前往远处的耕地与村镇。
此处多是麦田,金灿灿的麦子被堆积到路边,高浟甚至蹲下身来,捡起麦子来查看。
远处的农夫不敢靠近,有吏上前答话。
无论高浟要询问什么,都有相应的吏出来回答,看了耕地,又往乡野村镇。
驴车往返在小路上,孩童跟在驴车后头,嬉闹不休。
高浟整整转悠了一整天,回到城里的时候,已经是半夜了。
次日,天还没亮完全,高浟便又出去了。
祖珽也不觉得烦,就陪着高浟,两人去了许多地方,耕地,村庄,矿场,马场,学室,悲院,校场,能去的地方都去了一趟。
两旁的大树抖落了身上枯黄的树叶,枯叶堆积在小路上,形成了一个美丽的地毯。
高浟穿着松散的长袍,牵着马,走在这落叶之上,祖珽牵马跟随。
“凡是授田者都要接受操练,其中健壮者入伍,其余人也多少能起到保护村庄的作用,我们这些吏,很多都是接受过军事训练的,若是遇到盗贼之流,可以召集乡村之中的青壮,进行防御和抓捕,这边原先有许多马贼,最近这两年,已经找不到了,偶尔听到村庄遭受袭击的消息,一年也就两三次。”
祖珽认真的为高浟介绍着当地的诸多情况。
高浟听的很是认真。
穿过这片小路,来到了一处高坡。
高坡之下,能看到那连绵不绝,不断递增的耕地,炊烟升起,几个驾着驴车的少年站起身来,大笑着竞速,驴车发出剧烈声响,飞奔而过,就好像他们所驾驶的乃是战车。
高浟平静的看着远处的一切。
祖珽却骂骂咧咧的,他赶忙走上前去,大声骂道:“哎!!”
“就你们几个小崽子!!给我开慢点!!稍后我就去找你们阿爷!!”
听到祖珽的训斥,几个赛驴车的小子们都吓得赶忙减速,埋着头从小路上消逝。
祖珽笑着走回来,“让大王见笑了,此处民风彪悍,这帮小子都是这样,把驴车当战车来开!”
高浟笑了起来,“年少不知事而已”
秋风缓缓吹来,很是舒服。
“平城王如今在何处?”
“或是在武川吧。”
“那就劳烦祖公带我去见他吧。”
“不急,不急,大王想要多看几天也无碍.”
“这些后生赛驴车,我能看上好几天,也不会觉得腻.不过,暂时先别看了,先去做事吧,等到做成了所有事。”
“我打算搬到这里来定居。”
“哈哈哈,若真有那么一天,我愿与大王做个邻居!”
“哈哈哈~~~”
第283章 用武之地!
武川。
高浟领着群臣们赶来,却并没能见到刘桃子。
前来迎接他们的人是路去病,田子礼,崔刚等群臣。
田子礼看着面前那位戎装打扮,温良如玉的宗室王,不知为何,心里总觉得有些怪怪的。
路去病反正是开心坏了,这厮一点都没有作为卫将军府头号重臣的觉悟,拉着高浟的手便是说个没完没了,神色激动,恍如遇到了偶像。
倒也没错,庙堂里这些名臣,一直都是路去病所仰慕尊崇的对象。
而这次,能臣名臣来了好多好多。
路去病选择了其中自己最喜欢的那位,热情的拉着他往城内走,“得知大王要来,属下是翘首以盼,只想要早些见到大王。”
“大王能前来边塞,是整个北地之福!”
“大王有所不知啊,这北地有很好的吏,就是缺一个像大王这般的重臣来统筹大局。”
阳休之跟在他们的身后,听着路去病的话,脸色不断的变幻着。
大家都在找自己认识的人来招呼。
例如崔刚,就找上了自家亲戚,崔达孥。
崔达孥同样出身博陵崔氏,乃是三房出身。
他的父亲,便是赫赫有名的大齐名臣崔暹,崔暹号称铁面御史,他的一生,一点都不像是北齐官员,他为人刚烈,正直,严格执法,廉洁自爱,整顿吏治,为天下人所敬佩。
后来权贵们诬陷,让他被流放,即便后来高洋意识到了不对,将他再次召回,可人却已经不太行了,在天保十年病逝在家中。
崔达孥自幼得到父亲的教诲,崔暹对他格外宠爱,又有很高的期待。
他在年幼时表现出了极强的才能,写的很好的文章,制文,也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可如今,崔达孥看起来却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样,整个人都恍惚,崔刚连着说了许多话,他才缓缓的回上一句。
看着祖兄如此模样,崔刚长叹了一声。
可惜了。
他过去不是这样的。
在文宣皇帝时期,崔达孥遭受了极大的打击。
高洋看他有才能,就将高澄的女儿嫁给了他,后来公主回家,高洋跟她询问家里的情况,公主说大家都对我很好,只有婆婆不喜欢我。
而后,高洋就将崔达孥的母亲召到皇宫,虐杀之后将尸体丢进漳河。
从那之后,崔达孥就仿佛变了個人似的,整日浑浑噩噩,很少言语。
崔刚拉着他的手,认真的说道:“我知道兄长的心事,只是,当初太常公对你抱有很高的期待,岂能如此度日呢?”
崔达孥轻轻点头,没有说话。
他原先在中书负责写写诏令之类的,这些年里都没有再用心学习其他方面的内容,绝对是浪费了天赋,浪费了太常公对他投入的心血。
崔刚为他感到不值,却又不能训斥或轻视他。
魏收是最忙的,因为到来的众人里,他的朋友是最多的,不是跟着他修过齐律的,就是跟着他搞过新政的。
气氛很是热闹。
路去病领着高浟走在最前头,也不忘记给他解释,“我家桃大王是回不来了,本来是要赶回来迎接你们的,只是伪周的杨忠聚集军队,准备出兵夺回永丰等地,大王不敢轻易回来,几个将军都已经领兵前往永丰去协助大王了,只要战事一结束,大王就会来见您。”
趁着路去病去跟胡长粲攀谈的时候,阳休之走上前来,对高浟低声说道:“大王,我们远道而来,与将军府有争权的嫌疑,请大王勿要轻视,对方的话,未必就不是在试探,若是进了官署,让您坐在上位,请您一定要拒绝几次,勿要表露出要执掌大权的想法。”
阳休之是老臣,也是名臣之一。
按理来说,怎么也不该将他赶走的,奈何,这位向来管不住嘴。
先前杨愔被杀,赵彦深接替他的位置,阳休之竟公开对别人说:将涉千里,杀骐驎而策蹇驴,可悲之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