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怪谈 第450节
“住手!住手!”
有领着家仆前来阻挡,却迅速被那人海所淹没,那人高呼道:“你们不必跑!!大将军不会屠城!不屠城!!”
可他的话已经被淹没在叫喊声之中。
远处的土坡之上,骑士们缓缓冒出头来。
胡长粲骑着大马,冷冷的看着远处那混乱的局面,眉头紧锁。
“这帮奸贼.当真是没有一个无辜的。”
“他们自己跑了也就算了,还要四处传播谣言,说什么大将军屠城,弄得河北人心惶惶,各地百姓纷纷外逃,当真是不知还要闹出多少事情来。”
“春种已经耽误,如今又遭受这样的动乱,今年的冬天可不好过啊。”
寇流没有跟他言语,只是看向了一旁的几个军官,“迅速去包围几个城门,让百姓们返回城内!”
“若是有人冲击,就直接杀掉,让他们撤回城内!”
胡长粲的脸上有些不忍,却没有训斥。
他们所要对付的这些人,在民间拥有绝对的舆论权威,那些乡贤,高僧,官吏们被这些人教唆并恐吓的百姓们,想要安抚下来,还是很不容易的。
而为了不造成更大的伤亡,射杀带头冲击者,也是无奈之举。
军官们领命,迅速领着骑兵们冲击而去。
寇流这才看向了胡长粲,他幽幽的说道:“没有十全十美的道理。”
“想要干掉这些人,自然是要付出代价的。”
“地方秩序无存,盗贼四起,耕地和民居被破坏,百姓们逃亡既是打碎了重建,那自然就要经历这些,不过,重建的速度应当会很快。”
“胡公也不必太担心,祖公早就想到这些事情了,他所派来的诸吏,都是知道该如何应对这些情况的。”
“至于这些百姓们胡公出身大族,或许不知我们这样的人,他们很容易变得惶恐,但是要安抚他们也很简单,只要能控制好麾下的军队,不说能秋毫无犯,只要能维持军纪,不随意出来祸害百姓,他们就会回去做自己的事情。”
“胡公便先进城吧,安抚好城内的百姓。”
“我要去安抚那些逃亡的百姓了。”
胡长粲有些惊愕,“这城内的百姓倒是好说,我可以发榜发粮,整顿军纪,让他们不再惊恐,可你要怎么去安抚那些已经逃走的百姓呢?”
“莫不是要将他们强行带回来?”
寇流笑了起来,“很简单,我领着军队,追上他们,然后不杀他们就可以了。”
“啊?”
“胡公只管做自己的事情就是了,相信我,这定然管用。”
寇流笑呵呵的领兵离开了此处,而胡长粲则是带着其余的军队往城池的方向前往。
当那几个军官领着军队出现在城门外的时候,方才还在往外逃的人,此刻又开始疯狂的往城里跑,场面变得更加混乱,但是军官却没有急着去遏制或者组织,因为冒然接触只会让他们应激,让他们更加的惧怕,骑士们就这么站在城外,只是看着他们撤退,也没有表现出进攻的欲望来。
军官看向了一旁的军吏,那军吏了然,独自纵马上前,高呼道:“大将军有令,不得侵犯州郡百姓,有序返回!不可触犯律法!”
军吏们四处高呼,拥挤的人群终于略微放缓了速度。
哪怕是不相信军吏的话,他们也不敢再冲杀挡在面前的人了。
胡长粲随后来到了此处,看到路上那些尸体,掉落的包裹,胡长粲再次长叹。
破而后立。
还真的是需要极大的魄力。
别的不说,反正大将军的名声是彻底臭了,这沿路‘杀官杀贤’,将天下的精英们几乎都推到了对立面上,在自己治下还好,在外头,舆论一定会将大将军的形象变成四处屠城杀人的恶魔。
这对大将军往后攻城略地都会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往后要如何拿下南边呢??
胡长粲正苦思冥想,忽然反应过来,攻城略地?不对啊!乃公是齐臣啊!!
他猛地摇晃了下头,将大逆不道的想法排出了脑海。
看着那些百姓们一一返回了城池,他这才领兵进城。
城内一片狼藉,受损极为严重。
失去秩序之后,妖魔鬼怪同时现身,比以往更加的恶劣,胡长粲直奔向了官署。
官署跟城池一样,大门敞开着,里头空无一人。
就像是被洗劫了好几次,就是地上的瓦块都恨不得给挖走。
至于相关文书之类的,更是不要想,什么都没给他们留下。
士卒们四处搜查,终于是抓住了一个老翁。
这老翁一瘸一拐的,根本走脱不了,被强行带到胡长粲的面前。
“饶命啊!大王饶命!!”
老吏跪地就叩拜,看着对方的年龄,胡长粲起身,不受此礼。
“你是什么人?”
“州官署看门吏吴行。”
胡长粲看了看周围,“官署的人呢?”
老翁哆嗦着说道:“几天前,城内各地都有传闻,说大将军在沧州,瀛州屠城,以人为军粮,杀的十室九空,城内的百姓最先开始逃亡,根本管不住,而后就是刺史,高刺史得知沧州被攻破的消息,当即就要逃走,大家都劝不住他,他逃走之后其余众人也就跟着一同逃走了,逃走之前,他们四处劫掠,抢走了许多东西。”
“他们离开之后,又有人闯进官署里,再次劫掠。”
“我因腿脚不便,又无亲属,被迫留在此处等死。”
“请贵人怜悯,勿要杀害!”
胡长粲的眼里有些不可置信,“高刺史他竟跑了??”
冀州刺史,乃是前不久刚刚上任的华山王高凝。
光是看他的名字就知道,他跟高允这样的远宗室不同,人家是正儿八经的高家十四水之一。
另外,他还有一个身份,他是彭城王高浟的同父同母的弟弟。
胡长粲有些不能理解,高允这样的想要跑也就算了,为什么你也要跑啊??
我们是奉你亲哥哥的命令而来的啊!
胡长粲叹息了一声,看向那老翁,“我不会杀你的,你且回去吧”
“说大将军屠城的,一些是那些犯罪的小人,生怕受到牵连,一些便是韦孝宽麾下的贼儿军,巴不得大齐内乱。”
“来人,给他送些吃的,送他出官署。”
胡长粲下了令,有两个甲士走上前,给老翁递了一个包裹,随后就要推他出去,老翁不可置信的抱着那包裹,走了几步,他忽停下来,转身看向了胡长粲。
“这位贵人,刺史逃走之后,长史让小吏们烧毁所有的相关文书,小吏觉得麻烦,就藏在了南院的枯井之中,用石块和杂物堵上了,若是现在拆开,或许还能找到不少东西。”
胡长粲一愣,又对一旁的甲士说道:“再多给他些吃的。”
寇流此刻领着骑兵正在迅速飞奔在官道上。
这一路上,几乎都是逃亡的灾民。
当骑士们忽然出现在后方,并且靠近他们身边的时候,他们惊恐万分,四散而逃。
寇流却只当是没有看到。
哪怕是看到了那些坐着奢华马车的富贵人家,他也没有动手,只是领着骑兵们继续前进。
沿路能看到正挡在路上劫掠的盗贼,寇流便不必客气了,这些新盗贼完全没有应对官府骑兵的经验,轻易就被砍杀。
寇流分了兵,在各个道路上来回的奔波,就只是砍杀盗贼,没有骚扰那些沿路的逃难者。
果然,就如寇流过去所说的,当发现骑士们并没有为难自己,甚至都没有多看自己一眼后,部分的逃亡者当即停了下来,准备再观望下局势。
这条路,对他们来说并非是活路。
当官的离开了此处,到邺城还能继续当官,有钱的离开了冀州到邺城还能过好日子。
就只有他们这些人,带的粮食不知还能吃几天,往后的口粮只能临时想办法,他们之所以离开邺城,完全是因为恐怖的屠城谣言,在必死和可能死之间选择了后者,但是如今,必死也变成了可能死,那他们就得在两种死法里选择轻松些的一个。
死在路上是最恐怖的死法之一,若是死在家里,还有邻舍好友帮着安葬,就是没有什么陪葬品,至少也能入土。
可死在外头,那尸体最后也不知会去哪里。
刘桃子麾下,有许多这般出身底层的人,他们是明白底层人的逻辑的,寇流这么来回的奔波,竟还起到了不错的作用。
有年轻些的偷偷跑回城池周围观望,发现城内并没有发生屠城的情况,于是乎,许多逃出来的人也就开始回去了。
城内的胡长粲,此刻则是挖出了那些被藏起来的文书资料。
当寇流带着追回的几个官吏返回信都的时候,看到的便是一个暴躁到了极点的胡长粲。
胡长粲将这些文书平铺在地上,脸色通红,牙齿都在哆嗦。
“平秦王谋反,彭城王分发粮食救灾,这些物资被官署用以‘城池建设’,竟是一粒米都没落在百姓的手里!!”
“还有这个,你看,上一年冀州佛法会的用度,竟然是两百万石粮!”
“他们做了什么法会?烧粮食法会吗?!”
寇流背靠着门,看着胡长粲走在那些文书之间,眼神四处打量那些内容,整个人都越来越暴躁。
大齐的情况正在飞速直下,想那过去,地方上虽有恶人,但是好官也不少,勉强能达到一种平衡。
可这些时日里,当人的越来越少,贪污受贿的官员竟成为了大齐官员里道德水准偏高的,毕竟其余人的恶行更多,比起这些要命灭户的,只要点钱,已经完爆大齐七成的官员!
吏治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崩坏,已经没脸看了。
当今的刺史都是些什么人啊?
这么多刺史里,竟然都找不到一个合格的,纵观当下的诸多刺史,最当人的竟然还是贪污收回霸占耕地的独孤永业。
毕竟他真的能去对抗伪周,不会见面就投降。
胡长粲心里憋着一团火,他想要发泄,他愤怒的指着地面上那些文书,张开了嘴,怒火就堵在喉咙里,怎么都吐不出来,最后,他踉跄着坐在了地上。
“彻底没救了。”
他缓缓抬头,看向了寇流。
“我们何时前往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