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怪谈 第458节
秦爱有些懵,他放下了文书,“可是.授田乃是大行台的命令。”
“那又如何?命令便是一成不变的?就是不能更改的?”
“此处的情况特殊,与其他地方不同,土地不够肥沃,气候恶劣,牧民更多,北道的命令,是不是也该适当调整呢?”
“若是一定要推行,是不是要做出些合理的改变呢?若是按着命令,胡乱行政,再好的政务,也会变成祸害百姓的政令。”
袁聿修认真的讲述起来,秦爱这才低下了头。
“袁公说的是,我知错矣。”
袁聿修看着这年轻人的态度,又温和的说道:“做事定要符合地方的情况,勿要太迷信庙堂的政令,庙堂还不曾来过这里呢,还能比来过这里的人更了解此处吗?”
秦爱觉得这句话多少有点大逆不道,可认真想想,似乎也有些道理。
袁聿修便将自己所遇到的诸多情况都一一讲述了起来。
“要给予这些牧民方便,不过,近期内各地天气回暖,此处的情况还不好说,授田的事情,要适当的进行,另外,塞外那些胡人,想办法在地方上设市,让他们能有个与我们的百姓进行贸易的地方,勿要都给赶走。”
“过所等事,要特事特办,牧民可以办理专门的过所,方便他们四处牧马.”
袁聿修一连说了十余件事。
官员们低头记录着,不敢多问,包括县令,此刻也是记得很认真。
“还有,就是这山中草药,我听闻此处的草药极多,过去官府却不许他们开采。”
“既要治理地方,就要扬长避短,营州的草药若是足够丰富,官府可以适当的插手,看看能否提升其产量,能否作为当地的重要支柱.”
孔老头拄着拐杖,小心翼翼的清扫院落里的杂物。
正忙碌着,忽有吏闯了进来。
吏看起来一副急匆匆的模样,“孔老丈,县衙下了命令,此处授田不强求,另外,可以办理一个专门的畜牧过所,凭此过所能在各地来回畜牧,另外,城外要新设立胡市,有北边来的胡商会在那里交易对了,山上的草药不再设禁令了。”
孔老头茫然的看着那年轻小吏。
“稍后等你儿子们回来了,也告知他们一声,若还有不知道的,可以去我那里询问!”
小吏说完,又急匆匆的离开了。
孔老头再次低头看向了地上那些杂物。
他猛地摇晃了下脑袋。
什么情况??
ps:及解代还京,民庶道俗,追别满道,或将酒脯,涕泣留连,竞欲远送。既盛暑,恐其劳弊,往往为之驻马,随举一酌,示领其意辞谢令还。还京后,州民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为立碑,敛缣布数百足,托中书侍郎李德林为文以纪功德。——《北齐书·袁聿修列传》
秦爱(秦叔宝父亲)之祖父名孝达,魏广年县令,父方太,齐广宁王记室。——《秦爱墓志铭》
第309章 战马飞,起风
幽州,范阳。
城外格外的热闹,官吏们站的满满当当,等待着新刺史的到来。
而这些官员们,大多也是新人。
此番的变动,不只是对那些新得到的郡县,像幽州这样很早就归附大将军的州郡也受到了影响,行政范围被更改了,官员们也变了。
是彻头彻尾的进行了一次大改,不只是局限在新得土地之上。
县令站在最前头,比起身后那些人来说,他的神色格外的平静,一点都不惶恐。
县令年纪不小,留着精致的胡须,也不与左右交谈。
而在他身后的县丞,主簿,乃至重要的几个职吏,此刻却是喋喋不休。
他们看起来都有些惧怕。
县丞更是低声说道:“刺史公此番巡视各郡县,已经罢免了六位官员,还有十余个吏。”
“诸位可万万不能马虎啊。”
县吏曹史看起来颇有自信,他笑着说道:“县丞勿要太过担忧,我们虽然不比您,但是都是从学室出来的,当初学业也是名列前茅.”
县丞急忙摇头,“被刺史公所罢免问罪的人里,比我们厉害的比比皆是,有个上年考核第二的,都被他给抓了,直接送往平城处置。”
“刺史公向来严厉,执法森严,不讲情面。”
“确定你们麾下都没有什么事吧?若是犯了什么过错,现在就给我说,还有可以补救的机会,若是被刺史公自己查出来,那是要被打个半死,而后再送去平城,未必都能活着到达平城!可要想清楚了!!”
听到县丞的话,狱小史一个哆嗦,像是想起了什么。
他的这个异样迅速引起了县丞的注意,县城眉头紧皱,连忙拉住了对方的手,“赵君,你这里有什么事??”
“可勿要害了自己的性命!”
周围几个人也是脸色大变,纷纷看向了他,狱小史深吸了一口气,打量了下周围,低声说道:“前不久,卢家的一个人在外游荡醉酒被抓,有人找我,说是朝中卢公的亲戚,让我帮个小忙,将人给放出来,我想着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不过是罚钱扣押,就做主将人给放了。”
县丞赶忙问道:“可曾收取了什么贿赂?!”
“不曾,不曾。”
“你确定不曾收取贿赂?”
狱小史的嘴唇颤抖了起来,“只是些茶叶而已,就那么一个小盒子的茶叶,我发誓,没有别的,就是些小茶叶,我想卢家乃是本地大族,况且他们家中不少人在行台做官,我就”
县丞顿时变得有些不安。
他看向了前头的县令,咬着牙,“你啊,你在学室里就学了这些吗?收取贿赂,私自放人?”
狱小史神色慌乱,“我真的不知道,我只是.”
“好了!得亏你及时告知!”
县丞打断了他,几步走到了县令的身边。
张县令眯着双眼,一脸的惬意,县丞低声将方才的事情告知,张县令睁开眼,瞥了他一眼,“私自放人?”
“不错。”
“张公,要不要先将人拿下,我们自家抓人,自家审问,总比被刺史发现要好,若是让刺史来过问,那我们只怕也得倒霉”
看着忧心忡忡的县丞,县令轻轻摇头。
“若是涉嫌其他人,那也就算了,可这件事若是跟卢家有关,最好还是想办法瞒下来。”
“瞒下来??为何啊?”
张县令盯着远处的官道,冷冷的说道:“刺史公极是痛恨地方豪强,甚至都不待见大族,在他的眼里,豪强跟大族都是一样的,没什么区别,他来到幽州之后,就是那些名声不错的大户,都被他给收拾了,让他抓住卢家的把柄,他敢带着人去屠卢家,那往后我们怎么办??”
县丞擦了擦汗水,“可要是被刺史公自己查出来.”
“无碍。”
“你去告知他们,让他们就当没有事情发生,万万不要让刺史找到什么机会。”
“唯”
县丞不是很理解县令的做法,却也只能回头去通告。
远处缓缓出现了一行人马,就看到一群骑士迎面走来。
那些骑士足足有数百人,其中很多都是全副武装的好手,为首者披着甲胄,战马两侧竟然还挂着头颅。
官吏们当即行礼大拜。
战马就这么一路来到了官员的面前,战马的鼻息喷在县令的身上。
唐邕从战马上跳了下来,身姿敏捷。
唐邕看似是文臣,实际上却是军事起家,他年少时给高欢当过外兵曹,跟着高澄治过政,跟着高洋打过仗,在一群汉家文人之中,以他的风格最不像是汉人士大夫。
毕竟他曾在朝中殴打过办事不利的鲜卑人可谓是地道的蛮夷士大夫,倒反天罡。
唐邕对民生颇为重视,过去他常常劝谏皇帝,减少徭役,减少全城狩猎的次数,在几次外放为官的时候,又杀戮豪强,不讲情面,百姓们都觉得他为人公正。
他个头高大,看着跪拜的诸多官员们,他的眼神逐一扫过,无论是谁,被他盯着,都觉得有些不安。
“起来吧。”
张县令起身,温和的看向了唐邕。
“刺史公,我们.”
“勿要废话,苏向!”
一军吏急忙走上前来,“刺史公!”
“将这些官吏盯住,不许任何一人离开,将他们带到官署去。”
唐邕随后看向了县令,“你留下来,跟着我去各地查看。”
“唯!”
唐邕朝着那军吏微微点头,军吏明白了他的意思,两伙人就在城门口分别。
张县令骑着骏马,跟在唐邕的身后,两人在城外的耕地边转悠了起来,唐邕查看了耕地,又查看了乡野的民居,让军士们随机带几个农民前来,询问了情况。
这些农民在唐邕面前都格外的拘束,说话都哆嗦。
“我是幽州刺史,代替大将军前来刺查民间不公事,你若是有什么冤枉事,可以告知,我会护着你,不许他人报复。”
“刺史公,不曾有什么冤枉事。”
“哦?地方如此清明?大族子弟不曾欺负过你吗?”
“额,大族子弟基本也不来这种地方”
“那官吏呢?”
“很多年前有过.”
“好。”
唐刺史就这么一一询问,最后,他都不装了,开口就问:“当地豪强大族可曾有欺负过周围的人啊?你知不知道这样的事情?”
张县令站在一旁,直摇头。
看着唐刺史询问了许多人,张县令这才上前,低声说道:“唐公,此处的祖家卢家,都有人在大将军身边做事,他们是知道律法的,也是知道规矩的,怎么会做出鱼肉百姓的事情呢?”
“况且,这些都是大族,跟那些乡野豪强不同,以诗书传家。”
“唐公也是大族出身,时代公卿,为何对他们有如此大的恶意呢?”